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無名营造社陈思囡:用建筑设计探索传统乡村的在地新生和未来变化

陈思囡 广东文旅投融 2023-03-14



4月29日,由广东省旅游协会投融资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主办、广东文旅商学院和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联合承办、广东乡伴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协办的“造梦乡野 在地新生”乡村文旅主题沙龙在乡伴华南创意创新中心举行。本次主题沙龙同时也是广东文旅兴趣营第一期学员徐林煜、蔡博、何思桦、肖可欣和陈培锋的小组产业实践活动。




在本次活动中,無名营造社设计总监陈思囡为大家带来了“無名营造 乡村实践”的主题分享,以下为演讲实录(有删选):


01

我们是谁?




無名营造社最初设立于日本京都,自2017年6月归国返乡落户贵州黔东南乡村,由一群关心中国乡土地域建筑实践的青年建筑师团队所构成。我们秉承“挖掘在地民俗建筑营造智慧,传承并实践新乡土建筑营造可能性”的工作理念,与在地默默无闻的乡村营造人士(村民、工匠师傅)共同劳作,发现乡土建筑营造智慧,重估乡土建筑营造的和价值,为探索适应在地的新建筑空间形态的可能性而实践,致力于创造新的空间机能,重构乡土建筑的空间精神。







02

無名营造社的乡村实践历程




从伐木造房说起我们项目的所在地——贵州,是一个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高达60%的生态省份,当地的居民就地取材,利用随处可得的树木建造了很多木构结构的房子,这也逐渐形成了贵州黔东南地区民宅的建筑特色。正如我们看到的这幅图片一样,当地村民利用木材正在建造一个穿斗结构的房子,在当地建房子这件事已然成为村民皆可参与的一项公共活动,这个场景给了無名营造社很多的启发——为什么叫“無名”营造?在建筑师职业被定义之前,村落是由当地默默无闻的乡村营造人士(村民、工匠师傅)共同劳作、共同建造完成的,面对这些無名建筑,我们如何定义一百年前的建筑和“建筑师”?我们如何让乡村设计、建设更具有社会性,如何在建筑设计中搭建一个村里内部与外来人员互动、碰撞的平台,让外来的力量激活乡村,让“物件”与“事件”并行介入乡村实践?这其实就可以归集到無名营造社的主张上来——设计的社会性与建筑的在地性
茅贡乡创小镇是無名营造社跟当地政府机构合作的一个项目,这个镇所辖有14个村寨中10个被列为传统保护村落,因而在不破坏传统村落自然生态和文脉景象的前提下,通过合理规划和发展村寨集体经济,发起茅贡计划,打造一个集日常交易、沟通交流、文教娱乐于一体的乡创小镇。以图片中的乡创接待中心为例,这既是外来游客的接待中心同时也是村里孩子们的书屋。我们秉承了在乡村营造中一贯的理念,不仅仅是建造乡村建筑,更是让外来的建筑设计师和当地的建筑工匠——“掌墨师”一同协作,以更新发展看待传承保护:使用空间在当下生产生活中有了新要求,设计师对空间新的想象,结合“掌墨师”们娴熟的建造技能,创造出更适用于当下且极具趣味的空间。



2018年無名营造社开始和公益机构合作,黄岗村、白岩村是無名营造社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合作进行的百美村宿项目,意在激活传统传统村落发展。第一期是进行核心区公共组团再生设计,在设计上我们团队以大会堂为核心进行空间再生:修复六十年代大会堂建筑;改造游客接待中心、基层组织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新建禾仓下的创客中心、侗族文化交流馆、特色餐厅。建筑与建筑间的亲密巷道、活动庭院,开放立面等设计以期创造一个公共、开放空间,让游客、当地村民、文创工作者能更多地进行交流沟通,产生更多的联系。



第二期是进行禾仓宿集民宿组团设计。黄岗村因其传统农耕文明保存完整,而被外界熟知向往,促使我们开始思考:作为一名来黄岗村的游客在白日喧闹体验在地文化后,有没有机会体验到跟当地人类似的住宿体验,在夜晚归家休息的时候能像当地居民一样“藏”在山中,不被主街热闹喧嚣的氛围打扰,更好地体验当地人在家里的感觉,基于这种设想我们进行禾仓宿集民宿组团设计。



期间应中国扶贫基金会邀请,进行新一代黄岗生态厕所设计。原先的生态厕所是当地村民建造在鱼塘之上,利用生物分解进行有机物循环,达到可持续发展的卫生设施,常被称为钓鱼台或是观景台。如图我们看到的当地人在如厕的过程中还可以很随意地跟路过的人打招呼交流,但随着游客的增多、乡村的逐渐发展,这种如厕方式变得不再方便,这促使我们团队开始重新思考“私密感”的定义:是否可以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以合适的方式继续保持当地人的这一传统习惯,延续生态可持续循环?基于此我们尝试在厕所中加入潜望镜,让厕所里的人能照常欣赏周围景致的同时不为外部所侵扰。




白岩村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离县城仅8公里,且与黄岗村藏在山坳里不同,这里几乎是跃于梯田之上的。民宿组团坐落于村民聚居区下层梯田中,以场地顶层的小学校为核心进行公共服务空间改造,利用梯田地形的高差组织中层公区,包括餐厅、工坊、学堂以及村委会等功能过渡空间,叠至而下将较为私密的独栋稻田民宿群置于场地最低处,吸纳周围丰富的自然景色。如图其中穿插巷道,增加人与人交流的公共空间,用建筑营造的方式重新激活这一人文景观。



2019年起,無名营造社团队逐步在全国多地开展乡村营造,关注不同地域风貌、不同人文背景、不同建筑形式下当代乡村的发展。



2019年与当地民间投资合作中,以空心石头寨子贵州铜仁薅菜村为例,因苗王城景区发展,村名外迁,村内58栋旧屋空置,無名以当地普遍三开间民居为基础进行改造,图书馆、茶馆、电影院、美术馆、民宿等不同业态的植入,以激活并营造新村落、新社区。



2020年起無名从整村改造走向为村民大众服务,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发挥建筑设计在乡村营造中的作用,怎么样才能真正发现当下乡村营造的真实需求。以黎平翘街为基础,为从江返乡公益青年创业空间助力设计,为榕江归柳小学老师无偿设计自宅。無名在更在地需求下的观察、记录与实践中,获取新的养分,与共同营造者(掌墨师、工匠、家主、村名)交流碰撞,以探索设计的社会性与建筑的在地性。







03始于设计,不止于设计


在探索传统乡村的在地新生和未来乡村的可能变化这条道路上,無名营造社始于建筑设计,但却远远不止步于设计。团队到目前为止已经在黔东南地区扎根发展了4年时间,在探索的过程中我们开展了無名研究、無名有物、無名青年等品牌活动,并且成立了乡创实验所。我们通过研究当地建筑工匠——“掌墨师”来探寻传统建筑工匠对一个地区乡村营造建设的深远影响,他们既是传统意义上的设计师,还是建造师,甚至还可能是房屋的风水师……



我们通过举办“無名青年”在地实践分享会、持续开展“禾仓有展”、乡村音乐会等文化活动,让文化艺术介入乡村营造的进程中,为城市与乡村相互对话搭建起了空间平台,进行在地文化价值的输出。我们致力于创造新的空间机能,重构乡土建筑的空间精神,从多个层次多个维度探索传统乡村的在地新生和未来乡村的可能变化。







04从黔东南到塘口,从传统乡村到乡村未来


2021年無名营造社选择从广东省开平地区的塘口镇再出发,从黔东南到塘口,我们希望能跟更多的工匠师傅合作,去探索在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乡村如何去做好乡村营造,我们秉承扎根地方深耕在地的策略,把黔东南、塘口分别作为传统乡村地区和现代乡村地区的代表,以此进行长期持续的、不同视角的实践。
从传统乡村到乡村未来,一方面我们在观察并记录传统乡村的当下,探索传统乡村适应当下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我们也积极介入发达地区的乡村,构想中国乡村未来实践的可能性,谢谢大家。




『無名营造展』

近期,無名营造首个同名展正在广州天河农造治愈所举办,敬请关注。日期:5月1日-6月30日地址:广州市天河南一路六运二街33号 农造·治愈所策展:农造·治愈所/自由思考/本土创造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广东文旅兴趣营



以“贴近产业”、“深度交流”、“协同进步”为特色,旨在发掘、聚拢本土在校青年文旅人才。兴趣营期间,每个小组将围绕博物馆、文创产业园、广东动漫产业、乡村文旅、影视文旅等主题进行文旅研究及采写,完成深度报道;策划、组织、落地产业实践活动。


整理、撰稿:陈培锋排版:张嘉洲图片:钟昊彤、無名营造社



// 推荐阅读文章//点击图片可跳转阅读




广东省旅游协会投融资专业委员会是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指导、支持下,由广东省旅游协会和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牵头发起的专业文旅投融服务机构,是广东推动文旅金融发展的重要市场平台和抓手,是省文化和旅游产业投融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专委会已推出“广东文旅人”“项目深调研”“细说文旅”“地方产业观察”“文旅好内容”“大咖说”“深漫游”七大原创性内容栏目。我们将全面聚焦文旅产业投融资,为业界带来专业、务实、深度的资讯、信息、资金和合作机遇,敬请持续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