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图源网络)
今年双十一,央视新闻主播康辉@大国外交最前线更新了#康辉的第一支vlog#,着实打开了观众看新闻的新视界。虽然有被调侃到vlog的读音怪怪的,但是丝毫没有影响康辉大大十分高产的更新速度。
截止目前,#康辉的vlog#已经更新到第四支,每支时长在两分半左右,从带观众走进央视总台大院,到陪康辉收拾行李,从记录主席抵达希腊到介绍此次国事访问的意义,从记者抵达希腊总统府排队进场到欢迎仪式上卫队士兵的特色服装,最后,先一步抵达希腊总理即将陪同主席视察的比雷埃夫斯港,介绍到该地独特的地理优势。
网友惊呼:这个营业能力太牛了,好多知识点要圈起来,是重点要考的!
其实Vlog和时政新闻的结合我们已经不是第一次追了,在2019年两会期间,中国日报推出的《小姐姐的两会初体验》Vlog、人民网官微开设的《我的上会Vlog》、央视网推出的《VR Vlog丨一分钟速览全国政协新闻发布会现场》、环球网制作的《凭实力圈粉的王毅国委,处处彰显大国风范》Vlog等等。
人民网还发起过2019全国两会相关的 Vlog 短视频征集活动,联动 100 多个党媒平台和 600 多家政务机构,覆盖人数达 1.8 亿,开创了个性化短视频报道两会的浪潮。Vlog(Video Blog)即视频博客,它是集视频、文字、图像于一体,以创作者以第一人称自述角度对真实生活经历进行个性化拍摄和剪辑,制成带有浓烈个人色彩的记录短片。
起源于2012年海外视频网站YouTube美妆博主詹姆的一支自问自答式视频,2015年在海外迎来爆发期,出现一批职业 Vlogger(视频博客博主),现如今海外热度不减,仅YouTube 上每小时就会诞生超过2000条Vlog。YouTube将其简略的定义为个人创作的一种视频类型,最大的特征就是对着镜头说话。
对vlog的理解有两个视角。第一个视角是把它看做短视频的衍生品。到2018年,因短视频行业趋于饱和状态,同质化的 PGC 和粗放型的 UGC 已不能满足用户越来越高的对个性化、多元化的内容诉求,短视频依靠15 秒浅层阅读获取的“快餐”流量面临压力,许多平台开始将目光转向短视频“下半场”——更有调性和高品质的 Vlog。
2018 年底,作为国内 Vlog 头部阵地的微博改版后开设 Vlog 板块、设立 Vlog 学院、实行 Vlogger 扶持计划和明星制片人微计划;作为国内Vlog发源地的B站开展“30 天 Vlog 挑战”活动;抖音开测5分钟长视频播放,还有一系列以Vlog 为核心的垂直工具升级与兴起,各平台纷纷发力,引导 Vlogger 入驻创作。
期间不可忽视的是欧阳娜娜、林允、王源、何穗、易烊千玺等明星陆续加入制作 Vlog 这一行列,自身达到吸粉效果的同时,也使国内 Vlog行业受众圈层和影响力逐步扩大,迎来了首次热潮。
第二个视角是把它看做以 blog 的概念为核心发展出的一种视频日志形式。新媒体时代的社交实践呈现出明显的“图像转向”,由此导致了“视频社交”的形成。在由视觉主导的社交景观中,传统的 Blog 逐渐式微,开始让位于一种新型的电子形式——视频日记(Vlog)。
如果说 Blog 时代的电子日记形式主要停留在语言叙述层面,微博时代的电子日记出现了更为丰富的图文形式,移动短视频时代的电子日记则转向了纯粹的视频形式,Vlog 正是在这一深刻的媒介转型语境下出现的一种新兴的日记形态。
Blog 的主导逻辑是文字叙述,Vlog 则重构了一种完全由视觉逻辑所主导的记录形式;Blog 叙述话语遵循的是理性逻辑,而 Vlog则彻底抛弃了理性思维,转向了由蒙太奇语言所铺设的拼贴逻辑和游戏语言,成为一种彻底的视觉表演,粉丝数、浏览量、点赞数成为视觉日记追求的终极目标。
Blog 虽然储存在开放的网络平台,但依然赋予了个体一定的管理权限,即个体可以支配电子日记内容的开放程度,个体可以在“私密”与“可见”之间调整并切换自我的前台身份,而 Vlog的社交属性决定了其相对完整的开放性,生产逻辑和消费逻辑紧紧地黏合在一起,最终统摄在用户思维所铺设的产品逻辑中。
但无论是以图文为主的传统博客还是以视频为呈现形式的视频博客,都围绕着blog的概念核心,即blog所具有的个人性、开放性、交流性等特点。
与“抖音”等短视频相比,Vlog 更注重真实记录与审美叙事;与纪录片相比,Vlog 更注重自我娱乐与个性表达;与长视频相比,更注重互动体验与人格趋同。具体特征包括:
Vlog制作以第一人称视角为主,偏重于记录真实生活和表达某些观点,内容讲究生活化、真实化、去表演化,同时要求有一定明确的主题。它的大部分素材都是来自于拍摄者的自我表达,核心在于突显强烈的个性色彩,这种个性化的呈现赋予了Vlog 生命,也是当下大多受众追求个性化精神需求、人格化社交表达趋势中的重头所在。
Vlog 将短视频时长延长,大量镜头的剪辑组合,使用户能够消费更有深度的内容。视频内容的叙事仅仅通过转场、配乐、和快节奏的剪辑手法来实现,仍符合用户碎片化的接收方式和观看习惯。
尤其明星Vlog 偏向于呈现一种轻巧的微视频综艺形式,在保证内容真实性下兼顾娱乐性,形成更富有趣味人情味的、可实现碎片化传播的“真人秀”视频。
Vlog 的用户既是内容生产者, 也是内容消费者,它不再是专业剪辑人员和明星的特权,去中心化的内容输出以及生活化的叙事风格使得 Vlog 视频的制作不再是“仰视和围观”,普通人只要拥有一部手机同样可以制作 Vlog。
通过第一视角,利用手机等简单的设备,去除滤镜等技术干扰后,极大程度地还原了真实的情境,这样的优质原生内容为观看者营造了一种虚拟的身体的在场感,提高了观看者对视频内容的认同程度,使观看者沉浸其中。
Vlog 虽主打日常生活记录,但制作成本和门槛偏高。想要打造一只高品质Vlog,需要有专业拍摄设备,对于镜头拍摄、节奏把控、后期剪辑也都需要有一定专业水平,对 Vlogger 自身素质也有一定挑战,并且需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这些要求之下产出的 Vlog 内容输出是较为优质的。
而明星或网红等拥有流量和庞大的粉丝群体,其平台上输出的消息在粉丝社交人际网络作用下会发生多层级扩展,达到裂变式传播效果,与粉丝经济挂钩,具有商业变现的趋势。
主席一直强调要加快推动媒体融合深度发展,为了响应号召,国内主流媒体借助Vlog 新闻报道台前幕后,走在时代前沿,牢牢占据舆论引导,努力打造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康辉的vlog#用人格化叙事替代了播报式新闻,热度和数据证明,Vlog 在政治新闻方面的亲和力与传播力是巨大的。
更加直观的、可视化的、代入感强的内容报道回归了对人本身的关注,没有官话套话,以第一视角的切入达到移情的目的,并且表现的更多的是实实在在的信息,是自我在视频下最真实的反应,并且高效地将信息传递给受众。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时政vlog新闻的特点包括:融合新技术提升视频观赏性;创新视角提升报道贴近性;转变叙事风格拉近用户距离;巧用现场增强用户现场参与感。虽然 Vlog 的前景不错,但是 Vlog 在国内的发展仍有很多未解决的问题,比如风格小众化,传播渠道依赖平台影响力;创作自由度高,内容易走向庸俗化;平台盈利模式不清晰;Vlogger 的个人隐私泄露等问题。在时政新闻报道中,这些问题更是具化为,娱乐化的内容模糊报道的焦点、表演性与真实性的矛盾冲突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仍可以从三方面着手解决:Vlog 以个性化记录日常生活的形式和娱乐化的风格进入时政新闻报道,创新了时政报道的新闻语态,重塑了新闻信息接收的传受角色,是媒介科技与内容生产关系互动的典型个案。
Vlog 时政报道既有革新,但也滋生了风险。智能技术的信息价值和伦理要则是Vlog 时政报道应该审慎思考的话题。
(图源网络)
[1]王莹.从两会Vlog看新媒体时代传播新方式[J].视听,2019(10):190-191.[2]王友聪,杨红旗.媒体融合背景下的两会内容传播创新——基于两会报道中热门Vlog的分析[J].视听,2019(09):179-180.[3]田龙过,陈中玥.基于“两会”报道 看Vlog的运用与发展[J].传媒,2019(09):50-52.[4]葛亮.视频博客报道重大时政新闻的特点与局限[J].青年记者,2019(12):65-66.[5]刘涛.从Blog到Vlog:电子日记的另一副面孔[J].教育传媒研究,2019(04):10-13.[6]陈昊.Vlog:短视频下半场的增长点及发展策略[J].视听界,2019(05):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