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去!设计社区节|4个社区,100位居民,45张座椅的故事


去!设计社区节

是设计互联走入社区的一个契机、一个开始。


2019社区节纪录片


2016年

我们在海上世界广场上创意骑行

突破社区与社区间的边界

聚合多元力量

在游街派对中感知设计的未来


2016社区节回顾



2018年

我们吹着海风

坐在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海边大阶梯

在桑巴鼓声和大提琴声的缭绕中

听设计从业者们讲述背后的故事


2018社区节回顾


刚刚过去的2019年

我们走进花果山四海桂园海昌四个社区

和蛇口社区基金会联合发起社区公共座椅竞赛

进行为期一个月

以“设计”为主题的社区营造

激活设计灵感、聚合创新力量

让社区和居民与设计互联




在2019年的最后一个月里,我们进行了社区踏勘及调研,招募了参赛居民一百余名,记录公共座椅工作坊照片及故事,采访参赛居民并通过图频记录和开放访谈,和长期生活在各社区的他们聊聊对社区公共空间的需求和对公共座椅的设计想法。


居民和座椅合影


这些参赛的居民都来自社区,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一员:比如定时下楼搓麻将的爷爷奶奶,比如热爱广场舞的民间达人,比如擅长缝纫和编织的晚霞手工队,又比如扎根社区多年、为居民提供义务服务的楼栋长。


他们对社区的关注与热情是不可或缺的社区资源,为社区研究和微更新留下更具本地化的蓝本。





社区公共座椅,除了冰冷的石凳、单调的长椅,还能有怎样的设计可能?


设计思维课堂

社区导览

社区公共座椅工作坊


社区公共座椅竞赛鼓励社区居民以持续的集体行动来面对社区的设计议题,突破专业堡垒,由竞赛导师们通过“社区设计思维课堂”、“社区导览”、“社区公共座椅工作坊”三个板块,引导居民按自身或社区需求设计公共座椅,在头脑风暴中解决社区问题同时,也创造共同的生活福祉。


展厅现场

参赛导师和居民进行作品导览


本次社区公共座椅竞赛参赛人数近百人,共收集公共座椅四十五把。我们挑选了其中十七件作品,整理了期间多组图片和视频,于2019年12月21日-22日在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202室进行活动回顾及作品导览,同时对竞赛获奖作品进行颁奖。



“红配绿”,赵佳孝(左)

“蝴蝶结”,陈翠霞(右)


打破常规的椅子组成

脑洞大开进行二次改造

“蝴蝶结”的作者陈翠霞

 “红配绿”的作者赵佳孝

获得“脑洞大开奖”


“彩虹”,梁兰花、程远芳、孙嘉豪、吕文韬、张泽权(左)

“BB车”,张婕、王雨涵(右)


一个人说“好坐”不算

大家都坐得舒服才行!

“彩虹”的作者梁兰花、程远芳、孙嘉豪、吕文韬、张泽权

“BB车”的作者张婕,王雨涵

获得“超级好坐奖”


“极简铁艺”,谢翠娟、廖盈(左)

“酒香不怕巷子深”,邱丽雯(右)


垃圾桶、单车篮、儿童单车、红酒箱

看起来毫不相干的物件

神奇地组合成了实用的椅子

 “极简铁艺”的作者谢翠娟、廖盈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作者邱丽雯

获得“你好奇怪奖”


“生命的重量”,卢俊翰(左)

“多功能懒人椅”,刘瀚辰、刘玉伟(右)


除了坐还能睡

可以储物可以跑

 “多功能懒人椅”的作者刘瀚辰、刘玉伟

“生命的重量”作者卢俊翰

获得“一椅多用奖”


“Childhood”,九栗(左)

“秋冬”,张诗琪、修子宸(右)


要实用还是要美观?

设计思维课堂告诉我们:两个都要!

美貌与实力并存的作品“Childhood”“秋冬”

和他们的作者九栗;张诗琪、修子宸

获得“我最漂亮奖”


“童真”,一个没有留下名字的六岁半男孩(左)

“方与圆”,赖小莉、赖博华(右)

“脚垫靠背椅”,林绮晴(左)

“变矮的凳子”,李晨阳、李华印(右)

“夕阳”,朱仕杰、何桂兰(左)

“花骨朵盆”,黄以然、林茵(右)


由于本次竞赛表现优异

设计互联特别向

“童真”的作者,一个没有留下名字的六岁半男孩

 “方与圆”的作者赖小莉、赖博华

“脚垫靠背椅”的作者林绮晴

“变矮的凳子”的作者李晨阳、李华印

“夕阳”的作者朱仕杰、何桂兰

“花骨朵盆”的作者黄以然、林茵发出邀请

今年再来参加一次!

以上作者获得“再来一次奖”


同时

最受现场观众欢迎的作品“彩虹”

因其耐坐、创新与美观

被评为“现场人气王”


“彩虹”,梁兰花、程远芳、孙嘉豪、吕文韬、张泽权
观众现场对作品进行投票

竞赛颁奖礼

获奖居民合影



社区公共座椅工作坊改造材料


没有腿的凳子、少了坐垫的椅子、孤零零的椅背……缺胳膊少腿的“坚强”原料,重生成了怎样的座椅?
花盆底座、购物车、垃圾桶、轮胎、单车……奇妙材料改造而成的公共座椅背后,又有着什么的奇闻趣事?


社区公共座椅工作坊改造材料


设计茶话会上,居民们讲述了在座椅竞赛中的改造故事。





花果山、桂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孙慧、吴刚进行分享


社区营造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努力,设计互联邀请了来自公益、建筑、艺术、教育、服装设计各界的精英们,共同聚集在社区,作为本次的社区节公共座椅竞赛的导师,和参赛居民们一起,用设计链接社会。


蛇口社区基金会顾问陈风进行分享


蛇口社区基金会是一个由社区居民自发筹集及发展起来的社区公益慈善基金会。自发起至今五年来,基金会一直扎根社区,并主办了多场营造活动。蛇口社区基金会顾问陈风以小美赛和蛇口社区无车日为例,分享当专业设计思维遇上居民现实生活,会有哪些碰撞。同时,陈风老师呼吁大家从小初开始,关注小区内公共空间,及不同年龄段居民的需求,让社区你我共建。


深圳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助理教授曲菲进行分享


深圳大学建规学院教授曲菲作为“城市公共空间活力营造”课程的主讲老师,总结过很多中西方最前沿的场所营造(place-making)的理论和案例,而带着学生亲身指导了座椅工作坊之后,更加验证了场所营造中最重要的一条即社区人是专家(community is the expert)。曲菲老师提出,这一次由居民参与的营造活动所产生的效益并不是座椅这一物质上的供给,而是事件本身激发的社区交往和居民参与社区营造所产生的社会价值。


 liveart工作室创作人曹晶进行分享


liveart工作室创作人曹晶有着多年的设计教学经验,从艺术机构和学校到社区,曹晶老师提出:设计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在两周的社区工作坊过程中,曹晶老师发现参赛者通过观察、聆听、思考、动手设计创造出了风格迥异的座椅,通过废物利用解决身边生活环境问题,恰好也呼应了近几年受到广泛讨论的社会设计(Social Design),希望社区工作坊能够得到更广泛的开展,带动大家一起发现身边问题、解决问题。


ATC艺术中心服装设计导师张蔓虹进行分享


ATC艺术中心服装设计导师张蔓虹对设计思维课程与社区营造有着浓厚的兴趣,张老师认为社区艺术工作坊的开展可以帮助居民发现社区中的美,在激发居民对社区需求的关注、丰富居民社区生活体验的同时,也增强其美育修养。


设计互联展览与公共教育总监黎潇楠进行分享


最后,设计互联展览与公共教育总监黎潇楠代表设计互联进行了本届社区节的心得分享和总结。设计互联希望将这次社区节作为全民参与社区营造的开端,以设计为纽带,使居民与居民间、居民与社区间建立起更加紧密的社会联系,以培育一个可持续的、更具社会弹性及感知力的、与设计互联的蛇口未来。



桂园社区公共座椅工作坊合影


设计互联作为城市新型文化机构及创新平台,通过持续打造围绕社区互动、娱乐与教育而展开的“去!设计社区节”,切实地深入社区和城市,以具体的设计行动激发公众的创新力量。


本次社区节是设计互联对社区营造的初次尝试,我们希望在已经过去2019年最后这一个月当中,居民是带着对社区营造的好奇来的,也带着对社区营造的信心走。


感谢为本届社区节作出努力的所有机构、社区党群活动中心、竞赛导师、居民和设计互联的工作人员们(按首字母排序): 

James Simpson、Jerald、蔡晓东、曹晶、陈嘉欣、陈仁杰、大柚、段慧仙、段武阳、郭孟昵、郭晓红、河文静、黄催娣、黄佛辉、黄静、黄若彤、黄以然、姜文先、李美婷、李三、李杨、林绮晴、林艳君、林茵、刘冬冬、刘欢、刘印梅、罗洁琳、罗伍凤、吕文韬、潘文诗、彭惠琳、曲菲、孙慧、孙嘉豪、肖鹏、杨荣华、杨颖南、张蔓虹、张微、张瑶、张泽权、张周韵、赵康为、周实、朱佳讯、朱韶君。


社区节活动现场


2020我们还会再见!





《科技艺术40年——从林茨到深圳》

火热在展中

展期:2019年11月2日-2020年2月16日(周一闭馆)

地点: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一楼主展馆策展人:邱志杰、马丁‧ 霍齐克策展团队:魏颖、克里斯特 · 鲍尔项目总监:邓碧文



特别

 

通知

请              输



为更好地维护展品,为您提供理想的观展体验,《科技艺术40年——从林茨到深圳》展览将于12月1日起逢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敬请留意,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购票须知


• 门票售出不作退换

• 限单人单次入场

• 6岁以下儿童免票,需由成人陪同入场参观

• 60岁以上长者、6-18岁青少年儿童、全日制学生及教师可享正价票半价优惠(即¥59),上述优待票适用人士需持有效身份证明至场馆前台购买

• 本次展览设计互联会员免费


▼扫码购票▼


▼扫码加入会员▼




参展艺术家

Nelo Akamatsu、Refik Anadol、AnotherFarm & Sputniko!、陈抱阳、Kate Crawford、邓碧文、Akinori Goto、Ai Hasegawa、何晓冬、蒋竹韵、Vladan Joler、Bjørn Karmann、Toby Kiers、Tore Knudsen、刘娃、龙星如、Isaac Monte、onformative、邱思遥、邱志杰、Quadrature、Davide Quayola、Anna Ridler、Mariano Sardon、Mariano Sigman、Universal Everything、吴珏辉、夏语冰


每周六/周日下午14:00,我们都会提供中文导览。此外,还有特别的“AI导览员”,欢迎前来感受现场,聆听作品背后的故事。




▼扫码收听语音导览▼




What's on 近期展览与活动点击海报查看详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