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献荐读 | 在媒介化社会,理解传播学的文化转向

学部君 中传新闻传播学部 2023-07-25


追溯传播学的文化研究转向

以“媒介化”视角理解文化与社会

《作为文化的传播:“媒介与社会”论文集》

《文化与社会的媒介化》

核心观点、章节逻辑与重要内容

快来接受知识“滋养”吧~


01

作为文化的传播:“媒介与社会”论文集


书  名:作为文化的传播:“媒介与社会”论文集

作  者:詹姆斯·威廉·凯瑞 / G.斯图尔特·亚

译  者:丁未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编号:9787300266411

出版时间:2019-1



01

书籍及作者基本情况 


《作为文化的传播》是传播学文化研究领域的经典著作,副标题为“‘媒介与社会’论文集”,汇集了詹姆斯·凯瑞18年来的演讲稿和论文。《作为文化的传播》论文集出版于1989年,中文版最早于2005年由华夏出版社出版。2019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闻与传播学译丛·大师经典系列”出版了本书全新修订版,加拿大教授G. 斯图尔特·亚当和著名华人学者潘忠党教授做了学术导读。


本书作者是詹姆斯·凯瑞(James W. Carey),美国著名传播学者,伊利诺伊大学俄巴那香槟分校传播学院院长,曾任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院新闻系教授、美国《传播》杂志主编、美国新闻与大众传播教育协会、美国新闻记者协会主席。主要著作有《作为文化的传播》《转变时代观念》《詹姆斯·凯瑞:一个批判性读者》等。凯瑞的传播学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传播研究正被功能主义与效果研究模式主导。而他的思想受以杜威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以英尼斯为代表的北美技术学派、以格尔茨为代表的文化人类学派的影响,为美国传播学的研究开辟了新的取向。


02

核心观点


《作为文化的传播》一书中,作者提出了传播的“传递观”和“仪式观”两种分野,认为对传播的全面理解应该同时包含这两种观点。作者还提出了“传播的文化学”,认为现实是被传播行为创造、维持和转变的过程,应把传播当作一种文化研究。


03

章节逻辑


全书分为“传播与文化” 和“技术与文化”两大部分。作者的“仪式观”思想主要体现在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从文化角度探究作为“仪式”的传播如何在“传递观”的基础上,影响现代技术、媒介与社会。


04

重要概念


作者认为, 美国文化中存在着 “传递观”与“仪式观” 两种不同的传播观念。传播的传递观源自地理和运输方面的隐喻,在美国文化中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通常与“发送”“传递”等联系在一起,将传播看做出于控制的目的;而在仪式观看来, 传播一词主要与“参与”“团体”等联系在一起, 反映了“共享”与“沟通”。


传播的仪式观并非直指信息在空中的扩散, 而是指在时间上对一个社会的维系;不是指分享信息的行为, 而是共享信仰的表征。从仪式观出发, 作者认为传播的本质是现实的符号生产, 即传播是一种现实得以生产、维系、修正和转变的符号过程”,并为美国传播学开创出“文化研究”的新研究取向。


作者认为关注传播效果研究的实证主义研究取向,与批判的、阐释的、比较的研究方法割裂开来。因此需要转变传播学的学术目标,摆脱传播研究的困境。作者将这一目标称为传播文化学“传播文化学”把人类的行为看做一种文本, 其研究任务是建构该文本的解读,即重点是阐释考察传播实践,解读这些实践所建构的概念, 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关系。


这种文化视角使得传播学研究从实证主义研究中解放出来,扩大了传播的意涵,和特定的历史文化紧密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形式与实践都是传播学的研究范畴,这也是传播学研究需要重拾的传统。


05

精彩案例


传播的仪式观就像其宗教起源。它并不看重布道、说教和教诲的作用,为的是强调祷告者、圣歌及典礼的重要性。比如,当我们用“传递观”来审视报纸时, 更多关注传播效果, 即对受众的影响。而在仪式观中,新闻的阅读与写作成为一个仪式化、戏剧化的行为。报纸作为一种文本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东西,就像巴厘岛的斗鸡、狄更斯的小说、伊丽莎白的戏剧、学生们的聚会,是一种对现实的呈现。这种仪式化的行为使特定的世界观得到描述和强化。


在最后一章,作者论述了电报这一技术革新对人类社会意识形态和日常观念的影响。比如,电报对时间的影响,表现为它促进了标准时间的产生,在当时具体表现为控制火车的运行。在电报出现之前, 美国各地都采用各自不同的时间, 有时距离不远的几个城市间的时间却大相径庭。这就产生了很多问题。因为各地时间的差异, 各地的旅客常常不能准确得知到站时间并因此错过班次, 更为不幸的是相向而行的火车因此而对撞。基于这种原因, 标准时间应运而生, 而其产生的前提, 正是时间可以通过电报而相互沟通。


02

文化与社会的媒介化


书  名:文化与社会的媒介化

作  者:施蒂格·夏瓦

译  者:刘君 / 李鑫 / 漆俊邑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ISBN编号:9787309137309

出版时间:2018-7



01

书籍及作者基本情况


《文化与社会的媒介化》作者是哥本哈根大学施蒂格·夏瓦教授施蒂格·夏瓦教授的研究兴趣涵盖新闻媒介、新闻学、媒介史、媒介与宗教以及媒介与全球化,是欧陆媒介研究的著名学者。


在书中,夏瓦完整地阐释了“媒介化理论”的框架、内涵及演变过程,以媒介化的制度性视角理解文化与社会的长期变迁,同时识别媒介在不同社会领域中发展的复杂性。本书通过将媒介化理论确立为中层理论,借此试图避免以宏大叙事和微观分析为典型的异质化分析。此外,夏瓦将媒介化理论纳入社会学的框架之中进行考察,而不是将其看作孤立的存在,并在这种条件下去审视媒介如何通过差异化、整合化以及与其他社会文化制度互动的过程,以多种方式去影响社会。


02

核心观点


本书主要讨论了媒介化理论的核心内容,并运用媒介化理论的核心框架对政治、宗教、游戏以及惯习的形成等社会现象进行分析。本书将焦点从“中介化”过程转向“媒介化”过程,进而考察媒介作为传播的载体(中介化过程)对于文化与社会的长期制度变革所带来的影响(媒介化过程)。中介化描述特殊社会语境下媒介类型的具体行为。相比之下,媒介化指涉一个更长期的过程,即不断增长的媒介影响所带来的社会及文化机制与互动模式的改变。夏瓦在本书中重构了媒介权力的理论,揭示了在高度现代化的背景下,当代社会自身是如何发生变迁的。


03

章节逻辑与重要内容


本书分为七个章节。第一、二章通过理性的讨论,将媒介化描绘为与城市化、全球化和个体化等同的、高度现代性的一个主要变迁过程。


在第三至五章中,则探索了特定机构语境下的媒介影响。第三章从政党报刊到舆论产业的发展来讨论政治的媒介化。使用“政治媒介化”而非“政治中介化”,夏瓦意在使大家特别关注媒介对于政治变迁的影响。第四章通过一个理论框架的发展去理解媒介如何扮演宗教变革的行动者角色。需要注意的是,这一章中所展示的理论框架与大纲可能更适合描述欧洲西北部的发展,而不适合世界其他地区。第五章则试图说明到今天,媒介的技术、经济基础、象征性内容以及交流的功能可见性在内的媒介逻辑持续地影响着游戏的发展。


在前几章中,媒介的角色是主要的关注点,其他现代性过程更主要是作为分析的语境或次要因素。第六章则聚焦到对于个体化的讨论,而媒介化和其他现代性主要过程的彼此关系则成为讨论的焦点。这一章着眼于媒介如何推动、建构和改变社会个体获得规范性取向和彼此社会关系的过程,认为媒介化刺激了基于弱社会联系的软性个人主义的发展。


最后一章则是对媒介化的结果进行总结并且关注到媒介政策的作用。夏瓦认为媒介化已经逐渐影响到社会的宏观侧面,但通过社会范围的宏观媒介政策与公民社会中微观单元的媒介政策,可以使媒介服务于文化以及社会成为可能。


04

精彩案例


本书运用乐高的案例研究新市场环境和变化中的儿童文化如何带来玩具的变化,以及这两者如何激发了媒介影响力。随着媒介化的发展,乐高最初源自工程世界的内在价值被来自媒介产业冒险英雄节目的主人公和价值观所取代。这与洛文塔尔观察到的从“生产偶像”到“消费偶像”的转变不谋而合。


以文化视角理解媒介与社会的传播实践

媒介化理论识别文化与社会的历时变迁

让我们跟随系列荐读书目

提高理论素养吧!


猜你喜欢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学术指导/吴炜华

供  稿/杨星宇   臧   赫

编  辑/苗琨鹏 

主  编/韩   飞   杨丽萍

监  制/丰   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