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透教材、理清原因、规范答题(种群和群落)
种群和群落
1.回答有关种群特征的问题:
(1)图中①~⑤分别代表种群的什么特征?___________。
(2)春运期间,影响北京、广州等大城市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
(3)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原理是________。
(4)某生物学家对某地的蝗虫种群进行研究后大胆预测:不久后蝗灾会更加严重。他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最可能是_____。
提示:(1)①~⑤分别代表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2)迁入率和迁出率(3)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导致害虫的性别比例失调,从而降低出生率,降低种群密度(4)蝗虫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2.在对某种鼠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1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记39只鼠,第二次捕获34只鼠,其中有标记的鼠15只。若捕捉后该鼠不易再被捕捉,则估算的种群密度会 (填“偏高”或“偏低”)。理由: 。
提示:偏高 该鼠被捕捉一次后不易再被捕捉,再次捕捉的被标记的个体数偏小,由种群数量=知,种群数量变大,即估算值大于实际的种群密度
3.年龄组成为衰退型的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会越来越小吗?说明理由。 。
提示:不一定。年龄组成为衰退型的种群数量一般来说会越来越小,但是也不排除由于食物充足、缺失天敌、迁入率提高等原因而使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
4.如图表示种群数量特征间的关系,依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a~f分别表示种群的什么特征? 。
提示:a~f分别表示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种群密度、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死亡率。
(2)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主要依据图中的哪个特征?并说明理由。 。
提示:图中的b,即年龄组成。因为不同年龄组成的种群中,老年、成年、幼年的个体数不同,因此可预测其未来的出生率与死亡率进而可预测种群未来的发展趋势。
5.人们常利用性外激素诱杀雄性害虫,这是通过哪种措施控制害虫的种群密度? 。
提示:该措施是通过改变害虫性别比例来降低出生率,从而降低种群密度。
6.“S”型增长曲线的开始部分就是“J”型增长曲线吗?为什么? 。
提示:不是,“J”型增长曲线是一种理想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迁入后种群数量马上呈指数形式增长,不存在适应过程,种群增长率始终保持不变。“S”型增长曲线的前段是种群对新环境的一个适应阶段,始终存在环境阻力如食物、空间有限等,种群增长率一直下降。
7.种内斗争和种间竞争会影响K值吗? 。
提示:种内斗争不会影响K值,种间竞争会影响K值。
8.如图表示两种增长方式的增长速率变化,依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和乙分别表示哪种增长方式? 。
提示:甲表示的是种群的“J”型增长;乙表示的是种群的“S”型增长。
(2)若图乙为鲈鱼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某养殖基地捕鱼后常将鲈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左右,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
提示:此时鱼类增长速度最快,有利于鱼的种群数量增长。
(3)t2~t3时段,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具有怎样的大小关系? 。
提示:t2~t3时段,该种群的增长速率下降,但其数量还在增加,因此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9.20世纪初,人们将驼鹿引人加拿大密执根湖的一个孤岛。该种群从1915年到1960年的数量变化情况如下表。
(1)用曲线图表示该种群数量自1915年至1943年的消长情况。 。
(2)从1915年到1930年,该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
(3)该种群的数量后来急剧下降,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
提示:(1)以年份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根据表中数字画曲线。(2)食物充足,没有天敌,气候适宜等。(3)作为食物的植物被大量吃掉,导致食物匮乏;自然灾害等。
10.在一个水族箱中生活着两种原生动物,假设种群A捕食种群B。它们之间用一屏障隔开,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后,两个种群的种群数量都达到最大值。这时将屏障撤掉。预期两个种群的数量可能会怎样变化?请用曲线图表示出来。
提示:屏障撤掉后,很可能出现以下情况:由于种群A捕食种群B,种群B的数量减少,而种群A的数量增加。但随着种群B的数量减少,种群A因食物来源减少而出现数量减少,种群B的数量又会出现一定的增加。这样,假设水族箱中资源和其他条件较稳定,种群A和种群B将出现此消彼长的相对稳定情况。
11.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某几种植物的根系之间是否存在竞争现象。 。
提示:大致步骤:(1)选择的植物(一般用草本植物)应能适应同一环境,植株大小基本一致。最好查阅有关资料搞清楚植物名称与生活习性等;(2)实验前要做必要的观察记录,如植株的(尤其是根)生长情况;(3)设立对照组(单独种植、同种植株种植在一起)、实验组(不同种植株种植在一起),并给予相同的环境条件,也可进一步从不同的植株间距来设计实验;(4)通过比较分析根系的长势,论证自己的假设是否成立;(5)解释实验结果。
12.研究发现,鹰对不同种群数量的鸽群发起攻击的成功率是不同的(见下图所示)。
(1)鹰攻击的成功率与鸽的种群密度有何关系?如何解释这一现象? 。
(2)如果鹰的数量下降,鸽的种群数量可能会出现什么变化? 。
提示:(1)从图中可知,鸽的种群密度较小易受鹰的攻击,种群密度较大则鹰的攻击成功率就较低。(2)起初出现数量增加,以后可能趋于稳定。
13.种植过大片草莓的农田,闲置数年后被柳等木本植物覆盖,成片的草莓不见了。请解释其中的原因。为什么草莓不能和柳等木本植物共同繁盛呢?
提示:这是群落演替的结果。因为柳树较高大,占据更多的空间和阳光。与草莓相比,它具有生长的优势,所以柳树能迅速繁殖起来,而草莓得不到生长所需的阳光,难以成片生长。
14.我国南方某地的一个稻田群落,近30年来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原来种群密度较高的青蛙,现在已经很少;原来有大量的泥鳅、鳝鱼、田螺等动物,现在几乎绝迹。
(1)试分析该稻田群落的物种组成发生变化的原因。
(2)上述变化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对农民的收入会有影响吗?
(3)按此趋势发展下去,再过30年,稻田群落还会发生什么变化?
(4)现在有些地区发展稻田养鱼,建设“稻一萍一鱼”立体农业。你认为这是人类的创造还是对大自然本来面貌的回归?
提示:(1)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例如农药对环境造成污染,人们的捕捉等。(2)害虫数量会增多,土壤生态环境破坏,土质变差;农民对化肥、农药的依赖性增强,生产成本较高,收入降低。(3)按此趋势,30年后,稻田对人类活动的依赖性(尤其是化肥、农药等)将越来越强,稻田群落变得更为单一、脆弱。(4)这是人类按照自然规律进行的创造,其目的是借助于自然群落中生物之间的关系,使人类的活动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也有益于环境。
15.群落的垂直结构是如何形成的? 。
提示: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形成,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16.如图为山坡a、海洋b两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据图分析以下问题:
(1)山坡a内植物的分布状况是不是一个群落中的垂直结构?请说明理由。 。
提示:不是。高山植被的垂直分布是由于随海拔高度升高,温度下降明显,从而导致不同海拔高度植被分布不同,依次为阔叶林→针叶林→高原草甸→苔原。这种状况与地球南(北)半球随纬度升高植被分布的原理相同,属于植物的地带性分布,不是群落垂直结构中的分层现象。
(2)海洋b中各种藻类植物的分布是不是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说明理由。 。
提示:属于。在海洋水域的不同水层中,分布着不同的藻类植物,这种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17.废弃的农田演替至草本和灌木混生阶段时,与初始阶段相比,一年生草本植物的数量大幅度减少,其原因是什么? 。
提示:一年生草本植物在争夺阳光和空间等竞争中被淘汰。
18.群落演替至森林阶段,其中还能找到苔藓植物、草本植物及灌木吗?说出你的理由。
。
提示:能。群落演替是指群落中占优势的一些种群被另一种更占优势的种群取代,而不是完全消亡,即群落演替是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
19.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该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则发生代替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如果该混交林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说明后一个群落中的物种在竞争中处于优势,比如植株越来越高,占据了更大的空间,能进行更强的光合作用;也可能是前一个群落创造了不良的生活环境,使原来的群落解体,为后一个群落中的物种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而引起演替;另外,由于群落中植物种群特别是优势种的发育而导致群落内光照、温度、水分状况的改变,也可为演替创造条件。
提示:后一个群落中的物种竞争能力强;前一个群落为后一个群落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0.下图表示两种群落在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曲线,据图分析:
(1)图中甲、乙分别属于哪种演替类型?判断依据是什么?
提示:甲属于初生演替,乙属于次生演替。判断依据参见本书P×ד深理解”栏目中“‘三看法’判断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
(2)火灾后森林的演替宜用哪条曲线表示?
提示:乙曲线。
(3)哪种演替速度更快、历时更短?
提示:次生演替速度更快,历时更短。
希望大家读完顺便点“在看”,以资鼓励!您的转发、评论、满意、支持,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