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元旦和春节前后资金面的思考
核心观点
1、环比视角:相较11月,12月资金面的特征?(1)央行部分,从呵护政府债发行上量时的“合理充裕”配合到发行尾声的“合理均衡”配合;(2)结构部分,大行资金融出下降,是12月资金体感偏收敛以及资金价格走高的核心原因。
2、同比视角:历史元旦资金面特征和当前思考?元旦前资金价格走势和央行操作密切联动,无论是悲观还是中性假设,元旦前资金面跨年或无忧,整体或呈现“量足价稳”格局,元旦后资金面或视央行操作分化。
3、同比视角:历史春节资金面特征和当前思考?2025年春节落在1月份,2024年12月降准仍有一定概率,若央行在MLF续作前后降准,对应资金价格和分层短期均有回落的可能,最终资金面或呈现“量足价低”格局,若不降准,资金价格和分层将难以回落,最终或保持“量稳价高”格局。
正文
(1)环比视角:相较11月,12月资金面的特征?(2)同比视角:历史元旦资金面特征和当前思考?(3)同比视角:历史春节资金面特征和当前思考?
一、环比视角:相较11月,12月资金面的特征?
核心观点:(1)央行部分:从呵护政府债发行上量时的“合理充裕”配合到发行尾声的“合理均衡”配合;(2)结构部分:大行资金融出下降,是12月资金体感偏收敛以及资金价格走高的核心原因,分层延续中性,核心是货基加大融出和主要非银债牛加杠杆所致。
1、央行部分:
从呵护政府债发行上量时的“合理充裕”配合到发行尾声的“合理均衡”配合。
犹记得11月份资金面比想象中宽松,核心原因来自于彼时20,000亿的置换隐债专项债批量发行,货币配合财政逻辑下(详见报告《基于政策框架的流动性再思考》),央行通过买断回购和买卖国债投放充足流动性,对应11月底资金面显著转松,也导致市场外推12月份资金面可能比想象中的乐观。
但真实情况是,进入12月第一周,央行持续开始资金净回笼,并带动商业银行的净融出开始迅速回落,对应即使有财政加速的逻辑支撑,资金面也开始逐步收敛,而到12月第二周,央行虽然开始投放,但量级还是偏少,叠加彼时买卖国债的程度降低,政府债发行缴款偏低的背景下,资金体感还是偏收敛。进入12月第三周,MLF到期,央行逆回购投放量明显加量,买卖国债强度相比于前略有抬升,同时叠加统计期内或开展的一次买断回购,对应资金价格在最后三个交易日明显回落。
2、结构部分:
大行资金融出下降,是12月资金体感偏收敛以及资金价格走高的核心原因,分层延续中性,核心是货基加大融出和主要非银债牛加杠杆所致。
首先从绝对值来看,我们发现,12月开始,国有大行资金净融出明显低于往年同期,而其余银行略高于往年同期,结合DR资金价格明显走高,我们能够得出当前资金价格偏高核心由于大行资金净融出减少所致,那为何大行净融出减少?或核心因为两点:
(1)因为央行前期净回笼稀释大行融出能力;
(2)近期大行买入债券也稀释了其融出能力,具体来看,第一点应该更占主导,具体数据展现为,央行一旦持续半周左右的净投放,大行资金融出会明显回暖。
其次从相对值来看,我们看到了近期分层本质上稳定在10-20BP左右的位置,具体来看,11月份中旬到12月置换隐债专项债发行较多时候,资金分层相较于前期甚至略有走低,随后保持稳定,背后的核心原因或有三点:
(1)相较于10月,11月权益对非银资金影响有所消除;
(2)信贷疲软背景下,9月底的降准,以及10-11月央行投放的中长期资金逐步流入中小行和其他非银机构,带动中小行对资金面虹吸作用下降;
(3)货基面对低收益率资产和较高的资金选择了加大融出,而非银选择了略加杠杆,供需平衡背景下,资金分层最后保持相对稳定。
二、同比视角:历史元旦资金面特征和当前思考?
核心观点:元旦前资金价格走势和央行操作密切联动,无论是悲观还是中性假设,元旦前资金面跨年或无忧,整体或呈现“量足价稳”格局,元旦后资金面或视央行操作分化。
1、过往元旦前后的资金面回顾:
跨年前央行资金面呵护明显,体感偏宽松,跨年后资金往往回归中性或者偏收敛。
(1)2020年(跨年前后央行呵护资金面明显,资金体感偏宽松):跨年前央行投放足量14天和7天跨年资金,且MLF超量续作,带动资金面偏宽松,DR低于政策利率价格,分层也十分弱;跨年后,由于2020年春节在1月22日,资金取现诉求增加,叠加彼时缴税、地方债发行等因素,对应即使1月1日降准50BP,资金价格后续也逐步走高至政策利率上方。
(2)2021年(跨年前央行呵护明显,跨年后资金回笼引发“钱荒):跨年前央行重启“7+14”操作,同时MLF超量续作,整体展现了“量足价稳”导向,货币流动性整体保持相对平稳状态,分层方面略有走高,但并不严重;跨年后受益于财政投放初期走松,但随后伴随着缴税和春节取现压力,资金面重新收敛,叠加央行回笼资金,资金价格开始迅速走高,并形成了著名的“钱荒”。
(3)2022年(跨年前央行呵护力度有限,资金“量稳价高”):跨年前央行延续“7+14”操作,并且于2021年12月降准,但MLF缩量续作,整体来看,由于央行投放的规模相对有限,叠加彼时政府债缴款相对较多,因此资金价格上浮比往年来的更高一点,特别是分层,相较于往年明显走高,资金体感偏向于收敛;跨年后,由于缴税、春节取现诉求增加和专项债发行带动资金体感继续偏收敛。
(4)2023年(跨年前央行呵护,跨年后资金收敛,分层偏高):跨年前央行降准叠加MLF超量续作,但跨年资金持续走高,资金边际收敛,随后央行为维护年末流动性持续千亿级逆回购投放,隔夜利率年中最低位,年末资金体感明显回暖放松;跨年后,信贷开门红诉求较大挤压资金需求,叠加缴税、春节等因素,资金分层明显偏高。
(5)2024年(跨年前央行呵护,跨年后受春节等因素影响分层偏高):跨年前伴随着央行“7+14”操作以及月中MLF的超量续作,叠加政府债发行逐步进入“空窗期”,资金体感逐步转松,对应DR抬升幅度弱于历史同期。体感宽松程度强于2022以及2023年;跨年后,虽然政府债进入空窗期,但由于春节取现以及彼时债牛带动机构加杠杆等因素存在,导致资金分层仍旧偏高。
2、基于历史的本轮资金面思考:
元旦前资金价格走势和央行操作密切联动,无论是悲观还是中性假设,元旦前资金面跨年或无忧,整体或呈现“量足价稳”格局,元旦后资金面或视央行操作分化。
(1)综合来看,跨年资金面存在如下典型特征:跨年前5-6个交易日资金价格和分层偏走高,前2-3个交易日偏回落,跨元旦后资金价格前1-2个交易日可能惯性走低,后续则在春节取现等缘故下有走高的压力。
①跨年前央行呵护资金面态度较为明显,对应往往重启“7+14”操作以及“MLF增量续作”,甚至是降准对冲流动性,带动跨年资金体感偏宽松,资金价格方面,DR007往往从倒数第5或者6个交易日价格走高,但是随后倒数第2或者1个交易会走低,R007-DR007分层往往从倒数第6个交易日开始走高,在倒数第4个交易日开始逐步走低;
②相比于跨年前资金面可能在央行配合下偏宽松,跨年后资金面往往回归中性甚至偶尔偏向于收敛,核心原因为往年1月往往具有缴税、春节取现等压力,因此若是叠加政府债缴款以及央行回笼等因素,资金面易走向收敛,对应后续资金价格偏向于略走高,而分层更多是在跨年前央行资金缓慢释放等逻辑下保持平稳甚至略有走低状态。
(2)对本轮跨年资金面的思考:元旦前资金价格走势和央行操作密切联动,无论是悲观还是中性假设,元旦前资金面跨年或无忧,整体或呈现“量足价稳”格局,元旦后资金面或视央行操作分化。
以12月作为初始点,截止至今并未见到典型的“7+14”操作,但央行通过逆回购、买卖国债、买断回购等操作维稳资金面情况明显,带动最近几个交易日资金面体感偏宽松,但基于1中分析,当前银行体系资金仍旧是“中长期资金中性,短期资金中性偏紧”的特点。
往后看,元旦前资金价格走势和央行操作密切联动,无论是悲观还是中性假设,元旦前资金面跨年或无忧,整体或呈现“量足价稳”格局,元旦后资金面或视央行操作分化:
①中性来看,基于前期央行已经公布的12月或择机降准言论,以及当前银行体系呈现的“中长期资金中性,短期资金中性偏紧”格局,叠加1月可能的“置换隐债专项债发行、春节取现、缴税”等扰动,预计央行在MLF续作前进行降准操作的可能性仍大,而一旦降准,考虑到汇率压力,DR中枢走低可能不太明显,但R中枢的走低或是大概率,再结合前面所分析的资金价格元旦前后特点,对应元旦前5-6个交易日(MLF续作前)资金价格波动或较大,元旦前2-3个交易日及其后波动或下降,资金中枢下滑。
②即使悲观假设,若央行12月不降准,就往年央行跨年资金面均呵护较好的经验,叠加当前央行已经展现出的“呵护资金面”导向,对应资金面也不悲观,其中相较于①中性假设的最大影响在于元旦前价格走高的幅度可能更为激进一点,以及元旦后资金面的收敛压力或不可避免。
核心观点:2025年春节落在1月份,2024年12月降准仍有一定概率,若央行在MLF续作前后降准,对应资金价格和分层短期均有回落的可能,最终资金面或呈现“量足价低”格局,若不降准,资金价格和分层将难以回落,最终或保持“量稳价高”格局。
1、过往春节前后资金面回顾:
2020年以及2023年春节落在一月份,考虑到“缴税、春节取现、信贷开门红、政府债前置发行”等因素,对应央行在当月或者前一年12月降准进行对冲,其中若无信贷冲击,春节前资金绝对价格和分层趋向于先走高后走低,春节后,资金价格一般延续回落,但分层或有所抬升。
本研究报告根据2024年12月22日已公开发布的《对元旦和春节前后资金面的思考》整理,如需获取完整研报,请联系对口销售。
分析师
覃汉 <执业证书编号:S1230523080005>
汪梦涵 <执业证书编号:S1230523080003>
法律声明及风险提示:
本公众号为浙商证券固收团队设立。本公众号不是浙商证券固收团队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的资料均摘自浙商证券研究所已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报告的后续解读,内容仅供浙商证券研究所客户参考使用,其他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公众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推送内容的适当性,使用本公众号内容应当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和解读,浙商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视其为浙商证券的客户。
本公众号所载的资料摘自浙商证券研究所已发布的研究报告的部分内容和观点,或对已经发布报告的后续解读。订阅者如因摘编、缺乏相关解读等原因引起理解上歧义的,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请注意,本资料仅代表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的研究观点可根据浙商证券后续发布的研究报告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义务,后续更新信息请以浙商证券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为准。
本公众号所载的资料、工具、意见、信息及推测仅提供给客户作参考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浙商证券及相关研究团队不就本公众号推送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任何订阅人不应凭借本公众号推送信息进行具体操作,订阅人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所有投资风险。在任何情况下,浙商证券及相关研究团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公众号推送信息所引起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浙商证券及相关内容提供方保留对本公众号所载内容的一切法律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或机构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转载或者复制本公众号推送信息。若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转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浙商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廉洁从业申明:
我司及业务合作方在开展证券业务及相关活动中,应恪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廉洁自律的规定,遵守相关行业准则,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公平竞争,合规经营,忠实勤勉,诚实守信,不直接或者间接向他人输送不正当利益或者谋取不正当利益。
微信推文新规则,不再按时间顺序推送,请关注本公众号并设置星标⭐️,以便第一时间接收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