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者应该掌握的科研软实力——认识常见的出版修正!
出版修正(Publishable Amendment)是指出版社对已经发表(包含纸质或者在线发表)的文章会产生一定影响的一系列措施。目前相关的措施主要包含Erratum or Publisher Correction、Corrigendum or Author Correction、Retraction 和Addendum四种。
在具体阐述相关内容前,我们先来看一个最近发生的案例。
胃癌研究的权威杂志《Gastric cancer》, 最近一反常态地连续刊发了五篇correction。
这本杂志作为日本胃癌协会和国际胃癌协会的代表杂志,具有相当高的胃癌研究地位。影响因子也是与日俱增!
《Gastric cancer》杂志自从创刊以来,口碑在业界一直不错,专业且严谨。2019年来,第一次集中刊发correction,那情况一定不简单,我们来看看这五篇内容的correction有哪些!
第一篇,来自欧洲法国荷兰英国等研究机构,correction内容包括致谢部分的人名前后顺序反了。
第二篇,来自日本Nagaoka, 把文章的获取途径改成了开放式。
第三篇,自日本国立癌症医院,把第二作者(通讯作者)(Takaki Yoshikawa)的名字都拼写错了(Takaki Yoshiaki)。心也真是大。
第四篇,还是来自日本,日本癌症研究中心,表4刊出错误,需要修正。
第五篇,来自英国,伯明翰伊丽莎白女王医院,错误内容为表1,2里的大部分参考文献均错误刊出,需要修正。
在文章发表以后,补发勘误是件不太好的事情,这表示着之前的内容审核不严谨,内容需要重新修正。一般传统流程是尽可能在校稿阶段就应该全部修正。直到发表才发现问题,比较小期刊的还没什么人计较。一旦到了知名期刊,想用放大镜来找错误的人都要绕地球两圈了~(虽然有点夸张,但挑刺的人着实不少噢!)
所以,除了非常重要或者作者强烈要求改变之外,一般出版社或者编辑是不愿意发布此类公告的。
作为常年和投稿写文章打交道的科研工作者,经常能看到SCI杂志刊出这类信息(Correction, retraction, concern)。而这些也是掌握科学研究领域综合信息的一点补充,属于科研软实力。毕竟多留意别人掉的坑,也有助于提醒自己别犯错。
为了让大家能躲坑就躲坑,能避雷就避雷,小编接下来就针对常见的SCI杂志操作进行系统介绍!
是指因作者本身操作失误导致的重要错误的纠正。此类错误与杂志本身无关,但是相关措施可能会影响到文章本身的科研内容或者该文作者的学术名誉。
是指由于杂志本身处理稿件失误所导致的错误需要纠正。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稿件接受后的出版前环节。实际上,稿件在接受后进入的出版社处理环节非常复杂,尤其是出刊量巨大的出版商。因此,出现可能的校稿、图像数据处理等方面偏差是在所难免。
这一个环节基本会在最后的校稿环节由作者再次审核,所以出现问题的情况比较少见。但是一旦有错误需要纠正,仍然会不可避免影响该文章的质量。
指的是由于该论文数据的无效结果使得文章被杂志标记撤稿从而产生不良影响。实际上,此类文章由于已经此前发表,在标记了撤稿标记后,仍然能够为公众所获取。只不过杂志都会提醒,不再认为此类标记的文章的数据是有效性的。而这种措施往往是学术界最为关注的。一旦涉及到文章造假、内容难以重复等等不良后果,杂志往往都会采用这种方式剔除已经发表的文章,无论文章已经发表多久。
指的是关于一篇文章额外信息的透露。当一篇文章已经发表后,仍然会有不少信息是未随之发表。所以,当编辑综合考虑,认为额外补充一些重要数据和信息会显著提高文章的关键部分。
在这里,Editorial Expression of Concern (简称Concern),也属于这一板块的内容。其定义为编辑声明,提醒读者来自编辑对该文章的关注(一般情况都比较糟糕)。
当然,还有一些情况标注的是Editor’snote。这也算是来自编辑的声明(提醒),不过针对的只是网页版的发表文章。
论文修修改改无数遍,投来投去终被收,但这并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毕竟一篇文章发表之后直面学术圈,才是作者学术声誉成长的开端。
无数的先例和教训告诉我们:真金文章终身受益,那些造假文章或者问题文章,就算随着时间的流逝会被人脑所淡忘,但是互联网却是有记忆的,时间过去十年、百年,它们仍是一颗延爆的学术炸弹。
所以,一定要审慎对待每一篇还没发表的稿件哟~
投必得团队讨论中:
Judy
所以说任何事情都要再三检查!
Emma
避坑指南你学会了吗?
Jane
一不小心就会出错啊~所以做任何事都有细心!
精彩回顾
好看你就点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