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奥运史上首次!机器人“火炬手”水下成功传递火炬!

科创中国 2023-01-04

2月2日下午,北京冬奥会火炬在北京冬奥公园、首钢园传递,传递距离超过20公里,由416名火炬手接力完成。其中包括奥运史上首次机器人与机器人之间在水下的火炬传递,由水陆两栖机器人与水下变结构机器人在北京冬奥公园水下完成,包括机器人冰面滑行入水、水下火炬交接传火、机器人出水三部分。传递过程中,不仅能体现火焰在水中“水火相融”的神奇景象,还能展现设计者所倡导的绿色环保理念。



进入水下,火炬为何还能燃烧?如何保障机器人在水下精准悬停?


“冰下开展机器人与机器人的精准对接与水下点火,既是机器人跨域火炬传递最大的亮点也是最大的难点,其难度堪比太空舱对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多机器人跨域火炬传递技术研究与系统示范应用”项目负责人田启岩博士说。


水陆两栖机器人


冰下水中实现火炬接力,要求在野外复杂流场环境条件下,两个浮动水下机器人平台机械臂手持火炬,同时火炬末端的定位精度持续保持在1cm以内。田启岩告诉记者,水下火炬具有特殊性,进入水下接力状态后,接力的窗口期很短,需要在10秒内控制水下机器人机械手完成火炬点燃。


为实现机器人水下秒级精准对接和作业,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室科研团队历时9个月,突破了冰水跨介质高适应性运动控制、水下动态对准、水下机械臂厘米级精准作业等关键技术,奠定了机器人水下火炬传递技术基础。


视频截图


研发团队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外的水下火炬采用固体燃料,燃烧中存在非常显著的烟雾污染,而这次传递创新采用气态燃料,不仅消除固体燃料燃烧的烟雾污染,还可以让火焰更具动态、飘逸的美感


为了让气体燃料在水下稳定燃烧,同时克服水压和水流扰动的影响,设计人员利用新型燃烧组织结构和气动旋流火焰保护等一系列技术,燃烧器采用燃料和氧化剂的多层喷注设计,火焰中心通过预混燃烧提高火焰温度,火焰周围采用类似航空发动机气膜式热防护的方法形成一个动态的“保护罩”,克服了绿色能源在水下燃烧困难的技术难题。


北京2022年冬奥会火炬接力的主题是“迎接冰雪之约 奔向美好未来”。2月2日至4日在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传递,包括11个闭环外的封闭传递区域和1个闭环内的独立传递区域。2月4日,经过约1200名火炬手传递的圣火,将点燃国家体育场主火炬塔,迎来激动人心的奥运时刻。



来源:综合北京日报、科技日报、环球网、央视新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