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马拉松赛事报名费,是高还是低了?

江湖马拉松 马拉松江湖 2023-07-25

 

这几年来,国内跑者充分享受着中国马拉松飞速发展的“红利”,赛事多如牛毛,服务愈发细致,体验趋于完美……



最关键的,参加马拉松,对于跑者来讲,报名费一直保持着较低水准,让跑者能以最小的付出,获得最大的回报。


据中国田协和果动科技共同发布的《2018中国马拉松大数据分析报告》,对去年148场马拉松报名费的统计中,平均为130.5元,最高260元,最低80元。半马平均为102.05元,最高200元,最低50元。


作为跑者,大家肯定是希望报名费越低越好,像作为全国顶级马拉松之一的上马,就坚守着100元的“亲民”报名费。然而,我们应该清楚,马拉松不是社会福利,报名费的偏低,就是将跑者承担的费用,转嫁到其他环节。


这里的“其他环节”,包含政府拨款、赞助费用两大块。眼见着政府拨款越来越少,商业赞助越来越难拉,那么办赛的成本压力,就会陡升。


目前收费水平偏低


国内去年收录到的马拉松最高报名费是260元,2场,250元1场,国内就这三场200+。200元的,也才7场。120元是最多的,有50场,另外两个数字是150元和100元,均为38场。低于100元的,只有3场,2场80元,1场98元。



这样的报名费水准,作为跑者,是真的能赚回来的。先看赛事物资,一件品牌参赛T恤,就要多少钱?上马的100块,都不够买一件耐克T恤吧。


赛前有参赛包、号码布(含芯片)、官方手册、一次性雨衣、各种食品、与跑步相关的小玩意儿等。赛后会有奖牌、毛巾、完赛服、拖鞋、食品等。不是每个赛事都有这么多,但是组合出其中一部分,成本价至少也得几十块吧。


赛事服务,安保、赛道上的补给、医疗保障、裁判、志愿者,哪项服务不需要成本?有的比赛央视直播,又得六百万左右。


我们再来看一下国内马拉松的支出情况。数据同样来自《2018中国马拉松大数据分析报告》,数据范围基于193场田协认证的A1类赛事和47场A2类赛事,这基本是国内的主流马拉松赛。



A1类赛事平均支出经费为875.93万元,A2类赛事为470.23万元。其中A1类全马费用为1199.96万元。


赛事的赞助收入方面,A1类赛事479.11万元,占运营经费的54.74%;A2类赛事241.02万元,占运营经费的51.26%。


可以看出,赞助之外,马拉松运营费用还有着较大缺口,报名费是真金白银,可以解决一部分,剩下的,就看政府补贴额度了。补贴多,运营商就能赚钱;补贴少,努力持平;不补贴,真可能就赔钱赚吆喝了。




马拉松怎能算公益


分析报告得出的结论是:从报名费来看,中国马拉松的报名收费水平给整体偏低,与各城市将马拉松赛事定义为公益性质的赛事运作模式紧密相关。


以前国内赛事很少,大家想着,先把比赛办起来,至于说用什么方式,暂且不管。但无一例外,马拉松需要政府主导,因为要占用太多的社会公共资源,光靠一个运营机构,是根本无法操作的。


有的城市政府,高度重视,要钱出钱,要人出人,赛事瞬间就能成为国内顶级水准。更多的城市,或是体育局直接承办,或是委托市场化运营商,给一部分补贴,剩下你自己去招商。也有的城市,只提供公共资源,一分钱现金也不会给的。


至于说将马拉松定义为公益性质,显然不妥当。我们是需要全民健身,需要为市民的身体健康提供各种便利,但这一形式,不应当是马拉松啊!


马拉松属于极限性的锻炼方式,绝对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的。全马和半马,都需要长时间训练,才能安全完赛,不是没有门槛的。倒是迷你马拉松,10K以下的,才符合全民健身的性质。


政府的公益,应当向短距离、全民性倾斜,而不是针对全马、半马跑者。很多城市热衷于马拉松装点门面,这不是一个好思路,多支持些短距离、小规模的迷你跑、社区跑、街道跑等,才是根本。




跑者需为服务买单


很多城市马拉松,已完全进入市场化模式。作为跑者,需要为自己享受到的服务买单。


我们必须摒弃马拉松属于社会福利的做法,你去跑马,属于个人行为,想让自己的身体更健康,或者是其他目的。整座城市、那么多人,在为你提供便利、服务,你自己付出符合市场价值的报名费,天经地义。


田协对国内马拉松赛事的很多方面进行了规范,像赛事奖金,就有严格规定,你国际金标,最高是多少,国内金牌,不能超过多少。对于报名费,则没有一个标准,各个赛事自主定价。


国内几个顶级马拉松,像北马、上马和厦门,多年经营,品牌有了,赞助商青睐,不需要政府投入,属于赚钱的赛事。报名费的收入,对于他们来讲,显得并不那么重要。


可对于大量二三线城市马拉松,赞助商看不上眼,招商难,政府补贴在逐年减少,总不能让运营商干亏本买卖吧?现在不乏一些运营商为了占领市场,“圈地”,可以不计成本,往后发展,必须有一个健康的盈利模式。


这种情况下,报名费的收入就显得很重要。国外市场化运作的马拉松,选手报名费收入往往会占到运营费用的一半以上。赛事是为你服务的,你享受这种服务,为这种服务买单,是合理的。


我们可以北马为例,假设运营费用2500万元,每人报名费500元,30000人规模,这项收益就会达到1500万元了,这对于任何一个运营商,都会有精力把赛事做得更好。


而且,赛事获得的丰厚利润,还可以拿出一部分来回馈给城市、市民。据说,有的马拉松不但没有政府补贴,运营商还会给政府缴纳一笔公共资源使用费。


你顶级马拉松坚持较低的报名费,对自身运营影响不大。可是,下面的马拉松,就要受到拖累了。


随着中国马拉松的发展,报名费需要与时俱进。跑者的“福利”,是享受到完美的赛事服务,而不是低廉的报名费。


>>>点击更多精彩

清远马引领广东二线马拉松

清远马,一场如期而至的约会

中国马拉松谁是2018大赢家

没按时立项认证,后果很严重!

智美触底反弹的时候到了

东马没有传说中那么好

我在东京马拉松“薅羊毛”

酒店因马拉松涨价该管吗

中奥路跑的扩张

日本马拉松的细致服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