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陈金龙、崔雅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重要论述”研究述评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重要论述”研究述评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全党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理论界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重要论述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形成了系列研究成果。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用“十个明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作了进一步概括。其中,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论述列为“十个明确”之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全党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理论界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重要论述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形成了系列研究成果。
研究重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理论界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重要论述展开了深入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研究。理论界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重大论断的研究,主要聚焦于生成依据和价值意义。
生成依据主要从历史、理论、现实三个维度进行阐释。一是历史依据。研究认为,坚持党的领导是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结果,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规律的凝练,具有历史客观性和必然性。二是理论依据。基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理论界追溯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基本原理,对中国共产党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具体成果进行了总结,从理论维度阐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联系。三是现实依据。结合党的领导的具体实践,理论界研究认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者和引领者,是改革开放的开启者和创新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者,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的认识。
价值意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强化党的领导地位。研究认为,将中国共产党领导上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更加突出了党的领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对新时代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化认识党的执政规律,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回答“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具有重要意义。二是创新发展理论。理论界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的梳理中把握本质特征,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在结构的深入认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把握、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创新理解、对社会主义发展历史逻辑的深刻总结等角度进行理论阐释,揭示了这一重大论断的理论创新。三是促进法治建设完善。理论界认为这一重大论断的提出,有利于将党的领导由政治原则转化为宪法规范,赋予中国共产党以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来引领社会主义发展完善的责任,是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保证。
2.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研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起四梁八柱作用的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其中具有统领地位的是党的领导制度。理论界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论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从生成逻辑维度对这一论断进行多角度阐释。主要从四个视角切入:一是历史视角。研究认为,这一论断为党的百年奋斗取得的系列伟大成就所证实,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二是整体视角。有学者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制度的根源性优势,是其他制度优势生成运行的根本保障”。三是比较视角。理论界在将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与中国近现代历史、与西方政党制度等进行比较中,阐释了这一论断的科学性。四是实践视角。理论界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具体实践进行了系统研究,揭示了这一论断的实践意义和当代价值。
另一方面,从现实逻辑维度对这一论断进行研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面临诸多问题需要解决,理论界对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制度层面解决这些实践问题的重要论述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研究了解决这些实践问题的基本思路、政策指向。如有学者将新时代党领导经济工作的重要经验从六个方面进行了概括:加强党对经济工作集中统一领导,善于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以改革创新激发新动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运用唯物辩证法,正确处理一系列重大关系;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重视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3.关于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的研究。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反复强调的一个重大政治论断。有学者指出,这是从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建设话语中得出的结论,具有理论合理性;这是由我国国家性质和国体政体所决定、国家宪法所确立,经过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所检验的,具有历史合理性和实践合理性;这是党在新时代保持政治先进性的内在要求,是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现实需要,是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必然选择,具有价值合理性。
在关于“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主要体现在引领政治方向、统领政治体系、决断重大事项、领导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研究中,有学者认为,党的政治领导力的核心意蕴是联结政治领导哲学、政治领导科学和政治领导艺术等方面能力后的凝结与升华,表现为把握政治方向、防范政治风险、驾驭政治局面、完成政治任务、提升政治本领、凝聚政治共识和动员政治力量。
4.关于全党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世情国情党情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新要求,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明确作为对广大党员、干部和各级党组织政治上的基本要求。
理论界对“四个意识”的研究主要是从由来、内涵、要义等几个方面展开的。有学者认为,“四个意识”是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从严管党治党的重要抓手,是党员干部、各级党组织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基本条件。也有学者认为,政治意识是管方向的、管总的,确保全党正确方向和正确立场;大局意识主要是要协调各种关系,确保局部和整体协调一致;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是关键、是鲜明指向和衡量的标准。
理论界对“四个自信”的生成依据、科学内涵、内在关系、价值意蕴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出了坚定“四个自信”的实践进路。有学者认为,“四个自信”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伟大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是推动历史发展、提升斗争精神的战略定力。也有学者提出,坚定“四个自信”关键在于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增进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知,强化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情感,把握客观评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法。
对于“两个维护”的研究,理论界分别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进行了系统阐释。有学者认为,“两个维护”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和宝贵经验,是全党在革命性锻造中形成的共同意志,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最高原则;“两个维护”是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基本原则,是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新时代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现实要求。
主要特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理论界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重要论述的研究,具有历史研究和现实研究相结合、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相结合、多学科视野方法的交叉融合、高度的自觉性和组织性等特点。
1.历史研究和现实研究相结合。现实由历史发展而来,不了解历史难以把握现实。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领导制度、领导方式、领导能力是在党的百年奋斗实践中形成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论述是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实践、历史经验得出的结论。理论界在研究该课题时,注意从历史的维度进行追溯,阐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依据、历史经验,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提供历史支撑。同时,理论界的研究,更多是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出发进行探讨,阐释了新时代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意义、实践要求,说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需要解决的问题,体现了服务现实、回答时代之问的研究取向。
2.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相结合。实证研究要求从事实出发,客观呈现事实。理论界在研究这一课题时,结合了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铁和航天技术发展等具体事实进行分析,通过事实彰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制度优势和由此形成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同时,理论界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优势、特征、地位、作用等问题的阐释,具有规范研究的特点。比如,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这一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四个是”的观点和阐释,就属于规范研究。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相结合,增强了研究的解释力和说服力。
3.多学科视野方法的交叉融合。中国共产党领导既是历史问题,也是现实问题;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既是政治问题,又涉及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理论界的研究,具有多学科参与、多视野观察、多方法透视的特点。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政治学、法学、历史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学科的学者,从自身的专业视野、研究方法展开研究,形成了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既揭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蕴含的深刻学理,也深化了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实践的研究。
4.高度的自觉性和组织性。伴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理论界对其研究逐步展开。党的十八大以来,基于研究的责任担当和现实诉求,理论界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要课题进行研究,体现了理论界的学术自觉,为建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作出了贡献。同时,为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阐释,经党中央批准,全国先后成立了18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院)。党的十九大以来发表的一系列研究文章,许多是以这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院)名义刊发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院)成为新时代重要的学术研究和宣传平台。
研究走向
随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不断丰富发展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启,理论界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重要论述的研究将继续和拓展,并呈现新的研究趋势和走向。
1.回归文本:科学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重要论述的理论构架。党的十八大以来,理论界论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论文较多,但全面、系统研究和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重要论述的成果并不多见。研究者多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论述为指引,围绕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主题,选择相关问题进行拓展性研究和阐释,而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重要论述的总体性研究关注不够。《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等文献的出版,为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重要论述提供了基本依据。基于这些基本文献,结合新时代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取得的显著成效和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揭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重要论述的基本内涵、体系结构、内在逻辑、基本特点,诠释其理论贡献、实践价值、实践成效,是理论界应当进一步关注的问题。
2.面向实践:研究阐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实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进程,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应对挑战,化解各种矛盾和问题,对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提出了新的要求。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如何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如何进一步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如何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如何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如何引领时代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如何进一步完善人类文明新形态。对于这些中国共产党领导面临的新的实践问题,理论界应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和建议。
3.更新方法:多学科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党的全面领导是全方位领导,覆盖各类组织主体;党的全面领导是全领域领导,覆盖各项事业;党的全面领导是全过程领导,覆盖党和国家所有机构履行职责全过程。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领导如何实现,需要借鉴多学科的理论、方法进行研究,需要多学科的视域、范式提供支撑。在现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基础上,引入现代科技手段研究党的领导能力、领导方式显得尤为必要。
4.拓宽视野:彰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制度优势。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优势是相比较而存在的,要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制度优势,就要与西方政党制度进行比较,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制度优势究竟体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能具有这些优势。中国共产党领导及相关制度的建构,是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为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置于人类文明发展的长河中进行考察,更能彰显其独特价值和意义。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共产党领导这一主题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关注。海外学者从理论建构、制度设计、领导力等维度对中国共产党领导进行阐释,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作用进行了具体介绍。将这些成果引进到国内,给予客观分析和评价,并对国际学术界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误解和偏见进行剖析和批驳,有利于推进国内外学术界正常学术交流的开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实践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党的领导弱化、虚化、淡化、边缘化的问题得到了根本改变;围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学术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为今后一个时期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重要论述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关阅读
作者单位:陈金龙,崔雅稚,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章来源:《党建》杂志2022年第4期
本站责编:曹野
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