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透教材、理清原因、规范答题(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1.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描述三者在生态系统的地位如何?
。
提示: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的最主要的成分,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是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成分,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2.食物网中食物链相互交错的原因: 。
提示:①一种绿色植物可以被多种植食性动物所食;②一种植食性动物,可吃多种植物,也可成为多种肉食性动物的捕食对象。
3.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转化是否遵循能量守恒定律?为什么? 。
提示:遵循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转化后,一部分储存在生态系统(生物体有机物)中,而另一部分被利用、散发至无机环境中,两者之和与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相等。
4.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为什么不会百分之百地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
提示: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主要有以下去向:一部分通过该营养级的呼吸作用散失了;一部分作为排出物、遗体或残枝败叶不能进入下一营养级,而为分解者所利用;还有一部分未能进入(未被捕食)下一营养级。所以,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到下一营养级。
5.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方向是否可逆?为什么? 。
提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沿食物链进行的,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不可逆转的,也不能循环流动。各营养级的能量总有一部分以细胞呼吸产生热能的形式散失掉,这些能量是无法再利用的。
6.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请分析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原因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
提示: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在每个营养级都会有呼吸消耗、被分解者分解、未被利用的部分,这些能量不能传给下一营养级,所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
7.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中有生产者桑树等,但是在管理该鱼塘过程中还要定期往水体中投入饲料,从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其原因是什么? 。
提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不足以满足鱼类的需要,且不断地输出经济鱼类,而其中的元素无法及时返回该生态系统。
8.肉类和鸡蛋的价格比粮食和蔬菜高,从能量流动角度看,其道理何在? 。
提示:食物链延长,能量流失多,动物性食品成本高。
9.从温室效应发生的原理分析,采用哪些措施可以减轻或治理温室效应? 。
提示: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面积。
10.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起点和终点是否相同? 。
提示:不同。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终点是散失的热能;而物质循环中物质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往复循环,无起点和终点。
11.生物圈是不是一个在物质上自给自足的系统?为什么? 。
提示:是。因为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无机环境的总和,通过物质循环构成一个物质上自给自足的系统。
12.同碳元素一样,氮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也是不断循环的。为什么还要往农田中不断地施加氮肥呢? 。
提示:农田是人工生态系统,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效益,使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满足人类的需要为目的的。农田土壤中氮的含量往往不足以使作物高产,加之农产品源源不断地自农田生态系统输出,其中的氮元素并不能都归还土壤,所以需要施加氮肥。这与物质循环并不矛盾。
13.下图表示甲、乙两个特定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请思考:
(1)依生态学原理看,同样的玉米,上述哪种营养结构可养活更多的人口?为什么?
。
(2)一个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一定比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对吗?为什么?
。
(3)若土壤中含相同浓度的难降解污染物,则甲中的人与乙中的人体内污染物浓度哪个更高? 。
(4)某研究小组对牛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表,据表分析,牛同化的能量是多少?(写出算式) 。
摄入的能量 |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 粪便中的能量 |
51.6 | 1.5 | 23.1 | 27 |
注: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kJ·(cm2·a)-1]。
提示:(1)甲种营养结构,因为乙中人处于第三营养级,能量损耗加大,养活的人口更少。
(2)不对。甲、乙营养结构中“牛”“人”代表的是相应营养级环节,并非“一个人”。
(3)乙中更高。
(4)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51.6-27=24.6[kJ·(cm2·a)-1]或用同化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呼吸量=1.5+23.1=24.6[kJ·(cm2·a)-1]。
14.尝试从信息传递角度分析:可通过哪些方法进行虫害防治?这些方法分别涉及的信息的种类是什么? 。
提示:(1)利用音响设备发出结群信号吸引鸟类,使其结群捕食害虫,这种防治方法涉及物理信息。(2)在田间释放大量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干扰害虫正常交尾,达到降低害虫数量的目的,这种防治方法涉及化学信息。
15.科研人员通过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构建生物修复系统的方法治理湖泊的水华,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大型挺水植物和藻类可形成竞争关系以及投放的鱼类能捕食藻类,从而限制藻类增长。
16.在农业生产和林业生产上常在田间或林间施放一种化学物质,使害虫不能完成生殖,而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
(1)为什么一种化学物质就控制害虫的繁殖? 。
提示:该种化学物质能干扰雌、雄虫在完成生殖活动时的信息联系。
(2)这种防治措施与使用杀虫剂相比有什么优点? 。
提示:能防止环境污染。
17.如图表示受到干扰后,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请分析。
(1)图中y表示什么?同等干扰条件下一个森林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相比,y值更大的是哪种生态系统? 。
提示: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偏离的程度可以作为衡量抵抗力稳定性的指标,偏离大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弱,反之,抵抗力稳定性强。受到相同干扰后,农田生态系统的y值更大些。
(2)x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
提示: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x越大,表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反之,恢复力稳定性越强。
(3)请表述TS的含义及意义。 。
提示:TS表示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围成的面积,可作为衡量总稳定性的指标,这一面积越大,即x与y越大,则说明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弱。
18.下图是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作用示意图。
请根据图回答:
(1)在该河流的AB段上,溶解氧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2)在该河流的BC段上,藻类大量繁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3)水中溶解氧含量逐渐恢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4)若酿造厂或味精厂将大量含有有机物的废水排人该河流,对河流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是什么? 。
提示:(1)藻类数量减少;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溶解氧随有机物被细菌分解而大量消耗。(2)有机物分解后形成的大量的NH+4等无机盐离子,有利于藻类的大量繁殖。(3)藻类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有机物减少,需氧型细菌数量下降,因而对溶解氧的消耗量减少。(4)河流中生物大量死亡,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19.1977年,科学家在深海中的火山口周围发现了热泉。热泉喷出的海水温度超过300 ℃,并且富含硫化氢和硫酸盐。令人惊奇的是,在这样的海水中,竟发现大量的硫细菌。这些细菌通过氧化硫化物和还原二氧化碳来制造有机物。在热泉口周围还发现多种无脊椎动物,如大海蛤、蟹、管水母以及没有口也没有消化道的管居环节动物等。近30多年来,人们不断在深海发现这样的热泉生态系统。有些科学家认为热泉口的环境与地球上早期生命所处的环境类似。
请根据以上资料回答:
(1)上述硫细菌是自养的还是异养的? 。
(2)与一般生态系统相比,深海热泉生态系统有哪些特殊之处? 。
(3)研究深海热泉生态系统有什么意义? 。
提示:(1)属于自养生物。(2)一般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太阳,由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固定,但深海热泉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却是来自硫化物,由硫细菌通过氧化硫化物获得。
(3)对于研究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研究地球上生态系统的结构、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某地农业部门在防治棉铃虫问题上,提出了两种方案——Ⅰ.喷洒高效农药;Ⅱ.放养赤眼蜂(其为棉铃虫天敌)。请评价哪种方案更有利于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说明理由。
提示 放养赤眼蜂。因为喷洒高效农药,在消灭棉铃虫的同时,也会杀死大量的棉铃虫的天敌。棉铃虫失去了天敌的控制,就容易再度大爆发。在棉田中放养赤眼蜂,由于棉铃虫和赤眼蜂在数量上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能够将棉铃虫的数量长期控制在较低水平。从这个角度看,这个方案有利于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0.科学家的评估结果显示,单位面积的湿地生态系统价值远高于农田、草地等陆地生态系统,这是因为 。
提示:湿地生态系统在蓄水防旱、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方面具有更高的间接价值。
21.外来物种入侵就是某物种从它的原产地,通过自然或人为的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的过程。从生态学角度分析外来物种入侵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
提示:破坏迁入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或生态平衡;使迁入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即引发生态危机。
22.生物种群消长的规律是否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 。
提示: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消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的一面。但是,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人具有特别发达和善于思维的大脑;具有制造工具和能动地调控人口增长以及能动地改造和保护自然的本领,等等。所以,生物种群的消长规律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
23.中国政府认为,人口、资源、环境三者的关系,人口是关键。人口问题仍然是制约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为什么? 。
提示:资源多数是不可再生的,人口的增长必然会导致人均资源的短缺,同时人口的增长也会使人对资源的开采利用加强,进一步加剧资源的匮乏和环境的破坏,因此说人口是制约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研究人口问题主要应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
24.下图甲、乙、丙是关于地雀的进化、发展过程示意图,其中地雀A与地雀B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地雀C与地雀A、B之间不能互相交配。请思考:
A、B、C三类地雀的差异能体现生物多样性的哪类层次?说出判断理由。 。
提示 由A与B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推知,二者未产生“生殖隔离”应属同一物种,其差异应为“遗传多样性”;由C与A、B间“不能互相交配”推知,C与A、B间已产生生殖隔离,故C为新物种,则C与A、B间的差异反映的是物种多样性
希望大家读完顺便点“在看”,以资鼓励!您的转发、评论、满意、支持,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