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明朝的一次“选举”,为老百姓带来近百年和平

向青春微调 青春点滴感悟 2021-12-21


纵观中国历朝历代,老百姓最喜欢的大事,永远是反腐和改革。


说到底,反腐和改革,既是百姓的大事,也是朝廷的大事,因为百姓要安居乐业,朝廷要长治久安。


大明一朝,反腐最出名、最惊天动地的,莫过于朱元璋搞的那些事;改革最有影响力、最具成效的,莫过于张居正搞的“一条鞭法”。


但还有一个有趣的“政治行为”却很少有人提及,它只是一个普通的细节,看似不起眼,却影响大明王朝晚期的走向,或者说它给明朝后期的老百姓、尤其边疆地区的老百姓带来了难得的几十年和平时光。


这个政治行为,就是“选举”,是高拱推动的,在当时的说法叫“票决”。


当时元朝后裔蒙古俺答王朝经济结构相当单一,骑马打仗在行,制造生活用品不会,只能靠抢。有抢,就有战争,战争就有伤亡,这是对双方都不利的事。


于是双方有担当的领导,尤其是以明朝首辅高拱为代表的政治集团,就希望用做生意来互补,叫“互市”,就是大家找一个地方,弄个集贸市场,来往商贩把地摊一摆,蒙古人卖马匹皮毛,明朝人卖锅碗瓢盆,各卖其货,各取所需。


不得不说,高拱搞边境贸易的想法很不错,互惠互利,最大的作用能减少战争和不战争——真正的双赢。


对于互相做生意,蒙古人自然是一呼百应,极其欢迎,他们做梦都希望这样。


但他们的热脸却贴了冷屁股——大明朝的屁股。


因为明朝有相当一部分“爱国人士”认为:什么,和他们做生意,没搞错吧,我们是天朝上国,他们和我们是死敌,是世仇;我们受他们的罪没少受,不同意,坚决不同意;东西我天朝上国多的是,自给自足绰绰有余,即使送给要饭的,也不能给蒙古人......


这样的声音很有市场,从百姓到大臣,大有人在。当时朝廷一片混乱,很多王公大臣等一干既得利益者是坚决的反对派,盲目跟风的百姓亦不在少数,他们气势汹汹,态度坚决,好像与蒙古达成贸易就是丢了面子、吃了大亏,还割了他们的肉一样。


其中,反对“互市”的代表人物包括英国公张溶,海瑞的提携者户部尚书朱衡等——张溶是明朝的“红N代”,朱衡与朱家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赞成“互市”的代表人物是高拱和张居正等。


在当时的形势下,赞成派和反对派旗鼓相当,而皇帝摸棱两可,不知如何定夺。


最终,作为明代杰出政治家之一的高拱同志,想出了一个划时代的法子:投票表决——而且是无记名投票。


这个主意实在是好,因为无论反对派还是赞成派,亦或保守派还是改革派,他们都胸有成竹,都自认为无论真理还是民意,都在自己这一边,都胜券在握。


中国历史上选文官、选武将、选美女......都不稀奇,但明朝无记名投票表决这一件事情,还是很奇特的。


据史料记载,有权参与投票的部委办局及内阁人员,共44人,正好是偶数。表决结果,又正好是赞成22人,反对22人——就是这么见鬼!


票数相当,不分输赢。似乎无解,其实有活头,那就是皇帝,这也是高拱算计好的票决人数后的退路。


这样的算法与决定是在对庙堂之上的人心有着深刻的、通盘的了解才作出来的。可以这样说,高拱不是什么自由斗士,也不是什么民主先锋,但他的心思缜密和察人之术,的确无与伦比。


明朝后期有个不成文制度,具体的大事皇帝不管,都是内阁决定。而当时的内阁,首辅是高拱,所以决定权还是在高拱手中——这也是高拱算计好了的。


于是,明朝与蒙古的互市之事就这么定了。


明蒙的贸易战结束了,边境市场真正开放。折腾了两百多年的明蒙战争,尤其是双方真正的大规模战争逐渐淹没于无。这都是一场选举带来的契机。这场无记名投票的选举,在当时,是开天辟地的,即使放到现在,也是有先进意义的。


因了这场“选举”,此后近百年的大明王朝与后元王朝都享受到难得的和平,直到满清崛起,夺取政权。


那又是一个轮回。


(全文完)



推荐阅读:

强盗逻辑

赵高,玩残大秦帝国的高手

历史上没有一个皇帝是好鸟,没有一个功臣是善类。
终于解禁了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