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睡前一背】议程设置理论 沉默的螺旋理论 第三人效果(传播学18)


知识整合:觅游新传考研团队

音频:海洋学长  小朱学长



●●●

觅游睡前一背

音频、文本、思维导图全方位帮你记忆,

路上听、吃饭听、睡前听

帮你利用碎片化时间高效学习!




今日词条


议程设置理论     沉默的螺旋理论     第三人效果

【音频由两位师哥录制,连续听两遍记忆效果更好】


议程设置理论

1972年麦克姆斯和肖提出“议程设置”理论。理论认为大众媒介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某些事实和意见,以及人们谈论的先后顺序,为公众提供议程。


“议程设置”假说的着眼点是认知层面上的效果,考察的是作为整体的大众传播具有较长时间跨度的一系列报道活动所产生的长期的、综合的、宏观的社会效果,暗示了这样一种媒介观,即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


议程设置理论对效果研究摆脱“有限论”起了重要的作用,重新提出了大众传播背后的过程控制问题,对详细考察传媒的舆论导向过程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但它只强调了传播媒介“设置”或形成社会议题的一面,而没有涉及到反映社会议题的一面。

记忆思路:提出者+概念+理解+评价




“沉默的螺旋”理论

 “沉默的螺旋”理论是诺依曼于1974年首次提出的,1980年在《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中给予全面的概括。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在影响公众意见方面有强大的效果,并把舆论生成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称为“沉默的螺旋”。


主要观点

1

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存在优势意见的大声疾呼和劣势意见的沉默现象。

2

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

3

大众传播通过营造“意见环境”来影响和制约舆论。
“沉默的螺旋”理论为传播学的效果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强调社会心理机制在舆论形成中的作用,是该理论的一种突破。


但理论成立的心理基础有待推敲,变量因素不稳定,且过于强调“多数”或者“优势”意见的压力,忽略了舆论的变化过程和少数派的作用。

记忆思路:提出+概念+内容+评价




第三人效果

第三人效果是由美国学者戴维森1983年提出。


该理论认为:特定的消息“对你我这样的人没有什么效果,但是一般读者可能受到很大影响”换言之,大多数人会倾向低估大众媒介对自己的影响力,或者高估大众媒介对他人的影响力。


由于这种感知定势的作用,大众传播的影响和效果,通常不是在传媒指向的表面受众中直接发生的,而是通过与他们相关的“第三人”的反应行为实现的。


理论的假设是人们倾向于夸大大众媒介消息对其他人态度和行为的影响。


其假设可以分为两部分

1

一个部分与感受有关,假设“人们认为”,大众传播的消息对其他人会比对自己有较大的效果。

2

另一个部分与效果有关,因为有了这样的感受,人们会采取各种行动。

记忆思路:提出+内容+理论假设




恭喜你完成今日学习,记忆效果如何,坚持打卡关键词,回顾今日知识点。让每一天的进步成为你睡前的故事!
喜马拉雅睡前一背同步更新,记得扫码关注。
-END-



觅游专题热点论述班火热报名中,高度整合理论专题,热点案例,论述答题和模拟考。

既扎实理论基础又能训练专业输出表达,带你高效冲刺,高分上岸,小伙伴们及时报名~报名咨询单姐任一微信,非好友加danjievip2


重要开班通知



2020级

专题热点论述班

觅游新传考研
 匠心打造 超强课程  


详戳:【专题热点论述班】冲刺奔跑100天,高分上岸!

匠心之作




 觅游出品  ● 必属精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