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喜报 | 入选国家广电总局优秀网络视听作品,秘籍在这里

学部君 中传新闻传播学部 2021-09-10

2018年度优秀网络视听作品

推选活动扶持项目名单

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政府网站公布

两部来自电视学院的作品入选

小编不得不奔走相告



在被推选的四部 “年度优秀大学生纪实短片”中,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的作品就有两部一是纪录片《昆曲,把青春抛得远?》,二是系列专题片《中国新闻传播教育人物志》。


是什么让这两部作品

从“佳丽三千”中脱颖而出

是谁,在用镜头讲故事


         《昆曲,把青春抛得远?》

    出  品 人:  高晓虹 / 赵淑萍

    指导教师:  秦瑜明  

    主创人员:  赵鹏 / 朱高祥 / 杨希

    影片类型:  纪录片 


内容简介:

关成华今年七十岁了,她自小学习京剧,退休后逐渐喜欢上昆曲,并与昆曲相伴至今。由于时代的原因,她没有上大学,并且一直是一个人生活。年老之后,昆曲给予了她无限的抚慰,她经常一个人听昆曲至凌晨。


▲ 昆曲不只是表演,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后来,她接触到大学的京昆社团,不仅在社团中发挥余热,担任志愿教唱老师,还和大学里的青年人结下了忘年的友谊。昆曲多是表现青年男女欢爱的故事,其中的青春像一面镜子一样折射着她的梦想,在一个好的时代中,她也在青年人身上实现着她的愿望。


▲ 一曲牡丹亭,多少佳人泪


主创团队only 3

同样是九年义务制教育

你们怎么这么优秀

我们聊个五毛钱


▲ 明明可以靠颜值却非要靠实力的三位主创

(左)赵鹏 、(右上)杨希、(右下)朱高祥


Q

这么棒的选题是怎么找到的?


我自己是学校昆曲研习社的社长,关老师成为我们的教唱老师后,和大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常常聊天到很晚。在某次与学部吴敏苏老师的谈话中,吴老师突然提示说关老师会不会是一个纪录片创作的好题目?这才一语惊醒梦中人。可以说,这个片子的创作,既是对关老师一年来辛苦付出而分文未取的报答,也是对我们深厚友谊的纪念。(赵鹏)

▲ 定妆照美如画系列

Q

能说说拍摄过程中令人触动的故事吗?


在采访中,关老师讲到动情处,常常流下眼泪,这种动情也让我们深切的体会到老师内心的孤单和昆曲以及昆剧社带给她的心灵上的极大慰藉,也让我们对片子的主题也有了更深的理解。但是最后剪辑时,我们没有选择这一段,是因为不希望把这种最内心的感受在短短几分钟内用这样外化的形式呈现给观众,我们更希望用真实的行动和言语来展现人物的内心和片子的主题。(杨希)

▲ 似水流年,只因相思有牵挂

Q

拍完这部作品后,作为年轻人,对昆曲有了什么改观吗?


改观真的非常大。从艺术的角度来说,我们领悟到了昆曲的美,戏词的美,唱腔的美,身段的美,这是全方位的。从人性的角度来说,我们看到了一门艺术是如何能够在精神层面感染人,影响人,伴随人的。(杨希)

Q

创作过程中秦瑜明老师给予了哪些帮助呢?


秦老师在我的每个创作中起到的作用都是至关重要的。杨俊峰师哥曾经给我们讲“鲁班雕凤”的故事。或许在最开始,秦老师需要手把手地教授如何执刀、如何草图、如何篆刻、如何化活。但随着自己的逐渐成熟,可能前面的工序都能独立完成,但如何点睛、如何让凤凰飞出雕版,总是在秦老师的指点之下才得以完成。可以说秦老师对我们最大的帮助在于以下三点:首先教给了我们良心,其次教给了我们方法,最后提点着我们的灵性。我觉得这三点在纪录片创作中缺一不可,且至关重要。(赵鹏)

▲ 为了传承,无怨无悔

Q

被总局推选,想说些什么?


对于我这个所谓的“三跨”学生来说,影像创作是半路出身,但因为热爱所以一直坚持,这次被推选是对我的努力的一次鼓励,是一次回报,也更让我坚信了自己在成长。(朱高祥)


获得总局的推选,在我们的意料之外,我们万分感动万分高兴。这份感动和高兴既是为自己的理念和专业得到了认可,也是为关老师身上的这种精神及对待生命和艺术的态度能够得到其他人的肯定,或许后者更加重要。(赵鹏)


          《中国新闻传播教育人物志》

    出 品 人 :  高晓虹 / 周   勇   

    总 导 演 :  何苏六 / 秦瑜明

    影片集数:  12集  

    影片类型:  系列专题片 


内容简介:

此系列片突出“传承”之意,邀请新闻传播教育领域的资深教授以及他们的同事、学生走到镜头前,回溯往日风采,记录当下生活,梳理贡献与成就,讲述有关新闻传播教育的鲜活记忆。这些作品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也饱含深厚的情感,日月既往,不可复追,而我们选择记住。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12位资深教授的故事

半个多世纪的传媒教育缩影

百余位师生倾力合作


▲  为高质量完成作品而探讨!探讨!再探讨!


出品人、策划、制片、导演、摄影、编导、录音、剪辑、灯光、资料...一个都不能少!分工足够细致,作品才能精致!

向上滑动阅览

长长的演职员表

就是团队协作的代名词


每一次的成长

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事


▲  采访教授时的肃然起敬!

▲  认真倾听,绝不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此系列专题片意义深远

拍摄责任也必然重大

走进幕后

听听两位总导演的心声

总导演:何苏六

《中国新闻传播教育人物志》专题片是电视学院对中国广播电视教育60年的致敬。这些资深教授是中国广播电视教育的奠基人,第一季专题片的12位老师中最年轻的也接近60岁了,创作团队中有老师、也有学生,体现出“传承”的观念。通过这部片子,不仅能够梳理中国广播电视教育的历史,更是向前辈们致敬。

▲ 听老教授讲那过去的故事

总导演:秦瑜明

三年创作过程感触最深的,也是高晓虹老师在一开始策划这个系列就特别强调的——这个作品最大的价值,在于它的历史价值。系列专题片采用短视频的形态,以教师带学生共同创作的“传承”之法,挖掘我国新闻传播教育最具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的鲜活故事,希望能为中国新闻传播教育事业留下最具历史价值的影像,能够探索新媒体时代纪实影像的使用性价值。


总导演总揽全局

但更离不开所有成员的默契配合

每位参与其中的创作者

都有自己的深切感悟


分集导演:桂笑冬

在制作过程中,我和马铨老师结成搭档,共同完成三部片子。这也是电视创作的一个过程,我们是一个团队。一个人不能完成一部片子,我们必须组织起来,形成有序循环。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产出不错的东西。它不仅是一个项目,而且可以成为教学实践的一部分,映射出影像的本源。

▲ 几代电视人的珍贵合影

编导策划:戎融

在本次拍摄中,我对学院的老师们有了更深的了解。他们在学术上严于律己,在授业上毫无保留。他们既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品德的楷模。能做老师们的学生,我非常幸福。今年,我有幸加入了教师队伍,我不会忘记老师们对我的教导,把这份热情、严谨、执着、担当融于心中,践于行中。


这么优秀而有意义的作品

当然要和大家一起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戴上 🎧

就可获得最佳观影体验哦


 ▲《昆曲,把青春抛得远?》

▲《中国新闻传播教育人物志》


想知道更多背后的故事

就给学部君留言吧 (* ̄∇ ̄*)


猜你喜欢

纪录片创作丨“三步走”,每一步你都走对了吗?

创作 | 点击量过1000万!他们燃爆的秘诀全给你

敬业丨顾洁:谁说学者不摇滚



新闻传播学部官方公众平台


  图片/桂笑冬   魏弘毅   赵   鹏   朱高祥   杨   希

  编辑/辛艾泽                          

  美编/李玉璞   

  主编/丰   瑞   郑   石                 

  监制/顾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