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 | 电视学院捐赠藏品大公开!
2021年3月3日下午
电视学院向三馆捐赠传媒类藏品文物
暨颁发捐赠证书仪式成功举办
想知道电视学院为三馆贡献了哪些藏品吗
学部君来为你一一介绍!
2021年3月3日下午,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向图书馆、传媒博物馆、校史馆捐赠传媒类藏品文物暨颁发捐赠证书仪式在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举办。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章振兰主持仪式,校务委员会副主任胡芳,电视学院党委书记曾祥敏、党委副书记程素琴、副院长秦喻明和中国传媒大学图书馆、传媒博物馆、校史馆馆长潘力等出席仪式。
△学校三馆为电视学院颁发捐赠证书
捐赠仪式上,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共向三馆捐赠《忍冬信札》1本、花窗书立1对、手机壳2个、《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32课时、《在一起》2集、《光明与梦想》1本、《光明影志》1本、《光明印迹》1本、《中国新媒体研究报告2019》2册、《中国新媒体研究报告2020》7册。
△中国传媒大学传媒博物馆捐赠证书
书写战“疫”日记,传递真情信念
《忍冬信札》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我们生活的节奏。为鼓励师生树立信心,科学防控,电视学院从2020年2月1日起开始“忍冬信札”真情传递活动,师生用笔战“疫”,以接力方式每天分享一封信,累计发出师生书信204封,在疫情中传递真心与信心,坚定共克时艰的信念与力量。
△《忍冬信札》封面设计图
“忍冬信札”记录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点点滴滴,是学院的故事,也是学校的历史。新华社以《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师生写信共抗疫:我们心在一起》为题对电视学院师生共写书信抗疫的举措进行了报道,随后人民日报、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纷纷进行了转载,取得了良好社会反响。
译制优秀作品,助力对外传播
《在一起》英文版译制作品
2020年秋季学期,为了更好地突出专业特色、提高学生国际传播的实践能力,电视学院对国际新闻传播专业本科生视听创作课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创新。课堂上,师生尝试将中国当代的优秀影视剧进行英文配音译制,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在消除影片语言障碍的基础上,实现国外观众对作品意义的欣赏与理解,真正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
△抗疫报告剧《在一起》之《武汉人》片花
11月初,学院得到了抗疫报告剧《在一起》的片方授权,对其中《武汉人》上下两集进行英文版的配音译制,在一个月的时间内迅速完成全部流程并积极推广。目前影片已经在27个平台上线播出,覆盖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被国家广电总局评为2020年度优秀海外传播作品第一名。
推进“光明影院”,践行公益之路
“光明影院”项目成果
“光明影院”是以制作、推广无障碍电影、为视障人群传播文化精品为宗旨的公益项目,2017年由中国传媒大学、北京歌华有线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东方嘉影电视院线传媒股份公司联合发起。
在过去的一年里,“光明影院”项目持续推进,3年来制作312部无障碍电影,已将作品成果送给了20所盲校,赠予了68个高校图书馆,覆盖了全国31个省及澳门特别行政区,进行249场公益放映和推广,惠及200多万盲人。
△点击图片回顾“光明影院”的三周年之路
师生志愿者将公益服务的累累成果汇总、梳理成《光明与梦想》年鉴,记录了项目自2017年底启动至2019年底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包括研发创作、公益放映、覆盖推广、调研交流等各方面、各阶段的重要事迹。
△《光明与梦想》年鉴
此外,参与“光明影院“项目的学生先后出版了《光明印迹:我们的青春之歌》《光明影志:我与祖国同行》两本著作,以纪实写作方式,记录了自2017年底起300多名师生志愿者参与无障碍电影公益传播的感悟与变化,演绎了助残扶贫的主旋律,唱响了新时代中国青年学子的青春之歌。
△点击图片了解“光明影院”项目背后的真实故事
同时,“光明影院”项目以视听传播专业教育引导,以课程思政推动立德树人的育人思想,体现了新时代青年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转化科研成果,推出文创产品
“花窗书立”与手机壳
电视学院师生文创团队发挥在文化创意与艺术设计方面专业优势,持续推出文创产品。团队从中国传统园林花窗图案获取灵感,创新设计了“花窗书立”文创产品,顺应了国家媒体深度融合和新文科建设要求。
△书立——纹样取自于扬州花窗的冰裂纹
获得国家设计专利的宝藏文创
花窗纹样系列文创产品的创意来源于中国古代的花窗艺术,最早是采用了江南地区园林景观中的冰裂纹花窗,但由于花窗种类繁多,寓意也不同,创作团队专门阅读了相关的文献资料,将花窗进行矢量化的再设计。团队将传统花窗的装饰感与艺术性与当代生活密切结合,追求观赏性、实用性及文化底蕴。
△点击图片查看花窗纹样系列文创作品的创作故事
此外,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师生团队积极探索,借助数字化技术传播中华文化。在不断的尝试和探索中,由电视学院师生团队研发的新型短视频样态——“融视频”诞生了。
△“长安壳栈”融视频宣传作品
通过团队研发的“融视频”,电视学院师生团队将富有西安文化风韵图案与流行元素进行有机结合,助力西安市永兴坊的非遗文化传播。
如今,团队设计的多款手机壳文创产品,已经落地永兴坊并收到了市场的广泛好评,也实现了学校在科研成果转化领域的“零突破”。
小小手机壳,蕴含着西安的丰富文化
关注行业发展,推动媒体融合
《中国新媒体研究报告》
《中国新媒体研究报告》系列是中国记协及其新媒体专业委员会落实中央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决策部署,加强新媒体服务引导,促进和推动新媒体新闻信息传播事业健康发展的重点智库报告。
△中国传媒大学传媒博物馆捐赠证书
报告对全国新媒体行业发展与主流媒体融合转型的热点、亮点与难点进行深度研究分析,深入挖掘产品生产背后的体制机制和传播规律,为新媒体从业者提供宝贵经验借鉴和理念提升。
在结构上,《中国新媒体研究报告》系列分为年度报告、行业报告、专研报告、媒体融合精品分析四个部分,围绕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的局与势,追踪主流媒体贯彻落实媒体融合发展战略部署的最新实践与前沿趋势,客观分析媒体融合进程中的问题、趋势与规律,为媒体从业者提供可学可用的学术参考,为我国媒体融合发展凝练成果、总结经验,为有力推动媒体融合深入发展贡献智慧与思考。
△《中国新媒体研究报告》
创新学科教育,服务国家战略
“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课时视频
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是在中宣部、教育部的指导下,由中国传媒大学、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
△点击图片回顾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启动仪式现场
2020年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的主题为“来自武汉抗疫一线的报道”。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广大新闻记者临危受命、迎难而上,日夜奋战在抗疫斗争的第一线,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凝聚了强大精神力量。大讲堂邀请了14家主流媒体参与抗疫一线报道的42名新闻记者录制32集视频教学内容,生动讲述、立体展现中国新闻记者的家国情怀与专业素养。
电视学院师生团队在2020年完成了“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的制播工作,并已推送至全国719所新闻传播院系。这是加强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创新之举,也是新闻队伍建设、新闻舆论工作的创新之举,助力我国高等新闻传播教育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普及化。
△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启动仪式开场短片
2020年12月,国家文物局发布第四批全国博物馆定级评估结果,校传媒博物馆被评定为国家二级博物馆,这是坚持“国家标准、行业特色、高校定位、思想引领”的实施结果。
传媒博物馆记录了传媒发展的历史,有重要的收藏、展示、研究、教育、传播服务功能。电视学院把宝贵的历史保存在中国传媒大学博物馆、图书馆、校史馆,使学院的点滴进步更有传承,更有记录,更有历史。
正如潘力馆长所说,举办捐赠仪式,不仅仅是让捐赠流程规范,更有仪式感,也是对电视学院认真负责收藏历史的精神的认可。电视学院捐赠的藏品是学校发展长河中的点滴细流,也见证着电视学院过去一年的发展与进步。
你和电视学院有哪些独家记忆
值得永远珍藏呢
欢迎在留言区和学部君一起讨论哦~
猜你喜欢
新闻传播学部官方公众平台
供图/戎 融 郑 石
供稿/戎 融
编辑/方琬夷
美编/徐远在
主编/郑 石 刘日亮 李怡滢
监制/丰 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