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幸福是一种能力,与我结不结婚没关系

2017-11-13 祁十一 好好虚度时光


单身也好,恋爱、结婚也好,只是人活着的不同形式,核心仍然是作为个体的人怎样去释放自己的能量。


▲主播/夏忆 配乐/大乔小乔-消失的光年


文|祁十一


一年一度的剁手界盛事,又创下了1682亿元的记录。这个本来属于我们单身界的节日,竟神奇地演变成了集体消费狂欢。


也不知道这年年高涨的交易额,与同样年年增长的单身人士数量之间,存在着何种神秘的相关性。


一组国外的数据是这个样子的:


截至2010年,超过50%的美国成年人处于单身。

日本截止50岁还没结过婚的男性为20.14%,女性10.61%。

全世界范围内,每7个年轻人就有1个选择单身独居。

其中瑞典是世界上独居比例最高的国家,首都斯德哥尔摩的独居比例高达60%。


而中国的情况也差不太多了,最新的网络数据是单身人士已达2亿,据说是俄罗斯和英国的人口总和。计算一下也就是每100个中国人里就有14个人单身。


所以媒体上开始出现“单身时代已经到来”这样的标语,也总会有人发出疑问:为什么这么多年轻人不结婚?


如果看了热播日剧《逃避虽可耻但有用》和韩剧《今生是第一次》,或许你会在日本和韩国当下的趋势里看到未来中国的影子。


剧里,男女主角出于各自不得已的原因(逃避逼婚、需要一个落脚的房间、有人分担房租、家里有人打扫卫生),而开始了没有情感关系的契约婚姻。“纽带和浪漫这种平凡的小事,变成了费用和能量。”


这不过是因为,在东京和首尔这样经历了经济高速发展、房价高昂、年轻人生活成本极高的地方,人们对于婚姻不抱有玫瑰色的幻想,而是诚实地去解决现实问题。


就像《今生是第一次》里的台词所言:“为了爱而结婚,是生下来就含着金汤匙的人准备的。我们,就只是为了平凡地生活着。”


也许有一天,中国的大城市里也会出现这样的场景。


习惯了单身与自由的人们,总是会为了更好的活着而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身为一名现役单身人士,一个人生活的经历中,有孤独寂寞冷也有开心愉悦爽。


说到底,无论单身,还是恋爱结婚,都只是活着的一种状态,无高下之分。而能够最大程度以自己的方式活着,让自己和所爱的人们活得好一点,就是胜利。

 


20几岁时的一个人住


20多岁到30岁这些年间,我在上海和北京度过。


比起在大都市辗转漂泊的辛苦,给我烙下深刻印迹的,却是独自一人的状态。


网络上曾经流传过孤独的几重境界——一个人逛街、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吃火锅、一个人旅行,据说孤独的最高境界是:一个人去医院。


以上这些事情我都做过,但若真要说这些场景里的自己是否孤独,好像不全是。


至少在我二十多岁的时候,很享受一个人做这些事情,虽然也会有一点寂寞。


就像独自在东京生活了很多年的漫画家高木直子一样,“一个人的生活自由又随性,不过有时也会觉得一个人挺寂寞的”。


而在所有一个人的经历当中,一个人住是挑战最大、但也不乏爽感的事情。



第一次一个人住,是24岁的时候。


那会儿年轻,对北京生活充满好奇,想要体验住在胡同是什么感觉,于是在二环内南锣鼓巷附近租了一间平房。


房间不大,30平米,摆了一张双人床、三门衣柜、白色书桌、电视、饭桌、书架,还剩余足够活动的空间。此外还有一间厨房和浴室。一个人住绰绰有余。


一个多月后,开始觉出住在这里的好来:平房,接地气,大玻璃窗,阳光充足,温暖,身处闹市却很安静。


地处城中心烟火之地,时不时有朋友造访。于是常常一起煮火锅,从附近超市买酒回来聚众喝,或直接跑去胡同口的酒吧喝。


那时生活既静又闹,热气腾腾。


不过大部分时间还是一个人过。呆在明亮温暖的房间,慢慢有越来越宅的趋势,一个人呆在屋里看书写东西很享受,对于外界的需求越来越少。


那时我就发现,人是会越宅,就越宅的。


有一次凌晨时分,外出买酒回来,快到院门口时,突然被一个念头击中:这是在回家吗?即将踏入的那个方方正正的房间,是我的家吗?


家,是否就是一个熟悉而温暖的地方?如果这样定义的话,这间房子具有这样的特征。


但住在这里似乎和在外旅行时住旅馆,没有太大差别,某天离开时也会像离开一间旅馆一样轻松、没有牵挂,然后很快就忘了它。


如此,这便不能算“家”吧。



那是第一次体会到何为漂泊的滋味——是再温暖也没有归属感,再熟悉也深知某天会离开。


后来几年不再一个人住,可仍然会享受一个人的生活。


常常一个人关在房间里喝酒,金酒、朗姆酒、啤酒换着喝。酒量不大,每次只是小酌,喝到微熏的时候,觉得世界特别美好。


经常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那几年走过了许多地方,看世界的愿望得到了充分满足。


也是因为太爱玩,受不了束缚,想要保持随时自由的状态,恋爱谈得不多,结婚更是觉得遥远,生小孩完全就是可怕的负担。


随着年龄增长,同龄人纷纷结婚生子,我依然保持着自由的状态。虽说也承受着中国社会“大龄剩女”这样歧视性的压力,但总体来说一个人还不错。



快30岁时一个人住


任性而为的二十几岁过后,三十岁扑面而来,到了这个阶段,独居的感受与24岁时完全不同了。


去年在北京,又一个人住了五个月。在东三环边上的一个一居室,十二层。


刚搬进去的时候非常不安,晚上睡觉听到一点动静就会警醒,担心是否有盗贼。半夜里也会无缘无故地醒来,大概梦中也是忐忑不安的。


开始深深体会到孤独、寂寞。抬头低头都是自己一个人,就好像身处空气稀薄的高空,缺乏热热闹闹的烟火之气。


除了打电话,其余时间都处于悄无声息的状态。一个人默默地做饭、吃饭、洗澡、看书、写字。


慢慢地,生活开始呈现出规律。


早上起来,打开煤气灶,烧一杯开水,切两片柠檬放进去。再热一杯牛奶冲上麦片,煮一个鸡蛋。烤两片面包,抹上黄油,就着牛奶麦片粥吃。


然后便是一天忙忙碌碌的工作,常常会持续到晚上。结束工作后再看会儿书,便默默睡去。


那段时间,最大的感受就是太孤独了。年少时甘愿不食人间烟火,如今常常想钻入热闹的烟火里。


怪不得这个世界绝大部分人都会组建家庭,年龄越是增长,人们便越难以抵抗独自一人的孤独



幸福是一种能力,与单身与否无关


今年搬到大理后,在民宿里住了一段时间,便找了个一居室,又开始了独居生活。


最初的半个月,随时都怀念住在民宿里的生活:至少周围有人,有烟火气,不至于陷入空无与寂寞。


一个人住,常常在傍晚去苍山上、森林中散步,看到青山、绿树、溪流、晚霞,感受到孤独的心在大自然中得到抚慰。


大部分时候自己动手做一日三餐,饭后工作,傍晚跑步或散步。晚上看书、看剧、看电影、写作。


对这里更熟悉些后,认识的人增多,会约着一起做饭、吃饭、喝茶、咖啡馆聊天。


认识了很多恩爱的情侣、夫妻,和他们接触下来,发现有一个共同特征:自身都是独立的人,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事业,并投入其中,同时彼此之间坦诚相待,价值观相似,性格互补。


看着他们,会不由得感慨:大概幸福是一种能力,让自己幸福的能力,与结婚与否无关。


能让自己幸福的人,一个人也会过得愉悦滋润。

而自己都感受不到幸福的人,又如何能让别人幸福?即使结婚了,也不过是多了两个不幸福的人。


所以不管单身还是结婚,都请先让自己幸福起来吧,也只有不把幸福的期待寄托在别人身上,才会真正的爱人。



“只要爱着谁,我们就需要努力”


意识到这一点后,我也感到释然。


此前,我有过和高木直子一样的担心:“一个人住太久了,以至于过分习惯一个人的生活。我都不知道,和他人一起生活是什么样的一种感觉了。”


可是说到底,人类从来都没有放弃与他人连接的梦想。


所以在《逃避虽可耻但有用》和韩剧《今生是第一次》两部剧的末尾,男女主角之间的情感关系,在一天天的相处中逐渐发展了起来,成了心心相映的夫妻。


所以《逃避虽可耻但有用》里的男主,最初是一个坚定的逃避主义者,觉得“即使逃避很可耻,但更重要的是活下去。”


却在喜欢上女主后,意识到“如果不想失去,就不可以从最重要的人身边逃走。不管多逊、多难看。”


《今生是第一次》里的女主,也会在喜欢上男主后,觉得“结婚很好,成为被接受的人,感觉很好。”


她所懂得的爱之真谛,更是击中人心:


“只要爱着谁,我们就需要努力。为了别人而努力的这个行为本身,让我们的生活更有价值。”


所以除了坚定的独身主义者外,没有放弃与他人连接的单身者们,也要为了爱而努力啊。


总的来说,这是我眼中的人生:单身也好,恋爱、结婚也好,只是人活着的不同形式,核心仍然是作为个体的人怎样去释放自己的能量。


而爱,确实是一种奇妙的、值得人去努力的力量。




本期作者:祁十一,好好虚度时光签约作者。生于四川,求学上海,北京工作,喜欢大理。四处晃荡,记录人的故事与命运。公众号“她途”(girlstravelaround)。    


-END-


推荐阅读:

当了20年优等生的我,光鲜背后是啥模样?

29岁就用一张照片拿下国际大奖,他说只因我生长在新疆

她花了13年搞明白:  身在闹市,如何身忙心闲?



▼ 点击“阅读原文”,开启伍宝中华茶道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