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视频+带页码便于查阅)

一、教材中常用试剂及作用总结

试剂

页码

实验名称

浓度

作用

备注

酒精

1-18

脂肪的检测和观察

体积分数50%

洗去浮色


1-97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无水乙醇

溶解色素

95%酒精加无水碳酸钠

1-102

萨克斯光合作用探究实验


酒精脱色


1-115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体积分数95%

解离,使组织中细胞分散开

HCl11混合用作解离液

2-88

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体积分数95%

1、  冲洗两次洗去卡诺氏液

2、  解离,使组织细胞分散开


2-75

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研究

70%

保存小动物


-34

胡萝卜组织培养

体积分数70%

为萝卜消毒

30s


DNA的粗提取实验

冷却的体积分数为95%

的酒精

凝集DNA(提纯)


HCl

1-26

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质量分数8%

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使DNA和蛋白质分离,利于DNA和染色剂结合


1-83

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质量分数5%

调节PH


1-115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质量分数15%

解离液


2-88

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质量分数15%

解离液


3-9

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0.1mol/L

调节PH


蒸馏水

1-19

脂肪的检测和观察


便于制片

1

1-27

观察DNARNA的分布


冲洗载玻片

缓水流,冲洗10s

1-47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线粒体


制作藓类叶片的临时装片


1-61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使细胞处于清水中,质壁分离的复原


1-40

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使细胞涨破


1-115

观察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


1、培养洋葱根尖

2、漂洗,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

1、底部接触水面

2、漂洗10min


DNA粗提取与鉴定


1、使细胞吸水涨破

2、稀释NaCl溶液


NaCl

1-27

观察DNARNA的分布

0.9%

维持细胞形态


1-41

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0.9%

维持细胞渗透压


1-47

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线粒体

0.9%

溶解健那绿



DNA的粗提取实验

2mol/l   0.015mol/L

溶解DNA


健那绿

1-47

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线粒体

质量分数1%

使线粒体染色,便于观察


蔗糖

1-61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质量分数0.3g/ml

使细胞渗透失水



植物组织培养


人工合成培养基原料之一


澄清石灰水

1-92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检验CO2

变浑浊

重铬酸钾(橙色)

质量分数95%-97%

检验乙醇

酸性条件

溴麝香草酚蓝


检验CO2

-绿-

葡萄糖溶液

质量分数5%

提供营养物质


NaOH

1-92

质量分数10%

吸收CO2


1-83

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质量分数5%

调节PH


1-110

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

质量分数0.1%

与酚酞相遇呈现紫红色


3-9

生物体维持PH的机制

物质的量浓度0.1mol/L

调节PH


层析液

1-98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20份石油醚  2份丙酮 1份苯

溶解色素


SiO2

有助于研磨充分

研磨绿色叶片时加入

CaCO3

防止色素被破坏

研磨绿色叶片时加入,可中和有机酸

龙胆紫、醋酸洋红

1-115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0.01g/ml0.02g/ml

使染色体(质)着色

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卡诺氏液

2-88

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固定细胞形态

浸泡根尖0.5-1h

秋水仙素


人工诱导多倍体试剂


使染色体组加倍

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纤维素酶、果胶酶

-36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去除植物细胞壁


胰蛋白酶

-44

动物细胞培养


将组织细胞分散开


CaCl2

-13

基因工程


增加细胞壁的通透性


 

二、教材中颜色反应

实验名称

页码

鉴定(或提取)对象

试剂

颜色

备注

生物材料

糖类的鉴定

1-18

淀粉

碘液

蓝色


脱色的叶片

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斐林试剂

砖红色

现配现用,水浴加热

含还原糖量高的白色

或近白色的植物组织、尿液等

蛋白质的鉴定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紫色

先加A液后加B液,摇匀使用

豆浆、牛奶、鸡蛋清

脂肪的鉴定

脂肪

苏丹Ⅲ/Ⅳ

橘黄色/红色

需用高倍镜观察

花生种子等含脂肪较多的种子

DNA、RNA的鉴定

1-26

DNA

二苯胺

蓝色

需要水浴加热

鸡血细胞

甲基绿

绿色


口腔上皮细胞

RNA

吡罗红

红色


口腔上皮细胞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染色体(染色质)

醋酸洋红/龙胆紫/改良苯酚品红染液

红色/紫色/红色


洋葱根尖分生区(有丝分裂)

蝗虫的精母细胞(减数分裂)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97

叶绿体色素

无水乙醇(提取)、

层析液(分离)

色素带从上到下:

橙黄色的胡萝卜素、

黄色的叶黄素、

蓝绿色的叶绿素a、

黄绿色的叶绿素b

加入二氧化硅是为了研磨得更充分;碳酸钙可防止在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新鲜的绿叶

酵母菌呼吸方式探究

1-91

酒精

酸性条件(浓硫酸95%-97%)下的重铬酸钾溶液

灰绿色


酵母菌(无氧条件)

CO2

澄清的石灰水

浑浊


酵母菌(无氧、有氧)

溴麝香草酚蓝

绿


 

三、高中生物学中的常用技术手段和科学研究方法

页码

研究方法

课本实例

注意事项

1-44

差速离心法

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


1-54

模型方法

物理模型: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

数学模型: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概念模型:概念图


1-66

提出假说

膜的成分和结构的初步阐明


1-61

实验法

探究实验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P79

验控制变量(对照实验)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1-93

对比实验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验证试验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51

预试验

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同位素标记法

1-48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1-102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1-45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52:DNA半保留复制实验证据

选修三P14:DNA分子杂交技术


1-30

荧光标记法

1-66细胞融合实验

1-30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



假说——演绎法

 

2-7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2-28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试验证据


2-28

类比推理

萨顿假说


2-91

调查法

调查

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

在人群中随意抽样

调查某种遗传病遗传方式

患者家系中调查

3-60

样方法

估算种群密度(大多植物)

随机取样

3-62

标志重捕法

估算种群密度(大多活动能力强范围广的动物)


3-75

取样器取样

调查土壤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

丰富度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

3-62

黑光灯诱捕法

有趋光性的昆虫


3-68

抽样检测法;显微计数法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四、高中生物科学发展史总结 

同学们对年代可不做了解,主要掌握科学家以及对应的成就,但更重要的是能够以科学发展史为依据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 
1、虎克: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1665年,他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死细胞),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并把“小室”称为cell——细胞。
2、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进行观察,对红细胞和动物精子进行了精确的描述。
 3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涉及的科学家
 5、欧文顿:提出了膜由脂质组成的假说。
 6、罗伯特森:1959年他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暗(蛋白质-脂质-
蛋白质)的三层结构,结合其他科学家的工作,提出了生物膜结构的“单位膜”
模型。认为细胞膜是静止的,膜蛋白的分布是对称的。
 7、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为多数人所接受
 与酶的发现有关的科学家
 8、斯帕兰札尼:他通过实验证实胃液具有化学性消化作用。
 11、萨姆纳:他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到脲酶的结晶,并用多种方法证明脲酶是蛋白质。荣获1946年诺贝尔化学奖。
12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有生物催化作用。
光合作用的发现涉及的科学家 
13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通过实验发现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14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15 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通过实验证明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16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17、卡尔文: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最终探明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碳的途径,这一途径称为卡尔文循环。 
 必修二:遗传与进化
 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18、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用假说演绎法,提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  19、约翰逊:1909年,他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重新命名为“基因”,并提出了表现型和基因型的概念。 
21、萨顿:在研究中发现孟德尔假设的遗传因子的分离与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常相似,并由此提出了遗传因子(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类比推理)
22、摩尔根: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他还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2318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和物理学家道尔顿,第1个发现了色盲症,也是第1个被发现的色盲症患者。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41928年,格里菲思通过实验推想,已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25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和他的同事,通过实验证明上述“转化因子”为DNA,也就是说DNA才是遗传物质。
 26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用同位素标记法,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在噬菌体中,亲代和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当人们发现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之后,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
 27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共同提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1957年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
进化: 
  30、拉马克:最先提出了生物进化的学说,认为生物是不断进化的,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31、达尔文:1859年,他出版了科学巨著《物种起源》,科学的阐述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
 动物激素的调节
  35、沃泰默:他通过实验发现,把通向狗的上段小肠的神经切除,只留下血管,向小肠内注入稀盐酸时,仍能促进胰液分泌。但是他却囿于定论,认为这是由于小肠上微小的神经难以剔去干净的缘故。 
  36、斯他林贝利斯:1902年,他和贝利斯从小肠黏膜提出液中发现了促使胰液分泌的物质——促胰液素。1905年,他们提出了“激素”这一名称,并提出激素在血液中起化学信使作用的概念。
  38、巴甫洛夫:建立了条件反射学说。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391880年,达尔文通过实验推想,胚芽鞘的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对胚芽鞘下面的部分会产生某种影响。 
  40、詹森:1910年,他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顶尖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41、拜尔:1914年,他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42、温特:1928年,他用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一种化学物质,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431934年,荷兰科学家郭葛等人从植物中提取出吲哚乙酸—生长素。
  种群与生态系统 
  44、高斯:他通过实验发现草履虫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
  45、林德曼。他通过对一个结构相对简单的天然湖泊——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的定量分析,发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两个特点,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
  选修(了解即可): 
46、张明觉:被科学界誉为“试管婴儿之父”和“避孕药之父”。 
47、动物细胞工程: 1976年,阿根廷科学家米尔斯坦和德国科学家柯勒,通过细胞融合制备出单克隆抗体。由于他们的杰出工作,在1984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48、斯图尔得:用胡萝卜韧皮部的细胞培养成了胡萝卜植株,证明了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49、韦尔穆特:等在体外条件下将羊体细胞培养成了成熟个体,证明了哺乳动物体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五、高中生物学探究类实验解题思路

关注“生命教育观察”,回复数字或关键词有惊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