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磅文章】颜晓峰:创造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明新形态

颜晓峰 中社学人 2022-09-09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笔谈


编者按: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主题,系统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鲜明提出了伟大建党精神,深刻指明了“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前进方向,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进新时代、走好新征程的强大动员令。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贯通历史、现实、未来,具有极为重要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是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的纲领性文献,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篇章。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自觉坚定地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我们邀请部分专家学者撰写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笔谈文章,以飨读者。



创造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明新形态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身就是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必然要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就精辟阐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与社会主义文明之间内在统一、相互促进的关系,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指明了正确方向。“两个创造”的实质就是创造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明新形态。



一、从文明现代化到现代化文明


文明是人类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创造的各种各类各项成果的总和,是由各民族各国家各地区的人民共同创造的,统称人类文明。文明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下逐步升级、逐步扩散的过程,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古代到现代,现代化文明是迄今为止的新文明形态。尽管有过“后现代社会”“后现代文明”的划分,但当代文明仍属现代化发展阶段,就当代世界主流而言,广大发展中国家仍在追求现代化、为进入现代化文明而不断努力。


文明的现代化进程。人类历史走过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后,进入了文明时代。恩格斯根据摩尔根的研究指出:“文明时代是学会对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的时期,是真正的工业和艺术的时期。”文明时代又是一个变迁、嬗变、跃升的过程。从技术形态看,文明时代经历了以手工技术、机器技术、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为标志的技术文明,机器技术意味着开始了技术文明的现代化。从产业形态看,文明时代经历了以渔猎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智能经济为标志的产业文明,工业经济意味着开始了产业文明的现代化。从社会形态看,文明时代经历了以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为标志的社会文明,资本主义社会意味着开始了社会形态的现代化。从人的形态看,文明时代经历了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基础上的自由个性的人的文明三大形态,第二大形态意味着开始了人的文明的现代化。近代以来的科技革命、工业革命、社会革命、思想革命,是人类文明的强大推进剂,推动着人类文明进入现代化阶段,塑造着文明现代化。文明现代化呈现出从古老文明、传统文明而来,却又创造出新的世界文明、时代文明的历史景象。


现代化的文明形态。在文明的历史进程中,随着资本主义驱动的世界现代化潮流,形成了现代化文明。现代化文明表明了文明演进的新阶段,即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在社会生产方式变革中、在社会经济形态转变中出现的,以资本主义文明为初始代表、以社会主义文明为未来方向的文明阶段。现代化文明表明了文明发展的新内涵,即科技革命造就的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人与自然关系主动地位的增强,工业革命造就的城市化、组织化、标准化,市场革命造就的社会关系的重塑、权利关系的强化、契约规则的通行,制度革命造就的现代政治文明,等等。现代化文明表明了文明支撑的新价值,自由平等、个人主义等资产阶级价值观念成为冲破封建制度统治的思想重炮。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把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发作,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现代化文明表明了文明更替的新趋向,一切文明形态在历史上都有产生和存在的合理性,但都不会是万古不变的,都会被更高形态的文明所扬弃,近代以来这种文明形态就是现代化文明。但即使是资本主义创造的现代化文明,也绝不是“文明的终结”,也会被新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所超越。



二、从资本主义现代化文明到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


社会制度是文明发展的产物,又是文明变化的基础。以社会制度为标志区分现代化文明,存在着两种文明形态,一种是资本主义现代化文明,一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资本主义现代化文明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产生了众多载入史册、改变世界的文明成果,同时因其阶级、制度、历史的局限性,因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暴露出这种现代化文明的弊端乃至危害。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存在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中,是十月革命后100多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在建设着的现代化文明,理论在不断完善,实践在不断深化,已经形成并将更加充分展现这种现代化文明的鲜明特色、显著优势和全球影响力。


1.资本主义现代化文明的成果和弊端

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以前的一切社会形式对于创造高水平的生产力来说都太薄弱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才第一次创造出为达到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所必需的财富和生产力。资本主义现代化文明是建立在资本规律基础上的文明,是资本的运动、资本的力量、资本的逻辑为资产阶级建立了一个新世界、新社会、新文明。资本开拓世界市场的需要,在商品和资本的世界性流通中推动了各民族各地区的交往,推动了资本主义文明的世界性扩张,这就逐步打破了原有的隔绝式的孤立发展的状况,冲击和破坏了各种古老的文明,将其卷入资本主义文明全球化的洪流之中。资本生产追求剩余价值的驱动,催生出固定资本与劳动力紧密结合的企业组织,分工与协作的密切配合,时间与空间的充分利用,管理与制度的精密设计,发展出以现代企业为模本的组织文明,机器成为组织的内在机制,组织成为机器的社会形态。资本不停地追求新的利润和更高的利润,资本所有者为避免在竞争中失败,促使生产力不断变革、创新不断涌现、效率不断提高,新的产品、新的服务、新的组织、新的机制构建出一个从未有过的社会,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处于快速变化的状态之中,形成了创新的文明。资本雇佣劳动力的需要,打破了人以往只能在狭小的范围内、在孤立的地域内发展的状态,造成了人的流动性,扩大了人的交往范围,这就淡化了人的血缘、村落之间的联系,而强化了基于交换和契约的交往关系,产生了新的交往文明。资本的社会化过程也是人的普遍化过程,生产的社会性发展促成了人的普遍的全面的关系,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形成了“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要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人进行普遍的交换、形成全面的关系、需求和能力,产生了新型的人的文明。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大限制是资本自身,这就决定了资本主义现代化文明存在着许多严重弊端和致命缺陷,成为对文明的破坏因素和新的更高文明的阻碍因素。物的世界与人的世界的对立,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分裂,生产与生态的冲突,等等,都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的必然要求。


2.高于和超越资本主义现代化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

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是在资本主义创造的现代化文明基础上,在对其汲取、批判和改造的过程中,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和探索中,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中,逐步形成、发展、完善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基于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提出了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及其文明的必然趋势和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社会建立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超越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无序状态和危机循环,不仅在人与自然关系的主动地位上使人类从动物界提升出来,而且在人类建立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的自觉地位上从动物界提升出来,人类不再受自己创立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奴役,而是成为自己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的主人,这是创造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新文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生产,真正实现了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的统一;劳动成为生命的体现而不仅仅是生存的需要,不是生命的负担;生产活动不仅实现物的价值,而且实现人的价值、人的发展、人的自由;人的活动不是仅仅取得最近的经济效果或其他效果,而是着眼长期的整体的效果,选择最有利于人类共同体发展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是创造生产和劳动新价值的新文明。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中,生产不是以追求剩余价值为根本目的,不是以利润最大化为根本标准,而是体现经济运动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的统一,既要遵循经济规律,消耗最小,更要无愧于和适合于人类本性,不以人退化为物和工具为代价,消除经济规律和人的发展的规律的对立,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是创造经济规律和人的发展的规律相统一的新文明。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人的生存和发展、生产和生活、幸福和享受,不再是建立在生态环境的破坏、不可再生资源无限制耗费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人与自然的本质的统一基础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再是如同霍布斯所描述的“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而是人与人的和谐友爱;人与社会的关系不再是被压迫被奴役的关系,而是在社会中居主导地位的公平正义。这是创造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新关系的新文明,是“自由结合、自觉活动并且控制自己的社会运动”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创造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明新形态的必由之路;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必然结果。二者紧密联系,又各有其特定载体,都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创造,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果。必须要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框架,来认识创造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明新形态的本质内涵。


1.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具体形式,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和人民开创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也是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正确道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开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正是其中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内在于社会主义道路之中。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心一意、聚精会神搞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鲜明特色。邓小平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集中回答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问题,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具体体现。党的十八大后,我们党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推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拓展深化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成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创建新的社会形态,也是在创建新的文明形态。从文明的演进历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是中华文明、东方文明的新形态,也是社会主义文明的新形态。我们说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从总体上说就是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新形态,而这集中体现在创造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明新形态上。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根本、基石、源头来把握。我们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和发展进程中呈现出来的,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支撑下生长起来的,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领域全方位建设实践中巩固完善的,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明新形态中彰显优势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而显示其独特本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因人类文明新形态而表明其时代高度。


2.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根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从中国国情出发,赶上和引领世界现代化潮流,坚持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现代化,建成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特征、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国家的新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的任务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当然我们建设的现代化必须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我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特别强调了5点,就是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的方向,要在我国发展的方针政策、战略战术、政策举措、工作部署中得到体现,推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为之努力。”这5点就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主要之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有许多重要特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这条新道路的最本质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有许多显著优势,中国共产党领导是这条新道路的最大优势。党的领导代表了全体中国人民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根本利益,党的性质和宗旨保证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目标,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证了现代化各个领域的协调发展,党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和胸怀决定了坚持和平发展实现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则是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各项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建设完善和贯彻执行,使得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特征能够充分展现,优势能够大力发挥。


3.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举是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是现代化文明的主要领域。资本主义文明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层局限性,这些领域不可能协调发展,物质领域的文明成就往往是以其他领域文明的丧失或沉沦为代价的。我们党在领导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把资本主义现代化过程中付出的巨大代价作为反面教训,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及时纠正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某些偏差,着力解决“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逐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再提升为建设社会主义五大文明领域,进而到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五大文明协调发展,构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的总体形态。我们创造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不仅是五大文明领域的每个领域都取得相应成果,而且是各个领域的文明建设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每个领域的文明建设都为其他领域的文明建设提供有利条件,又都以其他领域的文明建设为条件,“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短”。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2月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指出,“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这就告诉我们,全面现代化不能没有人的现代化,现代化文明不能没有人的文明现代化。五大文明领域协调发展,贯穿其中的一条线索是人的现代化,只有实现了人的现代化,才能有生产和消费物质文明的生产主体和消费主体,才能有正确运用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与政治文明相适应的权利主体,才能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和享用精神文明成果的文化主体,才能有遵守社会公德、恪守职业道德、弘扬家庭美德、为社会文明建设作贡献的社会主体,才能有具有生态意识、养成环保习惯、节约能源资源的生态文明建设守望者。实现人的现代化要贯通于各个领域的文明建设之中,各个领域的文明建设都要见物又见人。



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性实践


创造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明新形态,我们取得了很大成就,作出了很大贡献,但还不是完成时,是正在进行时,仍然任重道远。2021年,我们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迈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人类历史的伟大创举,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创新,必将创造出更加丰富、更加先进、更高质量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1.充分认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发展阶段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艰巨性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这是新征程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继续,但又不是简单的循环,是在新的起点和更高层次上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要实现民族复兴的大跨越。新发展阶段,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发展阶段,不仅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新发展阶段,更重要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要矛盾从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问题向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转变,是党和国家主要任务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转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向全领域全层次全方位拓展并且更加统一协调深化。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后半程,与前半程解决贫困、实现温饱、总体小康的水准相比,确实上了一个台阶。同时要看到,新发展阶段仍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存在着初级阶段的特征和状况。这样,新发展阶段既要为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创造条件,又要在初级阶段的过渡期建设更高水平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因此,要充分认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发展阶段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艰巨性,这不是轻轻松松、顺顺当当就能完成的,还要进行新的长征、攀登新的高峰。

在新发展阶段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艰巨性,体现在从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到共同富裕实质性进展的跨越性。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而要使数以亿计的低收入群体进入中等以上收入群体,是一项更为艰巨的任务。共同富裕是物质文明的产物,也是其他领域文明的结果。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艰巨性体现在现代化建设从城市向农村、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扩散的渐进性。如同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我国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现代化进程不可能齐步走,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支持带动其他地区实现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艰巨性体现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物质制约性。无论是什么层次和领域的需要,都不可能不需要社会财富和生产力发展的支撑,不可能不消耗物质和能量。我国人口规模巨大,这就对生态环境、绿色发展造成更大的压力,生产与生态的矛盾要以新的方式和途径加以解决。


2.充分认识全面建设、协调发展、统筹推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复杂性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发展和安全,构建了五大文明领域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积累了宝贵经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协调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具有新的复杂性。在新征程上,会出现未曾应对过的风险挑战,改变了原有的定势,需要及时反馈、迅速调整,保持协调发展。协调发展是在动态中实现的,既要针对现存的某些不平衡不协调现象加以解决,也要做好顶层设计,作出前瞻性施策,防止和消除可能会影响文明协调发展的因素。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实现的,必须把两个大局的交汇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宏观背景,借势用势、谋势造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营造有利条件。要更好发挥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长期执政、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优势,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创新实践。这一实践的成功,将更有力地证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具有极为重大的世界历史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从落后时代到赶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在多领域多方面多指标中实现的,创造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明新形态,则是其中最有说服力和感召力的实践证明。



相关阅读






本文作者:颜晓峰,系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文章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年第7期。

本站责编:曹野
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等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