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学计划】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可下载

更多微课点关注→ 人工智能与教学 2023-02-12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教学计划+进度表

北师大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新学期开始了,为了进一步贯彻实施课程改革,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制定本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从中年级递进至高年级,他(她)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小学第一学段的学习方法。大部分学生学习常规好,喜欢学习数学,对所学知识掌握较好,并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是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就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二、教学内容及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认识更大的数、乘法、除法、生活中的负数、线与角、图形的变换、方向与位置统计等教学内容。

1.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是在第一学段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掌握大数读写的方法,认识近似数及其作用。

2.第三单元“乘法”,内容主要有:三位数乘两位数,对一些较大的数进行估计,认识计算器以及运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3.第五单元“除法”,内容主要有: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速度、时间与路程的数量关系,探索商的运算规律以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4.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主要是使学生认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负数,对此学生已经积累了比较多的生活经验。

5.第二单元“线与角”,内容主要有:直线、线段、射线的认识,平行线与垂线的认识,平角、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

6.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是在第一学段学生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的现象,能在方格纸上作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的基础上,通过具体实例的展示,使学生体会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平移,可以设计出一个美丽图案。

7.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内容有: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某一点的位置,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在第一学段中,学生已经认识了8个方向和简单的路线等知识,而本单元的学习则又是第一学段学习的发展,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的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

8.第八单元“统计”,内容有: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以及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三、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能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掌握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方法;认识近似数,能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能对大数进行估计。

2.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掌握计算器的运用方法,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3.理解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地计算;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经历探索商的变化规律的过程,初步掌握探索的方法,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中括号运用在计算中的必要性,并能正确计算带有中括号的三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4.认识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5.能识别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表示直线、线段与射线;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垂线,知道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理解平角、周角;会用量角器量(画)指定度数的角。

6.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变换制作美丽图形的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能在方格纸上进行图形变换的操作活动,说出图形变换中的平移或旋转的过程。

7.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数对来表示物体位置;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

8.体会统计图中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并进一步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理解复式统计图的实际意义,并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复式统计图;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将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并能从折线统计图上预测事物变化的趋势。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大数读写的方法,乘、除法口算、笔算能力的培养,估算能力的培养,鼓励解决问题策略与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笔算除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六、教学课时安排

 

周次

日期

知识点标题

备注

第一周

9.2

1.1 认识计数单位“十万”


9.3

1.2 认识数位顺序表及更大的数


9.4

1.3 大数的读写


9.5

1.4 大数的比较


第二周

9.6

1.5 认识近似数


9.9

1.6 了解计数方法的发展过程


9.1

1.7 练习一


9.11

2.1 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


9.12

2.2 认识相交与垂直


第三周

9.16

2.3 认识平行线


9.17

2.4 认识平角与周角


9.18

2.5 认识角的度量单位


9.19

2.6 量角和画角


9.20

2.7 练习二


第四周

9.23

3.1 三位数乘两位数(1)


9.24

3.2 三位数乘两位数(2)


9.25

3.3 大数的估计


9.26

3.4 认识计算器


9.27

3.5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第五周

9.30

3.6 练习三


第六周

10.8

整理与复习(1)


10.9

整理与复习(2)


10.10

整理与复习(3)


10.11

4.1 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第七周

10.14

4.2 认识中括号


10.15

4.3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10.16

4.4 加法结合律


10.17

4.5 乘法结合律


10.18

4.6 乘法分配律(1)


第八周

10.21

4.7 乘法分配律(2)


10.22

4.8 练习四


10.23

5.1 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10.24

5.2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1)


10.25

5.3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2)


第九周

10.28

6.1 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1)


10.29

6.2 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2)


10.30

6.3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1)


10.31

6.4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2)


11.1

6.5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3)


第十周

11.4

6.6 练习五


11.5

6.7 探索商不变的规律


11.6

6.8 常见的数量关系(1)


11.7

6.9 常见的数量关系(2)


11.8

6.10 练习六


第十一周

11.11

7.1 直观地认识正、负数


11.12

7.2 了解正、负数及整数的意义


11.13

7.3 滴水实验


11.14

7.4 编码


11.15

7.5 数图形的学问


第十二周

11.18

8.1 感受简单随机现象的实例


11.19

8.2 定性描述可能性的大小


11.20

9.1 认识更大的数、负数


11.21

9.2 乘法和运算律


11.22

9.3 除法


第十三周

11.25

9.4 线与角


11.26

9.5 方向与位置


11.27

9.6 可能性


11.28

总复习


11.29

总复习


第十四周

12.2

总复习


12.3

总复习


12.4

总复习


12.5

总复习


12.6

总复习


第十五周

12.9

总复习


12.10

总复习


12.11

总复习


12.12

总复习


12.13

总复习


第十六周

12.16

总复习


12.17

总复习


12.18

总复习


12.19

总复习


12.20

总复习


第十七周

12.23

总复习


12.24

总复习


12.25

总复习


12.26

总复习


12.27

总复习


第十八周

12.30

总复习


12.31

总复习


1.2

总复习


1.3

总复习


第十九周

1.6

总复习


1..7

总复习


1.8

总复习


1.9

总复习


1.10

总复习


怎么获取配套教学计划?

下载方法(务必细看):

关注微信公众订阅号【人工智能与教学】(ID:program51),在公众号底部菜单中输入下面提示关键字,正常一分钟内即可下载。

特别注明:

1、如提取不了说明关键字输入错误或操作不当,可以留言等待处理。

2、我们不做强制分享获取,但希望你获取资料后还能常来,能帮我们转发分享。

3、来了就是朋友,多提意见和建议。


   领取方法1  

第1步:扫码关注 人工智能与教学

第2步:发送关键字教学计划 即可获取。如有疑问,请添加卿老师微信:yzy5200426。(请按照正确的关键字回复哦,不添字,不错字,不漏字,否则系统无法识别)

   领取方法2  

打不开百度网盘链接的地区

可长按扫码直接进入下载

电脑端下载网址

http://jazpan.com/view/24673.html

(回复关键词位置如下图所示)‍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动画教案习题朗读试卷电子课本整套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