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幸福生活的多种方式才是《我家那闺女》的应有之义。
点击关注 遇见觅游 遇见幸运
提到最近湖南卫视在播的《我家那闺女》,就不得不说到它的男版《我家那小子》。这档于去年9月收官的亲情成长观察类真人秀,在CSM全国网数据调查中均显示为除央视外全国收视份额排名第一,取得了不错的收视成绩。卫视尝到甜头后,相同形式的姐妹篇《我家那闺女》(下文简称《闺女》)的上线也就顺理成章了。
踏着《我家那小子》创出的品牌知名度,《闺女》试图在前一版的基础上有所延续和升级,加深观众对《我家那……》系列的熟知程度。它也的确不负众望,截止月上个月10日,《我家那闺女》收视达到了同时段所有频道第一,每期节目都能在微博引发新话题。#吴昕被催婚#,#吴昕徐海乔配一脸#,#何雯娜回应被陈一冰cue# #陈一冰老婆# 等“被安排”的话题也赚足了一众吃瓜群众的流量。
《我家那……》系列在品牌的筑造上无疑是成功的,以纪实真人秀+讨论访谈的形式将明星的私生活展现在镜头下,探讨亲子关系、代际差异,并从中思考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婚恋观等议题。可以说是在同质化的真人秀节目中开辟出了一条原创的蹊径。
它很好的抓住了当下年轻人生活的痛点,与父母生活态度的冲突;事业、爱情方面的困惑等真情实感的全方位的呈现,让观众看到明星光鲜亮丽的背后居然也背负着普通人的烦恼。从情感代入的角度来说,《我家那……》系列无疑是成年人亲子矛盾的一剂良药,是一档合格的综艺。尽管其中不乏表演的成分,但从这种表演中,我们仍能窥探生活的的真相。
先说节目几个优质的地方,也是和《小子》版一脉相承的几点:
在选题上:兼具娱乐性与社会性,受众面广
做综艺,爱情、友情、亲情是能够唤起大多数人共鸣的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如果说《奇葩说》《中国诗词大会》这类节目没点文化看不懂,那么像《闺女》这样的节目受众门槛就非常低了,它所探讨的话题可能关系到每一个年轻女性的家庭。况且近年来国内综艺有一个大趋势是,节目视野正在转向家庭,把发声的机会交给我们的父母一辈。《中国新相亲》要带父母,《我家那闺女》明星的日常生活也要让父母观察。于是节目就特别讨巧的网罗了年轻女观众,也顺带捎上了他们的父母。
节目得以立足的一个社会背景是,当代年轻人和自己的父母由于观念的差异变得越来越难沟通了。通过这档节目,年轻女观众会惊奇的发现,女明星居然也会被催婚,面临事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在面对这种压力时,她们是否有更完美的解决方式?而父母也能从中了解年轻一代的生活方式和想法,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家孩子。《闺女》正在试图搭建两代人之间关系的桥梁。
在形式上:双场景穿插,留足讨论空间
《闺女》采用了一种新奇的形式,节目有两个空间,其一是女孩们生活的场景,其二是四位爸爸和主持人讨论的演播室场景。这种双场景的形式还在腾讯推出的《心动的信号》中出现过,在其他真人秀中很少见。这种形式的一个好处是,演播室内的讨论能够深化节目的主旨,通过开放的话语场带给观众更多的思考。
其实观众在看节目的过程中,了解女明星日常生活和了解大家对这种生活状态、思维观念的看法同样重要,观众能从演播室讨论中搜寻属于自己的生活记忆,从而判断哪些生活习惯是不好的,哪些行为可能让父母担心。这种将明星私人生活拿到聚光灯下观察讨论的形式,正是戈夫曼在拟剧论中的“前台”“后台”概念所说的,后台的前移满足了观众想看到明星作为普通人的一面的窥探欲,这也是这档综艺最初吸引人的看点。
在内容上:真实绘制了单身女性的生活群像
《闺女》邀请的四个女生不全是明星,而是涉及演员、运动员、主持人多个职业,四人性格各异,年龄跨度从22岁到36岁,几乎涵盖了所有可能面临婚姻、家庭、事业压力的女性群体。和其他真人秀相比,《闺女》对女孩生活细节的记录显得更真实。节目中比较出彩的吴昕,一方面面临着父母的催婚,一方面对自己事业的停滞不前感到焦虑。她宅在家里一边养生一边熬夜,更是引发了大龄女青年的共鸣。而比较年轻还未面临婚恋压力的傅园慧,也有在游泳事业上想要突破自我的烦恼,她代表着同龄的职场新人和学生正面对的问题:如何在社会立足,超越自我?《闺女》想要展现单身女性生活群像,更想通过聊天的方式为女性的这些生活压力找一个出口,为观众排忧解难。
在传播上:网台融合播放+社交媒体引爆话题
《闺女》借力湖南卫视的网台融合,在芒果tv、腾讯视频同步播出,起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而节目真正火起来是得益于社交媒体后续话题的延伸。每期节目播出后节目中的亮点都能强势占领微博热搜,由《闺女》引发的“空巢青年”“朋克养生”等话题更是掀起了网友的一波热议。此外,节目组通过炒cp的方式制造话题,吴昕&徐海乔、袁姗姗&孙坚,由于拍摄太甜,网友也欣然接受了这波安利。社交媒体上的话题讨论调动了观众参与的积极性,从而也为节目探索出了更大的讨论空间。
不过不得不说的是,《闺女》版在价值观引导上有些走偏,或者说,节目想要体现的那种多元与包容并没有很好地展现出来,最终结果是一味地放大焦虑。在真人秀思想的把控上,《闺女》还欠些火候。
朋友圈有人吐槽:“本想看女明星们潇洒自如地生活,逛吃逛吃买买买,再学学保养皮肤,保持身材的妙招,没想到只看到了她们被催婚、被相亲。”在主持人和各位爸爸的眼里,女儿是孤独且无法独立生活的,是急需找到男朋友结婚生子的大龄剩女。在当下社会女性的生存状态本就尴尬的状况下,《闺女》为女性提供了更多严苛的要求,与《小子》版体现出的包容相比,《闺女》隐性的放大了男女社会地位的不平等。
袁姗姗邀请包贝尔到家里整理房间,却被灌输女生一定要会收拾屋子的思想,吴昕则被朋友教导女强人要学会示弱。郭跃的父亲甚至让女儿撒谎说自己已经有了男朋友,因为不希望郭跃通过节目相亲。《闺女》的每一期都在告诉女嘉宾如何做一个贤妻良母,每每出现一个男生,弹幕都要煞有介事的怀疑他和女生的关系。而在《我家那小子》中,四个男孩除了被催婚还有正常的社交生活。妈妈们不要求儿子会做饭,会整理房间。却对未来的儿媳妇提出了温柔、贤淑,能够照顾另一半等要求。按照这种情况,主持人维嘉所说的节目“自产自销”真就是一句纯粹的玩笑话了。
《我家那……》系列所展示的中国家长的独断权威正是社会现实的映照,《闺女》在体现家长权威方面似乎更胜一筹,但这不能怪父母。他们浸淫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秉持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思想,节目在进行制作时应该尽量弱化这种传统思维,放大年轻人新式的生活观念。
正如何炅在节目中所说,如果这个节目能探讨出更多幸福的生活方式更好。或者退而求其次,平衡父亲和女儿的想法,为他们找寻共识,也不失为一种不错的引导。而不是以强制的方式去认定,单身女性一定是不快乐的,站在父母的角度把节目变成催婚催育现场,《闺女》就可能成为性别歧视的暗箭,女性焦虑的放大镜。
考新传的小可爱们,以后刷剧追综艺,都可以和新闻传播学相关知识点结合起来思考,乐趣无穷~
通 知
大型公益活动——觅游新传考研读书月,8位名校学姐21天带你研读2本专业书!用最扎实的行动,不负春光,赢在起跑!参与方式戳下图
觅游精英全程班
觅游全程班3月中旬开放报名,全新升级教学模式:通识课高屋建瓴升华专业思维,院校班主任手拉手对话式教学,长线追踪学习情况,学生深度参与学习过程,落实长效反馈机制,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综合专业素养的提升,敬请期待。
特别通知
最近微信改版,未设置星标可能会收不到推送~
小伙伴们请按照右边两个步骤设置“星标”哟。
遇见觅游 · 遇见幸运
微信公号 : 觅游新传考研
新浪微博:觅游新传考研
喜马拉雅FM:觅游新传考研
伴随式教育 ▏相信坚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