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抗疫一线校友 | 《焦点访谈》刘晓晨:我们的焦点我来报

学部君 中传新闻传播学部 2021-09-10





当前仍处于防疫攻坚的关键期,学部君提醒各位CUCer务必踏实待在住处,不四处流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科学防范,理智应对!按时作息,坚持每日学习~ 返校时间敬候学校通知安排!




疫情防控的攻坚阶段,一批中传毕业的记者们,冲锋陷阵、深入疫区采访报道,用自己的方式为社会服务,为战胜疾病鼓与呼!学部君特推出:

“疫情一线中传校友记者系列专访”

直击现场,聚焦一线见闻;

独家专访,挖掘记者故事;

面向用户,分享突发事件报道经验。

在此,向一线的逆行校友们致敬!



 刘晓晨 

中传电视学院2003级电视编导专业

(广播电视编辑方向)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记者

Δ 正在工作中的刘晓晨





同寻常的一次回家



“之前每次回来,我爸都在站口远远地望着我,大声地叫我的名字。这一次,什么人都没有,空荡荡的,我从来没有觉得这个火车站那么大过。”作为一名“武汉伢”,刘晓晨的回乡路变成了一场记者的逆行。


刘晓晨到武汉的那天,天上淅淅沥沥地落着小雨。下车之后,只有空荡荡的火车站在等待着她。以前,这里从来都是熙熙攘攘的,连旁边的商铺也挤满了人。


谁曾想,这座城市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按下了暂停键。


Δ 封城后的武汉


虽然身处北京,但是刘晓晨却焦心不已。“当时我就觉得不行了”,一瞬间,朋友圈、微信群里都是武汉朋友们的求助信息。直到有天,一个澳大利亚的同学找到她,说有一批物资想要运到武汉去,问她能不能帮忙。刘晓晨心想,“连海外的同学都在想方设法支援,我有什么理由不行动?”于是,她当即请愿奔赴一线,终于在初四那天,“愿望成真了”。


“我是武汉人,我一定要跟武汉同在。”在开往故乡的列车上,刘晓晨看着当时刷屏的《武汉伢》MV,她感受到了和武汉强烈的连结,她说,“生我养我的城市生病了,我怎么能够不去看看她?”


Δ 公益歌曲《武汉伢》


回到武汉采访、报道已经40多天。每天天一亮,刘晓晨和同事就要迅速投入工作。他们往往需要到处跑,跑各个医院,也跑不同的社区,采访各岗位的志愿者。


栏目组派了两名记者,一名摄像,有时摄像分身乏术,还得向其他栏目或者湖北电视台借调。巨大的拍摄量、一个接一个的采访,“每每拍完回来还要整理素材、开策划会,一不小心就半夜了”。


Δ 刘晓晨(左)和她的同事在方舱医院




害怕吗?怕,也不怕



在这一个多月里,她对感染的恐惧可谓经历了“一波三折”。


“刚来的时候,其实是有点害怕的。”在去同济医院的路上,刘晓晨和同事都很紧张,他们即将采访一位出现新冠肺炎疑似症状的医生。


到医院后,医生建议就在草坪上“远远地采访”,回忆起当时的情况,刘晓晨历历在目,“当时我觉得医生状态很好,采访也隔得远,就把护目镜给摘了。但医生还是觉得不放心,又回到大楼里给我找干净的垫子。找了一圈,拿了个塑料袋出来,说‘我只找到这一个是干净的、没有污染的东西’。”


Δ 一次和医生远距离的采访


几天后,刘晓晨又去金银潭医院的半污染区采访,因为怕浪费物资又走得急,刘晓晨只穿了薄薄一层隔离衣,采访完后,她听说有一些医生,当时就是穿着这样的隔离衣感染上的,她和摄像对视一眼,心里一惊,“当时我和摄像就被吓住了,出来以后我就开玩笑说以后再也不要进这种地方了。”刘晓晨笑称道。


Δ 正在穿戴隔离衣的刘晓晨(中)


但是往往“一觉起来,昨天的恐惧就全忘了”,很快,刘晓晨再次进入了收治重症感染者的ICU病房。这次进ICU,是她 “经历过防护程度最严密的一次”。严密到“口罩和皮肤之间要用胶条密封起来,护目镜紧紧压在口罩上,领口也要用胶条给封住,一点皮肤都不能暴露在外面”。


Δ 刘晓晨即将进入ICU


那是她第一次进ICU,一条长长的过道,大概两米宽,两侧全是病房,那里的病人全身插满了各种管子、仪器的运转声此起彼伏,医生护士都穿梭在过道里,“有一种特别凝重的感觉” 。


Δ 《焦点访谈》20200227期《ICU里的“救兵”》


透过玻璃窗,刘晓晨看到一个病人,斜躺在床上,上半身裸露在外,手耷拉下来,奄奄一息。为了方便,全副武装的护士只能跪在地上给他护理,与死神争夺着生命。


采访过后,她在日记里写道,“感觉新闻里那些数字,突然一下子,在你面前变成了活生生的正在呻吟的这些人。而且说不定哪天,这些人就变成了每天早晨醒来,你刷到的那些死亡人数。”  


一个多月以来,刘晓晨前前后后共进出红区9次,距离患者最近的时候只有1米不到。这些患者的背后,是无数好心人的付出。在刘晓晨的镜头里,有千里驰援的医生护士,也有尽心尽力的社区人员,还有不计回报的志愿者。


Δ 刘晓晨接触的可爱人们




记者是充满乐趣的角色



谈及记者这个身份,刘晓晨觉得,能够见证历史,获得不寻常的经历,本身就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情。尽管疫区危险,工作很累,但她总能从中找到乐趣所在。


说起印象最深的经历,她表示有一期节目“拍得特别开心”,原因是特别纪实。武汉拉网排查那会儿,小区封禁很严,连出门买菜也不可以,营北社区业主群里都怨声载道,有一位大哥实在着急,拉着小推车来找营北社区的赵峰书记,说“我屋里米都没有了,你不让我出去买东西的话,今天就没东西吃了”。


Δ 《焦点访谈》20200222期《在你身边》


这样的情况赵峰早有预见,他拿出刚运送过来的储备粮食:“我给你解决米和菜,你看这样行不行?”前几天在帮病人找床位时,他就同时到处联系供应商运送物资,如今正好用上。考虑到小区人多,他怕粮食不够吃,又抓紧建了好几个买菜群,给社区居民集中买菜。为了让大家都满意,他每天夜里11、12点还在群里和居民互动,争取给每个人都买到东西。赵峰热心负责的态度深深感染了社区居民,从埋怨到支持,一批又一批志愿者与他站在了一起。


Δ 负责的态度换来了社区居民的大力支持


这期节目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跟拍记录,没有过分地渲染和包装,却温暖人心,刘晓晨非常满意。“我很喜欢纪实这种方式,所以虽然时间长,看起来很累,但我拍得很开心。而且在这段时间,我确实看到了基层工作者有多不容易。”


随着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爱心在武汉扩散开来,情人节那天,她还意外地收到了采访对象送的巧克力和玫瑰花巧克力来自一家咖啡店,那里的工作人员每天拎着袋子往医院跑,给医务人员送免费咖啡,“每个袋子两杯咖啡,两个巧克力”。很快,网友知道了这家咖啡店,并在情人节当天回赠了玫瑰花。不过,玫瑰花又和咖啡、巧克力,一起送到了医务人员这里。多出来的巧克力和玫瑰花被送到了身为一线记者的刘晓晨手上,爱心在武汉一遍遍地传递,这让她感到“很暖心”。


Δ 到武汉的第16天,刘晓晨收到了小礼物




我重新认识你,武汉



通过这些天的采访,她认识了许许多多可爱的人,他们愿意为疫情贡献自己微小的力量,这让刘晓晨无比触动。也许是因为生在这里,人们往往会不自觉地忽略一些她可爱的地方,她说,“我在武汉生长了18年,但是我从来没有这么近距离地观察过这个城市,和这个城市里的人,我没有想到过这个城市,会有这么多平凡却又内心柔软、热情真诚的人”。


Δ 刘晓晨生活照


休息的时候,刘晓晨站在从小陪她长大的长江二桥上凭栏远眺,才发现周遭早早变了样。上一次走上大桥时,还是上个世纪末,长江二桥刚刚通车,她和家人一起上桥庆祝它的竣工。如今再次站在桥上,刘晓晨感慨万千,“二十多年过去了,我第一次走上这个桥,第一次站在桥上看这个江水和两岸的建筑,我从来没有这个角度观察过武汉,印象中两岸也没有现在这么漂亮。”


Δ 如今的武汉


“江还是那条江,城已不是那座城”。这次“回家”,她得以重新认识武汉,“重新发现它的美”。如今国内疫情有所缓解,各处企业也有序复工。好姐妹给还在武汉的刘晓晨寄来了暖心急救包,上面写着几个大字:“晓晨加油!回来喝酒。”


Δ 来自好姐妹的鼓励


平安!战“疫”记者


今日互动

你有什么话

想对这些奔赴一线的记者们说?

“逆行者”的经历带给你哪些启发?

快来下方留言分享吧!

猜你喜欢

抗疫一线校友 | 她们在战“疫”后方,却时刻传递着现场
抗疫一线校友|北京卫视陈梦圆:温情病房里的记录者
抗疫一线校友|中国日报孟哲:真实报道武汉

新闻传播学部官方公众平台


供图 / 刘晓晨   部分图源网络  采编 / 黄雨婷美编 / 尹梦洋主编 / 丰   瑞   刘日亮                 监制 / 顾   洁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