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女性题材那么多,为什么我们还是关注绿茶和渣男?

觅游小数点 觅游新传考研 2022-07-27


加入觅游公益社群,解锁更多院校干货分享 

详情咨询丨觅游单姐(danjievip4)或 lulu姐(mylulu03)



听说最近有观众等顾佳离婚,就像等素素跳诛仙台,锦觅吐陨丹,魏璎珞弄死尔晴。


《三十而已》、《二十不惑》这两部电视剧,无疑是当下最火的热播剧。


《三十而已》讲述了在上海生活的三个性格迥异的女性,王漫妮、顾佳、钟晓芹面对到来的三十岁,家庭与社会的种种难题,最终找到自己、收获各自生活的故事。


剧集走向终篇,关于剧情的讨论话题也逐渐丰富。“独立女性”这一题材在当下的影视剧中并不陌生。可随着话题的深入,渣男、绿茶永远是观众最终的落脚点。


这些屏幕中女性角色真的独立了吗?30+女性到底要认清多少扎心事实?今天我们不妨来说说。




被凝视的女性

约翰•伯格在《观看之道》中指出,女性有着双重凝视,一是内在与自身的观察者,即自我对自我的观察与凝视;二是被观察者,就是男性对她的观察和凝视。


❶ 被凝视之柔弱与美丽的本体


剧中的三位女性性格、成长环境各有差异,其中王漫妮是典型的职场女性形象,虽然打拼之路并不顺利,但她仍美丽自信,在邮轮行中令“海王”梁正贤一见倾心。


女性意识这一概念来自女性主义理论。“是指女性对自身作为人,尤其是女人的价值的体验和醒悟,对于男权社会其表现为拒绝接受男性社会对女性的传统定义,以及对男性权利的质疑和颠覆;同时又表现为关注女性的生存现状,审视女性心理情感和表达女性生命体验。


时代在变化,女性意识觉醒,主要表现在不再认为男权统治的社会是天经地义的。


可即使越来越多的女性获取了和男性的平等地位,根植于深层的区分男女的传统逻辑并没有改变。


从传统寓言和史实中不难发现,历史上的“精英女性”如花木兰、希拉里·克林顿、撒切尔夫人都是向大众展现她们果敢飒爽的一面。


一身纯色职业装,梳得一丝不苟的头发,在宴会上精致的礼服和高跟鞋,和剧中王漫妮的形象十分接近。


对于她们的形容,多是以“铁”、“硬”、“刚”这些偏向于男性气质的词语,呈现于报刊杂志之上。


不少的媒介广告宣传语强调女性做本我、真我,但一贯的刺激消费话术如“涂口红就是女人,不涂口红就是男人”,仍然带有极强的刻板偏见,认为男性一定要阳刚不重外貌,女性则必须柔弱注重外表。


❷ 被凝视之母亲与妻子


古往今来,爱情与家庭一直被视为女性的生活重心与最终归宿,虽然现实生活中的年轻女性同时扮演了女朋友、女儿等多种角色,但从各种传媒报道中可以看出,社会显然更关注她们为人妻、为人母的功能性存在。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一书中,不止一次地提到中国传统社会中的“男女有别”,认为无论是在整个社会、大家族还是小家庭中,两性的区分和隔离都是一种常态


“男主外、女主内”是中国乡土社会最典型、最正统的社会性别分工,按照这种分工模式,男性需要出门办事以维持家庭生计,而女性则负责操持家务、抚育子女,做“贤内助”。


在钟晓芹怀孕后,顾佳有一段经典的“当妈论”,当女性结婚生子,她们渐渐活在一个头衔里,XXX的妻子,XXX的妈妈。


(图源网络)


布尔迪厄认为,婚姻也是一种社会策略的产物,男性通过婚姻机构来增加其象征资本,而女性只不过是以一种被交换的符号存在。


《三十而已》中,王漫妮的人设被网友诟病,不少人指其“拜金”。扮演者江疏影认为“女性三十多岁找一个一无是处的男性,也未必是对的。”


不难看出,现代社会婚姻似乎更加自由,其实婚姻策略依然在发生持久作用,男性倾向于选择貌美年轻的女性,女性倾向于爱慕年长有地位的男性,这种象征财产经济也导致了男性统治的永久化。


(图源微博@芒果娱乐)




女性一到30就会遇见渣男?


在《三十而已》中,顾佳应该是最无可挑剔的角色,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相夫教子,宜室宜家。


可即使这样的完美女人,最终也逃不掉老公出轨的结局。可以说前面的许幻山有多贴心,后面的许放炮就有多渣。


(图源微博@新剧爆料)

纵观国内电视剧题材,前几年以年轻夫妻婚恋、买房为焦点,而后关注辣妈、生育、子女教学,今年两部热播剧齐刷刷地在女性年龄上大作文章。国产现代剧一直在顺应着当下社会的痛点,获取广大观众的情感共鸣。


比较当下两部女性题材电视剧《三十而已》、《二十不惑》,其中的男性角色是我们不可忽视的存在,只是这两部作品中的男性形象大相径庭。


前者是每位男性角色都有不可忽视的缺点,甚至让观众恨得咬牙切齿,直呼“渣男”,“XX快跑”,而后者则是每个角色各有千秋,观众对其的态度也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女性一到30+,一旦结婚生子,便离不开柴米油盐,这是社会普遍现象。影视作品抓住这一点,并将它放大,放大为“女性一到30+,就会遭遇男人的背叛”,然后摇身一变,成就另一个自己。


似乎每一位独立女性的背后,都有一个渣到不行的男人。这跟我们小时候看过的霸道总裁玛丽苏,丑小鸭变白天鹅的梦幻偶像剧有区别吗?


仔细想,内核似乎是一样的。只不过,如今以更质朴的话语和更接地气的方式,将故事讲述出来。


女性主义视角、大女主的影视作品频现,但都遵循着经受巨大打击而后“黑化”或转变,最终大虐四方的规律。


正如布尔迪厄所说:“我们看到高等教育体制不断扩大,女性就业市场逐渐建立起来,然而我们发现在现代分化社会中,科层制、工具理性、社会等级的划分实质上都在巩固‘男性中心主义’”




“女性”二字永远拥有更多的猜测与臆想


社会对女性所犯的错误总有更多的恶意,即使多数人主张为女性说话,角色不要上升真人,也不能逃避这一事实。


打开林有有和许幻山两位扮演者微博下的评论,可以发现网友的态度截然不同。



(图源微博@小豆仔吖)


可社会又总是对女性的不幸带有极端的敏感和正义,看看最近的微博热搜#杭州杀妻案#、#可可西里失联女大学生#、#南京失联女毕业生#每天都在刷新女性的恐婚、恐恋情绪,网络讨论热度高居不下。


然而同样是性侵,同时也是国内首例男性教师大面积猥亵14周岁以上男性学生而进入司法程序的“四川男老师性侵男学生”案件,关注者却寥寥无几。


2005年,CCTV的新闻调查栏目制作过一档特别节目,名为《沉默在尖叫:女子监区调查》。


作为当时的记者,柴静采访了十一个杀夫女犯人,她们多数因为无法忍受长期的暴力和威胁生命的行为,最终选择了无法回头的一条绝路,但是在这条绝路行至末端之前,她们所遭受的暴力和痛苦从来都无人问津。


(图源网络


后来柴静将这个故事放入《看见》一书,片段名为《沉默在尖叫》。文章最后,她提到在一次“两会”上,男性代表和女性代表就是否该为家庭暴力单独立法产生争议。


女性代表说:“家庭的事情,不可能像一般的人身伤害那样处理。”


反对方则说:“你们这么说,只因为你们也是女人。”


“不是女人才关心女人,是人应该关心人。”这位女代表说。


女性的解放离不开广大女性自身的努力,同时更需要建构相应的社会制度与文化氛围。摒弃“女子本弱”的思想,脱离传统的话语沼泽,这些更深层次的阻力来自于社会文化与价值观念。


女性题材的作品通过展现多元、个性的女性形象,聚焦女性在人物关系中的特定身份,引发屏幕内外对女性生存现状的探讨。


但现实生活中,不是20岁出头才需要为事业前途迷茫,也不是一到30+就必遭家庭巨变。


国内影视剧应摆脱这种固有思维与卖点,女性走向独立之路,仍路漫漫其修远兮,但未来可期。




 参考文献 

[1]菅娜娜.从布尔迪厄性别观看央视女性题材纪录片创作[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0(05):78-81.

[2]孙晶.传统性别文化镜像下的现代女性形象分析——从《乡土中国生育制度》解读“女汉子”[J].黑河学刊,2020(01):67-68+71.

[3]黄小曼.女性题材真人秀节目中女性意识的表达[J].采写编,2020(03):74-75.

[4]看理想编辑部.“不是女人才关心女人,是人应该关心人”.看理想,2020,8.


-END-

原创作者丨觅游 小数点
编审丨觅游 侧影学长




新闻实务训练营

【专业课程+二稿批阅到考前】

提升逻辑思维和写作能力,助你高分上岸!

👇👇👇




觅游21全程班

【通识核心课+院校辅导】模式 

全面建构课程体系,助力你高分上岸!

👇👇👇


 详情咨询  觅游单单姐或觅游lulu学姐


danjievip4

mylulu03




往期精华






(滑动可查看更多)



我知道,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