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红 | 网络视频:超越“观看”的新形态
视频化是近年来媒体融合发展的热词。短短一两年间,“全民直播元年”“短视频元年”“VR视频元年”“无人机元年”“全景视频爆发元年”等各种标签接踵而至,每一个标签都隐含着不断演进的技术驱动,并且由此转化为一轮又一轮新的生产力,不断创造出与传统媒体完全不同的新的视听形态:彻底打破了人们有距离地、被动地观“影”经验,边看、边议、边用成为“看”视频的新方式。由此,网络视频所建构的不再只是一个观看空间,而是一个各方共构的活动场域。如何认识这一变化决定了我们如何认识网络时代媒介和传播的变革。
一
网络直播:重塑全新交流情境
视频直播曾经是广电媒体的独门绝技,其专业门槛之高、协同作战之繁、现场把关之难,使得直播行动往往与重大主题、重大事件、重大活动相关联,学界呼吁多年的“直播常态化”难以得到普及,而如今,全民直播成蔚然大观,触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细节和角落。直播仿佛是人们手中灵巧的工具,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随机、随意地看直播、拍直播甚至用直播,传统的电视直播理念、方法乃至存在方式被完全颠覆。
网络直播的出现源于技术进步,又超越了技术本身。网络直播之“新”在于人人参与直播的个体自主,技术进步为个体参与提供了条件。在大众传播时代,电视直播似乎还原了立体丰富的现场情境,也还原了“与事件同步”的共时体验,但是,它终究无法改变单向传播的实质,观众终究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信息也终究是被选择过的信息。而建立在互联网技术逻辑基础上的网络直播,还原了双向对等、即时反馈、全面直接的人际互动情境,“使得人类第一次真正实现了全面互动”。
在网络直播中,人们不仅可以共时共感,更可以共同协作,通过面对面地聊天、补充、修改、转发、打赏等方式,共同参与到内容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中,在时间上实现了即时互动,在空间上得到极大拓展。
△网络直播
网络直播重塑了人类的交流情境,它从社会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两个层面,将人类交往互动推进到全方位、立体化、多样性展开的地步。从技术发展逻辑来看,未来网络直播必定从物理、生理、心理等多重层面,会更逼真地还原人际互动情境,加深“面对面”感知的丰富性;更便捷地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促进跨时空连接的多样性。
二
短视频:超越“观看”的生活形态
短视频被认为是当前内容创业的“风口”。如果仅以时间长短而论,短视频样态早已存在,比如电视广告、宣传片等,然而,迅速走红的网络短视频同样有着不同电视短片的传播形态和价值诉求。
网络短视频源于分享视频。2005年2月,在PayPal公司工作的查德·赫尔利、贾德·卡林姆和华裔青年陈士骏设想把一段搞笑的晚餐会录像发送给朋友,但是,视频文件太大,无法借电子邮件发送,于是,他们设计出了一种简单易行的视频共享方案,由此创办了YouTube.com(原意为“你的电视机”)。YouTube可谓是视听新媒体出现的标志,因为此前视频制作与传播的主体是专业人士,而从YouTube开始,大众自行制作和参与传播的时代到来了,YouTube最早标识语“播出你自己”是这一时代的最好诠释。
△YouTube标语“播出你自己”
在我国,短视频发展之初,以《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为代表,其生产特点是“偶尔为之”的记录或创意。此后,资本的进入极大提升了短视频生产能力,短视频由单打独斗发展成为团队运作,呈现成规模化、系列化、专业化、矩阵化的发展景象,自媒体变成了正规军。短视频由泛娱乐化的内容逐渐下沉转向各个垂直领域。
△恶搞视频《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
短视频的风行也与其表达特性相关。相对于图文来说,短视频的阅读成本低,内容直观丰富,适合碎片化的消费场景,随着视频技术不断“傻瓜化”,短视频生产几乎无需任何技术门槛,尤其它与社交功能相结合后,更成为人们的日常口语,可以随拍随用,随新表达。
如今,短视频已经超越了简单“观看”层次,发展成为一种社会形态。这使得“用视频”的活动场景变得越来越重要,短视频也获得了全新的功能属性,诸如使用功能、社交功能。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深度扩展,多场景共构、多任务处理成为短视频消费的新常态。
三
VR视频:创造沉浸式的体验形态
对用户而言,VR带来了观看体验上强烈的沉浸感,颠覆了以往的观看经验,VR视频由此被认为是媒体变革的下一个拐点,受到市场和资本。
目前,我国VR视频播出渠道主要有三类:
第一,爱奇艺、优酷、乐视等视频行业巨头开发了自己的独立VR App,并主动适配各大VR硬件平台;
第二,硬件产商自带的网络平台也是VR视频播出的重要渠道,例如3D播播、暴风魔镜等;
第三,之前专门从事VR相关事业的网站,如热播、UtoVR等。
2016年12月30日,王菲“幻乐一场”上海演唱会举行。此次演唱会VR直播收取30元的“门票”,付费观众达到8.8万人,这部分“门票”收入达到264万元。从王菲演唱会到一线卫视的跨年晚会,VR视频和网络直播相结合,VR直播成为行业的亮点。
△王菲“幻乐一场”演唱会VR直播
VR的技术特性对内容的拓展与延伸。VR 技术对于内容生产而言,联通了线上与线下、真实与虚拟,它模拟了面对面的情境,赋予用户立体化的沉浸体验。由此而论,虚拟现实绝不仅是一个改变游戏或者娱乐行业的技术,更是一个改变人类生活的技术。
四
结语
综上可见,每一种视频新技术“赋能于人”,都在不断扩展着人与世界的关系,改变了人对世界的感知,从技术层面开启人们的思维进程。但是,技术在有意识的社会行动领域里的实际发展,以及人类释放出来的技术力量和人类本身互动的复杂矩阵需要探索”网络直播、社交短视频、VR视频的相继出现,显示了这种技术力量及其所呈现的复杂互动矩阵及其“在有意识的社会行动领域里的实际发展”。视听新形态不仅超越了“观看”,获得了由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甚至社会传播共构而来的新功能,而且也从社会空间、交往行为、语言呈现等多方面向原有的媒体规范提出了挑战,为我们理解媒介、传播和人类关系提供了新的视野和思维逻辑。
作者介绍
王晓红:中国传媒大学教务处处长,中国网络视频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文系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新的诠释:网络视频传播范式及意义研究”的阶段成果,项目编号15FXW001
本文系简写版,全文参见《青年记者》2018年3月刊
猜你喜欢
新闻传播学部官方公众平台
图片来源于网络
学术顾问/吴炜华
编辑/贾艺宁
美编/邵暨阳
主编/丰 瑞 郑 石
监制/顾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