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少年的你》看媒体如何报道校园霸凌

觅游夏之沐 觅游新传考研 2022-07-27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原创作者丨觅游夏之沐
编审丨觅游侧影学长
排版丨美工弟弟SC


如果说刚刚过去的周末有什么不同,大概是每条大街小巷,每个人的嘴里,都在说着“北言北语”。


“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
“只有你赢了,我才不算输。”
“你往前走,我一定在你后面。”


(图片来源:微博)


《少年的你》上映4天,票房已超过六亿。这部由曾国祥执导、周冬雨、易烊千玺主演的电影历经6月份定档、临时撤档、10月份再次定档几番波折,终于顺利播出,并且收获了不错的口碑。


作为一部关注校园霸凌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无论是票房,还是观众反馈,亦或是业界评价,都反映了《少年的你》对于良心电影的诠释。


(图片来源:豆瓣)


时代的呼声:现实主义题材电影重回大众视线!


现实主义题材电影,顾名思义,就是反映一定社会的现实生活的电影。从历史演变来看,题材或是聚焦于时代变迁,关注现实生活,或是表达中国经验,讲述中国故事。


尼尔·波兹曼曾在《娱乐至死》中写道:“现实社会的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成为娱乐的附庸”。


然而现在观众看电影不再仅仅是出于娱乐的需求,还包含了对个人社会生活情感的诉求,这也是现实主义题材电影重回大众视线的时代呼声。

中国电影评论家钟惦棐曾说:“电影不坚持现实主义,就一定会脱离群众”,“现实主义是中国电影唯一的康庄大道”。但大多数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由于过于文艺的基调、个人话表达过强、内涵和隐喻过于深奥等原因并没有取得良好的票房。

比如姚晨主演的关注中年女性的《送我上青云》以及文晏执导的关注儿童性侵的《嘉年华》,票房只有2000-3000万。那么豆瓣评分8.4分的《少年的你》,如何做到了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口碑票房双丰收呢?



《少年的你》口碑票房双丰收的秘密


01

题材聚焦当代社会痛点

《少年的你》是一部关注校园霸凌的电影,在开头不久,就出现了一名高中生因不堪校园霸凌而选择自杀的场景,而女主角因为报警提供线索成为了下一名被霸凌的对象。


电影中的“灰暗”场景对于部分人来说或许仅仅略有耳闻,并未经历,但不容置疑,校园霸凌已经成为当代校园安全“隐形杀手”。


201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每年约有2.46亿儿童和青少年遭受学校暴力和欺凌,他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倍受伤害。最高人民法院于2019年2月发布校园暴力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显示,近九成的校园暴力案件受害人存在不同程度的伤亡情况,超一成案件受害人死亡。校园暴力与霸凌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话题。


(图片来源:互联网)


电影除了反映校园霸凌场景之外,还刻画了许多细节来揭露校园霸凌出现的原因,比如原生家庭的教育缺位、学校德育工作的缺位、社会公共的监管缺位等等,也都是对于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


而在电影的结尾,是国家相关部门近几年针对校园霸凌所提出的举措,再一次深化了电影的主题。


(图片来源:微博)


电影上映后,#校园霸凌有多可怕#、#一起向校园霸凌说不#等话题登上热搜,《人民日报》发声:“‘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的少年意气固然可贵,面对校园霸凌,要有零容忍的态度、切实有力的行动。”引发了不少观众的共鸣。


10月26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分组审议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此次草案讲着力解决校园安全、学生欺凌、性侵害未成年人等问题,而这也意味着,曾经被无数人认为不是“问题”的问题再一次得到重视。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微博)

02

粉丝经济收割巨大流量

《少年的你》的两位主演周冬雨和易烊千玺,金马影后+流量明星的组合,二者的流量支持决定了这部电影从开拍到杀青、从定档到撤档到再定档,都拥有巨大的话题性。


灯塔用户画像数据显示,《少年的你》受众群体中女性占比达到86.1%,受众年轻24岁以下占比达到75.4%,可以看出女性群体是主流受众,而这其中不乏四字弟弟的一众女粉丝,比如你和我。


(图片来源:微博)


周冬雨在采访时坦言,即使这次票房过高,以后也不想要和易烊千玺再次合作,原因竟然是“这样大家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他身上了”。尽管是一句玩笑话,但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易烊千玺粉丝力量的庞大。


支持四字弟弟”的强烈呼声背后是粉丝经济的力量。粉丝经济泛指架构在粉丝和偶像关系之上的经营性创收行为,是一种通过提升用户黏性并以口碑营销形式获取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的商业运作模式。


粉丝经济的发展就是利用粉丝的情感作为商业基础,通过开发粉丝喜爱的内容产生商业价值和经济利益。

最直观的表现就是:为了易烊千玺,粉丝“拖家带口”贡献票房。


03

叙事逻辑向商业化偏移

目前国内口碑与票房成绩均不错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我不是药神》《无名之辈》采用喜剧元素,在黑色幽默中讲述人性的挣扎与社会的残酷,是较为商业化的叙事逻辑。

《少年的你》也延续商业化的叙事逻辑,以小北和陈念之间的“爱情线”淡化校园霸凌的灰暗色彩。但这不是简简单单的爱情片,主角之间的感情高于爱情,如同原著中所写的共生关系。


“共生关系,指两种生物互利生活在一起,缺失彼此,生活会受到极大影响,甚至死亡。”


诚如剧组和演员分析二者关系时指出的那样:他们之间的感情是高于爱情的,经历过不好的事情以后,他们开始慢慢融为一体,你的生活就是我的生活,我的生活就是你的生活。这算是一种“大爱”,他们一直想守护对方,让彼此都有好的结局。

从两个少年的扶持与陪伴中,从这种朦朦胧胧的感情中,我们看到的是对青春的咏叹,是对陪伴的感恩,更是小人物对于救赎的渴望。

(图片来源:互联网)



回归现实——媒体如何报道校园霸凌事件?


电影是现实的映照。近年来,校园霸凌事件频发,引发了政府、社会、公众等层面的高度重视,校园霸凌议题相关报道更是频频见诸报端。如何报道校园霸凌事件,也成为了媒体从业者当下的一门必修课。

01

寻求多样报道视角,丰富报道议题

校园霸凌事件报道议题多围绕事件发生过程、如何应对校园霸凌等方面展开,而对校园霸凌事件产生的原因、危害等相关议题报道明显不足,这不利于受众形成对校园霸凌整体性的合理认识。


因此,媒体需要寻求校园霸凌事件新闻报道视角的多样化,完善议题结构。媒体不仅要保证信息客观准确的告诉读者“事件是怎么发生的”,也要让读者明白“事件发生后我们应该怎么办”,更重要的是让读者了解“事件为什么会发生”。


此外,记者在报道时也可将目光投放在除欺凌事件本身外的其他角度,如校园霸凌的社会学认知、国际通行的应对校园霸凌的态度与方法、校园霸凌立法进程以及反校园欺凌活动开展等方面,使公众对校园欺凌预防有一个系统化认知。


02

平衡消息来源,关注“弱势群体”

媒体从业人员在从事新闻报道的过程中应尽可能控制偏向,平衡消息来源,倾听弱势群体的声音。以往有关校园霸凌事件的报道中,媒体会选择性忽视涉事孩童,欺凌者与被欺凌者失语现象较为严重。


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未成年人不会主动运用大众传媒手段为自己发声,但媒体不能忽视他们的感受,更不能剥夺他们的话语权。


从欺凌者与被欺凌者处获取的信息才是对校园欺凌事件发生情况的最真实描述,这样才有利于媒体形成对校园欺凌事件更加完整的框架建构,保持报道的客观性,进而更好地引导社会公众。


03

加强后续报道力度,将报道嵌入社会现实

目前我国“校园霸凌”报道普遍呈现“欺凌事件曝光→小范围内公众关注→部分传统媒体、自媒体报道→得到更大范围关注→媒体进行深度报道→形成舆情热点→当地教育部门等行政部门介入→处理方案公布→事件报道结束”的模式。


呈现一种短期爆发、集中关注、风险扩大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媒体有必要建立校园欺凌热点事件的后续追踪报道机制。


后续追踪报道是媒体发挥舆论监督功能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能监督相关部门制定更为完善、更为优化的解决方案,更是媒体在制度层面对社会秩序的维护或修复的集中表现。校园霸凌问题由来已久,而将其上升为议题更是需要国家、新闻媒体和社会公民的共同行动。


新闻媒体有义务有责任对群众关注且尚未解决的社会问题给予长期性关注,促进相关部门将这些社会问题上升为政治议题,保障社会公众的合理权益。 


编后语


尽管在观影结束后,小编一直沉迷于千玺的颜值和演技无法自拔,但对于影片中呈现出的校园霸凌还是有着不小的震撼。


电影的主题是很沉重,却也以一种艺术的方式教我们直面社会的阴暗面,社会是残酷的,但如果无法回避,那就请直视它,请相信,未来有一束阳光存在。


“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参考文献

[1]安冬阳.《少年的你》,崛起的「少年」,崛起的国产现实题材电影.https://mp.weixin.qq.com/s/leVPJs7o7S-cJbyp-Y9jCA[2]周珊.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正能量范式[J].视听.2019(9):41-42

[3]刘璐迪.我国大陆报刊校园欺凌事件报道研究——以“中关村二小事件”为例[D].河北.河北大学(2018)

-END-



觅游专题热点论述班已开班,高度整合理论专题,热点案例,论述答题和模拟考。

既扎实理论基础又能训练专业输出表达,带你高效冲刺,高分上岸,小伙伴们及时报名~报名咨询单姐任一微信,非好友加danjievip2


重要开班通知



2020级

专题热点论述班

觅游新传考研
 匠心打造 超强课程  


详戳:【专题热点论述班】冲刺奔跑100天,高分上岸!

匠心之作




 觅游出品  ● 必属精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