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林建华:21世纪的中国共产党宣言

林建华 中社学人 2022-09-09


21世纪的中国共产党宣言



摘要:<正>树高千尺总有根,江河万里总有源。1847年6月2日,共产主义者同盟诞生,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它的诞生标志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1848年2月24日,马克思恩格斯撰写的《共产党宣言》问世,这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性文献。它的发表标志着为人类求解放的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薪火相传,后有来者。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风雨兼程,勇往直前,走过百年路。
 
专辑:社会科学Ⅰ辑
专题:马克思主义
分类号:A81



树高千尺总有根,江河万里总有源。1847年6月2日,共产主义者同盟诞生,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它的诞生标志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1848年2月24日,马克思恩格斯撰写的《共产党宣言》问世,这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性文献。它的发表标志着为人类求解放的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薪火相传,后有来者。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风雨兼程,勇往直前,走过百年路。2021年7月1日,无论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还是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无论在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上还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上,“都是一个十分重大而庄严的日子”。这一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隆重召开,举世瞩目。习近平总书记在天安门城楼上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为“七一”重要讲话)高屋建瓴、视野宏阔,博大精深、气势磅礴,内涵丰富、思想深邃,观点鲜明、主题突出,荡气回肠、催人奋进。“七一”重要讲话通篇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篇闪耀着科学真理璀璨光芒的纲领性文献;通篇贯穿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和主线,是一篇彰显着“以史为鉴、开启未来”智慧的21世纪的中国共产党宣言。



一、聚焦聚力民族复兴主题,不断创造伟大成就


中国是伟大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是整个人类文明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文明是在汲取整个人类文明精华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同时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卓越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历史和文明从来都是向前发展的,但它的轨迹从来都不是直线式的。中国历史行进的拐点是1840年鸦片战争。从那时起,中国逐步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一是独立的中国变成了半殖民地的中国;二是封建的中国变成了半封建的中国,从而呈现出一幅“半封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的血迹斑斑的图画”。“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这是中华民族遭受前所未有劫难、中国人民处于暗无天日境地的真实写照。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如果把资本主义取代前资本主义喻之为“甜美的酒浆”的话,那么西方资产阶级在东方国家所进行的“破坏”和“重建”则好比是用人头做成的“酒杯”。从那时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伟大梦想。


为了寻求中国、中华民族的出路和前途,无数仁人志士奋起反抗、前赴后继,各种运动雨后春笋般接连而起,各种主义你方唱罢我登场,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是抵不住,败下阵来,均一一宣告破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所指出的:“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十月革命轰隆的炮声给中国送来了拨云见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新文化运动激发的思想启蒙、五四运动迸发的爱国热情促进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在这种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应运而生”,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脱颖而出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什么能够在中国落地生根、枝繁叶茂、果实累累?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近代中国曾经虔诚地向西方学习,但都不得要领、毫无事功,最终是1917年爆发的俄国十月革命唤醒了中国人、启迪了中国人。毛泽东指出:“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在十月革命以后学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入党章,作为全党的行动指南。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入宪法,作为全国人民的行动指南。尽管学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人并没有把它作为必须背得烂熟的教条来看待,而是始终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这个中国实际包括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这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条主义者漠视中国的实际和特点,是一种削足适履的做法。经验主义者漠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指导性,是一种狭隘的做法。正确的做法是坚持实事求是,按足制履,穿合脚的鞋,走光明的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直接目的和精髓要义,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就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方法“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一百年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回答和解决不同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先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有这些,都是“新的东西”,都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成果。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在新的征程上,还要继续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答案不是写在书本上的,而是写在中国共产党进行的伟大实践和创造的伟大成就中的。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为自己确立了坚如磐石的初心使命,这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既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同时又是全面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论者。围绕初心使命,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奋斗主题,有的是一以贯之的,有的则是阶段性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主题。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这样一个主题,且一以贯之。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从“一五”计划时期到“十四五”规划时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是获得全面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的主题,且一以贯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且一以贯之。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无论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还是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是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总的主题展开和推进的。


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正确方向,制定了明确目标,且驰而不息,一路前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创造的伟大成就特别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性成就,书写了几千年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最恢宏的奋斗史诗,这既具有伟大的中国意义,也具有伟大的世界意义。它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获得领导地位、执政地位的必然性。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历史的真理篇章。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新时代的真理篇章。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是其内蕴的逻辑。



二、冶铸伟大建党精神,积淀宝贵历史经验,提供未来实践启示


在政党政治发展史上,有的政党如乌合之众,丝毫没有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甚至烟消云散;有的政党如钢铁之师,具有无比强大的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生机勃勃,蔚为壮观。归结起来,就是其不同的精神使然,特别是起着孕育作用的建党精神,它决定了一个政党的基因。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首次提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对于伟大建党精神的概括,既具有深刻的历史基础,又具有鲜明的新时代特征。其实,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伟大建党精神的创造史、践行史、发展史。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并不断延展着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构筑起并不断加固着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大厦,锤炼出并不断彰显着中国共产党耀人眼目的政治品格。由此,具有红色基因的中国共产党成为世界政党政治发展史上的奇迹,堪称政党建设的范例。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精神代代相传。继承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红色基因、弘扬光荣传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不懈奋斗中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宝贵经验。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善于在总结经验中前行并不断取得胜利。中国共产党人的事业是跨越时空的,中国共产党人的视阈也是跨越时空的。“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就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旨在“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绩,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成绩。”十年后的“七一”前夕,毛泽东撰写《论人民民主专政》,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又对“三大法宝”作出了更加完善的概括:“我们有许多宝贵的经验。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这些都是我们区别于前人的。依靠这三件,使我们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在百年英勇顽强、长期不懈的持续奋斗中,中国共产党积淀了无比丰富而厚重的经验,弥足珍贵,且历久弥新。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九个必须”,即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九个必须”,条条都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智慧结晶,条条都是中国共产党倾心滋养的精神财富,条条都是中国共产党走好新征程的实践启示。这“九个必须”,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百年经验的集中概括,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九个法宝、九个主要法宝。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绩,也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复兴的伟大成绩。实践出真知,磨砺出经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所指出的:“党的经验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书本上抄来的,而是我们党在历经艰辛、饱经风雨的长期摸索中积累下来的,包含着成败和得失,凝结着鲜血和汗水,充满着智慧和勇毅。”


以史为镜鉴,可以知兴替。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我们深刻懂得“初心易得,始终难守”蕴含的哲理。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近代中国历史来看,其实,“初心并不易得,始终更难坚守”。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只要我们继承并发扬光大伟大建党精神,牢记并践行“九个必须”,初心就能够永葆,始终就不再难守,未来就会更加美好。



三、百年大党风华正茂源于其性质、立场和宗旨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旗帜的。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一刻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就是它所面对和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这就决定了它具有与其他政党根本不同的性质、立场和宗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它恒定不变的性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立场,是它始终坚持的根本立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它始终坚持的初心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它始终坚持的根本宗旨。所有这些,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独特的政治本色和精妙的运思逻辑。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鲜明指出,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共产党人同其他无产阶级政党不同的地方只是:一方面,在无产者不同的民族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因此,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170多年过去了,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那个时代相比,已然发生了巨大、深刻的变化。但是,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多年的大视野、长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那个历史时代,其基本点、基本面没有变。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重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这一宣示,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与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内蕴的科学思想跨越时空的对话和对接。


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生存和发展壮大的内在逻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和执政的生动道理。淮海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什么是共产党?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这就是共产党;进驻上海、露宿街头,默默等候着黎明来临,这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送给上海人民的见面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等等,是中国共产党人精彩演绎的不朽故事。“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领袖的崇高政治品格。人民至上,自觉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勇于牺牲、乐于奉献,是中国共产党人无往而不胜的永恒密码。


建党、夺权、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而不断延伸的主线。征途如虹,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即将获得全面执政地位的中国共产党人保持着异常的清醒。毛泽东向全党发出了“两个务必”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谆谆告诫,旨在使中国共产党人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前路漫漫,在建党百年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上,致力于使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的中国共产党人保持着异常的清醒。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提出了“两个确保”即“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的谆谆告诫,旨在使中国共产党人经受住长期执政的考验。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所要做的一切,就是全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就是要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坚毅指出:“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紧密团结,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天下至德,莫大于忠。我们一定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







相关阅读



作者简介:林建华,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论文出自:《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年第7期。


本站责编:曹野


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等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