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榫卯设计展开幕回顾 | 结构的艺术,设计的巧思
100件原始木制榫卯,件件沐时光晕染
100件3D打印榫卯,件件可拆装把玩
23位当代设计师的应题新作
融设计图书馆历时两年策划
设计互联推动工艺与设计融合的又一力作
由设计互联与融·设计图书馆主办的“融·榫卯设计展”昨日于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园景展馆开幕,这是“融”第六年的展览。融,意为融化与融解,将传统手工艺融化解构,再融解到当代设计中去,这是一个创造当代设计语言的过程,是一次对中国当代设计精神的诠释。
2012-2017年,融设计展每年以一个中国传统材料为主线,邀请来自不同领域的设计师进行当代设计语言创作。第一年竹、第二年丝、第三年土、第四年铜、第五年纸;第六年,榫卯。
榫卯,是中国人对待木与木连接的方法,材料甚至延伸到石、竹和金属。大到建筑桥梁,小到家具窗格。中国古人用精确的木结构,完成点线面之间的立体构造。
融·设计展以解构的思维,诚邀您共同探讨在硬木被停止砍伐,材料在逐渐消失的当下,基于榫卯的当代设计,将会走向何方?
Dough shell ©Mike WONG
“融的三位创始人设计师在十年前启动了这样一个中国传统手工艺和传统文化研究的原因,就是我们当时找不到我们的脚应该站在哪里去做创作,所以我们就开始了中国传统手艺的研究,我们觉得我们的脚终于落地了。
首饰设计师张小川讲解作品理念
Lockey胸针©张小川
我们邀请、集结了顶级的家居设计师、中国著名的首饰设计师、来自欧洲家具设计师、在台湾学习的设计师、来自香港的平面设计师等等周围各个领域的设计师跟我们一起,用软榫卯去做创作,这就是融最早的来源。”
谈及融系列展览的来源以及本次展览的初衷,联合主办方“融设计图书馆”主创设计师、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张雷表示,“这个展览起始是在杭州的一个山里面的乡村,我们邀请了这23位设计师去开题,我们给大家讲中国一百多个榫卯,大家对榫卯怀着很多的热情,但是具体要做什么,当时的我们还不知道。
但两年之后我们有了这个展览,大家在过去两年间创造了这些东西。我们要告诉大家,让大家看到:榫卯可以是彻底不同的、焕然一新的。中国的设计不缺乏热销品,但是中国的设计缺乏我们自己在我们的祖先的肩膀上创造我们当代的未来的设计语言。”
“无论是建筑、还是一座文化机构,都是把不同的元素,把设计、文化创造与实践连接起来。包括榫卯这两个汉字,它们本身就包含着充盈的结构关系。而我们现在所处的空间,这个现场,大家与展品之间也建立起了一种关联。
Unlock©袁媛
设计互联致力于策划的多元项目与活动,背后都有思考如何与公众发生关系,发生怎样的关系。这所有过程中,我们都在创造丰富的连接,这恰好也是我认为的榫卯的精神内核与本质。”
设计互联馆长奥雷·伯曼在开幕式上谈到设计互联的愿景与榫卯的内在关联:“在设计互联的名字与榫卯的名字之间,我们也找到了巧妙的联系。设计互联在创立之初的愿景,即是建立优质的文化内容与公众之间的连接,传播设计的价值。今天在现场,我们向大家呈现一档专业而易读的展览,同时也在践行我们的初衷,为大家创造这些文化连接。”
主办:设计互联,融设计图书馆
展期:2019年8月7日-11月10日
地点: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 L1园景展馆(免费开放)
参展设计师:
关于融设计图书馆
2012~2017年间,由张雷主要策展的“融 Hand made In Hangzhou”设计展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为期五年的巡展,并连续7年在巴黎、米兰、卢加诺、香港等地展出。展览以竹、丝、土、铜、纸为主要材料,涉及近60位设计师,100多种传统手工艺。
2015年,融设计展演变为“融设计图书馆”,是一个非营利性组织。2018年,设计师们以设计应用为核心,完成了对横跨中国31个省份/直辖市的代表性手工艺材料研究。作为世界上第一家收藏中国传统手工艺材料的图书馆,它系统性的整理了中国传统材料的架构和脉络体系,建立起中国传统手工艺材料数据库,并试图以材料为元素,对中国传统手工艺和原料再解构,并为全世界的设计师提供灵感来源。
《百年国漫大展》正火热展出
▼点击“阅读原文”购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