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卢书记的尴尬

向青春微调 青春点滴感悟 2021-02-13


大连卢书记火了,就因为打声招呼,没想到上了热搜,引发热议。各大官媒也纷纷惊动,发出正义的吼声,包括央视和人日。


古人“一举成名天下知”,卢书记是“一声招呼天下知”。


卢书记的书记是个什么样的书记?这里有必要简介一下。


书记这个角色可以说老幼皆知,因为只要是中国管理的地方,就有书记;只要是中国人,就要接受相应级别的书记领导。


按报道,卢书记的标准职务是社区书记。社区和街道,我认为全国有一半以上的人不清楚。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社区和街道只在城市里,而中国“十亿人口,八亿在农村”。农村里只有村组,以前叫大队和生产队。农村人去城市居住过一段时间的,或许对社区街道略知一二,但大多数没去过的,就真的不懂。反正我在进城以前,一直在农村,就一直不知社区和街道是个什么单位,怎么个区分法?


后来才知道,城市里的社区就相当于农村里的村或大队,社区书记就相当于农村里的村(大队)书记。城市里的街道就相当于农村里的乡镇,街道书记和主任就相当于乡镇(公社)书记和乡镇长。


而大连是副省级城市,各单位对应的级别比一般的市要高。按这个建制,大连的街道办是县处级,而给卢书记打招呼的街道办王副主任就相当于农村里常规县的副县长。而卢书记作为“大队书记”,虽然是村官,国家也给予一定的待遇,也依然不属于正规的国家干部(或许他享受其他级别,那是另一回事)。也就是说,一个“副县长”给一个“大队书记”打招呼,一个是上级,一个是下级,在级别上没有任何问题。王副主任是可以“命令”卢书记的,卢书记也必须服从王副主任。但显然,王副主任的这回的“招呼”用错了地方,不但惹得举国热议,还惹来纪检委介入,弄得一免职,一警告,这是万万没想到的。悔之莫及。


卢书记此时应该很尴尬,也觉得很“冤”。不就是一个招呼么,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何况王副主任不是也没进去吗?


一个“大队书记”对于“副县长”的私人之话,应不应该听?这就是尴尬之处。


在中国,党领导一切。这个“领导”,就是“说话管用”,就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问题是这个“管用”,管的是公事还是私事?


王副主任可能是去办公事,但不愿登记信息就成了私事。在王副主任眼里,公事私事,都是那事。在卢书记眼里也一样,所以他也就立马给门口的志愿者“打招呼”,要他放王副主任一马。


但在老百姓眼里,公私是清清楚楚的,一眼就能看出什么是公,什么是私。现在王副主任不登记信息,还打招呼,就是私事。


这个志愿者更清楚,于是他就较真,就坚持原则,或者说“不听指挥”。这一点,值得每一个人敬佩和点赞,尤其在这个节骨眼上。


有趣的是,这个志愿者应该是个没级别的人,也就是无官一身轻。如果他有个一官半职,或者说他是这个社区的“干部”,还属于卢书记和王副主任的管辖,他还能坚持原则,敢说硬话吗?当然这只是假设,毕竟中国官场上刚正不阿的人也有很多很多。


也许这种假设,正是一种尴尬所在。


一个健全的社会,一定会对那些凌驾于规则之上的特权深恶痛绝。


王副主任和卢书记冤吗?一点不冤。要在平时,他们就是打十八回招呼,老百姓也无所谓,见怪不怪。问题是现在疫情紧急,人人不安,牵一发而动全身。你们还这样对人严格,对己放松,真的很不应该。这也是一贯的作风养成的不良习惯,稍微遇到点事就要打招呼、走后门。


费孝通先生说中国人经历了几千年的官本位社会,骨子里有些特权思维总是挥之不去。


很多时候,世道变坏,就是从这些“特权思维”开始的。


志愿者没有一官半职,或者不属于他们领导,才痛恨特权思维,才“初生牛犊不怕虎”,才敢于不听卢书记或王主任的招呼。如果中国从上到下都像这个志愿者就好了。而老百姓,也不过是借着这个不疼不痒的事情来一浇胸中块垒,因为太痛恨特权思维了;也希望趁着这个疫情,借着这个“小事”的发酵能达到一视同仁,或最大限度的公平公正。


还是那句话,病毒很狡猾,不比人和权差,你若放松警惕,它就可能“变本加厉”。坚持遵守防控规定,就是你最有力的反击。


(全文完)



推荐阅读:
大连"卢书记"火了!纪检委介入
拿出吃奶的力气,好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