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存衣袋的选择:是极简一次性的,还是趋向更好的?

江湖马拉松 马拉松江湖 2023-07-25

品质系列

春节前收拾东西,看着这几年积攒下来的马拉松物品,似乎有些话题可以谈谈。


先说的是奖牌,2月14日的《原本很精美,放着放着就氧化了,我们该怎样对待完赛奖牌?》;接着是参赛服,2月19日的《看着成堆的参赛服,我在想:可有赛事敢不发或采用其他方式么》。今天这篇是说存衣袋的,此三篇构成一个系列。


前两篇也引发了一些跑者讨论,有的认为不应提倡不发参赛服,有跑者一年就跑一场,参赛服也算个纪念,你不发怎么行?


这其实也是长久以来,“马拉松江湖”推送后面临的一个“问题”。时下愿意思考的人真是越来越少,不少阅读者,只凭看到的一个词、一句话,就拿起来说事,罔顾全文立意。


串起这个小系列的,是品质。马拉松本来就是人们生活富裕后的产物,不是挣扎在温饱时的向往。国内马拉松经过几年野蛮生长后,需要的是品质提升。


此三篇文章,谈的正是国内马拉松参赛物品品质提升的一个趋势和走向,不见得适合所有赛事,但需要有赛事为此去探索、尝试。


相信在不久的以后,我们能看到一些新变化的!



早在“马拉松江湖”前世“江湖马拉松”初创时,就关注过存衣袋的话题。那是“江湖马拉松”的第二、三篇文章,详见2018年3月30日的《马拉松“包包”(上):袋不同,不相为谋》,2018年4月5日的《马拉松“包包”(下):有一袋,如您所愿》

快三年了,我对存衣袋的主旨没有改变。跑过更多赛事,拿过更多存衣袋后,更加迫切地觉得,马拉松也需要环保,像一些粗制滥造或者实用性不大的,真是该淘汰的时候了!

赛事的选择,可以有三种:第一,用极其简单的一次性存衣袋,用完后基本就扔;第二,将存衣袋打造为赛事特色,成为有价值的纪念品,这需要不菲的投入;第三,不提供存衣袋,参赛者用自己的包,系上有自己参赛号码的存衣标签即可。


一次性渐成气候


国内赛事的存衣袋,起初都是由运动品牌赞助商生产的,像特步赞助马拉松这些年来,存衣袋基本就没变化过,都是同一个版本。在这个上面,特步显然没用心,也许是不想用心。

后来赛事多了,一些中小型比赛,没有运动品牌赞助,自己就照猫画虎,也生产出不少类似的存衣袋。有些有心的赛事,会针对跑者需求、气候冷暖,调整存衣袋大小、款式,让存衣袋变得百花齐放了。

有些品质好的,比赛完了后,大家还能背,运动时背两件替换衣服,或者出门时简单装几件随身物品,都挺不错,很实用。

在国内马拉松兴起之时,国外早已进入成熟状态,大家纷纷学习、借鉴,存衣袋上亦然。国外以六大满贯为代表的顶尖马拉松,都是都是透明的塑料袋子,比较大,一眼能看出里面都装了啥。


这种塑料袋子,就是一次性的了。塑料的,一不小心划一下,就是道口子,也不适宜再用。

港马这些年来就一直用的这种塑料袋子,国内赛事近几年也有一些采纳了这种,我跑过的广马、无锡马均是。

新中体赛事也是这种趋势,他们提供的塑料袋子跟广马的容量差不多,区别是双层的、不透明,感觉品质上更好点。

这种存衣袋简单、实用、透明,由一些大赛事引领,以后可能成为国内存衣袋的主流。


深圳竟然俩土豪


物料是马拉松赛事重要标签之一,优质的参赛物品,能够迅速赢得跑者赞誉。大鹏马就走的是这条路,其物料显得比较用心,而在存衣袋上,也是一年年出新,其已进化到背包了。

像2018、2020两届大鹏马,都是采购自迪卡侬的背包,区别是18年的单薄些,20年的厚实些,品质更佳。

由于大鹏马是在每年元旦举行,在深圳也算是比较冷了,赛事针对这一气候条件,从2014年首届起,其存衣袋就很大。后来,每年都有新变化,有防水的,有夹层放置运动鞋的,直到后来的运动背包。

南山半马在物料上也十分舍得花钱,属于那种低调的奢华,其存衣袋也一直好于市面上的。以2017年华润80周年为节点,那年存衣袋升格为背包,自己设计生产的,比较实用、时尚。


南山半马的背包做得是一年比一年大,完全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比较之下,我还是觉得,17年的最好。

这几年我外出跑马,尤其是深圳周边区域的赛事,放眼望去,南山半马和大鹏马的背包随处可见。

为什么这两场赛事的背包做得这么好?舍得投入!是与背后的“金主”分不开的,一个是华润,一个是万科,他们做赛事,更多地是体现企业品牌,而非像其他运营商那样,更多地考虑到运营成本。

当然,大鹏马报名费收得比较贵,凸显了其赛事特性,给参赛者一个好些的背包,也在情理当中。不过,像南山半马和大鹏马愿意提供高品质参赛包的,毕竟只是极少数,不具广泛性。


没有一点不影响


去年底跑桂林马时,由于住在起点附近,我就决定,不存包了。这样节省了赛前去排队存包的时间,也不用那么早急着去起点,赛后也不必再去取包。

完赛后,国内赛事一般都是将完赛物品装在一个袋子里的,也不用发愁没法拿。

国外一些赛事则鼓励参赛者不存包,如果你没有存包,会有“奖励”。2019年底参加大阪马,报名时我就选择了不存包。完赛后,领取完常规的完赛物品后,没存包的会有另外一条通道,去领取一件风衣。

也有一些国内外赛事,会在赛后留出不存包通道,让没有存包的完赛者,以最短的距离离开终点区域。


去年疫情期间,我还跑了两场小规模的越野赛,参赛物品都不包含存衣袋。比赛当天,拿着自己的包,附上小号码布便能存包,也挺好。

随着国内更多赛事、跑者走向成熟,赛事可以号召参赛者不存包,让这成为一种趋势。

在存衣袋上,希望国内赛事能够趋向多元化。一些大赛事,规模大,提供一次性的塑料存衣袋;更多的中小赛事,灵活处理,尤其是本地选手为主的,鼓励大家不存包,需要存包的,不提供存衣袋,让大家用自己的包去存。

事实上,一些中小型赛事,可以在赛事物料上做些减法,比如不提供免费参赛服,但会给大家一个品质更好的存衣袋或背包,同样是不错的选择。针对不同群体,多些选择,方能彰显赛事的魅力。

>>>点击更多精彩<<<

可有赛事敢不发参赛服或采用其他方式么


很精美的完赛奖牌,放着放着就氧化了……

三四月份报名的那些比赛,能如期举行么?

最美好的马拉松记忆,定格在2019

中国马拉松亟待“破圈”,会是中奥路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