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没有4G和 WIFI,古人无聊的时候玩什么?

2017-08-21 领读君 领读文化



现代人曾经最怕的三件事:

没带手机,没带钥匙,没带钱包。


现代人最最怕的一件事:

带了手机,手机没电了。


现代人最最最怕的一件事:

带了手机,带了充电宝,

BUT,没有WIFI!


可是

十九世纪

没有手机,也没有WiFi

那时候的人们怎么消遣?



其实,

古人无聊的时候可不是你想象的只会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他们有多会玩,你想都想不到。


旧时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有千种模样、万般风情。


物换星移,时过境迁,

许多民俗活动都不复存在或趋于消亡。



近期,由领读文化策划,九州出版社出版的《街头巷尾:十九世纪中国人的市井生活》一书,呈现了140余幅描绘十九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场景及各行业人物的图画。全书分为“行业·生计”“民风·民俗”“玩物·杂耍”三个部分,这些风俗图向我们展示了先人们丰富的生活样态,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中华文明最生动活泼的一面。


1


卖琉璃喇叭之图


其人用碎玻璃溶化,吹成喇叭,又有葫芦式样,名为不澄尔。每逢冬春庙场,游人必买,吹之,响声呜嘟呜嘟音,吹可听葫芦式者,其音不澄不澄不澄。

2


打蛋雀图


有诸鸟名:灰色是“梧桐”,黄色是“蜡嘴”,又名“蜡嘴粉红”,能教打蛋,用骨做成如往上掷二三丈高,其鸟用嘴接住,有连打三个者,甚妙也。


3


耍百丈旗之图


其人用小竹竿一根,数丈白带子一条,拴于竹竿头上,怎其左右耍之,不能乱扰自身,亦有各样名目,又名耍百丈旗之也。


4


耍猴之图


其兽人形,遍体生毛,其性甚灵,自能戴鬼脸,穿衣服,爬竿,翻跟斗,跑羊等戏。其人拉至沿街,鸣锣为号,以此为生也。

5


剟镖刀图


一人站立木板前,一人用镖刀剟去,将挨肉皮,不能伤人。所演手眼之准法,二人对换,均能一律远近,一样数步以外剟镖,名曰剟镖刀也。

6


耍耗子图


其人用一木架,上有各样玩物,小鼠数个顺绳梏爬上,有小鼠能钻塔、进瓜、汲水、钓鱼,令人喝彩助资,言“鼠小难教”,卖艺用铜锣为号。

7


抖空竹图


其物不以用竹成,中有风孔,用线绳抖之,飞转则声音响亮非常,此乃玩物而已。

8


抹鱼之图


或三五七八个不等,一步蒙眼乱抹(摸),其余幼儿先取鱼瞎之名,如揪住时猜之,如猜着则蒙此人也,猜不着则令揪为瞎子抹(摸)鱼。

9


踢绣球灯之图


此物用竹披(坯)做成圆球架子,以彩纸糊之,外用竹圈架子套上,彩球用线提拴,内可点之灯,幼童可以来往踢之玩耍耳。

10


养画眉雀之图


其人手里拿着一个鸟笼,笼高半尺,里面的鸟从头到尾有四寸长,黄嘴白眉,胸和背是黄色,是一种水鸟。需要喂它黄米或鸡蛋,这种鸟叫声响亮,还能学鸡鸣、马蹄声响,有喜欢的人能出价几十两银子。

11


扇盘碗之图


其人夜晚之时,双手用扇扇起盘碗,空中悬跃,此戏法哄人也。

12


练皮条杠子之图


其人在街市上用三根木棍,捆一架子,上拴皮条二根,其人手拿皮条,所练之艺,招数新鲜出类超。

13


移镖刀之图


一人粘(站)立木板前,一人用镖刀移去,将挨肉皮,不能伤人,所演手眼之准法。二对换匀(均)能,一律远近十数步以外移之,名曰移镖刀也。

14


玩物小人撂跤之图


用纸做成二个小人,用马尾拴之,当中一头押住,一头用手提之,手动则二个小人自动也。

15


狗蹬碓之图


在街市或在庙场热闹之地,用犬蹬碓打钹,讨要钱文而已度命。


选自《街头巷尾:十九世纪中国人的市井风俗》



Jietou Xiangwei

♫. ♪~♬..♩

街头巷尾

十九世纪中国人的市井生活



原文+译文+注释,全家可阅读。

小孩读新知,青年读文化,长辈读怀旧。





关注领读文化  领读微店有售


 更多精彩好书


《知味》

《普通读者》

《心怀野念》

《相忘于江湖》

《官墙里:一个人的乡村与都市》

《人,诗意地栖居:超译海德格尔》

《藏在木头里的灵魂:中国建筑彩绘笔记》

《晚清中国的光与影:杜德维的影像记忆》

《人工智能革命:历史、当下与未来》

《人力资源管理从新手到总监:高频案例解答精选》



想象之外 品质文字

领读文化

微 信 号  :  lingdubook

新浪微博:@领读文化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详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