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邑县多措并举强师资,提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软实力”—— 让教师队伍“强”起来
■本报记者 马晓冰
《教育导报》
2023年第36期(总第3801期) 导报一版
大邑县苏家学校开展教师提升工程线下培训,邀请专家为教师开展校本和基本功培训。(图片由学校提供)
大邑县地处成都平原,根据当地不同的资源形态,有着山区、坝区、城区之分。坐落于不同区域的学校各有特色,校园环境的整洁美观、教学设施设备一应俱全。
近年来,大邑县不仅加大投入夯实硬件基础,更积极提升软实力,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推动义务教育向优质均衡迈进的重要抓手,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建强教师队伍,为区域教育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师徒结对
促年轻教师迅速成长
“1936名学生,136位老师,学校师资力量从师生比上看,是配备充足的。”大邑县实验中学教务处主任任业兵说,但是学校面临一个特殊的困境,最近几年,学校最早的一批骨干教师都到了退休年龄,一方面是老教师的工作强度需要调整;另一方面教师队伍也存在“青黄不接”的难题。
如何做好新旧衔接,解决教师队伍老龄化的问题?“师徒结对,薪火相传,是主要方法之一。”任业兵说。
大邑县实验中学政治教研组的程红艳、李若绮便是其中一对模范师徒。
“师傅在工作、生活上给予了很多帮助,让我能迅速成长。”李若绮回忆,有一次,她要在全县教师面前做课堂展示,当时心里紧张极了,“师傅从课堂语言到板书设计,再到各种课堂情况的应对之法,都事无巨细地将经验传授给我,更召集了其他政治老师来听我讲课、帮我磨课。”
不仅是展示课,李若绮任教后的每一次赛课,都得到了程红艳在内的老教师们很大帮助。“这些教学中的‘干货’,让我越来越有信心。”她说。
“小李特别优秀,进步也很快。初入学校便肩负起政治备课组组长的担子,教学、教研活动都完成得井井有条,深受孩子们喜爱。”提到徒弟,程红艳言语间尽是欣赏与骄傲。
以师徒结对的方式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进一步打造学校优质教师团队,是近年来大邑县不少学校面对教师队伍老龄化的应对之法。“青年教师在备课、听课、说课、评课各个环节中,向指导教师学师德、学技能,切实提高了教学水平,迅速收获了成长。”任业兵说。
以研促教
助教师教学提质增效
“办好一所学校,必须要教好每一名学生。如何教好?有赖于每一位教师上好每一堂课。”大邑县苏家学校校长黄小燕表示,苏家学校作为成都市公办初中“强校工程”实验学校,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为发展基石,实现乡村小微学校的强校探索。
充分利用教研机会,发挥教研效果最大化,是苏家学校“以研促教”的重要思路。
例如,为巩固前期“线上成都市第十八届小学数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的学习成果,苏家学校举办了“全员展优质课,促教学质量提升”教研活动,校长、教务处主任及小学部全体数学教师参加展示,共同探讨、交流如何以学生为主体,构建互动性、探究性、情景性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将数学与生活、德育、劳动课程融会贯通。
实现以教研提高教学质量,苏家学校还开展了新教师优质课评比、高级教师示范课评比、课堂大比武等教研活动。黄小燕表示,学校希望通过搭建这些教研平台,让教师互相借力、取长补短,这样大家才能走得更好、更远。
除此之外,苏家学校还采取“一个都不放过,一个都不落下”的策略,开展“巡课—观课—议课”的常态化督评,针对薄弱学科、教师进行课堂跟踪,记录真实成长足迹。同时定期召开学情分析与教学质量分析会,引用数据分析,探讨实际问题,分享交流经验,准确掌握学情动态变化,为教师发展提供精准指导。
学生综合能力的增强是检验教师队伍质量、效能的重要标准。学校始终坚持问题、目标导向,坚定“强校必先强师”。随着教师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良好的班风、学风、校风、教风逐渐形成,学生的学习能力、成绩显著提升,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满意度也不断提高。
来源:教育导报网
- end -
▼ 往期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