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位嘉宾解读:研学旅行市场需求变化与规模化发展之路
导语
近日,第八届新时代研学旅行论坛暨首届新时代研学基地营地大会在京召开,多位嘉宾就研学旅行市场需求变化与研学供给侧改革、产教融合与教师能力提升、研学企业规模化发展必由之路、基地营地精耕与拓展等主题进行了分享。以下是嘉宾核心观点摘录: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会长王路江: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评估,今年旅游人次将达到4.5亿人次,将有越来越多的旅游行业企业进行职业人才召回,而研学旅行指导师职业也将迎来发展。对于研学旅行人才培养发展需要融合教育性、创新性、实践性。
中国旅游学会副秘书长佘小殷:
近年来,“旅游+”越来越受到重视,新业态不断涌现,研学旅行是“旅游+教育”的融合,红色研学、自然研学等越来越成为旅游行业的增长点。而疫情之下,城市研学等也获得了有效发展。
北京体育休闲产业协会会长荆树磊:
体育研学作为深化体教融合的有效路径,在研学落地过程中体育指导教师尤为重要,然而目前体育研学指导教师还是以退役运动员或导游为主,坦白讲他们相对缺乏教育相关知识。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郭传杰:
研究性学习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课题研究,即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目标,具体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类型;另一种是项目研究性学习,本质上是一种基于问题的学习,国外一般把这种学习方式称为PBL。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包含三个阶段即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表达和交流阶段。
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加法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索欲,培养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此外,加强语文、体育教育是基础教育重点强调的方向之一。
按照科学教育观,科学知识本身并不完全是教育目的,也要成为科学教育的工具和手段。科学的知识和探究过程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和方法论价值。
上海奋骋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雪芬:
旅游酒店人才结构性矛盾成为行业之殇,如低于市场预期的薪酬水平;来自社会以及行业的负面评价;缺乏充分的旅游培训和教育发展机遇;长期不规律的作息时间以及缺乏工作和生活平衡;疫情对行业产生的实际产生的持续影响使得超过四分之一的行业人员已经或正在考虑转换工作。
北京博物馆学会秘书长哈骏:
我国博物馆研学课程和线路按照主题类型分为六类,即历史类、自然类、科技类、民族民俗类、艺术类。国内研学旅行做得最好的博物馆就是国家博物馆,已经发布很多体系化课程;国家军事博物馆每年可接待几百万研学学员,疫情之下也能承载几十万甚至超百万研学学员。
中国研学旅行发展报告课题组组长张杨:
研学旅行市场正在突破中小学生群体,逐渐走向包括学龄前、中小学生、大学生、成年人、老年人的广义全生命周期群体,呈现处广阔的发展空间。
2022年新成立的研学企业增幅比2021年大幅减少,2021年每月新增389家,2022年每月新增111家。研学相关企业集中分布在华东、华中地区,湖南、江苏、山东最为集中。更多学科培训机构、儿童体适能培训机构、艺术培训机构进入研学行业。
根据比地招标网的数据,2022年研学基地营地项目占总招标项目数量的43%,比2021年提高18个百分点。在细分趋势下,特色资源优势凸显,体育研学、文博研学、工业研学等主题营地的发展成为增长亮点。以工业研学为例,例如东阿阿胶、北汽、青岛啤酒、泸州老窖、首钢等各类工业制造企业陆续设立研学板块,既是跨界资源融合的再创新,也是产业间边界打开后带来的新增长功能。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邢晖:
多年来职业教育就业率高于大学生就业率,通常大于95%,但我们更期待高质量的就业,国家也一直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研学旅行作为新型职业品类,其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进入了课堂,也需要培养学生职业综合能力。
职业相关的国家专业资格证书曾经有400多个品类,目前只有80多个品类,后续可能压缩至40多个品类。而2019年国家实行实现“1+X”证书制度的尝试,开始将职业教育资格证书纳入学生评价的范围中。有技术证书的相当于大专毕业,有高等技术证书的相当于大本毕业,未来会是“职业教育之中有普通教育,普通教育之中有职业教育”,就读于高职院校的学生也可以就读研究生和博士,即职普融通已被打通。
职业教育新法新政明确了职教的类型定位,未来我国技术技能人才将出现较大的量变和质变;新法新政突出了职教多样性,未来职教的体制和发展模式必然协同和多彩;新法新政体现了融合融通,未来职业教育体系及其他要求融合度和融通性会更好;新法新政进一步确权放权,未来职教将成“地方为主、学校自主办学”新格局。
中国动物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段煦:
博物馆组织研学一定要有自己的主题,且并不是所有的展品都适合研学活动。展现、展馆、展品要与研学活动主题相适应,要有重点、有取舍,且要有相对独立的讲解,若能定制特色活动更好。博物馆在整个线路设计中可以起到点题、开场,甚至总览全局的作用。
亲子猫&研学猫董事长魏巴德:
研学旅行的春天来了,企业需要要么做规模,要么做特色,要么做规模的特色。创业伊始需要聚焦一点,追求小而美,即可以科学,可以工业,可以课程,可以组团;企业发展壮大后,可以追求大而强,即期待规模化发展,而规模化发展需要追求标准化、可持续、可复制。
没有标准化,很难实现规模化,其实硬件、安全、食宿、课程都可以标准化。标准化有利于防控研学风险,能够提高企业毛利率,利于行业健康发展。在落地标准化过程中,需要遵循国标、行标,如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教学标准、研学旅行指导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研学旅行服务规范,以及1+X研学旅行策划和管理(EEPM)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此外,企业也需要关注行业推出的经典教材,以及有相对规范的PPT和视频,甚至需要拥有专业的、系统化设备装备。
没有可持续,难以实现规模化。研学企业想要可持续,需要思考是否满足不同年龄段的市场需要,以及是否拥有合理利润。可以考虑在相对封闭的空间,保障安全可控,此外企业还需要持续创新,尤其是课程需要不断更新迭代,流程需要持续优化提升。
如果产品难以复制,那么企业也难以实现规模化。复制主要指同一产品在不同区域,不同产品同或不同区域实现复制;公司实现连锁、基地实现连锁等。提升企业复制水平,有三项原则可以参考:用管理酒店的方式,实现吃住可复制;用管理商业的方式,实现硬件可复制;用管理教培的方式,实现课程可复制。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副院长丁洁:
每个省份研学诉求不太一样,学校就抓住这一点跟很多基地营地展开了系列产业合作,以及我们也加入了行业协会或与企业开展合作,进一步加强学校与企业实现课程共建,后续教师还会带着学生去基地营地进行实操等。
保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带头人陈学菊:
我们学校加入了很多研学旅行的课程,我们会让学校教师到研学企业去做挂职,也会邀请优秀企业管理者作为学院专业顾问。针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我们学校会安排相应的研学旅行实习实践活动。
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副院长李永生:
3年疫情后,全国旅游业整体井喷式恢复(报复性增长)、中小学研学作为必修课程必然要恢复;双减政策的加持,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一步推进学校开展校外教育需求强烈,研学旅行将被更多学校列入教学计划。
当前中小学校开展研学旅行工作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以学校为单位组织研学旅行的交通安全、食宿卫生、医疗防护等集体活动的学校管理标准;缺乏研学旅行行业的教育标准;缺乏具有示范性研学旅行精品线路,缺乏布局合理、互联互通的研学旅行网络;缺乏符合标准研学导师;研学旅行课程没有纳入学科教学计划,课程的针对性不强;缺乏研学旅行教育评价标准;研学旅行学校宣传不足。
2019年教育部增补“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后,全国各地高职院校陆续增设该专业,2022年开设该专业的院校达到93所。所设学制为2-3年,所属层次为高等教育专科层次,暂无本科层次的招生,且目前看暂无第一届毕业生。
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文化旅游学院院长宫斐:
在开设研学旅行专业过程中,学校也面临一些挑战。研学旅行基地营地的申报并没纳入到职业教育学校的考核之中,没有纳入就难以拿着各种资金支持。我们学校培养研学旅行相关专业学生时,需要在学校实训中面对大量中小学学生涌入,而相关专业的学生数量有限,其学生和学校接待能力面临挑战。为了提升教学质量,我们学校以赛促学,不仅教师参与研学旅行主题赛事,学生也会参与相关赛事。
杭州市临平职业高级中学副校长田秋萍:
旅游行业的学生想要从事导游专业,只要考取导游证就能在该领域就业,但是研学旅行相关证书认可度几何,一张证书能否支撑其拿到不错薪水却有待考证。
北京研迹国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洋:
北京社会大课堂每学期每生可获得150元的政府支持,很多基地营地可以申请成为社会大课堂服务商,在价格相对平价的基础上,很多服务商为了保持一定利润,在其课程服务品质上就特容易出现同质化现象。
亲子猫&研学猫(城市)合伙人负责人钟芳:
从行业上,今年是研学专业化第5年,超10万人拿到教育部研学EEPM证书,研学(旅行)指导师去年6月公示为新职业,超过51%职业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和职业体验,只有专业才能有未来,混水摸鱼带着研学名义搞旅游时代过去了,要专业。
随着这两年从“游商”到“坐商”的转变,越来越多的文旅和研学企业发现,与其带团天南地北地走,不如拥有自己的基地,丰富课程、提升基地服务,打造符合当下研学标准的基地,让客人来找。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顾明远:
我希望研学旅行指导师们学点教育学、心理学,了解青少年的特点和教育的基础原则和方法,研究学校的课程和教材,了解中小学生的实际。这样才能配合学校教育教学,使研学旅行取得更好的效果。研学旅行指导师也需要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要和家长沟通,与学校教师配合,共同育人。
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孙星:
立足各行业、面向全国各地,择优选取优质企业资源,充分发挥中心顶层设计和资源整合的作用,共同建设“工业文化研学实践教育试点示范基地”,打造一批样板和标杆。针对中小学在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没地方干”的难题,我们联合社会力量编制了《工业文化劳动(教育)基(营)地评估标准(试行)》。
去年4月,我中心接到我部人事教育司转发的《教育部教材局关于商请支持提供中小学劳动教育公益性数字资源的函》。根据要求,我中心向14家已经通过评估的工业文化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提交一批突出劳动实践和劳动技能的数字资料,已有2家在平台上线。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
在我看来,教育未来发展趋势有以下几点:教育需求多样化,选择性逐渐增加,对增值和成长的需求逐渐增加。教育主体多样化,办学主体多样化。虽然总分模式短期内难以改变,非考分成长发展需求会缓慢增长,主要分为亲近自然(小学段)和参与社会活动(中学段)。
此外,课标要求与实际生活结合,要求增强结合实际的能力,各科都有10%的实践。新课标总体上拓宽了课程与教学的视野,强调实践、综合、劳动,即新课标总体增加了开展研学旅行的空间,而研学旅行首要职责是引导学生做主人,不被学习、被工作。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中国研学旅行研究中心主任代改珍:
带娃旅行成为家庭微休闲度假的主力,亲子游其实是一段用心陪伴的时光,是一种家庭互动的旅行生活。可以说,哪里适合亲子游,哪里是亲子友好型,哪里就是高质量旅游目的地,就有人气,就有效益。
安全、私密、低密度,成为决定亲子旅游体验的重要因素;低龄儿童家庭在旅游项目选择上以游乐类、认知类为主;学生家庭在旅游项目选择上偏爱研学与运动;在本地游与研学旅行的双重支持下,城市研学蓬勃发展;亲子家庭文博热度进一步发展,博物馆精品展览一票难求;露营成为亲子游的新宠,配套休闲游乐是重点。
谈及亲子研学赋能乡村振兴,亲子友好型乡村建设是底层逻辑,亲子+研学产业构建是核心主题;乡村传统与时尚创新文化有机融合是活力源泉;组织和人才建设是发展保障。
- END -
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