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与改革共成长 | 再上北塔山

 “兵团零距离”—— 胡杨网品牌微刊


这两年,我不断听说起六师北塔山牧场的变化,有的竟然用上了“天翻地覆”这个词,我感到惊奇:7年前,我还去过,这几年怎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


直到乌鲁木齐的朋友从北塔山牧场旅游回来对我说,你们师的北塔山(牧场),真是一个美丽的小山城,蓝天白云,气候宜人,在新疆也是少见。

 

这种诱惑的召唤,使我再也坐不住了。夏日的一天 ,我乘坐朋友的车,带着激情,向北塔山牧场驰骋而去。


车上,我追忆起多次跟随师领导去北塔山慰问的情景,往昔如昨日一般清晰……


北塔山牧场地处贫瘠的群山之中,牧场与蒙古国接壤,总面积为2252平方公里,全场1176户,总人口4066人,93.4%是哈萨克族。有句民谣:有山不长树,有地不长草,有沟没有水。几十年来,牧工的毡房就散落在边境线上,冬天大雪封山,生活物资运不进去,生活极其艰苦。一位老牧工在我采访时说了一句令我流泪的话语:我们祖祖辈辈就这样过来的,我们已习惯了。这句话一直存放在我的心里。

山城式的建筑




这是北塔山牧场吗?下车后我傻傻地站了半天,望了下四周,如梦初醒地说了一声:北塔山牧场,你真的变了,变得如此可爱美丽。一种无法抑制的心情,促使我没有走进宾馆,直奔新建的牧工新区。

 

这里不再是城市模式化建筑的风格——马路两旁排列着整齐的楼房,而是顺着起伏的山势,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既与大自然亲密融合,又有诗情画意的韵味。

 

白墙红顶、别墅式的小楼,共建了300多套。房前屋后都种着整齐的花草树木,柏油马路直达每家每户。道路两旁的路灯上挂着一串串红灯笼,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山风的吹拂中高高飘扬。


在路上,我们遇到两名哈萨克族小姑娘,大约五六岁,一个穿着红色的连衣裙,一个穿着中式旗袍,见面就喊阿姨好、叔叔好,此情此景令我惊喜。过去我到牧工家采访,孩子们都躲得远远的,偷偷看我这个陌生人。今天不光穿着时尚,又那么天真活泼有礼貌,孩子的精神面貌变化巨大。

 

在下山路旁,见到一位哈萨克族老人正在门前扫地,还没等我开口,他主动和我们打招呼:你们转了一圈,看看我们的房子和路好不好?我们连忙上前和老人握手,并连声说“好,真好,真漂亮!”

 

老人又笑着自豪地说,我在电视里看过,我们这里的建筑和山城重庆的建筑一样好看,等晚上灯光亮了更好看。

 

夜幕降临,整个牧场场部,五颜六色的灯光亮起来了,随着山体的高低起伏,和天上星光遥相呼应,构成一幅美丽的山城图景。晚风从远处带来一阵阵悠扬的琴声和歌声,我情不自禁地说:都说城市欢乐多,山区牧工更快乐!


四角亭里的欢乐


这次来北塔山牧场,我们想找牧工们聊聊,他们对牧场这几年的变化,怎么想?怎么看?

 

在一个茂密的树林里,有一个红色的小亭子,有几名牧工正坐在亭子里喝茶。和我同行的小杨拍了一下我的肩膀说:“这才叫‘山城’之乐!”我们笑着向那里走去。

 

在交谈中,我问他们:“你们牧场这几年怎么变化这么快呀?”一位叫名叫买乌太的牧工笑了笑,慢条斯理地说:“话说起来就长了,简单说一句话:改革开放好,党的惠民政策好啊。”

 

“怎么个好法?”我又问了句。

 

“太好了!”他说,这几年牧场水引来了、电通了、柏油马路铺上了、红楼房盖起来了……

 

这七八年,北塔山牧场人完成了过去几十年想干而没有完成的事。从乌轮布拉洛水库修了一条70公里的引水管道,解决了用水问题;架起了80公里的高压线路,解决了照明问题;盖起了300套住房,牧工从毡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建起气势宏大的文化广场……人们对牧场这几年的变化如数家珍,生动感人。

 

说到高兴之处,有一位牧工站起来,激情洋溢地唱了起来: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需要到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儿安家……… 

文化广场上的希望


站在依山傍水、高大而现代的办公大楼门前,可以看到不远处职工文化活动中心,这中间距离是200多米长,80米宽,高低落差2.7米,这是一个多么开阔的空间,又是多么壮观的格局!

 

再细细一瞧,在楼前第一个落差的台阶上,放着北塔山千百年历经沧桑的一块奇石,重达70多吨,它见证了北塔山牧场各族牧工群众风雨同舟的历史变迁。奇石一面写着“团结奋进”,另一面写着“北塔山文化广场”。

 

在职工文化活动中心的门前,有一块长6米高、1.8米的米黄色花岗岩,正面刻着“为人民服务”。背面刻了一首《北塔山之歌》。

 

这首歌是一位作家在北塔山采访时写的,深受欢迎,牧场曾组织近百人的合唱团参加全师大合唱比赛,获二等奖。

 

为了让历史留住记忆,在群众的期盼中,特将歌词刻在上面:

 

北塔山啊北塔山,你是我心中的山,你拥有多少山峰,你拥有多少山泉,我骑着守边的战马,走过千遍万遍,蓝天上的雄鹰,伴随我盘旋……


幸福像花儿一样


北塔山牧场的水、电、路问题解决了,如何展开飞翔的翅膀,把今后的日子过得更富裕?我们决定走乡串户,听听牧工们是如何盘算的。

 

畜牧三连,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连队,连长告诉我们:当前的畜牧业还是靠天吃饭,老天爷高兴了多下雨就丰收,不高兴不下雨就完蛋了,看不到前途和光明。我们决定另辟致富之路,借助人才优势,买了12台绣花机,办起了毡绣布绣加工厂。牧工布布汗就是致富带路人。

 

布布汗40多岁,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她把我们领进车间,指着一个女工说,她叫沙黑巴丽·木斯勒木,是绣花能手,看看她是怎样完成一件毡绣产品的。

 

沙黑巴丽·木斯勒木,30多岁,长得清秀而美丽,头戴兰花头巾,她走到工作台前,拿出一块毡绣布,迅速在布上画出她心中想表现的一幅美丽图案,如此神奇,看得我们眼花缭乱、目瞪口呆,我们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布布汗又告诉我们,她8天就可以独立完成一个6米长的花毡,价值3000多元,利润1000多元。“我们厂的工人,每人都能独立画图,选择好的图案可以打版,大家都可以用。”布布汗说。

 

接着我们又参观了产品展览间,大到墙上、床上、桌上铺的,小到手提包、小背心、茶盘装饰的各种图案毡绣和布绣产品,像一个鲜花盛开的小天地,当场就有人买了一个手提包作为留念。

 

我们又来到草建连。这个连队建有24座蔬菜大棚,有12座大棚给10户困难家庭免费使用,每年每户可增收8000余元。

 

走进一户人家,主人叫胡乐曼拜,50多岁,有两个儿子,一个在伊犁师范学院读书,一个在新疆大学读书。胡乐曼拜一个人管了两座大棚,一座大棚的面积1.7亩,里面种有茄子、辣子、番茄、黄瓜、豆角、小葱等。两座大棚,每年可收入两万元左右。 


我曾告别过北塔山牧场,今天又要告别; 我曾经依恋过北塔山牧场,今天依然依恋。亲爱的北塔山牧场,我想在醒目的地方立一尊无名纪念碑——


正面写着:塔山英魂 

背面写着:这里曾经是气候险恶、雄鹰折断翅膀的地方,磨砺宝剑、英雄捍卫祖国领土出生入死杀敌的战场,秃山荒野,寸草难长,风雪无常, 人难以生存的地方;而今这里是勇敢者初心不改,奋发图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乐园!


作者:王旭   图片:多明忠


编辑 / 陈颖   责编 / 蒋龙珍  审核 / 钟新 侯万里


猜你喜欢

我与改革共成长 | 作为“吃货”,真切感受月饼这40年的大变化

 

我与改革共成长 | 昔日漏雨干打垒,今日江南蓝泊湾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胡杨网

兵团零距离

胡杨网站微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