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与改革共成长 | 来到兵团后,我家日子节节高

 “兵团零距离”—— 胡杨网品牌微刊


改革开放40年来,团场面貌和职工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97年,我和爱人从安徽老家来到新疆,我们一路乘火车、汽车,经过了七天六夜的颠簸,终于到达三师伽师总场路口。此时,我们很惆怅,因为这里距离伽师总场还有17公里,要走路去吗?


说实话,我第一次看到这么荒凉的地方,茫茫戈壁滩,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有了一种莫名的无助感。一旁的爱人坐在行李包上一声不吭,我知道她心里在埋怨我。就在这时,前方来了一辆拉石料的方圆车,热情的开车师傅把我们带到了伽师总场。一分钱都没收,把我们感动坏了。


李先军夫妇


我们千辛万苦来到伽师总场后,连队副连长给我们分了房子。那是连队特有的一种房子,一间半,40平方米左右,6家人住一排。有房便要有床,我们刚来什么也没有,就找来土块垒床,在上面铺些稻草,一张床便成形了(说实话就是地铺)。


伽师总场当时是重盐碱区,那些年,职工群众以治理盐碱为中心建设农田水利,进行水旱轮作,种稻洗盐治理盐碱地。当时,连队给我们承包了35亩棉花地。我们就在这里安家了。我们吃涝坝水,用电靠发电机,交通全靠毛驴车。一年到头挣得钱只能勉强糊口。


1999年,伽师总场党委带领全场职工扩大棉花种植面积,构建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大农业生产格局,生产持续发展,职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自来水通了、电也通了。


2000年,我成为兵团职工,极大鼓舞了干劲。


2004年,兵团党委又出台政策,只要是正式职工,交上8000元钱就能享受住房改造,就能分到80平方米的平房。80个平方,3个卧室、24平方米的客厅、9平方米的厨房、6平方米的卫生间,简直太美了。直到现在,我和爱人还念念不忘住进新平房时的高兴劲儿。



伽师总场街头一景


2006年,伽师总场进行改革,经济上扩大职工经营自主权、政治上扩大团场基层民主,建立和完善以“团场基本经营制度+其他配套制度+管理”为基本框架的团场体制机制。


2007年,团场开始大面积安装地下设施滴灌,省水又省劳动力,还能提高产量。年底,使用滴灌的农作物单产比以前大幅度提高,职工收入明显增加。


2011年,我们也和许多职工一样住进了楼房、开上了私家车。从此,我们再也不用忍受冬天无法洗澡、烧煤取暖做饭,熏黑墙壁的困囧了。


现在的伽师总场,一幢幢住宅楼拔地而起,道路宽阔、树木茂盛、花草艳丽,团场连队经济逐年提升,职工日子越过越好。


团场综合配套改革推行以来,连队职工分到了身份地,同时全面取消“五统一”、扩大职工经营自主权,连队职工吃上了定心丸,干劲越来越足,积极性越来越高。


我坚信,我们的生活会越过越好,伽师总场也会变得更加美丽。


作者:李先军


编辑 / 陈颖  责编 / 蒋龙珍  审核 / 钟新 侯万里


猜你喜欢

40年40人 |  拉住健康手,跟着快乐走

 

40年40人  | “倔老头”与变化的服装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