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懂蓝皮书:5G时代,你必须掌握的一份新媒体热点清单(内含总报告PDF)

觅游大羽 觅游新传考研 2022-07-27


加入觅游公益社群,解锁更多院校干货分享 

详情咨询丨觅游单姐(danjievip4)或 lulu姐(mylulu03)



今天上午举行了2020《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发布暨新媒体发展研讨会,探讨5G时代新媒体如何助推社会治理等议题。


除了《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的主创成员外,喻国明、彭兰等学界大咖也参与了研讨会,并分享了很多前沿思考。众多学者共同参与,足见这本书的分量。


《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又称《新媒体蓝皮书》(本文简称蓝皮书)。虽然最新版蓝皮书已经在各大电商平台偷跑了一段时间,但今天才是它正式发布的日子。


我们对这本书的解读,也从今天开始了。



认识蓝皮书(全书导读)


01

什么是蓝皮书?


蓝皮书并不是一本书,而是一个系列丛书的统称。这些书通常每年更新一本,内容是对某一领域上一年的发展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并对未来的趋势进行预测,进而形成一本报告。


蓝皮书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和新闻传播相关的也有不少,除了《新媒体蓝皮书》之外,还有《传媒蓝皮书》、《传媒经济蓝皮书》、《媒体融合蓝皮书》、《未来媒体蓝皮书》、《互联网与国家治理蓝皮书》、《全球传媒蓝皮书》、《国际传播蓝皮书》、《国家形象蓝皮书》、《传媒竞争力蓝皮书》、《传播创新蓝皮书》、《广电蓝皮书》、《视听新媒体蓝皮书》、《媒介与女性蓝皮书》、《传媒投资蓝皮书》……


(蓝皮书一家亲)


看到这一份长长的书单,你是不是感觉快要裂开了?一本《新媒体蓝皮书》已经够难啃了,它怎么还有这么多兄弟!


在新闻传播学的这些蓝皮书中,《新媒体蓝皮书》是名气最大的一本。


当然,开卷有益,如果在看完下面的介绍之后,你对其他蓝皮书也有兴趣,不妨找其中一些报告来看一下。


02

《新媒体蓝皮书》应该怎么读?


❶ 蓝皮书的内容特点


蓝皮书和大家常见的教材和学术专著有很大区别。


不同的书有不同的读者对象。教材的读者对象是学生,目的在于对学科基础知识进行科普;专著的读者对象是学术共同体成员,目的在于阐述观点,为现象提供解释。


而蓝皮书的读者对象,除了高校师生之外,还包括政府部门、网络管理机构、媒体机构以及新闻传播行业的从业者,换言之,这是一本偏向业界的书


既然偏向业界,就不能像教材那样仅仅介绍一些基础知识,也不能像学术专著一样坐而论道。蓝皮书带有很强的资讯类产品的性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翻开这本书,你不会看见佶屈聱牙的学术概念和抽象的逻辑论证,你会发现这本书里面的每一篇报告都指向一些非常典型的问题,每篇报告的结构都非常清晰且比较类似,基本上都是按照“背景—现状—趋势”或者“现状—问题—对策建议”的思路在分析各种新媒体传播现象。


在看蓝皮书的时候,按照每篇报告的结构,就能快速梳理出其中的知识要点,同时,这些思路能为我们解决大多数论述题提供参考。


 蓝皮书的结构特点


翻开《新媒体蓝皮书》,你会看到整本书的目录是这样的:



全书一共分为总报告、热点篇、调查篇、传播篇、产业篇五个部分,每个篇章下面的报告彼此独立,同时又全面呈现了2019年我国新媒体方方面面的发展状况。


细看之下,你还会发现,不同报告之间是有联系的。


比如第2、12、15三篇文章分析的都涉及社交媒体,第8、10、18都和短视频相关,第11、22都在讲网络音频……


所以,这本书最好的学习方式,应该打破原书的结构,按照话题的方式重新对书中内容进行重新结构划分。


按照这种思路,整本《新媒体蓝皮书》可以被划分为如下七个话题八个部分。



这样梳理一下,整本书的内容是不是一下子就清晰起来了?


如果你已经买了这本书,不妨按照上面这张表的思路来进行学习。我们对于蓝皮书的系列解读,也会按照上述思路推进。


 必要的补充


蓝皮书上的内容如此丰富,而且都是新媒体的热点议题。那么对于这些议题,是不是只看这本书就够了呢?答案是否定的。


比如5G,在蓝皮书中仅仅有一章的篇幅,这显然难以呈现这一议题的全貌。所以从考试的角度,对这本书的定位,应该是视之为热点清单,在了解了书中的主要内容之后,还应该结合真题,有针对性地补充相关论文。


这也回答了其他蓝皮书要不要看,以及怎么看的问题。


如果你有时间、也不缺钱,当然可以多看几本蓝皮书,但如果你时间紧张,也不妨看一下其他蓝皮书的目录,再结合真题,查阅相关论文,对一些自己遗漏的热点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即可。


下面,正式进入《新媒体蓝皮书》的正文,今天为大家解读的,是“新媒体发展趋势”这个专题,包括《“5G+”:中国新媒体发展的新起点》《2019年智能媒体发展报告》两篇文章。



新媒体发展总趋势:5G+


01

历年《新媒体蓝皮书》总报告回顾


你一定很好奇,《“5G+”:中国新媒体发展的新起点》作为总报告,肯定应该单独作为一个专题啊,为什么要和《2019年智能媒体发展报告》放在一起呢?


这个问题其实非常简单,只要把历年《新媒体蓝皮书》的总报告放在一起,就非常清晰


【2016年版】“互联网+”:中国新媒体发展新契机

【2017年版】智能化与视频化:中国新媒体发展的新趋势【2018年版】智能互联与数字中国:中国新媒体发展的新时代【2019年版】智能+”与全媒体:中国新媒体发展的新布局【2020年版】“5G+”:中国新媒体发展的新起点


从2017年开始,中国的新媒体就开始出现了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发展至今,新媒体的智能化应用日趋多元、完善,在此语境下,《2019年智能媒体发展报告》可以视为对新媒体智能化的总结。


从历年的总报告标题可以看出,总报告是对过去一年新媒体的发展以及未来的趋势定调。


2019年作为5G商用元年,标志着我国新媒体发展新的开始,我们即将进入一个“5G+”的时代。


02

2020版总报告内容梳理


一、总体概况与发展态势

(一)数字化成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驱动力(二)5G研发建设与场景应用同步进入高速推进期(三)互联网治理重点转向新技术与新应用


二、热门盘点与焦点透视

(一)媒体融合的价值取向不断凸显

(二)电商直播打造“带货经济”新高地(三)短视频平台成为“种草流量”聚合地(四)新媒体智库致力于政务服务于前沿科技研究

三、传播分析与影响解读

(一)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设注重造福全人类

(二)网络安全坚持安全可控和开放创新并重(三)互联网出海步入新机遇时期


四、未来展望与政策建议

(一)十大未来展望

(二)八大政策建议


以上是《“5G+”:中国新媒体发展的新起点》这篇总报告的框架。


从报告的整体结构上来看,是按照“现状—影响—趋势”的思路来梳理的。


其中,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别从宏观环境和微观变现梳理了新媒体发展的情况,后面两部分则分别对应“影响”和“趋势”。其中,对现状的梳理应该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新媒体发展的宏观环境


这部分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我国的新媒体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发展?


❶ 数字化与国家治理的关系


用文中的观点来说,数字化成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驱动力。作者分别从“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力”两方面进行阐述。


在今年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数字化在这两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制度建设方面,根据疫情发展,出台了有关数字治理的专项文件,确保疫情期间各项事务有效运转。


更为大家熟知的是,4月29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个人健康信息码》系列国家标准,针对全国个人健康信息码的码制、展现方式、数据内容等不一致问题进行规范。


制度执行力方面,以数字化手段加强疫情防控,推动复工复产。


在疫情监测分析、实时信息发布、大数据精准防控、协调物资分配、服务便民生活等方面的数字化应用发挥出主力军作用,提升了执政科学化水平和国家管理效能。


❷ 5G发展现状


关于5G的发展情况,可以从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应用拓展两方面继续梳理。


研发建设方面,我国已经进入了5G网络建设的快车道。作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的代表,5G网络建设不仅能有效对冲经济下行风险、拉动经济增长,5G与垂直行业的融合应用更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直接动力。


应用拓展方面,“5G+”意味着5G技术应用于垂直细分行业,带动各行业技术升级与产业转型、催生新产业模式。


在传媒领域,5G对媒体视频业务的影响较为明显,5G技术的应用使超高清直播、大量数据实时传输、VR 和自由视角等需求得以落地。


疫情期间,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的“云直播”体现了5G 技术在视频直播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❸ 对互联网治理的深化


我国互联网治理工作呈现出传统专项治理新应用新技术治理并抓的特点。


这集中体现在国家不断出台媒体细分行业的新规,在互联网视听领域,知识产权的保护也日益强化。从个体层面,国家也加大了对信息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问题的治理力度。


“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并非一句空话。




新媒体发展的微观表现


这一部分是总报告中最值得关注的部分,作者分析了媒体融合、电商直播、短视频平台、新媒体智库四方面的情况,其中重点要关注前面三点。


❶ 媒体融合


媒体融合自2014年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经过多年发展,其核心价值日益凸显:以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为主要任务,强化传统媒体在新兴传播领域的话语权,实现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传播效果。


在各种媒体融合的新型探索中,建设性新闻要尤其重视。


建设性新闻指的是媒体着眼于解决社会问题而进行的新闻报道,是传统媒体在公共传播时代重塑自身社会角色的一种新闻实践或新闻理念。它强调两个重点:积极和参与。


建设性新闻是以正面报道为主或者通过报道予以解决方案从而给人以正能量的报道形式,与媒体融合的核心价值理念高度一致。


❷ 电商直播


电商直播主要指主播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推荐商品从而达成购买行为,完成网上交易的形式。这种“边看边买”的模式,凸显了主播与用户间的同步感、即时感和在场感,这是传统电商所不具备的优势。


电商直播领域,头部效应非常明显,在看到薇娅、李佳琪等专业主播的成功范例之后,资本争相进入,电商直播俨然成为一大风口,“直播+”经济应运而生。


直播新场景不断拓展,直播边界不断外延,加速了直播生态体系的构建。与此同时,电商直播的发展也带来了传统产业链的变革,倒逼上游制造业和企业传统经营模式改变。


❸ 短视频平台


当前,短视频已经不仅是短视频平台的产品形式,更成为社交平台、电商平台和新闻移动端的标配。


内容运营层面,短视频平台呈现出高质量和精细化的趋势。


随着头部机构和专业团队入驻短视频平台,短视频内容竞争会日趋激烈,由此也会吸引更多的专业团队入场,这一良性循环也必将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内容,提升用户粘性。


商业模式层面,种草流量成为重要的广告和引流方式。通过点击短视频账号的商品橱窗便能直接跳转到第三方电商平台链接,购买视频中的商品,通过电商、打赏等途径加速打造闭环生态系统,盘活私域流量,流量变现效果显著。


内容形态层面,除了近年来被津津乐道的Vlog(视频日志)Plog(图片日志)同样值得关注。


Plog 是指在图片上配上相应的文字,以带有文字的图片记录与分享内容的形式。


与Vlog 相比,Plog 具有制作简单,门槛更低,目前,微博、小红书等平台上使用Plog较为广泛。




影响与趋势

总报告的后面两部分,虽然要点较多,但是谈得比较简略。


比如第四部提出的十大展望与八大建议,要点很多但篇幅并不长,体现了报告面面俱到的特点。


很多在总报告中没有详细阐述的内容(如耳朵经济、网络文化等)也将在后续章节的解读中为大家详细呈现。


这篇总报告作为整本《新媒体蓝皮书》提纲挈领的部分,我强烈建议你去看一下原文。


好消息是,这篇文章,已经刊登在了最新一期的《新闻与写作》之上,即使不买《新媒体蓝皮书》,也能轻松获取。获取方式在本文末尾。



智能媒体


一、2019年智能媒体发展现状

(一)媒体机器人,智能生产与分发的智慧化集成(二)智能化写稿,超越人工体力(三)字幕生成,释放人工时间精力(四)数据可视化制作,助推数据新闻升级(五)虚拟主播,一键生成AI新闻播报(六)语音输入与同声翻译,媒体人的采访利器(七)智能视频剪辑,包装模板助推(八)智能化让搜索和编辑功能不断优化(九)发现新闻线索,提供AI“洞见”(十)智能分发,精准推送(十一)智能审核,为识别假新闻及敏感信息赋能


二、智能媒体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算法学习与智能追踪引发数据安全与隐私问题(二)机器人写作内容有局限,警惕对媒体公信力产生影响(三)AI自动生成的视频和播报相对粗糙(四)算法可能带来价值偏向与伦理危险(五)警惕回音壁效应及群体极化现象(六)自动识别准确率受限


三、智能媒体未来发展趋势与对策建议

(一)深化人际协同理念,让媒体人的工作更高效优质(二)加强法制法规引领与管理,避免伦理风险与算法偏见(三)加速智能化进程,推动媒体融合进一步深化(四)智能化升级,增强人机传播的互动性(五)提升云计算技术,实现在线化与急速化操作(六)细化受众需求,实现商业变现(七)搭乘5G,进一步优化智能+视频

01

报告的框架


所谓智能媒体,就是把人工智能和媒体进行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全面渗透是近年来的一个现象级的发展。


人工智能技术不仅形塑了整个传媒业的业态面貌,也在微观上重塑了传媒产业的业务链。


《2019年智能媒体发展报告》全面梳理了人工智能在传媒行业的应用,总体而言,三个部分是按照现状—问题—建议”的思路展开的。


对于这篇报告的阅读,我们应该把握两种方法:


首先,报告的特点是面面就到,这篇报告中涉及了传媒行业中智能化应用的方方面面,但是在考题中,考察的往往是其中的一个点,这就需要我们有把“点”从“面”中抽离出来的能力。


其次,要从报告的各部分中抽离出我们需要的内容,就需要弄清各部分各要点之间的关联


比如报告的第一部分树立了十一种现象,第二部分提出了六种存在的问题,那这六种问题和前面十一种现象的对应关系是什么?这些问题又如何在最后的对策建议中得到解决?这是我们在阅读中应该思考的问题。


下面,我们就以算法为例,呈现上述思路。


02

关于算法的讨论


算法是人工智能的底层技术,也自然而然成为近年来在真题中的高频考点。


论述算法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影响。(北京大学2020)

算法推荐对新闻专业性的影响。(清华大学2019)算法新闻在推送中的问题和应对策略。(中国人民大学2019)简述算法推荐新闻的利与弊。(中国社科院2018)算法推荐对新闻分发的优势和弊端。(华东师范大学2019)算法新闻推送对信息茧房的影响(宁波大学2020)……


❶ 现状


内容生产的角度上看,近年来出现了各种媒体机器人,诸如今日头条的Xiaomingbot、腾讯的Dreamwriter等,这些机器人在突发新闻、财经新闻、体育赛事等报道领域表现出强大的内容生产能力,极大解放了人力。(现状第一、二点)


内容接收层面,算法也为智能推送提供了技术支撑,通过对内容、场景、用户习惯等数据进行细分,最终实现分众化和精准化的推送。目前,算法推送在新闻、资讯、短视频、直播等领域都已实现深度嵌入。(现状第十点)


❷ 问题


第一,机器人写作适用的稿件类型比较有限,“后真相”时代的到来对媒体生产内容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不恰当的内容自动生成且肆意传播,将会对媒体公信力造成负面影响。(问题第二点)


第二,算法虽然能够使内容分发更有针对性,但是数据安全和隐私问题也如影随形。在提升用户体验和保护用户数据安全之间,内容平台需要做好平衡。(问题第一点)


第三,个性化推送最受争议的问题,就在于个体的视野收到限制,进而导致视野窄化、知识固化、观点强化,造成信息茧房、回音壁效应等问题,进而容易导致群体极化现象。(问题第五点)


❸ 建议


针对算法带来的种种问题,报告中给出了很多对策建议。这些对策,核心其实就两点:技术发展人机协同


首先是技术。“解铃还须系铃人”,要解决技术带来的问题,绝非否定技术本身,而是应该不断完善技术。


智能媒体是媒体融合的高级阶段,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需要在智能化方向上持续挖掘,推动新闻生产方式的持续变革。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提升,新闻制作流程也将打破时空限制,极大提升采、编、审的生产与信息把关效率。


其次是人的作用。人工智能时代,人并非毫无作为,尤其是在当前人工智能方兴未艾之际,人的作用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的人工智能还未达到完全智能化,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媒体人应该强化人际协同发理念,一方面AI提供了协助,另一方面,对人的工作要求反而会提高,人际融合是对双方的促进。


同时,针对各种由于算法导致的风险,既要发挥算法的纠错机制,也要健全人工干预和审核机制。



编后语

我们再来看一组真题:


论述5G对新闻传播业的影响。(中国政法大学2020)

5G应用下的媒体融合前景(华中科技大学2020) 5G时代,融媒体如何提高传播效果?(湖南大学2020)5G特点及对新闻传播学影响。(华南师范大学2020)5G技术对媒介带来的变革。(武汉大学2020)

从这些题目可以看出,对于5G这一话题的考察,主要是让大家分析5G对于传媒行业方方面面的影响。蓝皮书的总报告虽然涉及了5G的相关内容,但还不够全面。


5G的影响,从宏观层面来看,包括对传媒行业和新闻传播学科的影响。


从微观层面看,体现在对各种具体传播现象的影响上,比如对融合新闻的影响、对新闻生产的影响、对用户接受行为的影响等等。


基于此,我们精选了5G这一议题下近年来的重要文献,连同蓝皮书总报告一起,送给大家。


论文在精不在多多,这些文献中的内容,足以应付你在考场上所能遇到的和5G相关的题目。



领取方式:加入觅游公益社群即可获得


 详情咨询   觅游单姐或觅游lulu姐


danjievip4

mylulu03




 参考文献:

[1]唐绪军,黄楚新: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No.11,2020[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7.

[2]唐绪军,黄楚新,王丹.“5G+”:中国新媒体发展的新起点——2019-2020年中国新媒体发展现状及展望[J].新闻与写作,2020(07):43-49.

[3]喻国明,兰美娜,李玮.智能化:未来传播模式创新的核心逻辑——兼论“人工智能+媒体”的基本运作范式[J].新闻与写作,2017(03):41-45.

-END-

原创作者丨觅游 大羽学长




新闻实务训练营

【专业课程+二稿批阅到考前】

提升逻辑思维和写作能力,助你高分上岸!

👇👇👇




觅游21全程班

【通识核心课+院校辅导】模式 

全面建构课程体系,助力你高分上岸!

👇👇👇




往期精华


 




(滑动可查看更多)



我知道,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