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辛向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叙事的多维视角

辛向阳 中社学人 2022-09-09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叙事的多维视角

摘要:<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坚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且还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思想在表述时非常善于运用大众化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道理。这种表达方式丰富多彩,富有内涵,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种:形象概括、反向比喻、逻辑分析、使用警示话语、使用可视化语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坚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且还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思想在表述时非常善于运用大众化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道理。这种表达方式丰富多彩,富有内涵,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种。


一、形象概括


形象概括是指,用形象的语言来反映现实问题,以具象的方式把理论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大众面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工作。如何推进这一工作?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方面从理论上深入概括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的方式方法,另一方面积极推动主流意识形态入脑入心。如何把握当前思想舆论的基本情况,习近平有一个形象的概括,就是把思想舆论领域划分为“三个地带”。

“三个地带”论强调要守住主阵地、压缩黑色地带、转化灰色地带。2015年12月11日,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指出:“当今时代,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的和非主流的同时并存,先进的和落后的相互交织,社会思潮纷纭激荡。我说过,思想舆论领域大致有红色、黑色、灰色‘三个地带’。红色地带是我们的主阵地,一定要守住;黑色地带主要是负面的东西,要敢于亮剑,大大压缩其地盘;灰色地带要大张旗鼓争取,使其转化为红色地带。”黑色地带往往是反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舆论,是想颠覆社会主义制度、反对共产党领导的思潮。黑色地带的人数很少,但其负面影响比较大,必须从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角度大大压缩这一地带的地盘,使其失去存在的空间。灰色地带往往是一些消极的情绪,诸如“躺平”这类的表述,也有一些牢骚怪话。灰色地带容易成为黑色地带的潜在区域,必须要用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去转化。红色地带是我们的主阵地,要利用各种方式去发展壮大,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


二、反向比喻


反向比喻是指,用否定性判断来说明肯定性的理论命题,使人们能够从正反两个方面去思考这一问题,从而记忆更加深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当代中国社会变革的伟大性质,认为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视野观察中国当代的社会变革,明确提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不可能找到现成的教科书。”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再次阐发了这一观点。

这段论述连用了“四个不是”,正是从否定性的角度告诉我们当代中国社会变革的创造性和宏伟性,同时引起我们思考的是,其肯定性的一面是什么。这场伟大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中国封建社会母体历史文化的延续,不是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文化的延续,而是以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作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以中国历史文化智慧为基础的创造性发展、创新性转化的智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机械照搬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未来社会的思想,而是紧密结合中华文明发展历史,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实际,紧密结合时代特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创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不是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任何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实践的再版,而是学习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总结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训,把握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勇于创造世界社会主义新历史的活版;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不是西方国家走战争道路实现现代化的翻版,不是西方国家把很多国家纳入殖民体系而实现现代化的翻版,而是实现共同富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同发展的新版。


三、逻辑分析


逻辑分析是指,通过绝妙的、鲜活的逻辑分析来得出科学结论,并且为大众所喜闻乐见地加以接受。这里的逻辑,首先是指历史逻辑。例如,习近平用“三挨”来说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使命。2015年12月11日,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指出:“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形象地讲,长期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就是要不断解决‘挨打’、‘挨饿’、‘挨骂’这三大问题。经过几代人不懈奋斗,前两个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挨骂’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争取国际话语权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建立了新中国,坚决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仅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而且使中国人民享受着和平的阳光,有效地避免了旧中国挨打的局面。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中国人民开创、捍卫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但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而且使中国人民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创造着自己的新生活。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但使中国人民走在了强起来的大道上,而且在新时代不断实现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争取国际话语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首先,争取国际话语权就要坚决应对西方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污名化。习近平指出,近些年来,国内外有些舆论提出中国现在搞的究竟还是不是社会主义的疑问,有人说是“资本社会主义”,还有人干脆说是“国家资本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习近平强调:“这些都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党始终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习近平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其次,争取国际话语权就要推进国际治理体系变革。习近平在回答“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全世界都在关注的问题中,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


四、使用警示话语


警示话语是指,十分精当的论断,用一种带有警示性的话语来阐明其中的道理,给人们以醍醐灌顶式的启迪。例如,习近平用“失语”“失踪”“失声”这“三失”来告诫全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问题上有的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指出:“对待马克思主义,社会上存在一些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有的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中国现在搞的不是马克思主义;有的说马克思主义只是一种意识形态说教,没有学术上的学理性和系统性。实际工作中,在有的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这种状况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三失”的论断精当,又有深刻道理,并且包含着解决问题的路径要求。

针对“三失”,习近平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极端重要性: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传播面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他强调,马克思主义极大地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至今依然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他还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源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为世界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前进方向;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这样的指导作用,习近平强调要推动全党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好地认识国情,更好地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更好地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各项工作。

他还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他还要求面对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面对纷繁多样的经济现象,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这一学习有利于我们掌握科学的经济分析方法,认识经济运动过程,把握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更好地回答我国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高领导我国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五、使用可视化语言


可视化语言是指,用视觉化的语言来表达重要的理论观点,使理论能够“闪电般”地射入大众的园地。资产阶级在其革命时期用一种非常简明同时又毫不妥协的方式来表述自己的理想。例如,亚当·斯密用“看不见的手”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想;资产阶级思想家喊出了“天赋人权”的口号;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写下了“人生来是自由的,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的名言;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帕特里克·亨利的呐喊是“不自由,毋宁死”;法国大革命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理念,这六个字用最简洁的字眼传达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价值。上述种种简洁的概括就是一种理论的“可视化”。

作为人民理论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始终紧密相连,其包含的话语的可视化程度很高。例如习近平用“三感”来说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复杂性,这就是一种可视化的分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17年10月,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关于这句话,2018年,习近平至少讲了四次;2019年讲了9次;2020年讲了8次;2021年,截至6月底,讲了4次。2021年1月,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统筹考虑需要和可能,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循序渐进,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三感”的论断告诉我们,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特别复杂:第一,人民群众需要的内涵和领域不断扩大,从基本物质文化需要向多样化需要扩展。既有更高的物质文化需求,又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需求;既有原有需求的提高,又有新需求的出现。第二,人民群众的需要日益增长,这种增长不仅是需要内容的扩展,而且是需要质量的提升。所以,他一再强调,过去解决“有没有”,现在解决“好不好”。“好不好”体现在要实现“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体现在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第三,美好生活不仅意味着满足人民的客观需求,还要注意其主观感受,特别是其主观评价。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叙事视角还有其他方面,在此不再一一赘述。需要注意的是,每一个大众化的叙事表达都非常深刻,其不仅仅是语言的表达,语言的概括,更是深刻道理的凝结。因此,我们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要学其深厚的思想性,更要把握其表达问题的生动性,这样我们的学习才能更加走深、走心、走实。


相关阅读




本文作者:辛向阳,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


文章来源:《北京社会科学》2021年第6期


本文作者:曹野


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等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