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复试话题丨德布雷、基特勒、海德格尔三个男神论媒介

觅游宋于字 觅游新传考研 2022-07-27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整合作者丨觅游 宋于字
编审丨觅游 侧影学长

排版丨觅游 SC



新传考题的灵活性和延展性超乎你的想象,为了确保咱们的复试能顺利通过,对于可能的“朝纲”的考察,咱们尽可能提前准备充分。



德布雷


雷吉斯·德布雷(Régis Debray)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和作家。


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德布雷开始关注传播与媒介研究,致力于建构“媒介学”这一新学科,以求更新媒介观念,拓展媒介研究领域。


他倡导回归传播的人文属性,探寻技术与文化的互动关系。

(图为德布雷,图源网络)


01

代表作

《普通媒介学教程》、《媒介学宣言》、《媒介学引论》、《影像的生与死》等。


02

媒介域

德布雷在《普通媒介学教程》中曾提出的新颖而富有想象力的核心概念是“媒介域”。


媒介域就是信息传播的媒体化配置(包括技术平台、时空组合、游戏规制等)所形成的包含社会制度和政治权力的一个文明史分期。


按照媒介学的史学观对技术与文化间关系的界定,人类文明史被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媒介域:文字(逻各斯域)、印刷(书写域)和视听(图像域)。


第一个是逻各斯域(logosphère),即在写作或扩散的时候往往受口语文化影响。


第二个是书写域(graphosphère),即印刷技术把理性灌注在整个象征环境中。


第三个是图像域 (videosphère),即通过视听载体的非强制直播行为的社会化或普遍化。


媒介域的表象是信息技术演变的各种文化效果或社会效果。媒介域是把媒介技术的符号形式和关系结构作为整体来看,从而确定一个信息传播格局的存在方式或存在状态。


媒介域的概念提示我们:信息处理方式不完全等于思维方式,媒介技术也不能决定社会性质,但是可以改变社会的游戏规则。


媒介技术重新结构了社会力量的组合方式,决定了这个时代主流媒体的外形和配置。


换句话说,一种世界的再现形式可以修饰或改变人们的存在方式,好比智能手机出现之前和出现之后人们接近媒介方式的巨大转变一样。


基特勒


弗里德里希·基特勒(Fredirch Kittler)是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影响较大的德国媒介学者,被誉为“数字时代的德里达”。


他致力于将技术、话语和权力等问题结合起来进行理论思考,其作品对过去三十年来的学术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图为基特勒,图源网络)


01

代表作

《话语网络》、《留声机、电影、打字机》、《文学、媒体和信息系统》、《光学媒体:1999年柏林讲座》等。

022

媒介物质性

基特勒曾模仿麦克卢汉的名言,并对它做了新物质主义的改写——媒介不是信息,物质性才是信息。


此外,基特勒还曾激进地说道:“所谓软件,并不存在。”软件并不存在,因为软件下面还有硬件,硬件下面还有支撑硬件的基础设施,还有水、电这类生产硬件的物质。


基特勒将物质性与宏观的文化技术系统连接起来,以一种去人类中心化的视角重新建构文化技术与文化系统在历史中的意义。


在《留声机、电影、打字机》一书中,他开宗明义地说:“媒介决定了我们的处境。”


作为声学系统的留声机、作为光学系统的电影和作为书写系统的打字机,统一并改造了信息的存储、计算和传输系统,也就把身体与灵魂剥离出来,并在时间上改写了历史秩序。


20世纪话语网络以打字机、电影和留声机等自动化媒介为主导,以大量数据存储与运输、心理分析和后现代主义为特点。


基特勒认为,20世纪话语网络标志着媒介物质性的重新显现。基特勒以物的操作性为基本出发点,强调在物质性的视野下探讨媒介的使用。


海德格尔


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为德国哲学家,是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


他对于技术问题的思索建立在哲学层面,有许多学者将其看作是技术哲学家。

(图为海德格尔,图源网络)


01

代表作

《存在与时间》、《林中路》、《路标》、《荷尔德林诗的阐释》等。


02

技术“座架”说

海德格尔认为,现代技术是物的展现,是对世界的“座架”。海德格尔反对把技术和人分割,认为技术和人的存在互为一体。


海德格尔认为传统技术的本质是解蔽(具有启发作用的认识),现代技术则以“座架”的方式构造世界,使物成为持存物。


“座架”是那种摆置的聚集,这种摆置摆弄人,使人以订造方式把现实事物作为持存物而解蔽出来。

现代技术促逼着每一个人去使用技术,其最后解蔽的也不再是人的本质,而是技术的现代性。


海德格尔认为现代技术的这种“座架”本质带来的是现代人的“无家可归”。他认为天、地、人、神是一个统一的连续整体,现代技术无所不在地破坏了这个整体,使他们彼此分离和对立。

无论是有形的工具化的技术还是无形的技术,都在深刻地改变人类的生活习性和社会关系网络。


海德格尔站在存在主义哲学的高度,用技术“座架”说预言 了现代技术的本质变迁。

 参考资料 

【1】矫雅楠.跨越媒介,回归人文——雷吉斯·德布雷媒介研究思想及其学科价值[J].国际新闻界.2015,(05):38-50.
【2】陈卫星.新媒体的媒介学问题[J].南京社会科学.2016,(02):114-122.
【3】陈卫星.媒介域的方法论意义[J].国际新闻界.2018,40(02):8-14.
【4】黄华.技术、组织与“传递”:麦克卢汉与德布雷的媒介思想和时空观念[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7,24(12):36-50.
【5】毛章清,胡雍昭.胡翼青:重新发现传播学——从海德格尔的技术哲学谈起[J].国际新闻界.2016,02(13):170-173.
【6】于磊.海德格尔的技术观及其对传播学媒介技术研究的启示[D].云南大学.2018.
【7】吴志远,杜骏飞.海德格尔技术哲学对新媒介研究的现实意义[J].当代传播.2016,(06):78-80.
【8】纪念弗里德里希·基特勒(Fredirch Kittler)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2ef2b201017lkl.html
【9】张昱辰.走向后人文主义的媒介技术论——弗里德里希·基特勒媒介思想解读[J].现代传播.2014,(09):22-25.
【10】章戈浩,张磊.物是人非与睹物思人:媒体与文化分析的物质性转向[J].全球传媒学刊.2019,6(02):103-115.
-END-



觅游21全程班

 觅游全程班报名中 
【通识核心课+院校辅导】模式,构建你的专业思维,助你高分上岸!👇👇👇:
我知道,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