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何其悲哀,官僚主义已蔓延到小学

向青春微调 青春点滴感悟 2021-12-21


中国有各种“主义”,什么官僚主义,本位主义,教条主义,机会主义,形式主义,反智主义......


也有一些不好不坏的主义,比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完美主义,享受主义,快乐主义......


这主义,那主义,我们老百姓最痛恨的还是官僚主义,因为官僚主义是一切“坏主义”的根本或根源。


在中国,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做官的,即使没有官,也要排座次,分出个老大老二来。


谁能想到,一个就像一张白纸、本该不染俗气陋习的学习场所,居然也讲究起“官僚等级”来,而且还讲究的煞有介事,有模有样,好像真的一样。

“正班级”,“副班级”,“常务副班长”......

明确为副班级,明确为正班级,拟提名为那啥人选......


我的天,你没看错,这是广东某小学的班干部任命,是不是很眼熟?


是的,这就是中国官场上组织任命的那一套,那种架构、级别、方式、用语......全盘照搬到教育上来了,而且还是小学校园。这可是求知解惑的地方啊,怎么能这样?


这些班里的官,你说它真,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官;你说它假,它却又实质与形式齐全,它不但能管束下级,还可以用手中的“权力”来收礼受贿,甚而打击异己。


班干部可以有,让学生参加管理,本身就是一种锻炼。但像这种有法,就变味了。


但如果是当事小学生,他们是不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反而能上的沾沾自喜,成就感十足;那些没选上、没被任命为重要岗位的,则会羡慕嫉妒恨,然后暗暗发力,有的找关系,有的送礼物,有的在学习上提升......只有一个目的,也要弄个一官半职才死心,否则,绝对是没面子的。


这里有个真实的故事,很能说明现在学校的“官僚主义”是个什么样子:


一对985高校毕业的父母,其刚入学的孩子圆圆被分在最后一排,班里25个学生有23个是班干部,圆圆成为没入选的之二。圆圆妈妈听到这个结果感觉很崩溃,后通过沟通,圆圆也成了班干部,圆圆妈妈心里才轻松了,觉得比自己升职加薪还开心。



故事很短,但信息量极其丰富。因为它很有代表性,目前太多中国人的做法和想法都自觉不自觉地在向着这方面看齐靠拢。有的人虽想超脱于事外,但因事关孩子,就不敢掉以轻心,也就只能放弃操守而“泯然众人矣”。


一个班级25个学生,居然有24个班干部,这是鼓励还是讽刺?给人的感觉也实在太滑稽了吧!只是不知道还有另一个没当上班干部的那个孩子的父母有没有崩溃?有没有以相应的身份去操作也让自己的孩子拿到当班干部的最后一张船票?


这个时代,人分三六九等,从小学到大学也莫不如此。从985、211,到民办大专,一路等而下之,各以不同的“外衣”显示其不同的含金量。撇除背景关系,985高校出来的学生在就业和虚荣心的满足方面,无疑比其他等级高校出来的学生要高一些。但当自己的孩子在班级居然没弄个一官半职时,这对985出来的父母的优越感也就荡然无存。


按说985毕业的父母,他们的认知应该超出常人,应该教育孩子以学习真知和培养爱心为主,不以小官小职为目标。但现在截然相反,连他们都希望孩子当官,当不上还想不通,又何况其他普通人呢?


一切为了钱,一切为了孩子!追名逐利,从来没有现在厉害,居然从社会上蔓延到学校而且还是刚入校园的孩子,人心如此所向,你说这社会还能有什么好?还怎么能好得起来?


老师架不住家长们的权钱攻势,终为五斗米折腰;家长们为了孩子也为自己的面子和自尊,各使浑身解数推波助澜,活生生把一个本应书香四溢并充满童真童趣的校园搞得勾心斗角、乌烟瘴气。孩子现在开心了,家长也抬得起头了,但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却是实质性的。这哪里是为孩子好,分明是扎堆地污染孩子、教坏孩子,不少父母还害怕赶不上。


为了孩子,家长没错;为了自己,老师也没错,因为他们都无力抗衡现状。但正是他们这些一个一个添砖加瓦、煽风点火的做法,才让这个社会之风从孩子开始就越来越不正常,越来越向着没落的方向狂奔而去。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前进,如果家长们能调节好心态,老师们能稳得住心神,把“真善美”和“传道授业解惑”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而不是把“人人当官,个个管人”当作一种胜利——一种极其扭曲的胜利,那样所得到的,才是真正的成长和快乐。


而中国,也才能真正一步一个脚印的得到提高和进步,并越来越真正的强大。


(全文完)


推荐阅读:

郑州洪灾后,我胆子更小了

阿富汗一地鸡毛,拜登大嘴依然挺硬

厦大教授关于计生政策的冷血建议

人民日报笔下的自由女神像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