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成果】《绍兴科创走廊发展规划》正式发布
近日,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绍兴市人民政府、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科学技术厅联合印发《绍兴科创走廊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该规划由我院宏观经济研究所编制。
一
背景
《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绍兴科创走廊,标志着绍兴科创走廊建设已从市级战略上升到省级战略。建设绍兴科创走廊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抢抓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国内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建设、高质量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机遇,加快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意义十分重大。
二
主要特色
《规划》始终坚持“三个导向”:
一是提升导向。以走廊列入省“十四五”规划为契机,结合“十四五”新要求,在战略定位、空间策略、创新平台、产业培育、人才集聚等方面有新的提升突破考虑。
二是开放导向。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和“融杭联甬接沪”发展战略,聚焦产业创新需求,在引进大院名校、集团化引进创新团队和创新人才和培育创新企业上取得重大突破,夯实科技创新基础。
三是先行导向。结合绍兴滨海新区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在科技成果转化、人才管理改革、创新型企业服务等方面大胆探索,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重示范样板。
三
主要内容
《规划》正文分为总体思路、空间格局、主要任务、保障措施四大部分九章内容。
1.现状认识。绍兴科创走廊地处越城区、柯桥区、上虞区沿杭州湾核心区块,有众多高能级发展平台、有较为鲜明的产业特色、有相对富集的科创资源、有日益完善的配套设施,具备高水平建设科创走廊的基础条件。面临创新链条有短板、创新平台缺高度、科创布局难统筹等问题亟待解决。
2.战略定位。《规划》从三个层面提出“三区”定位,即国内一流特色产业创新先行区、长三角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杭绍甬一体化创新联动区。
3.发展目标和指标体系。《规划》制订五大类共22项科创发展指标,到2025年,力争科创走廊核心区内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0家以上、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达到800亿元以上、规上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3.0%等。至2035年,全面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生态体系,汇聚一批全球知名科研院所、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团队,高水平建成世界级产业创新策源地。
绍兴科创走廊规划核心区面积约为188平方公里,跨越越城、柯桥、上虞三区,串联六个科技城,形成“一带六城多点,联动三地全域创新”的科创空间格局。
一带,是指以“群贤路-越兴路-杭绍甬高速”交通干线为主轴,建设集聚绍兴主要高能级科创平台和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项目的科创发展带,打造绍兴市具有核心主导地位的“科创中轴”。
六城,是指以镜湖科技城、越城智汇芯城、滨海科技城、金柯桥科技城、曹娥江科技城、东鉴湖科技城为重要支撑建设六大科技城,形成功能互补、差异发展的协同发展格局,以鲜明的科创标识塑造绍兴新时代科创标杆。
多点,指在科创走廊沿线谋划布局十大重点创新基地和十大重点创新设施,集聚建设一批重点科创项目和重大产业项目。同时,发挥走廊辐射带动作用,协同推进诸暨G60创新港、嵊州剡溪创新带、新昌智造科创带建设,建立健全一体化创新协同机制、开放共享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形成全市域竞合共赢局面。
(三)重点任务
突出五个方面提升:
一是提升战略产业竞争力。依托绍兴市现有产业基础,面向新一轮产业变革前沿,聚焦优势科创领域,高水平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构建“3+1+1”现代产业体系,即持续壮大集成电路、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三大产业集群,推动世界级纺织产业转型升级,完善配套与创新型产业集群相配套的现代服务业。
二是提升技术创新策源力。借鉴广深科技创新走廊、G60科创大走廊、城西科创大走廊等在高能级产业创新平台载体谋划建设方面的经验,聚焦集成电路、新材料、生物医药和现代纺织等特色优势领域,着力推动研发创新机构集聚扩量提质,聚力建设绍芯实验室、鉴湖实验室、曹娥江实验室等重大创新设施,在“关键环节、关键产品”取得若干重大突破,打造优势领域产业技术创新高地。
三是提升高端人才集聚力。坚持以人才为根本,深入推进绍兴滨海新区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全力打好人才“引进、培育、评价、激励”组合拳,超常规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培育壮大高素质青年人才队伍、深入推进创新型越商队伍建设、推进卓越工程师队伍培养、大力培育新时代绍兴工匠,打造新时代“名士之乡”人才高地。
四是提升开放创新支撑力。从形成开放有活力的创新发展格局角度出发,强化全球视野、区域联动、协同创新,深度接轨长三角,加强跨国界、跨区域、跨领域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形成开放有活力的创新发展格局,全面提升创新能力。
五是提升品质生活吸引力。围绕吸引各类人才集聚创新创业目标,按照智慧、人文、绿色、宜居、韧性的发展理念,加快推进“科产城人景”有机融合,提升综合交通、市政设施、新基建、数字治理四大网络支撑力,优化绿色生态基底,完善公共服务保障水平,致力打造宜业宜居、产城融合的现代化国际化品质新城。
(四)保障措施
从推进绍兴科创走廊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进一步发挥绍兴科创走廊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作用,强化组织领导,强化管理创新,加强政策综合集成,实现走廊在跨县域一体化体制机制方面加快突破,建立以科技创新为特色的走廊绩效评价体系,推动走廊建设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地见效。
课题指导
周华富
党组书记、院长
兰建平
党组成员、副院长、博士、研究员
傅金龙
院领导、研究员
课题组成员
何垒
宏观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高级经济师
于蕾
宏观经济研究所高级经济师
胡国华
宏观经济研究所工程师
王晓飞
宏观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张国宁
宏观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朱袁阳
宏观经济研究所经济师
推荐阅读
智库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