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若青老师关于《用历史学语文》的发言稿

2017-12-24 稀土瓦 小学生爱历史

张若青老师是河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小学的一名班主任,从一年级开始,在她的班级里实践历史学习,每周一次课,已经默默付出了两年半的时间。

2017.12.20日,张老师作为河北省李学红名师工作室成员,在李学红主任的布署下,为石家庄市新华区60余位小学语文教师做了一次“用历史学语文”的研讨会。

下面是张老师准备的发言稿,只可惜她临场发挥的比较好,没按着辛苦写了半夜的稿子讲,就发在这里,不然浪费了。


尊敬的各位领导和老师:

大家下午好。

我是河北师大附属实验小学的张若青,很荣幸成为李学红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今天由我向大家介绍我们的“以历史为载体的小学大文科教学研究”这个实验。实验的发起人是甄彦虎老师,我只是一个参与实验的老师,现任三年级四班的班主任。今天要跟大家介绍的内容,分为四个主题:筹备期、实验中、成果显著和展望未来。

一、筹备期

2014年的寒假刚过,一次在跟甄彦虎老师聊天的时候,偶然发现甄老师在教育他自己的儿子时,带着孩子学习历史,走进博物馆,研学,觉得很新奇。当时他的儿子上小学一年级,从跟孩子的交流中发现孩子对历史脉络已经有了雏形,而且通过研学,对各地的风土人情、地貌特征、文化内涵,都有所了解,记得当时他跟我讲龙门石窟和敦煌莫高窟,有一个不到七岁的孩子讲的有声有色,当时很是佩服,于是就想如果我的学生从一年级开始进行这些方面的学习,是不是也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呢?而且,我们是一个集体,同龄的孩子在一起学习相同的知识,是不是更有学习的动力呢?总是提倡“亲子共读”,这样有条理地一起学习,是不是可以促进亲子共读的效果呢?于是就跟甄老师从2014年初开始酝酿, 2015年初开始着手准备资料,当时我在教六年级,每天会把音频在班级中播放,刚开始的时候,学生们很不在意,后来随着故事的推进,一些学生已等不及每天一集的听了,主动要求拷贝回去继续听,因为是高年级的孩子,他们接受能力更强,所以进度就逐渐加快,两个月后,我们还随着阅读课开展了一次故事会,一个学期结束的时候,我们已听完第一阶段所有的音频,并开展了一次“七嘴八舌说春秋”的读书会活动。有了初步尝试,更坚信了一点,就是学生愿意听故事,从故事入手,学生更愿意接近。于是我们更有信心了,2015年9月6日实验正式启动。

二、实验中

(一)学习历史的意义

1.积累历史知识;

2.用历史学语文,进行大文科学习;

3.用先贤们的智慧谋略熏陶孩子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三观”的培养不再是空洞的说教;

4.现代社会在很大程度上是历史的映射,通过对历史的了解,可以加速了解现代社会。

(二)课程体系结构

在第一个学年里,我们坚持了两条线:主线是系统学习历史,给学生建立总体轮廓;辅线是用历史学语文,学生的成语量和理解程度有目共睹,甚至对简单的文言文也能轻松接受。在第二个学年里,我们归纳了前边的经验,决定再增加一条辅线进来,那就是文物知识。课程体系形成一条主线两条辅线:主线是系统学习历史,给学生建立总体轮廓;第一条辅线是用历史学语文, 第二条辅线是用触手可及的文物和遗址拉近历史,让历史人物和事件鲜活起来,提升学习兴趣,同时提高对博物馆的欣赏能力。

我们把实验分为了两类:一是用历史学语文,一是以文物学历史。我们今天主要是在“用历史学语文”这个主话题的基础上展开讲解。

1、首先,因为知识本身事有机一体的,所以用历史学语文,打通了学科的壁垒,这不仅仅是历史学习,更涵盖了历史、语文、地理等多方面的内容。根据历史具有连贯性、脉络清晰的特点,我们可以将历史作为主线,其他学科作为辅线来进行学习。

2、其次,历史学习只是一个载体,其他学科的学习会在此基础上延伸和提高。之所以选择从“春秋”开始进行实验,其原因是:有一半以上姓氏在那时形成,一半以上成语在那时产生,一半以上的行业祖师爷出自那个时代。引导学生了解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也是对做人道理的教育

3、第三,我们以文物学历史,更是提高了学生对遗址和文物的鉴赏能力,从文物中了解当时历史时期的风土人情、地况地貌,以及历史事件对社会的影响力,可以帮助学生在头脑中还原那些已经久远的故事,让人物和事件更鲜明和清晰。

用思维导图归纳的理论体系

(三)、学习的方法

1、资料选用

A音频资料:谢涛《听世界——春秋》和袁腾飞的《中华文明起源》

B视频资料:中央电视台电视剧《东周列国》和《中华五千年》

C书籍资料:《青少年一定要读的国学经典——东周列国志》和《历史其实很有趣儿》《上下五千年》《话说中国——创世纪在东方》

2、具体操作

A每周五晚上布置下一周的具体学习内容,提出听、看的思考题,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

B在听、看的学习过程中,家长要陪伴,并参与讨论。

C每周五下午第一节阅读课,班级组织讨论,首先是讲述故事,其次是结合课前思考题,对故事中的人物进行分析,接着提炼出故事中涵盖的成语或经典语句,最后从对人物或事件的分析中感悟为人处事的方法和道理。

3、互动形式

A家庭互动:父母在与学生一起听音频、看视频、看书的过程中,全家一起参与学习和讨论,对于营造学习氛围和帮助孩子理解起到了关键作用,提升了“亲子共读”的意义。

B生生互动:在阅读课讲故事的过程中,学生会将自己记忆的和理解的内容融入其中,出现意见不统一的时候就提出来,众说纷纭,推动了学习的氛围。

C师生互动: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也是一种学习,在课上抛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的过程也是学习,因为成年人与儿童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所以对故事和人物的理解也就各不相同,这样师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就能得以实现。

D家庭间互动:许多的家庭因孩子而熟识,他们在游玩和交流中,相互交流学习的情况,加速了学习的进程。

E全员互动:每周五下午的阅读课,在甄老师的帮助下,上学期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在教室内安装摄像头,采用现场直播的形式,本学期利用花椒直播软件,在班级群中播放学生在阅读课上的学习交流活动,课后又将录制的小视频、照片等发布到群中,家长们回家后和孩子继续探讨学习情况,鼓励孩子向他人学习,更加速了学习兴趣的培养。

我们的想法是想办法让历史活起来,所以我们选用学生喜欢的影视资料,更直观的讲枯燥的历史学习生动化;我们选择在坛坛罐罐中学历史,更有时代的穿越感,拉近与历史人物的距离;用旅行整合历史,把课本中的知识立体化。

助教甄卓与同学们参与博物院的祭孔典礼

4、公众号内同步学习

网络自媒体的普及,使我们可以汇集大江南北的精英为这个教学实验出谋划策,目前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的全国各地的朋友近三千多人,都是希望能在学校教育以外,多快好省的进行系统历史知识学习,进行大文科学习的好爸爸好妈妈们。他们中有不少专业水平很高的,不时会给我们一些非常好的建议。使我们的课程设计可以让更多的家庭与我们同步学。而且我们的所有学习资料都发布在公众号中,这个实验全部资料都是免费的、公益的,就是希望有更多的孩子爱上历史学习。

(四)、学习的四个阶段

回顾我们实验班两年多以来的学习,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1、一年级刚入学,家长都比较配合老师,被迫学习、完成任务。

2、经过两三个月的积累,虽然有些孩子会时不时冒出几句震到家长的语录,但更多的是翻转课堂带给家长时间和精力上的压力,动摇的家长只是不方便公开说出来罢了,惊喜与怀疑的想法中感受到压力。

3、通过半年多的积累,经历了一些活动中取得的成绩,家长们感觉孩子们的知识量突然爆发了,开始认可教学实验的效果。

4、部分家长和同学开始主动交流和参观博物馆。

三4班同学在博物馆讲解


三、成果显著

1、自身修养和能力的提高。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以学生为主体,从上台讲故事、说人物到课本剧的表演,都是对学生口语交际和自信能力的锻炼和提高。举例:《左传》中记载:过卫,卫文公不礼焉。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赐也。"稽首受而载之。讲的是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重耳在逃亡期间,经过五鹿这个地方发生的小事。怎样将这段文字再现?我们鼓励学生编排了课本剧《五鹿乞食》。再比如:我们大家都知道的歃血为盟,很多电视剧中演的是用鸡血或割破手指滴血在酒里,一起喝,但真正是怎样的?古代国与国间誓盟,为了表示诚意,需举行仪式,杀牲口,并口含牲畜鲜血,以示如违约背叛盟友,将遭神的制裁,命如此牲。学生通过排演课本剧《歃血为盟》便会有更正确的理解。学生走上讲台扮演“小老师”给更多的机会去展示自己学习的成果,他们从一开始的胆怯的讲故事,到如今的会提问,会自如的讲课,都是这样一步步锻炼而成的。

三4班同学表演历史剧

2、多方面知识的提高。

我们采用“以史学文,以文通史”的学习,也是一种尝试。举例:在学习中引入了《山海经》《尚书》《诗经》《左传》《史记》等多篇古文的学习,刚开始的带读、翻译,现在的对古文敏感和喜爱。以《山海经》举例:《山海经》给我们展示了丰富的带有神话色彩的民族学方面的知识,记录奇禽怪兽、异草珍木,刻录夸父追日、女娲补天、后羿射日、黄帝大战蚩尤、大禹治水等上古神话。比如我们知道的西王母,《山海经》中记载: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这是对西王母的外貌描写。跟历史有关的是西周的周穆王昆仑山会西王母,唐代李商隐作诗《瑶池》: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再如: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交。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这是精卫填海的故事。再如: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鸟。三星堆的太阳神树,大概就是按这里的描写定制的。还有:盖国在钜燕南,倭北。倭属燕。朝鲜在列阳东,海北山南。列阳属燕。那么那么早,就有朝鲜了。学生们对这些故事早有耳闻,现在呈现出的古文,是不是学习起来就容易了?再比如《烛之武退秦师》这是高中的一篇文言文,学生们在了解了这段历史后,对这段文字就可以讲解。我们曾经做过一个小实验,让一个初二的学生和我们的一个学生同时接触到这篇文章,给他们相同的资料。初二的学生习惯先看注释翻译,再简单了解故事,我们的孩子是先看故事,然后看原文,对于注释几乎不看,第二天,让两个孩子分别翻译这段文字,初二的学生磕磕绊绊讲大概意思,有的时候还会非常生疏,我的二年级学生却几乎将这段文字完全讲下来。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发现我们以前的语文学习有个误区,就是先给一个词或者一篇文章,再给解释,然后翻译或者理解,再去运用,往往隔一段时间不接触就忘记了。现在我们进行这个实验,学生们先接触的是历史故事,再整理归纳成一个词语或者一篇文章,记住故事就记住了词语或文章的大概意思,这样就不会忘记了,而灵活运用就更轻而易举了。比如:我们在学“武”这个字,【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庄王最早提出这一著名的论点。书中记载:潘党曰:"臣闻克敌,必示子孙,以无忘武功"。楚庄王回答:"非尔所知也,夫文,止戈为武"。潘党(楚国大夫)认为楚庄王战胜了敌国,应该让敌人的后代都知道,不要忘了楚国的威风。而楚庄王告诉潘党:"武"字由"止"和"戈"两字合成的,真正的消灭暴乱,是永远停止动用武器,这才是真正的武功。学习了这一段历史,学生不仅仅是会讲故事,了解了楚庄王这个人宽容、大度,知道了“武”这个字的真正含义,更是对什么才是真正的强权,什么才是真正的强者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对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是一个潜意识的熏陶。这就是“用历史学语文”的一个可喜成长吧,他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积累了成语、古文,善于讲故事,爱上了读书,特别是在故事中懂得处事的道理,学会独立思考,帮助学生的三观养成。

三4班同学表演历史剧

3、成绩

除了在家庭进行学习,在课堂进行交流,我们还组织学生走进博物馆,从文物中了解历史,2016年4月17日,我带领着46名学生、65位家长进行了一次寻访古中山国的文化之旅——参观平山县三汲乡战国中山国王陵文化陈列馆。这次活动参加了石家庄市“我最喜爱的课外活动”评选,先是经过了两个星期的角逐,以5877票获得网络投票支持率第一名,然后于2016年5月21日在潘多斯艺术中心进行最后决赛,最终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学习中还得到了河北省博物馆的大力支持,在本学期为我们安排了了科普陶器、玉器、青铜器知识的两次讲座。2016年11月12日组织学生集中参观讲解河北省博物馆的《石器时代的河北》展馆,再开展竞赛活动。有了这几次“相约博物馆”的活动,学生和家长对学习就更有信心了。今年的八月的安阳和十月西安两次游学活动,学生更是受益匪浅,安阳的游学是安排在商文化学习之后的一次提高,而西安更是一次“西周溯源”的学习历程。

一年级时集体参观中山国陈列馆

学习历史的过程需要所有的家长有足够的耐心、信心和毅力,当然更多的是学习的氛围影响,孩子的身边有了更多的知音,他的学习兴趣自然也会更加强。在我们“小学生爱历史”的公众号和群的影响下,秦皇岛、上海、厦门、西安等地纷纷创办分舵,石家庄刘知然学习小组,是最紧跟学习步伐,也是效果最显著的,他们小组的成员其中一个就是我的学生,这个孩子跟着我们的学习觉得行进得稍微慢了一些,所以就又加入了另一个组织,多方位多角度的学习,会帮助自己进步更快。

一年级时集体参观中山国陈列馆

4、活动。

开展了两年多的实验,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孩子的成长和进步,他们从一开始只会颠三倒四的说着“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到如今的每周一次历史课走上讲台,每个学期的汇报展示,每个假期必将博物馆作为一站,开学后的“走进博物馆”解说,自编自导自演历史课本剧,影视作品中的纠错,比如关于凳子的来历,《赵氏孤儿》中出现过长条凳子的场景,长方形的凳子是宋朝的,到明清的时候才开始花样多了起来,学生们在看到电影的时候,会马上发现这里的错误,还有一些历史题材的影视剧中出现的马车,也有不合时代的,这样的纠错活动,也是让他们更进一步将历史和传统文化植于生活,用历史的眼光看现实,用现实的眼光看历史。

石家庄市“我最喜爱的课外活动”第一名

5、总结。

有心的父母会及时将孩子历史学习过程中,指导孩子看地图、读书、画思维导图,并及时将学习情况以视频和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发布,不仅成为自己孩子成长历程的记录,也给其他家长提供了学习的信息。教师每周都会根据课上交流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以便接下来更好的组织教学。

在“以历史为载体的小学大文科教学研究”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了解相关的历史故事、地理常识,还能从故事中提炼出相应的成语、名句,品味为人处事的道理。这样的实验会推动“全员参与学习”“亲子共读”等活动的进程。这是将以往的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与应试教育学习转向兴趣主动学习的变革,更是教师角色、课程模式、管理模式等一系列的变革。选择以“春秋”这一部分作为“以历史为工具的小学大文科教学研究”实验的主体,其原因是:有一半以上姓氏在那时形成,一半以上成语在那时产生,一半以上的行业祖师爷出自那个时代。引导学生从兴趣出发,通过学生喜欢的漫画书、评书式音频、电视剧视频等资料进行学习,了解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不仅有助于学生丰富和充实知识,也有助于学生品味做人的道理,将国学教育与为人伦理教育融于其中,对学生的成长势必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展望未来

未来,我们会将实验的全部课程简化和整合,整理出一套学生拿来就能学,老师拿来就能教的教材。还想尝试出示文言文,试着讲故事,再出示原故事进行对比,讲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上升一个梯度,也可以试着让学生把一段小故事用文言文的形式表达出来,这个虽有难度,也可以试着做一做。

最后就是跟大家分享我们的花椒直播,我的花椒ID号是:67163517。您可以先下载安装上,关注上。每周五下午第一节课就是我们的直播课程。还可以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小学生爱历史”。希望有更多的老师、家长能加入我们的“以历史为载体的小学大文科”学习中来。【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