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数字出版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专业人才?听听业界领军者怎么说
7月16日
中国传媒大学圆满举办
“数字出版与文化传播”专业建设研讨会
来自学界、业界一线的
数字出版教育的先行者
数字出版行业的领军者
数字出版理论研究和学术刊物的引领者
齐聚云端
为中国传媒大学数字出版专业的建设
献计献策、分享真知
本期,学部君将带你回顾与会专家
对数字出版业界需求与实务发展的前沿见解
快来一起了解吧!
《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将“加强出版人才队伍建设”列为完善出版业高质量发展保障措施之一,《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就“建强出版融合发展人才队伍”进行具体阐述,为新时代我国出版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提供行动指南。
“十四五”时期要着力打造一支出版人才队伍,即培养造就一批出版领军人物和出版家,加强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重点打造包含出版理论人才、优秀骨干编辑、优秀校对人才、数字出版人才、印刷发行业务能手、版权运营专家、出版国际贸易人才等的新时代出版人才矩阵。除此,要建立健全两个体系、两个机制,即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出版人才评价体系,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学学科体系,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激励机制,健全完善继续教育培训和职称评定的长效机制。
嘉宾发言
加强学科建设与业界需求的契合度
田胜立
全国科技名词委编辑与出版学名词审定委员会
常务副主任
全国科技名词委编辑与出版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田胜立,在虚拟圆桌论坛“数字出版与文化传播的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中发表讲话,就如何加强学科建设与业界需求的契合度提出建议。
田胜立指出,目前出版界主要采用二维码的方式,将印刷物与多媒体连接,由用户自主选择,需要阅读便可扫描二维码获取音视频。未来这种连接方式将逐渐向媒介融合叙事的总体表述方式过渡,并成为主流。需要注意的是,媒体是具体的传媒形态,而媒介是对应多种传播媒介,比如音频是听觉,视频图文是视觉。未来不管是讲故事,还是讲理论、讲现象,都会发展到媒介融合叙事的表达方式。
在这一趋势下,田胜立提出“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将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他认为,原来这两种思维是分开的,音视频是形象思维,用来调动情绪、传播情感,图文信息是逻辑思维,是传播知识、启迪思维的。在出版深度融合背景下,不管是传播情感、传播情绪,还是传播知识、引导思维,都要采取融合叙事的方法,兼顾两种思维。
因此,数字出版人才培养要与媒介融合叙事的趋势相契合,传播者在设计方案时,要考虑多种方案以供用户选择,并根据用户实时反馈进行智能化切换。界面以形象为主、并行进入,容纳更多信息;而在深入挖掘时依靠逻辑思维,并行输入和串行推理结合在一起,最后并行串行综合导出。为响应党中央提出的“全媒体”战略,数字出版领域亟需一批具有互联网思维,具备全媒体生产、传播、运营、管理等相关能力,胜任全媒体流程与平台发展要求的专门人才。
加强马克思主义出版观教育和出版史教育
郝振省 中国编辑学会会长
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从马克思主义出版观教育和出版史教育两个维度,对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提出建议。郝振省认为,“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需要新闻专业进行传播,出版专业进行传承,这其中具有一定区别。马克思主义出版观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产和生活服务,为提高国民精神文化综合素质服务;其次,坚守意识形态阵地,按照上层建筑的要求来服务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健康发展和生产关系的核心运行;最后,为整个社会的真善美建设,也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个字。
郝振省指出,数字出版,是两个概念的组合,是一个偏正结构——正是出版、偏是数字。随着时代载体的变化,“数字”也会变成普遍的东西,但出版背后的文化底蕴是不变的。数字出版人才培养要避免目标过度技术化,要加强中国出版史和红色出版史教育,提高数字出版人才的文化素养。正如总书记所说,“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两个结合必须是以出版为载体、为平台才能实现。除此,出版事业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命运、对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文化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未来数字出版人才的培养,也要加强思政教育,以保证数字出版人才对党的出版事业、数字出版事业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忠诚。
推进出版融合发展的思考
魏玉山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以《推进出版融合发展的思考》为题,剖析了出版深度融合背景下业界对数字出版人才的迫切需求。
魏玉山在总结近年来国家针对媒体融合出台的各项政策部署后,提出三个关于数字人才培养的思考:其一,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出版融合发展,在顶层设计的引导下,各个地方、各个企事业单位要拿出具体的人才培养落实方案;其二,在融合发展中壮大出版事业和出版产业,数字出版人才要借助技术的力量,借助其他产业的力量,来增强出版业发展的能力,提高出版业服务的本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学习阅读的需求;其三,绕着内容创新这个核心来推动融合发展,数字出版人才要通过技术的方式,进一步提高选题策划能力,提高出版业结构化、专业化、碎片化、集约化能力。
总之,出版深度融合发展是出版业的战略选择,政府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数字出版单位都具有重大责任,要齐心协力推进出版业数字化转型,推进出版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坚持内容创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合作 共同促进数字出版人才培养
郑旺全
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
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社长
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人民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社长郑旺全发表题为《加强合作 共同促进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的讲话,提出“推进融合发展,强化人才支撑;对接行业需求,优化人才培养;加强校企合作,共同促进数字出版人才培养”三条数字出版人才培养路径。
郑旺全特别提到媒介融合视域下人才培养模型所发生的变化,出版单位需要六大编辑角色,即守门员、研究员、编写者、编辑者、培训师和产品经理,参与到数字产品的策划、研发和运维等各个环节,积极探索实践转型升级、融合发展之路。以人教电音社为例,成立二十余年来,秉持着“以教育人、以文化人”“教育与文化出版双向融合”的出版理念,累计出版七千余种出版物,服务亿万师生,连续五届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连续七届荣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两次荣获莫必斯奖,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未来人民教育出版社将联合中国传媒大学等重点高校,共同创新融合出版人才培养机制,将人才培养工作与高校学科建设、专业设置相结合,与国家出版融合发展的新要求、新项目、新制度相结合。以跨单位协作、项目孵化、实务训练、实习基地、课题研究、经验分享等多种方式,带动融合出版人才队伍建设,激发融合出版工作活力,共同打造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用的典范,为促进高校人才培养,以及出版业高质量发展而共同努力。
以人才培养创新推动融合出版实践
王卫权 高等教育出版社副社长
高等教育出版社副社长王卫权在虚拟圆桌论坛中,向与会嘉宾分享了高教社文科教材融合出版实践经验。王卫权指出,数字融合发展已然成为教材出版的标配,且用户对融合出版中的数字资源打开率逐年提高,形成了数字资源的付费习惯。数字资源较纸质版图书而言,具有更强的互动性,使得教材建设能够及时得到用户的反馈,以用户需求为中心不断调整更新。
王卫权结合业界需求,对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提出几条原则性建议:其一,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目标要包含数据统计分析能力,数字出版真正的优势是基于数字统计分析对产品进行持续优化;其二,注重优化用户体验的能力,以技术优势和内容优势完成对用户的吸引、留存;其三,注重综合素养能力,只有丰厚的基础知识,才能更好投入数字资源融合的工作中,实现跨学科融合。
服务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
推动双一流学科建设和跨学科专业发展
培养高素质数字出版人才愈发必要
需要政产学研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探索
为数字出版专业的新发展贡献力量!
接下来,学部君将继续推出
“数字出版与文化传播”专业建设研讨会
专家观点详解
敬请期待!
猜你喜欢
编 辑/殷 乐
美 编/钟 睿
主 编/韩 飞 刘日亮 李怡滢
监 制/丰 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