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物 | 专访石室中学校友,中传电视学院曾祥敏教授

石室中学校友会 中传新闻传播学部 2021-09-10

石室中学是中国第一所地方政府官办学堂,也是世界上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学校之一。西汉景帝末年(约公元前141年)蜀郡守文翁创办“石室精舍”,开中国地方官办学校之先河。2019年,成都石室中学即将迎来建校2160周年的华诞。“古今一校,扬辉千秋”。石室中学两千多年来书香不断、弦歌不绝,无数英才从这里走出。为庆祝石室中学2160周年校庆,石室校友会微信公众号特推出石室校友系列专访,并送上校友们对母校华诞的祝福。


【第三期】石室1991届校友,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党委书记曾祥敏教授


曾祥敏

成都石室中学1991届毕业生


1991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文艺编辑系,1995年获本科学士学位。1997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电视系,师从叶凤英教授攻读电视新闻方向硕士研究生,2000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03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师从喻国明教授在职攻读传媒经济学博士,2008年获博士学位。


现任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北京市“师德先锋”称号,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分别荣获一次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一次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人员,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广播电视新闻学”核心成员。


担任 “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评委、中国广播影视大奖评委。为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中国3分钟》栏目专家顾问、中广联合会节目创优创新宣讲会宣讲导师,海口市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主要研究领域,广播电视新媒体、国际传播、网络舆情传播。



作为传媒学者,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的党委书记的祥敏教授平时的工作非常繁忙。我们本以为可能需要预约很长的时间才能采访曾祥敏教授,没想到曾教授非常爽快地就答应了石室校友会的采访。曾祥敏说,“青葱岁月能在石室中学度过,是一生的宝贵记忆”。话语间,充满了对石室中学的浓浓深情。



从子弟校到石室中学


曾祥敏的小学和初中是在成都内燃机总厂子弟校就读的。很小的时候,曾祥敏就知道成都最有名的三所重点高中,四、七、九,后面还有川师附中和十二中。所以心向往之,日夜思慕之,并为之努力奋斗。中考成绩下来后,曾祥敏的成绩是564,而且他还有5分的体育加分,这样就569分,上成都这几所重点高中都没有问题。曾祥敏清晰地记得那年四中(石室中学)收分是562。"现在想起来主要是在四中和七中之间选择,我最后选择了四中。为什么选择四中,说实话,当时对这两所高中的差别没有概念,可能觉得四中更亲近吧,也有缘分吧。"曾祥敏回忆道。进入石室以后,曾祥敏也深刻地感受到了石室中学在文科方面非常突出。曾祥敏后来在石室中学也选择就读的文科。“我还记得我们读书时候的文庙,还有路上的历经久远的红色条石都是刻有图案,具有年代感的。”这是曾祥敏对石室留下的印象。


师恩难忘,最让曾祥敏难忘的是教过他的老师、班主任,像陈功龄老师、曾道远老师,张流芳老师,朱泽荪老师、易平凡老师,教化学的艾老师,教历史的雷老师,还有教地理、历史的老师,都是当时的名师,让学生受益匪浅。还有住校的管理老师,也让曾祥敏印象深刻。“当时他们有的真是非常严格,让人敬畏,但现在想起来,心怀感恩。”


石室中学在1980年代末就有了外教,这在当时的中学中是非常少见的。曾祥敏对这位外教老师印象很深。他说,“还有一位值得一提的是,从石室中学的姊妹学校——美国斯诺霍米西高中来的一位老师,据说把游艇卖了,到中国来教书,他教我们英语口语,还教我们打棒球,当教室里有同学下午趴在桌上睡着了,他会做点儿恶作剧,让其他同学都悄悄走出教室,只剩这一位同学醒来会一脸懵逼。”   

 

住校的经历和为梦想一起奋斗的同学们,也是曾祥敏难忘的。分布在成都市内四面八方的同学汇聚在一起,住在当时的初中部下面,旁边还住着民族班(注:1990年代初石室中学受国家委托为四川民族地区开设了一个民族班)的同学。“我们从晨操,早自习,到晚自习,到熄灯后的搞怪,打闹,恶作剧,跟宿管老师斗争,因年幼无知和藏班同学的摩擦,高三时课间集体趴在窗台上看下面做广播体操的校花妹妹等等,在比较艰苦的学习中寻找自己的快乐。在进入高考冲刺前的几个月,毕业班宿舍的灯有权留到凌晨两三点,那个时候为理想奋斗的情景值得怀念。”曾祥敏回忆道。


曾祥敏说,“石室中学给我提供了一个扩展自己视野的舞台,这里的教学严谨、高效,教师水平高,负责任。我一年级物理、化学很好,除了原来的底子外,也得益于这里老师深入浅出,生动、风趣的授课。”高二,曾祥敏转到了文科班,石室人文素养的培育,文科教学都非常强,这在文科班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老师讲课充满了激情,让学生不得不进入其中,很多老师能把复杂的原理化解成形象的比喻,语文、历史、地理等无不如此。石室中学英语也是一大特色,除了英语正课外,三年三位外籍英语教师,让曾祥敏始终对英语保有非常高的兴趣,也给他的英文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感悟石室精神


谈到石室的精神,曾祥敏认为,石室精神首要的是非常浓厚的“人文精神”,由于学校的千年历史底蕴,这里有太多历史校友的故事,巴蜀故郡本身就是人杰地灵之境,锦江春色更滋养了石室学子,石室中学宛如其中的明珠,聚集巴蜀人文之魂,人文素养浓厚。所以,在读书期间,能够从一砖一瓦,一门一庙,一言一行,都能感受到在其中所受到的滋养。


第二是“自由精神”,虽然课业繁重,高考压力大,但学校无论是教学环境还是教师、同学的氛围,都是相对自由的,能够让我们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学校也特别崇尚运动,这非常对我的胃口,还有各种兴趣班,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非常重要。


第三是“竞先精神”,教学严谨,管教严格,在各方面争创好成绩。但这不是石室中学独有的,也不是石室中学最推崇的,所以放在第三位,作为重点中学,在学业、品德、运动等各方面争先,是理所当然。教师严格,课程繁重,学业压力大,尤其是住校的同学,早上起来晨操,早自习,晚上晚自习很晚,很辛苦。但总体而言,学校在倡导竞先的同时,也很注重学生享受过程,获得感悟。特别注重各方面的兴趣培养、不读死书,不单纯唯高考结果论等等。


所以曾祥敏认为,“人文精神,自由精神,竞先精神”是他所理解的石室精神。


△ 曾祥敏教授当年在国外做访问学者


遵从初心选择传媒事业


曾祥敏的大学是在中国传媒大学度过的。大学毕业后在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工作,两年后考取了北京广播学院的研究生,留校,后来又攻读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博士。再后来,先后去了美国、英国、日本等做访问学者。


曾祥敏说,他当时读高中的时候,也就是想从事跟文艺、传媒有关的职业,所以后来选择了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的文艺编辑系。"其实当时也挺模糊的,年轻人常有模模糊糊的理想,但也要看机缘巧合。我们那个年级,当时报考北广的很少,只有我,还有考上播音系的丁晓宁。"曾祥敏说,“所以,其实想起来是真的跟着自己所愿而选择的,是按照自己的理想来选择的,没有选择当时大家都趋之若鹜的商业、经贸,财会等。现在想起来,初心最重要,遵循自己内心的召唤,方能始终。”


曾祥敏在大学里,学习也是非常刻苦的。但是大学里学习的东西,其实也是相对比较大的方面,没有什么特别功利的具体的东西,而这恰恰对人综合面的培养提供了基础。曾祥敏认为,他从事的传媒方面的教学研究需要写很多东西,思考很多东西。而石室中学的人文素养的培育,的确给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石室当年在思维、文笔、英文方面的训练,对传媒人而言是不可或缺的。


△ 曾祥敏教授给学生上课中


曾祥敏教授有很多的荣誉,2012年获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支持计划”,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广播电视新闻学”核心成员,第21届、23届、25届、28届“中国新闻奖”评委,首届“北京高校青年教学名师奖”获得者...这一切的取得,离不开曾祥敏在石室中学养成的认真的习惯。


在教学上,曾祥敏特别推崇王维的诗句“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这也是歌颂石室精神的诗篇。


教学方面,曾祥敏不仅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也非常重视现代传播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他说“现在教学强调翻转课堂,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协调者,而不是灌输者,威权者,学生的所思所想能给我的教学带来许多新鲜的东西,尤其是传媒专业。能跟上传媒的发展,离不开和学生的深度互动。就如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媒体是在触达用户,用户评论、点赞等过程中完成对信息的共同建构。教学何尝不是如此。”


听过曾祥敏教授“电视采访报道”这门课的传媒大学本科生知道,曾老师的授课PPT一年一个样,绝不带重样的。案例也是时讲时新,引用的都是新闻前沿理论。


△ 曾祥敏教授授课PPT截图


曾祥敏教授上课的习惯:这课不管反反复复讲了多少遍,讲得再熟,讲课前一天晚上都要拿出来再看一看。不仅是因为如果上场前不检查,上场后肯定会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且更多的是就算没有问题,也得思考思考还能不能再添加些新的东西。”曾祥敏说,“这就叫敬畏课堂,敬畏学生。”  


曾祥敏教授给学生批改论文,基本都是满篇圈红,曾祥敏教授不仅会帮学生把握思路和理论方向,还告诉学生哪里语句不通,哪里措辞不当,标点符号都不放过。每篇学生的论文他都会至少看三遍。“这可能是习惯使然”,曾祥敏说,“这些可能都跟我性格有关,比较注重细节。”仔细批改每篇学生论文并不是曾老师教学时唯一的习惯。一面忙于行政工作,一面他还在坚持每周为自己的研究生们上至少一次的导师课。“不管再怎么忙,作为导师要能够和学生形成沟通连续的机制,一旦你放了一点点,这学期一下就过去了。”谈起他的导师课,曾老师的脸上满是严肃。


曾祥敏在自己写论文上也是非常严肃认真的。他说,他习惯平时思考一些的问题,并整理分析,形成文字。他认为飞速发展的传媒业现在有许多现实问题,需要传媒学者去解答。所以他尽量笔耕不辍,常常把自己的思考用笔凝固下来,日积月累,方有所得。他说,"我是教新闻传播,聚焦广播电视学、舆情传播、国际传播等,这些都是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我的教学理念是以本为本(本科),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相长。当前传媒业飞速发展,尤其是技术赋能,互联网、人工智能、5G,VR、AR、MR,大数据,云计算等等给传统媒体带来巨大挑战,给新兴媒体巨大空间。传媒业的许多现实问题需要我们去解答,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传媒人本来就应有国家、社会担当,现在更要积极回应现实问题,在媒体融合发展,舆情引导、国际传播等方面有所作为。"



寄语石室年轻学子


谈到对石室中学年轻学子的期许,曾祥敏教授打开了话匣子。他说“我希望石室中学,能以千年名校之魂,立新时代之风。历史底蕴不应该是自己夸耀的资本,也不是沉重的包袱,在互联网时代,知识和教育的更新有了全新的手段,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教育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都面临着挑战和巨大的机遇。石室中学应该能积极应对,破旧立新,以全新的面貌开创自己的未来,应该想的更大,要成为中国中学基础教育的典范,要成为中学教育的引领者,而不是简单的升学之阶,为我们的中学教育留下这个时代、这个国家发展的印记。” 


曾祥敏教授认为,石室2160年校庆是为了自己更好的出发,让历史照进未来,让我们一直以母校为骄傲。


他认为,石室的师弟师妹们,首先要有理想信念,敢想敢做,要有心怀国家、天下的情怀,尽管此时的你们可能模糊抓不着,但把他放在你的心底,并为之默默奋斗。应该给自己定小目标,做好身边的事最重要,当一切不在自己掌控的时候,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最重要,他往往成为你成长中的一个重要阶梯。其次,充分利用好石室的人文资源,多读书,读好书,读各种闲书,坚持读书,这是一辈子的滋养。坚持运动,锻炼好身体。最后,应培养一个自己能够坚持一生的兴趣。比如,读书、写作和运动,是他任何时候都不会放弃的三个爱好和习惯,受益终生。“多写多练,任何东西,写下来最重要,无论是对文笔的训练还是思维的养成都非常有用。最重要的是,让自己的人生写出一本好书。”




猜你喜欢

敬业丨顾洁:谁说学者不摇滚

敬业 | 李昉:行走的电视学院团学工作指南

敬业 | 汤璇:有求必应的全能型女神



新闻传播学部官方公众平台


 转载自 / 成都石室中学校友会

 编辑/董志奎  

 美编/李玉璞   陈嘉慧

 主编/丰   瑞   郑   石

 监制/顾   洁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