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角】刘信:种业变局下,种子事业工作如何应变?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农财网种业宝典 Author 柯悦莹
2019年,新一轮种业管理机构改革顺利推进,进一步充实和加强了种业管理体系力量;全国省级种子站长会提出强化“六大体系”建设;农作物品种试验审定效率大幅提升,激发出育种创新活力、释放出市场效率;探索“点面结合、各方协作、多方投入”展示评价新机制;总结起草《农作物种子质量认证管理办法(草案)》及配套文件,种子认证制度实施准备就绪……
这一年,种业各级管理机构大刀阔斧,为行业的良性发展注入活水。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刘信是亲历者,也是推动者。
这一年,刘信去基层一线调研,到田间地头考察,行得稳,看得多。
他的2019年,是怎样的?
Q1:请用五个关键词概括您的2019年。
2019年,面对千年未有之变局,支撑种业管理的种子事业工作体系积极应变,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机构改革、事业引领、品种释放、看禾选种、品牌打造→
Q2:2019年,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对新时代种子事业工作体系进行了系统谋划和顶层设计→
在组织召开2019全国省级种子站长会议上,中心提出种子事业工作以强化主要农作物品种区试、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农作物种子质量检验认证、农作物种业信息服务、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农作物良种繁育技术“六大体系”建设为重点,厚植技术管理优势,筑牢种业发展根基。
Q3:2019年,全国种子管理体系经历了机构改革,按照“建设六大体系、实现六个支撑“的总体布局,种业工作在品种区试、品种登记、检验认证、信息服务、展示评价等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2019年,全国种业管理机构改革积极推进,种子事业工作体系坚守岗位,认真履行种业管理技术支撑职责,表现出了政治素质高、业务技术精、干事创业实的良好风范,在推动种子事业工作上取得了良好成效→
品种区试工作更加高效,有力引领了审定作物品种的创新发展。
品种登记工作全面展开,有力促进了登记作物品种的规范管理。
种子质量工作持续发力,有力保障了农业生产用种的质量安全。
种业信息工作提档升级,有力支撑了现代种业发展的决策管理。
展示评价工作创新发展,有力促进了作物优良品种的更新换代。
Q4:2019年,您看到种业行业有什么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世间万物,每分每秒都在变化着。种业行业,也在不断地变化。回顾2019年,种业行业从国际到国内,从科研育种到生产推广,从种子企业到种植农户,有的出现量变,有的出现质变,更多的是从量变到质变→
从中观层面看,种子管理体系改革变化较大,品种创新体制机制日益完善,种业供种保障持续强化优化。
从微观层面看,企业数量更多,市场分割两级分化加剧;品种数量更多,种植农户选种难度加大;良种攻关选育出的突破性品种,将给种业带来质的飞跃。
具体地说,我国种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主要表现在“四好”。
好品种。随着品种管理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多出品种、快出品种,出好品种、出大品种的试验审定机制全面建立,2019年全国共审定品种4000多个。近几年审定的一些新品种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如晶两优华占、荃优丝苗、中科玉505、东单1331、联创825等已成为区域主导品种。
好种子。打假护权行动持续深入,种子质量追溯体系逐步建立,制售假劣、套牌侵权等违法行为大幅减少,农作物种子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好企业。种子销售额前五位的企业市场份额为11.98%,比上年提高1.65个百分点;种子销售利润12.28亿元,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以上。隆平高科进入全球种业前八,种业走出去步伐加快。
好基地。目前,形成了以海南、甘肃、四川三大国家级育制种基地为核心,52个制种大县和100个区域性基地为骨干的种业基地“国家队”,良种供应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Q5:行业监测、信息统计、种子质量监测、推广应用品种监测以及种业大数据等是种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在信息化时代,您认为应该如何做好种情监测?
新时代,抓好种业监测工作,我认为要突出三个导向→
一是需求导向。要围绕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对种业的供种要求、农业高质量发展对种业绿色优质品种的要求、对外开放背景下保障种业安全的底线要求、种子发展主体和用种主体的信息需求,全方位做好种业市场监测,发挥好信息先行导向作用。
二是问题导向。要针对我国种业发展短板短项,在监测面上种情的基础上,突出抓好重点作物、重点环节、重点区域、重点个体的分类监测,研究剖析内在根源和外界影响。
三是结果导向。要按照信息结果能否“有效保障供种安全、有效指导生产经营、有效优化供种结构、有效促进种业发展”,进行谋划布局监测网络,推动落实监测措施,及时发布监测信息。推进种业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
Q6:技术是种子事业体系的优势,技术支撑和技术性工作是安身立命之根本。您认为在加快现代种业发展中,种子事业工作体系应如何适应新形势新要求?
种业作为农业发展的“芯片”,要站在新的历史舞台上乘势而上,牢记发展现代种业、建设种业强国的历史使命,突出重点补短板,推进种业绿色革命、科技革命和质量变革、企业变革、管理变革,提升新时代种业自主创新力、持续发展力、国际竞争力→
要着力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政结合的中国特色种业创新体系;着力构建市场主导、政府支持、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产业体系;着力构建法制完善、监管有力、“放管服”结合的现代种业治理体系。
围绕加快现代种业体系建设,种子事业工作体系要加强基础性、技术性工作,为种业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要适应种业管理体制改革要求,更新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要适应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现代农业发展、“放管服”改革、种业对外开放新要求,调整种业服务工作重心,转变种业服务方式方法,树立种业服务国际视野。
Q7:全方位对外开放下,种业市场的多元化、全球化发展对各项种业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您认为应当从哪几个方面加强工作?
当前,种子事业工作体系要从我国种业发展大局出发,围绕支撑种子管理和服务种业发展两条主线,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重点在以下六个方面持续发力→
抓体系建设,稳定种子事业队伍。抓种情基础,筑牢决策服务根基。
抓核心技术,增强管理支撑能力。抓工作规范,提高依法履职效能。
抓方向引领,推动高质高效发展。抓能力培养,提升业务工作本领。
Q8:在您看来,我国种业发展主要还存在哪些短板?您有何建议?
目前,我国种业发展的短板主要是:品种原始创新和核心关键技术创新有待进一步提高;种业企业市场集中度和整体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执法监管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和诚信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针对上述种业发展短板,建议从加快构建符合我国特色的种业自主创新体系、大力培育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不断提升种业管理服务能力三个方面狠下功夫。
Q9:未来五年,您预测行业将会发生哪些变化?您认为2025年的种业行业呈现怎样的特征?
未来五年,随着我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的推进,生物种业、重型农机、智慧农业、绿色投入品等领域不断发展、相互融合,我国种业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以企业为主体、基础性公益性研究为支撑的产学研用协同融合的中国特色种业创新体系基本建立,原始创新能力将显著提高,新一轮品种更新换代基本完成。管理服务体系基本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执法监管水平显著提升,市场环境健康有序。外来资本不断进入种业,种业企业兼并重组加快,种子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一是国内市场品种将出现代际更替。到2025年,我国种业品种创新能力将进入全球先进行列,根据新时代农业发展要求调整育种方向后的新一代品种开始集中入市,必将出现新一轮品种更新换代。
二是民族种企将加速向国际化迈进。我国种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再限本土,而是面向全球市场去组合生产要素,通过管理国际化、生产国际化、销售国际化、融资国际化、服务国际化和人才国际化等手段来实现全球产品销售。
三是优质种业资源控制权争夺将加剧。种业深层次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拥有和控制种质遗传资源、具备天赋的优秀育种家和拥有高水平销售和服务能力的渠道的能力上。谋求拥有和控制这些优质资源争夺将越来越剧烈。
四是种子融通产业链的天然优势将逐步显现。种子是决定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内因,种子必须种到最适合其生长发育的生态区,满足其特定的水肥要求和植保要求,才能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符合市场需产品,进而为产业链各方带来最大的收益。在满足人民对品质质量有更高要求的新时代,农业将逐步形成以种子为主线融通产业链的发展新模式。
推荐阅读
编辑:张鑫
记者:柯悦莹内容/图片:农财网种业宝典/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