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这个特殊日子里,我怎么给宝宝买米粉?

正牌可二 可二碎碎念 2022-03-28



过完五个月生日后,二宝要准备进辅食了。
 
在这之前,从宝宝能够抬头,脖子能长时间直立开始,每次吃饭时,都会有一个人(主要是我)抱着她在餐桌旁看我们吃饭,聊天,告诉她我们在做什么,每个菜叫什么,什么颜色等等。

倒没有什么特别用意,就是想让她习惯家庭氛围。
 
到现在,她对成人的餐桌言行越来越感兴趣,小手爱到处扒拉,小嘴也跟我们一起吧唧吧唧。

这时候,进辅食的准备工作就做好了。
 
这里我把如何确定购买什么米粉的过程说一下,供大家参考。(从搜索到确定,费时一个半小时。)
 
(这不是广告,下面也不会出现或暗示任何品牌名。大家放心看,不用担心看到末尾来说我卖广告。哎,我倒是想卖……可惜没人问津。)
 
先搜百度“婴儿第一份辅食”。跳出来的是百度百科词条“婴儿第一份辅食”。
 
内容:蛋黄/速溶蛋黄粉。

理由:(1)蛋黄含有婴儿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必须的DHA、胆碱、卵磷脂及多种微量元素,是婴儿在母乳外的重要营养食物。

(2)一直以来,中国妈妈都是把鲜蛋黄做熟喂给宝宝,蛋黄有“第一辅食”之称。

词条注释只有两条,资料时间:2012年。资料来源是两个老式门户网站的网页。
 
再搜中文维基百科“婴儿辅食”。跳出词条“婴儿营养”。
 
其中有关键句:
 
“通常婴儿在4到6个月大的时候,可以开始摄入辅食;最初推荐的是淀粉类食物(4-6个月);在7至9个月后,可以增加其他淀粉类和碎末化的肉类。但婴儿因人而异,选择最佳辅食开始时间与品种,需要咨询临床医生。单纯单次摄入一种食物,可以帮助父母识别出潜在的过敏原。”
 
本词条有非常多的注释,最晚资料时间:2017年。
 
再搜英文维基百科,用的是“baby nutrition”,因为我不知道辅食怎么拼。找到两个词条,一个是“infant nutrition(婴儿营养)”,一个是“baby-led-weaning(婴儿主导的断奶)”。
 
第一个词条中与辅食有关的,提到了4-6个月可以进食固定食物。另外注重强调了两点:
 
一是母乳喂养的好处及其注意事项。我家宝贝一直是母乳喂养,所以第一部分没有细看。
 
二是补铁的重要性。

有一句关键的话:

“铁强化婴儿谷物传统上是第一种引入的固体。谷物可以用大米、大麦或燕麦片制成。然而,越来越多的建议表明,富含铁的天然食品,如肉类和豆类,可能比加工米粉等铁强化加工食品更好。”

 

这句话注明的观点来源是一份澳大利亚政府背书的“婴儿喂养指南”,我顺手下载了这份指南,运用多个关键词搜索该指南,没有发现上文标粗的内容。
 
我为什么特意检索这句话呢?这是因为标粗内容说得含含糊糊,本身就值得怀疑。而且我早就知道,不光在中国,全世界民间都有恐惧商业制造食品的风潮,而这种风潮在科学界反而浓度低一些。
 
如果的确有这种建议,这份由澳大利亚政府和权威科学家背书的指南应该会给出合理的理由。
 
但是,我检索之后没有发现类似建议,相似的只有“在健康专业人士指导监督下,可以食用加工制造产品”的建议,而对于天然未加工食材则没有这种建议。
 
所谓专业人士指导,只是用专业权威给加工食品背书以规避法律风险的做法,该指南并没有任何关于两类食品安全性优劣比较的意见。
 
第二个词条侧重于如何引导孩子主动进食,反映了欧美最近的育儿理念,我摘录一下其中涉及断奶进食的基本原则:
 

(1)从一开始,宝宝就可以从一系列营养丰富的食物中选择吃什么。被拒绝的食物可能会在以后再次提供。

(2)孩子可以决定他们想吃多少。用餐结束时不得用勺子提供“填充物”。

(3)食物以各种形状、大小和质地呈现,以适应婴儿的能力。

(4)吃饭不应该匆忙。

(5)应在父母也在吃饭的时候提供餐点,以树立榜样并通过行为镜像帮助学习。这也有利于语言和社交技能的发展。研究表明,当家庭与他们的婴儿/孩子吃相同的食物时,拒绝食物和挑食的情况就会减少。

(6)随餐提供一小口水,最好是在婴儿操作的开口杯中。

(7)铁和锌可能是首先需要的营养素,所以早饭应该包括这些的良好来源,例如肉、蛋和豆类。

(8)最初,食物应该是软的。较硬的食物,如根茎类蔬菜,经过轻微烹制,使其柔软到可以用裸露的牙龈咀嚼。

(9)如果父母愿意,可以用预先装好的勺子提供非手指食物,如燕麦片和酸奶,这样宝宝就可以学会用勺子自己喂食。


文字是我直接用谷歌翻译完成的,除了个别表达不符合中文习惯,信息是准确的。英语程度好的朋友,可以直接看原文。
 
除了技术性内容,我更关注的是我们的传统经验中可能忽略或缺乏的东西:让孩子主动探索和进食、提供多元化选择、身教、不对孩子进行强制和刻意引导。
 
这些内容的背后就是两个字:自由

成人细心照料的“自由”,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最佳原则,也是我一贯坚持的原则。
 
英文词条注释资料非常详尽,给出了各类论文、指南和官方建议的原版出处。但为节约时间,没有一一细查。

我选择信任维基百科。
 
随后,出于对“baby-led-weaning”的好奇,我又随手以它为关键词用百度搜索了一下,发现豆瓣读书提示了一本同名英文书,豆瓣给出的英文摘要机翻如下:
 

“这种自然、无需大惊小怪、无需担心的方法可以让你的宝宝从固体食物开始,婴儿主导的断奶方式打破了婴儿需要用勺子喂食的神话,并说明了为什么从断奶开始,自我喂食是孩子成长的最健康方式。在婴儿主导的断奶(简称BLW)中,你可以根据宝宝的提示跳过食物,过渡到固体食物。在大约六个月大的时候,大多数婴儿已经准备好和家人一起坐在餐桌旁,为自己寻找食物。以婴儿为主导的断奶是孩子发展关键时期的权威指南,并向你展示了如何帮助孩子:从一开始就参与家庭膳食,以他或她自己的速度尝试食物,培养新的能力,包括手眼协调和咀嚼,学会喜爱各种食物并享受用餐时间婴儿主导的断奶几乎一夜之间在英国成为一种育儿现象,激发了一个快速发展的、现在已成为国际在线社区的家长实践婴儿主导的断奶,并通过博客和图片证明了这一点!在以婴儿为主导的断奶过程中,世界领先的BLW权威机构吉尔·拉普利(Gill Rapley)和早期BLW从业者兼合著者特雷西·默克特(Tracey Murkett)提供了关于培养健康自信的饮食者所需的一切知识。”



看简介可知操作不难,需要被更多理由说服的人才有必要细读这本书,因此我没有去下载这本英文书。

 
关于这本书的操作性知识的简介,我找到了一篇转自豆瓣的读书笔记,标题为“Baby-ledweaning——宝宝主动进食”。

用百度搜索这个标题可以得到全文。这里就不罗列了。
 
我自己平常有做一点翻译,突然想到,如果把这本书译成中文,应该会挺有市场,因为很多网页上提到,有很多宝爸宝妈和资讯灵通的儿科医生在向人们推荐“Baby-led weaning”。
 
有兴趣的出版界朋友可以考虑下,如果没有合适的译者,或许可以找我试试。
 
我没有科学上网,完全是墙内上网。中英文维基百科被墙过,但我用的是镜像网站,镜像网站会经常变动,不过百度目前还是很好搜到。

此外,不涉及政治意识形态的内容,大部分英文外网都是可以直接上的。不需要担心英文内容,现在有网页一键谷歌翻译,用于浏览大意完全没问题。如果没有,下载一个机翻插件就可以。
 
搜索完几个常见的百科词条,得出一个初步意见:第一份辅食,补铁、米粉,这是可行的,补充蛋黄可能略为过时了,但考虑选择一款速溶蛋黄粉产品。还收获了不一样的进食指导原则。
 
自己打粉调羹完全不考虑。我们小时候都是吃自磨米粉,当然,绝大部分小孩都没吃死。但很显然,自磨粉至少铁含量是不能保证的,其他营养元素也无法保证,更重要的是自磨粉的洁净程度不可控。

我选择信任科技和商业。
 
接下来就是选择产品的问题了。
 
我并没有上任何网购平台搜索相关产品。而只是用百度、搜狗、必应、夸克几个大众引擎作了普搜(其实不必这么轮番用,普通信息检索,各引擎结果都大同小异)。

网购平台的信息(购买量、评论、星级、简介),距离销售端太近,准确性和参考价值有限。
 
当然,现在中文大众搜索引擎不那么好用了,很多大平台对大众引擎进行了流量隔离,比如要搜索微信公众号内容,就必须单独用搜狗。各大购物平台内容,大众引擎也搜索不到。
 
但这样的话,反而用大众引擎更容易找出相对中立的内容。
 
第一步,挑选科普文章。好的科普文章,一定会介绍科学知识的来源。比如,我搜到的文章里,一般会提到中国营养学会建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之类的资料。多找几篇资料来源不同的文章,再找出它们的共同点,作为下一步选择的基础。

因为不是做专业研究,除非十分好奇,否则我觉得没有必要进一步查找原始资料。

我选择相信科普作者。
 
搜到的共同点是:

(1)母乳喂养的孩子进辅食,高铁米粉是很好的选择。如果宝宝一直吃配方奶粉,需要参照奶粉铁含量选择适合的产品。

(2)第一份辅食最好是原味米粉,不能添加甜味和其他口味。

(3)米粉打开后一个月内应该吃完。
 
其中有一篇知乎文章《教你如何给娃选优质米粉》,作者很细心地对比了各种宝宝适合的含铁量,参考价值不错。尤其是对比了中美米粉铁含量标准和各营养指南建议的铁含量范围再提出建议,而不是简单地以是否超国家标准作为判断依据,比大部分媒体的跑线记者水平更高。
 
第二步,查找测评和试吃的文章与视频。
 
为什么这一步要放到这么晚做,是因为这类文章与视频虽然也会科普,但由于必须直接涉及品牌,背后受商业广告的干扰可能性要大一些。

据我了解,国内没有比较权威的大型民间中立测评媒体(官方的一律不可信,因为它反而没有保持严格中立的经济动机),于是,只能选择有限度地甄别和相信一些良心自媒体。

这时候,前面的知识搜索就成了我们现在做判断的依据。

这种米粉可能对宝宝来说太粗了
 
最后,在查看了不到10个自称宝爸或宝妈的试用不同米粉的视频后,我做好了选择。
 
在选定了几个备选项之后,又回头搜索了相关品牌的食品安全新闻。发现其中有一个备选品牌早一两年被美国权威媒体爆出有部分有害元素超标的新闻。在同等条件下,我选择放弃这个备选品牌。
 
这里要补充一句,食品安全新闻并不是我们当前选择的最佳标准或刚性标准。

恰恰相反,如果是最近一两年爆出的大新闻,该品牌的安全性反而是不用过分担心的,被曝光后它大概率会加强整改。
 
但是,在一个竞争相对充分的市场上,商誉也是消费者必须考虑的选项。

在我没有更进一步掌握被曝光品牌整改内部详细信息的情况下,同等条件下我只能放弃它。

如果它大幅降价,而我目前又对价格十分敏感,那我会选择满足我要求,但刚刚被曝光的品牌。
 
我最终选择的品牌和品种具有下列特点:(1)小袋分装(避免开袋后留置过久)。(2)适合母乳喂养宝宝的高铁米粉。(3)原味。(4)米粉最细滑,而不是大颗粒和细片。(5)有机认证。(6)进口品牌。
 
其实我不在乎有机认证(类似的还有非转基因认证),用奥地利经济学家门格尔的话说,这其实接近于“虚拟财货”,也就是不必要也没有真正效果的功能。

它完全是消费者心理的产物,缺乏科学研究的支持。(原因不细讲,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研究一下。)但是,相对较好的品牌几乎都有有机认证。

也不是不信任国产品牌,而是因为国产食品标准对铁含量有限制,而我的宝宝可能需要更高铁的米粉。
 
文章到这里,技术性内容就结束了,到哪个平台购买、怎么比对价格,那就是我家领导的工作了。
 
如果大家有更好的检索方法,欢迎留言分享。

哈耶克本哈生图 
最后我再说几句感想。
 
标题上写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这个特殊日子并不是我家宝宝五个月的生日,而是奥地利经济学家哈耶克逝世30周年的纪念日(3月23日),文章开笔就是那一天,但这两天宝宝和我都有点不舒服,所以没有当天写完。
 
虽然我号称奶爸,但我不会产奶。号称是乡下仔,但已经忘记了种田。

就这样,我还能动动手指就直接让宝宝吃到合适的米粉,除了感谢那些亲自生产这些米粉的工人、生产商和提供技术和质量保证的科研人员,更需要感谢社会分工机制和市场经济。
 
没有这种机制,那些我素不相识的“恩人”——工人、科研人员、厂家、商家、快递小哥——不可能准确地把我想要的东西生产出来并递给我。
 
对,我当然付了钱,但如果没有这种机制,我就是有再多钱,也得不到这么价廉物美的东西。
 
而我们中国能有今天的市场经济成就,哈耶克是无法回避的当代一位伟大人物。
 
虽然对哈耶克关于自由社会机制的某些观点和分析论证,我目前有一些保留意见,但仅仅就正确的经济学——自由市场经济学对现实政策的影响上来说,哈耶克居功至伟。
 
上世纪两次惨绝人寰的世界大战之后,从苏联集团到欧美,并没有彻底清算导致战争爆发的错误经济政策,相反,很多方面这些错误反而愈演愈烈。(强烈推荐米塞斯《全能政府——极权国家的崛起和全面战争》一书。)
 
苏联不用说,在计划经济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经济越来越低效,人民生活越来越贫困,最后不堪重负而解体。

而欧美在凯恩斯主义的影响下,所谓温和的社会计划和干预管制也越来越严重。
 
经济发展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虽然比苏联集团要好很多,但是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相比,也是干预和管制越来越多,经济发展越来越停滞,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越来越缓慢。
 
而整个欧美国家的自由市场经济小阳春,在上世纪80年代达到了一个小高潮。以80年代撒切尔夫人当选英国首相和里根当选美国总统为小阳春的起点。
 
撒切尔夫人在推行自己的自由经济主张时,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她曾经非常严肃和严厉地把哈耶克的著作摔给内阁成员,说:你们每个人都要好好读一下这个人的著作!
 
历史是观念的历史。
 
哈耶克曾师从最坚定和彻底的自由市场经济学捍卫者米塞斯,他一生都致力于经济学的研究和传播。
 
1944年哈耶克的通俗著作《通往奴役之路》,就沿着米塞斯指引的方向,对形形色色的计划经济、干预主义主张进行了彻底的批评。


这本书在英语世界具有经久不衰的广泛影响。当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影响力也不敌凯恩斯主义等干预主义“经济学”。
 
因缘巧合之下,1974年,哈耶克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虽然这个奖的学术分量非常可疑,但在媒体的宣传下,这个奖项在全世界非经济学人士心中颇具分量。
 
哈耶克由此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再加上当时鼓吹政府增加开支、加大干预和通货膨胀的凯恩斯主义政策后果已经显现,西方国家陷入明显的“滞胀”(经济停滞,物价飞涨),哈耶克的经济学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这才有了撒切尔夫人深受影响,并推荐阁僚阅读哈耶克的故事。
 
与此同时,中国正好开始从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文革”灾难中走出来,着手改革开放(1978年),重新融入世界潮流。

当中国人再次开眼看世界时,扑面而来的,正是欧美主要国家的知识精英和国家政策都在热烈地呼唤更加自由开放的全球化和市场经济。
 
而且,当年——80年代到世纪末,客观地说,欧美国家对中国的改开是欢迎的,是善意的,是愿意接纳中国成为世界经济体系之一员的。
 
在历史的偶然中,我们作出了正确的选择,世界也回报了善意。
 
改革开放迄今四十多年,是整个中国历史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人民生活水平提升最快的四十多年。
 
这些伟大的成就,我们不需要从报纸、电视、教科书上去领会、去背诵、去照本宣科。

相反,只要我们自己诚实客观地面对和比较这几十年来我们自己、父辈、邻里和广大普通人的真实生活,就会鲜活的感受。
 
如上所述,我一个不会产奶、忘记了种田的人,在电脑上动动手指就能为宝宝选到合适的产品,就是这种伟大成就的表现之一。
 
我们的父辈、祖父辈经历的粮票布票肉票时代,人人听命令按计划工作、生活、生产的时代,自由分工和价格机制缺乏或受到严厉限制的时代,政府权力随时可以取代市场机制左右企业和劳动者的时代,这种便利是不可能存在的。
 
但如果不是恰恰在那个年代,包括哈耶克在内的市场经济学派理念在观念市场中稍稍临时占据了上风,也许我们的历史就会是另一种面貌。
 
因为相比欧美发达国家,打开国门时,我们的经济水平是非常落后的,如果我们遇到的是干预主义、经济民族主义占上风的欧美(比如最近几届美国政府),我们恐怕很难作出正确的归因。
 
我们很可能会认为欧美那些干预主义、经济民族主义、国家控制主义的政策,才是欧美发达繁荣的原因,那样就完蛋了。
 
事实上,在撒切尔、里根任期结束之后不久,欧美政府的凯恩斯主义、重商主义、经济民族主义以及形形色色出于各种意识形态生成的干预主义就回潮得越来越厉害。相反,相比而言,倒是我们中国的市场经济之路,走得更为坚定一些。
 
这才是这几十年中国不仅发展迅速,而且在不断赶超欧美的根本原因。
 
但疫情以来,关于社会经济政策的走向,朝野上下也有种种担忧。所幸,刚刚结束的两会上总理的答记者问中,市场和开放仍然是响亮的,没有折扣的关键词。
 
这才是希望所在。
 
当然,市场只是一种机制,这个机制的核心是基于权利(产权)的自由选择和自我负责。
 
市场不是乌托邦,不会自动把最合我们心意的东西送到我们手里,我们嘴里。
 
在这样的社会中,我们仍然需要自己去用时间、精力、自己的财产去作选择,享受便利的同时,还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一定的风险。
 
比如,如何选择产品,仍然需要我们自己去学习如何选择和甄别。

除了明确的欺诈——比如商家给出的重大关键信息错误,其他的都在双方的双向选择的自由范围之内,我们的选择既是权利,也需要担负应该担负的责任。
 
如果稍有不如意,我们就怨天尤人,怪厂商、怪媒体、怪互联网,要求管管这个、管管那个,就很容易被那些垂涎更多政治权力的人利用,成为管制和钳制市场自由的政策的借口。
 
正如哈耶克引用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话说:“企图毁灭或交出自由来换得保障,最终既得不到自由,也得不到保障。”
 
哈耶克去世才30年,这个世界已经和正在发生更大的变化,幸运的中国能够继续把稳正确的观念和方向吗?
 
我的小宝宝长大以后能像我一样幸运吗?
 
文/可二
2022.03.25


今天推荐一个公号,它记录了一位跨国公司高管对经济学、企业管理、思维、逻辑思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