查看原文
其他

对于数字化自我,我们到底是拥抱还是逃离呢:龙瀛@TEDxChengdu

龙瀛 TEDxChengdu
2024-08-30


2020.10.8 记录



文稿整理自 TEDxChengdu2020 大会

已获讲者授权发布

余琦等志愿者对文稿进行校对

——————————————————



我要说在这样的一个时代,没有工业革命,我们有科技的发展,传统上来说我们如何来记录我们的自我,原来我们的考古学用的是一些我们的物件,我们回忆我们昨天的生活,靠的是日记,当然后来我们有了这个照相的这样的设备。



每个人都可以做这样的一个实验,我们用一个穿戴式的一个设备,比如说这个设备可以卡到我这个衬衫的口袋上,我们用一个穿戴式相机这样的一个设备来记录五个人的数字的自我,来记录他们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他们的生活是一个什么样的模式,所以我们拍了这样的一些图片。



我们这个实验非常简单,我们买了一个设备,大概两千多块,然后每隔三十秒钟,挂在你的口袋上,或者挂在你书包的包带上面,当然也可以挂在你的后背的上面,然后挂了一周,有五个志愿者,不同的志愿者,每三十秒钟拍照片,然后一共拍了三万五千多张这样的一些图片。



然后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也致力于找到不一样的人,所以我们五个人呢,第一位是一个本科生,是个研究生,第二位是上班族,正常的朝九晚五的这样的一个人,是一个美女。第三位是位Soho的工作者,就是在家工作。第四位是经常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周边活动的快递小哥。第五位是第三位的奶奶, Soho工作者找到他奶奶做我们的志愿者。所以我们一共找到这样的五个人,当然这个第二位和第三位都是我个人的助手,我们实验室的助手,后来我也经常说我们实验室致力于把城市空间数字化,最终我把我的助手们都给数字化了。



所以我想从三个方面来说,他们的故事,就是在当代这样的一个时代,他们的生活是一个什么样的模式。因为你想,每隔三十秒钟你都可以拍一张照片,但是现在呢我们iphone拍的照片都是你选择性的,三十秒钟拍的穿戴式设备可不是选择性的,你无聊的时候,有聊的时候,甚至你上厕所的时候都可以来拍照,甚至你和别人吃饭等等。



所以我想用科技来叙述他们有代表性的一日,这样的五个,在这样的时代不一样的人。所以能够看到大学生,在图书馆这样的工作;上班族朝九晚五;Soho白天在家里面做家务、带孩子,然后晚上可能才开始工作;快递员呢?他们的工作是什么样的?当我看到他给我的照片,我也才第一次知道类似于外卖小哥,他们一直的生活是一个什么模式。



当然我们还有退休的老师,他是独居的一个老人,他在这样的时代是一个什么模式?比如大学生,我们能够看到吃饭、在图书馆的学习,能够看到在这样的时代,什么是图书馆已经被重新的定义,类似于还是那样的一个房子,但是在图书馆里面已经不再是读书的行为,而变成了一个工作的空间。


然后大学生吃饭的时候玩手机、看屏幕,晚上散步的时候也有类似这样的行为,当代的大学生我想和十年前的大学生也是很不一样的。然后上班族呢?朝九晚五,共享单车,先坐共享单车,再坐轨道交通,我相信在座的很多位也都是这样的一个生活,所以很多时候经常说,在北京有一个研究工作证明,说共享单车重新定义了地铁房,原来可能八百米之内才说可以容易坐上轨道交通,但是后来呢,大概两公里之内都可以说离地铁房很近,因为有了这个共享单车,当然上班族还有一些社交活动。



Soho呢,那就是这样,比如说第三张照片,展示的是推着他们家小孩外出遛弯啊,当然她也有遛狗这样的行为,然后吃晚饭,晚上开始工作,这是Soho。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什么是工作,在哪里工作,和谁一块儿工作,做什么工作,都在被重新的定义,这就是这样的一个时代。当然我相信成都这个城市也在很大程度上被重新的定义。



当然还有快递小哥,他一日的活动,比如说手机变成他重要的生存工具。然后到晚饭的时间,是他难得的和别人有社交行为的一个时间,我相信他每天见到的人比我们在座的任何一个人都多,但是真正和他有社交关系的人,只有在他晚饭那个时候。



退休教师,独居的老人呢?每天还有固定的时间练习书法、养花,然后还有专门的时间拿出手机,把用手机作为一种仪式,从一点到两点是专门的玩手机的时间,我相信和在座的各位无时无刻不在用(手机),这个行为是很不一样的。那第一个方面就是他们有代表性的一日,我看了照片之后才知道这些。



那么另外一个是,他们每一种行为花了多少时间,这也是我们非常关注的。在个人事务方面,比如说我们吃饭啊、午觉啊的时间,这里我问一个问题,有多少个在座的观众还有睡午觉的习惯?我相信可能午睡这个习惯在很多城市都是不一样的。我们发现大概有四分之一是个人事务的时间。



而工作和学习呢,我们发现这个大学生们把用电脑作为一种最主要的学习的方式。每次我上课的时候,也经常看到黑压压的一片,或者灰呼呼的一片,下面每个人拿一个电脑,我不知道他是正在上电脑的微信呢,还是正在记我课堂的笔记。



所以大概在五年前我回到清华校园的时候,我从这个课堂的背后看了一眼,大家在电脑上在干什么。我个人也是非常的感慨,我觉得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什么是教学都要被重新的定义,所以后来我搞了很多在线的(类似)慕课这样的一些活动。


所以总体上呢,能够看到工作学习中他们这样的行为。但是做家务活动的,只有居家工作者,他们花了大概三分之一的时间。就Soho的工作者为什么要Soho?还是(因为)有很多家务要做,照顾小孩、做饭等等各种,所以能够看到,只有居家工作者花了很多的时间做家务。



我们到新加坡去旅游的时候,也看到有公共的这个食堂,很少在家里面这个做饭。我想这就是这个时代的一些这个变化。然后当然我们还有交通出行,(花了)很多时间,但是这个最主要的变化是什么?人在移动的时候还可以工作。原来我们说有移动、有活动,这两者是不能耦合的,但是我相信现在越来越多的时候,移动的时候可以有社交,可以有娱乐,用手机(来完成)这样的一种行为。当然我相信以后有无人驾驶会更是如此。



社交活动,让我最为吃惊的是社交的活动,我们的社交的质量到底是如何?很多时候我们两个人面对面的时候,并不是看着注视着对方,而是每个人拿出手机来互相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这个时代什么叫做社交,怎样来社交,也变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当然还有休闲的活动。



那最后我最愿意和诸位分享的,是最大的一个变化。这是我分析了第一个方面和第二个方面之后,发现屏幕在我们生活中变得无处不在、无孔不入。这有很多研究,甚至Nature上也有研究师。我们的屏幕的时间多少算多,类似于我相信电视发明的时候,很多人在家里面看电视,但是手机发明的时候可以在四处的各地都玩手机的屏幕,所以现在手机变成人所谓的第六个感官。



很多时候也有个笑话说早上醒来的时候不是摸你的脚在不在,你的手在不在,而是看他手机在不在。所以我想这就是这个时代我们的屏幕带给我们的很多的变化。通过这三万五千多张照片呢,看到手机的屏幕的时间,大概是每个人3.1个小时,但这个诸位一定不要相信这是一个总的屏幕的时间,因为我们穿戴着相机那个设备的电池一共能用十个小时左右,就是早八点,到晚上六点钟。



后来我在清华大学还做了专门的调查,问了大概五百个学生,看看他们手机屏幕,每人手机屏幕的时间,这个结果是6.5个小时。我相信我们学校那么多同学,他们每天睡眠的时间都没有六个半小时,但是有超过六个半小时的时间在用手机的屏幕。当然我可以说手机屏幕有的时候是在学习、在消化,有的时候也在社交,在抖音、在看网红等等,所以我相信这也是很有意思的一种模式。



当然我们后来和抖音,和字节跳动也有一个合作,诸位可以推算一下每一个线下的打卡的视频,比如说我在这个酒店拍了一个视频传到抖音的上面,或者是快手上面。诸位想象在线上会有多少人来看,十的一次方,十的二次方,十的三次、四次、五次六次,诸位猜测是哪一个数量的等级?



时间有限,这个我现在告诉诸位答案,答案大概是十的四次方。诸位想象我们一次线下的这个活动,在线上会得到一万次的关注,也就是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我们生活在物质的空间,但是在线上的世界比我们物质空间中的活动是一万倍。所以这就是屏幕带给我们的一些变化。


现在我们也做了一些统计,三万多张,大多数时候是一个屏幕,只用手机这样的一个场景,但是有的时候在用电脑,类似于我站在教室的背后看大家白花花的一片,有上微博的,有上微信的,有记笔记的,有干这个干那个的。当然还有很多时候是两个屏幕一块儿出现,就是手机和投影。



诸位想象单位一块儿开会的时候,上面在看着投影,然后你的穿戴式设备拍到你还在用手机,说晚上我们吃火锅是吃鸳鸯火锅还是吃红锅。当然也能够看到这里面有统计,每天大概打开屏幕可能是一百多次,可能是三百多次我相信最终,因为晚上的时候可能会打开更多,但是穿戴式相机是没有捕获的。



然后能够看到我们非常碎片化的生活,你看大学生这种,黄色的是表示他用电脑来学习的,白色的是一会儿打开手机看一个段子,一会儿又看另外一个,一会儿看个消息,一会儿要做一些别的活动,看个电视剧。上班族也有这样的生活。快递小哥这个是更为明显,手机作为他的一种生产资料。



然后退休的教授,手机变成一种仪式。类似一点到三点,我要用手机,专门是我休闲的行为,类似于诸位的爷爷奶奶,当时比如说晚上从六点半到九点半是看电视这样的行为。我们的退休的教授还在延续着这样的一种,把手机作为一种休闲的工具,作为一个仪式在做。当然和在座的,和我本人的模式都是不一样的。


然后个人事务方面,有四分之一左右个人的事物,吃饭、睡觉,我说的是午睡,因为晚上的时候是穿戴式设备是拍不到的。在用手机这样的屏幕工作学习也是如此,工作学习几乎手机变成非常重要的一种工具。家务活动,我相信家务活动,手机帮了我们这个Soho,我那个助手很大忙,比如说希望看孩子的时候可以玩玩手机等等,我相信这也是一种解脱。



然后还有交通出行的时候,最开始我也说了,最开始我说是什么缓解了北京交通的拥堵,或者说长距离的这种通勤都依赖它,应该是手机的屏幕。我有一个合作者,他发了一篇文章,说漫漫上班路呢,有了智能手机是可以让他觉得相对来说更舒服的,这是有严谨的学术研究支持的。



社交的活动,低质量的社交活动,能看到上班族虽然有很多社交的时间,但是有三分之一的时候都在玩手机,诸位来反思一下自己,或者我反思一下我本人,我相信很多时候也是这种低质量社交活动。休闲的活动也是如此。



最后做一个总结,今天和诸位讨论两个方面,TED的第一个字母代表了科技,我们要用科技,数字化的来记录自我;另外一个是记录被数字化的自我,我们的线上我们的线下。


第一个是,作为一个总结,诸位可以带走,是日新月异的,我们可以以秒为单位来进行生命的日志。相信未来的考古学,可能就是会对当下的大数据的分析,到时候我们本身的陪葬品,不可能有什么珠宝了,可能就是一个iWatch,或者是我们留下来的数字的足迹,发过来的邮件啊,或者是在屏幕上打过的字。我相信搜狗知道你的一生中打过的字,如果你坚持用搜狗输入法,这就是我们生命的日志。


另外一个,我们用一个小小的设备,也观察到了这五种人,他们的新生活、新工作、新休闲、新交通模式的出现,我相信这是一个新新新人类。这样的一个涌现,同时呢我们相信各种屏幕的使用,让我们的时间过度的碎片化,我相信这是人类的注意力有史以来最大幅度的一个下降。所以在过去的一周里面,当我在这个荒野中从事某种活动的时候,没有屏幕可用的时候,我相信对于我来说,每天睡觉的时候脑袋是空空如也,因为一日中从来没有被任何屏幕所打断。


当然还有就是社交活动中,高频率和高比例的屏幕的使用,我们的社交质量到底是如何的,这也值得我们来思考。当然屏幕时间到底多少是多少,我们是拥抱还是逃离,这也值得我们来讨论。



这张照片是我本人的照片,为什么我没有像一个建筑师或者规划师一样,穿一个纯黑色的衣服,因为找不到黑色的衣服,这是我唯一的能够找到的,最为干净的衣服,裤子上还有一个黑色的痕迹,这还是我昨天晚上稍微的洗了一遍。


就是说我们到底是拥抱还是逃离这样的数字的自我,我相信值得我们来思考。好,然后我们还有很多团队的伙伴,(一同)贡献了我刚才的报告。



谢谢!





 讲者 | 龙瀛 


现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研究员,致力研究城乡规划技术科学。他还是北京城市实验室(Beijing City Lab)创建人,重点关注城市变化、城市里新鲜的事物在空间上的投影,以及在各种颠覆性技术作用下的新的城市空间的模式和新的个人日常生活的模式。在生活里,他自称是喜欢户外的技术男背包客:一边致力于更科学地认识城市,一边留恋于穿越荒凉之地。




更多请关注 TEDxChengdu 视频号及微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TEDxChengdu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