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终于出手了,让多少家长伤透了心的东西

向青春微调 青春点滴感悟 2021-12-21


固定时间,固定时段,固定时长。


网络游戏,国家终于出手,开始管了。


游戏不是洪水猛兽,对它不能一概否定,这个是对的。但它的危害作用也是显而易见。

不管多少人说了多少冠冕堂皇的理由,说游戏不害人,说曾经录像、小说、追星同样害人,但我始终认为网络游戏,最害人。


所以国家出手管理,我举双手赞成。


刚刚,大消息传来: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


通知要求:


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其他时间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

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实名注册和登录的用户提供游戏服务;

各级出版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有关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未严格落实的网络游戏企业,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国家还要求,所有网游必须接入国家新闻出版署网络游戏防沉迷实名验证系统。

曾经,多少家长吐槽:自己家孩子真的没救了,天天就是捧着个手机玩游戏。

在家长心中,网络游戏有三宗罪:

1,像抽鸦片一样痴迷游戏,导致自制力丧失殆尽,玩物丧志,及时行乐。


2,严重影响孩子们身心健康,让很多花朵们镜框眼、豆芽身。


3,不良游戏掺入了色情、暴力、恐怖等恶性信息,还会鼓励人性恶的一面,让孩子们把游戏当现实。


谁都知道网络游戏害人非浅,尤其对孩子们更是祸害无穷。我一直搞不明白的是,在这以前,国家为什么要允许其横行无忌乃至泛滥成灾呢?


难道国家就是为了自己的那一点利税?还是为了维护开发商以及广告商的暴利?不管基于什么理由,这就是荼毒生灵,是对本就不清醒之人的一种刻意麻醉或变相犯罪。


据报道,中国十四亿人口,有近七亿人玩过网游。一些成年人因网络游戏而导致夫妻离散亲情隔膜,其深受其害自不用说,现在所有的孩子却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这就成大问题了。

   

如果说微信、微博、博客、视频等还有学习的意义,那网络游戏的意义在哪里?一直认为,手机的主要功能就是通话、拍照、发信息。电脑的主要功能就是百科全书以及人与人、人与工作之间交流的工具。而现在对于中小学生及刚会走路说话的孩子,手机和电脑全部被用来作为开心刺激的玩具。孩子们得空就摸手机,一有机会就进网吧。他们全都目不转睛、如痴如醉、茶饭不思、晕晕乎乎……


他们还是孩子啊,却对网游有着一种宗教式的狂热和虔诚:


一块面包,几包辣条,一瓶饮料,就能让他们坚持几个小时乃至十几个小时不下线。

颈椎病,腰椎病,头晕眼花,弱不禁风是他们的毛病;

脾气暴躁、自以为是、不近人情、好勇斗狠是他们的通病;

什么学习、生活、同学、亲人……在走火入魔的他们眼里,全是身外之物而不值一提。

原来的中小学校难得见到近视眼,现在却难得见到不戴眼镜的。

有些孩子还没进校门,就戴上了瓶底一样的眼镜,看上去多么的儒雅斯文,却又多么的让人感到别扭和不对劲。

    

所有这些,全拜网游所赐。网游之毒,不逊鸦片;网游之猛,猛于虎也。

   

鸦片是害人的毒品,腐朽的清王朝为了救国救民,尚且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而现在国家正逢盛世,却听任网游对祖国未来的花朵进行温水煮青蛙般的无情摧残,其睁一眼闭一眼的结果,造就了如今全是"玩物丧志"的孩子,以及将来全是"东亚病夫"的国人。网游盛行,全民遭殃,如此现状,谁能幸免?真的是让人仰天长叹却又无可奈何。

   

“雅其精神,蛮其体魄。”网络游戏无论对人的精神还是体魄都有害无益。这肥了一小撮人、毁了一大批人的害人魔兽,是时候让其瘦身、滚蛋或者消失了。


好在,国家已经认识到这一点,游戏企业必须上线防沉迷系统,控制孩子玩游戏的时段时长。


但也要客观承认,我们不能把全部责任,都归到哪一方身上。全社会都应该站在一起,共同防范未成年沉迷游戏,守护我们的下一代。


这个时候,尤其需要反思的,是广大家长!要知道,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的一举一动孩子都是孩子的榜样。


远离游戏,不光是孩子,也要从我们自己做起。


别了,游戏沉迷。让人又爱又恨的游戏,这次终于要被套上绳索,让它回归正道。


(全文完)



推荐阅读:

又见孩子跳楼警示:自己行不行,是你自己的事,请不要强逼孩子

金人庆失火去世的两个细节

病毒之下,那些穿防护服的孩子

金人庆失火去世的两个细节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