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整合作者:觅游胖嘉
编审:觅游东东学长
8月30日,有媒体曝光吴亦凡开车与一女生一同回家,且在车库与女生十指相扣。虽然官方没有做出回应,不过追星女孩儿们已经泪流满面了。也有部分网友调侃,怪不得最近吴亦凡有点发福,可能是因为“幸福肥”。
吃瓜没想到有一天会吃到自家爱豆的瓜,不过娱乐圈的瓜真的有点吃不消了,不是今天疑似恋情,就是明天官宣结婚,社交媒体已经变成了娱乐化的阵地。在这种泛娱乐化的背景下,新传er当然不能仅满足于对八卦猛料的“吃瓜”消费,更要在“吃瓜”之余追问一句:我们,为何热衷于“吃瓜”?
“CP”(coupling)一词最早出现于日本ACGN同人作品当中,作者们会将同人作品中有恋爱关系的二人,统称为“CP”。20世纪六七十年代,CP文化以动漫和轻小说为载体出现。70年代末,日本发行了第一本CP漫画杂志《COMICJUN》,CP文化才开始正式走入大众视野。
比如在《陈情令》中观众把原著的“CP感”延伸至戏外,发现两人在花絮和访谈节目中也频繁互动,延续着剧中的“默契”。而两人又同为偶像组合出身,性格与经历十分契合,“博君一肖”CP便应运而生。在吴亦凡恋情疑似曝光后,曾经的“牛鹿CP”又被翻了出来。女方的艺名中带一个“鹿”字,这一个字就足以让“牛鹿CP粉”垂死惊坐起:哪个鹿?四舍五入……更何况两人都有个北电的女朋友,网友们又开始大开脑洞。“CP文化”的盛行有它的社会成因,一方面是满足了大众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也依赖所生产的文化环境,再者说媒介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消费社会的生活越来越具有符号化的特征,人们不再是单纯地对商品的消费,更多的是对商品所赋予的符号价值的消费,而获得各自的身份认同。人们热衷于追捧“博君一肖”“云次方”等男女CP,是因为他们的“感情”是一种浪漫且理想化的。当下,人们的感情生活越来越复杂,年轻人面对爱情的困惑、焦虑不断增加。“CP文化”为大众建构了一幅理想爱情的图景,人们通过围观别人的爱情投放个人情感,享受虚拟的快感和自我满足。虽然吴亦凡疑似恋情曝光使追星女孩“被分手”,但是网友们的声音还是祝福的较多,甚至被这对cp甜到不行。“cp”是某种程度上被作为理想爱情的象征,来慰藉现实中求而不得的落差。“CP文化”的火爆传播离不开女性群体的大力推动。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女权主义运动的发展,女性的自我意识觉醒,女性有了更多的话语权,不再单单是“被看者”,也成为了看的“主体”。传媒文化制造者为追求经济效益及迎合女性受众的权利需求,越来越多的在节目制作中加入“CP元素”。年轻的女性观众更是成为网络中安利的主力军,是推动“CP文化”传播的重要群体。随着消费文化的盛行和传媒的发展,受众的角色由接受者已转变为参与者,传媒需要更多地考虑受众的需求。现代经济发展迅速,社会节奏加快,人们承受各种压力,需要放松、娱乐的文化,因此娱乐消遣也成为了媒介文化生产的内容。媒体对“CP文化”的传播,虽然是满足了受众的需要,但根本原因是为追求市场经济。在“注意力经济”时代,媒体不可避免的要选择一些快感、刺激的内容以最大限度地吸引人们的眼球。美国计算机科学家尼葛洛庞帝曾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说,“从前所说的大众传媒,正演变为个人化的双向交流,信息不再被推送,而由大众选择所需要的信息并参与到创造它们的活动中”。如今的社交媒体正是这种将信息不断推送的服务转化为受众主动寻找的模式。六度分隔理论并不是指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都需要6个人,而是一种具体化的理念:任何素不相识的人之间,通过一定的联系都会产生交集。对于社交媒体来说,六度分割理论加强了其社交功能和信息传递功能,受众主动寻找的模式让个体的能动性得到尊重,并有发挥的空间,为大众提供了一个扩大交际圈的平台。这也就是有些网友产生“原来我离吴亦凡这么近”的感觉的原因。(图源网络)
以微信为例,微信是基于通讯录基础上的交往,熟人效应使得微信朋友圈的牢固性增强,微信的信息传播机制如同手机的通讯功能,完成熟人间的联络。由于微信具有很强的私密性和闭合性,在此密闭空间中,用户可以毫无顾忌地展示自己。同时,由于微信的保密性,其所传播的个人信息不易被陌生人看到,安全系数较高。
所以吴亦凡被曝光疑似恋情的消息之后,网友们纷纷在个人的小圈子中探讨,基于六度分割理论,可以由最初的社交关系扩展到更大的空间。社交网络平台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论,网友们主动地去寻找与他人之间的联系,个体作为一个个的联络节点能够与他人建立联系,虽然彼此之间的关系并没有改变,但是好像认识个明星也没有那么难,四舍五入认识吴亦凡也就指日可待了。
“准社会交往”的最早解释来自1956年的《精神病学》杂志,学者霍顿和沃尔认为在媒介消费过程中,受众对媒介人物会产生一种情感上的依赖,并自然而然的将大众传媒中的 人物当做日常生活中的真实人物去做出相应反映,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一种人际关系,而这种人际关系则是建立在受众自我想象上。准社会交往虽然现在由单向的交往逐渐过渡到双向,但还是以单向交往为主。因此,当媒介人物无法满足受众的需求时,这种准社会交往关系也就随之破灭了。吴亦凡作为媒介人物与粉丝之间存在准社会交往的关系,他一直承担着“完美男友”的形象,因此当恋情疑似曝光之后,追星女孩们都表示:被分手了。而这又使得网友们更多的感情共鸣点被触发,情感漩涡的转动下再次掀起集体狂欢。2003年,美国社会学家柯林斯在涂尔干的宗教社会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互动仪式链理论。在柯林斯看来,“互动(即仪式)是社会动力的来源,每个个体在社会中所呈现的形象是在与其他人的社会互动中逐渐形成的”。互动仪式链理论则认为:“这些互动和仪式能不断产生情感能量,并将这种情感与符号相联系,从而形成组织信仰、组织思想、组织道德规范以及组织文化的基础。而组织中的个人,又利用仪式所产生的情感和符号,引发之后的社会互动。经过一定的时间,这种循环成为固定的模式。”
根据柯林斯的主张,互动仪式的发生需要具备四种要素,分别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的身体共同在场,对局外人设定限,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共同的活动或对象上,人们分享共同的情绪与情感体验。
(图源网络)
在涂尔干和柯林斯的观点里,物理空间的身体共同在场是互动仪式链必不可少的一环。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这个陈旧观点正在被打破。正如麦克卢汉的经典论断——“媒介即人的延伸”,技术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弥补了物理空间身体不在场的缺憾。虽然观众们分散在各地,但是技术的即时性和持续性为互动仪式的发生提供了先决条件。他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在同一个赛博空间里自由交流互动,以更多样化的方式完成虚拟的身体在场,最终完成情感能量的聚集。吴亦凡恋情疑似曝光后,没过多长时间有关女方的所有信息也都呈现在社交平台中。微博为网友们提供了可聚集的虚拟空间,网友们纷纷发布相关话题微博,以“虚拟在场”的状态与其他网友互相交流感想。随着事件的不断发酵,由最开始网友“夸赞女生长相甜美可人”逐渐过渡到“女生有阴谋,吴亦凡傻白甜”,线上的讨论使得个人的情感转化为集体情感,卷入度和关注度进一步增强。
在社会互动中,还是会有许多不相关的个体无意中卷入互动仪式。因此,互动仪式链理论对这些不相关个体设定了限制,即局外人。互动仪式发生时,其参与者需要通过某种特定方式去辨别谁是真正的参与者,谁是局外人。辨别方式主要包括是否使用特制表情包、粉丝行话,以及对话题的关注度高低等。在吴亦凡恋情疑似曝光后,因为女方的名字里也有一个“鹿”,又惊醒了一大批“牛鹿CP粉”,这种“CP文化”虽然是这场狂欢中节外生枝的笑话,但其实代表着一种认同。在微博中讨论与“牛鹿”相关的话题,就会被归档为社群成员。甚至有网友后知后觉,恋情疑似曝光后想起吴亦凡8月9日因台风被困上海,但一定要赶回北京,可能是给女朋友过生日。也只有粉丝才能密切关注明星的动态,更是能联想到前因后果。柯林斯认为,共同关注的焦点是互动仪式链的重要一环。社群的组建往往基于成员相似的价值观和趣味取向,因此从一开始社群共同关注的焦点就一直存在。吴亦凡疑似恋情曝光后就牵动着追星女孩的心,焦点先是集中在女方的“身世”上,她是谁?来自哪?接着关注女方的外貌,甚至与鹿晗女朋友关晓彤作比较。而随着事件的不断推进,这种共同关注的意愿和行为也会进一步加深,网友们开始分析女方动机不纯,太有心机,社群成员之间形成讨论,以不断地提高对社群的认同感。
柯林斯曾言:“现实场景中的共同体只具有微弱的长期团结,因为每次活动的参与者不同,人群在整体上对于大多数参加者而言都是陌生的,由此,即使有共同符号的存在,共同体也只能是一种易变的、短暂的经历。”然而网络亚文化里却不存在这种微弱的长期团结。网络亚文化群体的虚拟身体在场就决定了其精神层面在场的重要性,再加上成员将个人、集体情感和共同符号源源不断地融入到互动仪式链中,由此便形成了高度的团结感与满足感。共同的情绪与情感体验是互动仪式链得以启动的条件之一。吴亦凡恋情疑似曝光后,虽然“伤”了追星女孩儿的心,但是毕竟也是快30岁的人了,谈个恋爱没什么,大家还是很祝福的。甚至被吴亦凡为了给女朋友过生日,几经辗转也要赶回北京的爱情故事甜到了。这种向往美好爱情的愿望使网友们产生极大的情感共鸣,再次引发网友们热烈的讨论。而随着事件的不断发酵,开始出现“酸了一天的恋情,居然是女方搞阴谋”的言论,这又让网友们感到气愤,开始攻击女方。情绪在这场网络狂欢中充分释放,情感体验达到了巅峰。[1]尤成,贾广惠.浅析微博热搜榜泛娱乐化偏失问题[J].东南传播,2018(10):85-87.
[2]肖春丽.微博的准社会交往探析——以娱乐明星“人设崩塌”为例[J].今传媒,2017,25(12):25-26.
[3]毛艳青.六度分割理论下自媒体传播机制研究[J].新闻战线,2016(16):29-30.
[4]刘丹阳.“CP文化”的消费解读与奇观化批判[J].西部广播电视,2016(07):3-4.
[5]公众号.刺猬公社.走近“CP磕学”
[6]王浩任.互动仪式链视角下的网络亚文化——以《创造101》中的“菊文化”为例[J].视听,2018(10):63-65
解锁更多热点分析视角,快快报名觅游专题热点论述班=专题班+热点班+答题班+模拟班,一站式解决从基础到作答的所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