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文: 华人第一学霸家族,家里都是成功得可怕的人
数学算法俱乐部
日期:2020年10月31日
正文共:1580字7图
预计阅读时间:4分钟
来源:算数君
“朱棣文”这个名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或许有些陌生。他30岁进入贝尔实验室,40岁成为斯坦福大学首位华裔教授,50岁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60岁就任美国能源部部长。他的家族更可怕,三代皆教授,12位博士。
高晓松在提到自己家族的时候,曾很自豪地说过:我们家都是知识分子,硕士都算是文盲。的确,在高晓松的家族履历中,“清华”、“院士”这样的字眼随处可见,满眼都是国之栋梁。
高晓松出生在一个显赫的高级知识分子家庭
不过,如果高晓松看到朱棣文的家庭情况,可能除了叹服也没有别的话可说,因为朱棣文他家简直就是“常春藤收割机”和“博士生产器”。
外祖父,李书田,天津大学校长,国民政府教育部长,高等教育家、水利学家。
父亲,朱汝瑾,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美国三所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
母亲,李静贞,麻省理工学院博士。
哥哥,朱筑文,麻省理工学院博士,斯坦福大学医学系教授。
弟弟,朱钦文,政治学博士,哈佛大学法学博士,美国顶尖律师。
(左)朱棣文、(中)朱钦文、(朱筑文)
妻子,吉恩,物理学博士,斯坦福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
朱棣文与妻子吉恩
朱棣文的家族履历其实不止于此,据了解,他的父兄辈中至少有12位博士或大学教授。朱棣文绝对是有强大的DNA的,但是少年的他并没有表现得与众不同。小时候有点离经叛道,幼儿园烧坏了家里用餐的塑料桌子,中学时期曾经辍学过两个月,大学去了离家不远的相对平凡的罗彻斯特大学。
让他真正开挂的是,大学以后。他兴趣广泛,并且有一股“钉子”精神,善于实干和钻研。他是那种挖井一定要挖到水的那种人。初入大学,朱棣文醉心数学,并且获颁罗彻斯特大学斯托达数学奖;大二时,一本《费曼物理讲义》让他决定转战物理学,他毕业时,获数学学士和物理学双学士学位;而后他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物理学硕士和博士,因为物理研究的突出表现,获颁获颁国家科学基金会博士预备生奖学金、国家科学基金会博士后奖学金;在贝尔实验室的四年时间里,朱棣文和研究伙伴 AllenMills,专心学术,分别研究正电子问题和激光测量问题,用四年的时间共同得出了原子体系之中量子电力学修正的最精密测量方法。
江苏太仓的朱棣文小学
之后朱棣文在斯坦福大学执教之外,继续专注自己从1983年就开始着迷的原子冷却技术的研究,1985年发表第一篇学术论文 。1987年到1992年间,他在斯坦福大学实验室制造出了接近绝对零度的低温,减慢原子速度。因此他被誉为“能抓住原子 ”的人,同时凭借这项创举,获得了199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诺奖为朱棣文带来了全球声誉,他不止步于此,他说服一些大企业捐资,在斯坦福修建了世界上第一个Bio-X实验室,这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Bio-X实验室;他还创建了精密测量实验室、玻色-爱因斯坦实验室等世界顶级物理实验室。在这些实验室中,朱棣文迎来送往,一批又一批科学新秀在他的指导下成长起来。
朱棣文支持对可替代能源与核能的研究,并认为必须用它们来替代现有的化石燃料,以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进程。他的想法也成功引起了奥巴马的注意,在奥巴马的提名和支持下,朱棣文成功就任奥巴马政府能源部部长一职。朱棣文是继劳工部赵小兰后第二位华裔部长。
这个毫无政治经验的科学家并不羞怯,也绝不逞强,为了美国变得更加能源高效,减少碳排放量,应对全球环境危机。他尽自己所能领导“太阳神”计划,用革命性的方法,将各种纤维直接转化为能源,最大限度地获取太阳能。四年后奥巴马连任,朱棣文适时地请辞,回校继续教学和学术研究。
他的成功,或许是刻在骨子里的DNA,或许也是流淌在心中的那份坚守和努力。
朱棣文在经历过自由的幼年,坚持不懈的青年和中年,对后来人说:“在一生中,你必须做你真正想做的事情,带着你的热情去迎战,不轻易放弃。”
参考文献:
1、华人第一学霸家族:三代皆教授,12位博士…他说自己算失败者,
http://www.sohu.com/a/225671235_557383
— THE END —
☞26岁哈佛博士,27岁清华院长,朱镕基都敬仰不已,一辈子未婚,一生只做了一件事☞谁是“唯一值得全世界知晓的数学家”?☞机器学习中需要了解的 5 种采样方法☞北大读博手记:怎样完成自己的博士生涯?非常具有指导性!☞终年33岁的印度数学天才,他的传奇人生让扎克伯格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