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黄梅山的缘

八零跑者 时光捡漏 2021-07-30


分享你我的故事,

感悟平凡人的生活点滴,

做更出彩的自己。

黄梅山的缘

文■辛  克


前记:

乙未年辛巳月庚子日携友同往黄梅山,一路说说笑笑,游山观水,焚香祈愿,劈荆斩棘,匍匐登顶。遍览山野美景,阅尽盛世繁华,清泉浸润心肺,大空拂去尘埃!彼时已过五月,每每念及此事,心胸顿觉豁朗,遂撰记一篇,亦可感怀!



一座山
两个人
没有熙熙攘攘的人流
没有摄人心魄的美景
任性的撒欢
肆意的呼喊
登高山之巅
揽湖光之色
让身心放空
呼吸着每一口纯粹的味道
槐花芬芳
空水氤氲


.......

 

很早就有很早就有去黄梅山的想法了,严格来说,对这座山的期待应该是从小学阶段就开始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左右,我还是一名懵懵懂懂的小学生,和现在的孩子一样,头脑简单,没有思想负担,只是见过的世面少,吃喝的东西远远比不上现在的孩子,穿戴也是缝缝补补!村子几乎每家每户都在制香(香:祭祖、敬神所烧的用木屑搀上香料做成的细条。),凡是大人小孩,男女老少,每个人都掌握了制香的某个环节,我现在想起来还是觉得神奇,到底是祖上哪一位把这门手艺带了回来,以至于全村上下,家家都是制香作坊,而且制香在当时已经成为了村子的一张名片,这个情况用现在流行的“一村一品”新名词形容最为合适!

我家姐弟四个,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没有出门揽活的手艺,也没有活跃市场的头脑,在当时,为了养活全家老小,父母也加入了全村的制香大潮之中!记忆当中,随着早晨的第一声鸡叫,还在上初中的大哥就已经起床,顾不上洗脸,依然睡眼惺忪,赤脚踏进直径1米的大蒲篮之中,用凉水把筛过的木屑、香料和榆树树皮粉等搅和在一起,经历半个小时的踩踏,此过程如同和面,最后制成软硬适中、韧性十足的“面团”,大哥的“早课”就算完成,草草洗一把冷水脸,背起书包,手里拿两个玉米面做成的窝窝头,顾不得吃饭又要跑步前往2里路以外的初中上学!这几乎是大哥每天都要完成的第一项劳动任务!为了提高制香效率,增加每天的产品数量,父亲从虢镇请了两位老师傅,专门负责制香,食宿都在家里,平日吃喝都由母亲一手招呼,如果母亲不在,这份家务由尚未出嫁的小姑一人操持。农村古会繁多,父亲专门在一个本子上面记载着从农历正月初一到腊月底方圆百里之内影响力较大的庙会时间,家中师傅制作的成品香的销售就由父母完成。记忆里,父母有时候一连几天不在家,即使回来,也是匆匆忙忙,用纸箱子把香全部装妥,载在加重自行车的后货架上面,少的时候就是两个箱子,大概有百斤左右,然后母亲还要想办法坐在后货架上,足足二百斤的重量靠父亲人力骑行,就我记忆里面去过的地方,就有钓鱼台、宝玉山、金台观、灵山、黄梅山等等。儿时不懂得生活的艰辛,只盼着母亲回来时候带些好吃的,即使是下山间隙摘来的一把酸枣都可以让我嘴馋好几天!出门在外,庙会少则一天,多则四五天,渴了就喝几口山泉水,饿了就吃几口冷馍,去的地方运气好,还可以每日在庙里吃几顿斋饭,如果香没有卖完,或是离家较远,晚上就只能留宿山庙!简简单单地在走廊、过道,或是房间地上铺一层干草,和讨饭的、年龄大的善男信女挤在一起睡一宿!这便是养家糊口过程中的家常便饭了!

对于黄梅山,头脑中的记忆是从六、七岁开始,母亲时不时提起黄梅山,从她的只字片语中我对这座神奇的山有了一个大致的轮廓。应该是遍布郁郁葱葱的松柏,走在其中,只闻钟声,不见庙顶,循着缕缕青烟,大概可以摸得着庙宇的方位,于是在曲折迂回的山间小道上几经盘旋,终于窥得神庙一隅!这个模糊的印象停留在二十年前的孩童脑海,经济大潮早已卷过了我的小村子,曾经风靡一时的制香手艺面临失传,工业机器时代的到来让这个当初繁荣的行业销声匿迹,村里制香的只有寥寥几户,绝大多数人家把工具都糟蹋的一干二净。父母都已六旬有余,但每每提起名山大川,母亲总会对这座神奇的山啧啧称赞,我一直心存疑惑,自己也算是把方圆小有名气的山峦走了个遍,到底离家这么近的山有什么魔力能让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念念不忘?况且凤翔这个地方少有大山,大多都是植被缺失的土山而已!想去探探黄梅山的想法有两三年了,但种种原因不能成行,在内心当中,我有三分向往,但有七分不屑!毕竟不在秦岭,肯定缺少奇峻之美!种种矛盾的想法让自己难以释怀,其实过完年到现在哪儿都没去得成,每个周末都忙,忙到干不了一件具体的事情!快六月了,即将迎来三夏大忙时节,前一天晚上和屁屁一合计,临时决定下来,黄梅山即将成行,矛盾了几年的事情有了结果,心里倒是舒服了许多!

黄梅山非名山,但在千河周围影响力还是挺大,我不识路,从百度地图上理解了大概位置,两人迷迷瞪瞪就上路了。从铧角堡跨过千河,沿北湾进山,五月底六月初的日头还是有点大,满身赘肉没走几步便酸困不已,好在渐行渐高,有凉风作伴,目之所及全是冯家山水库的一片湛绿,心境倒是非一般的舒服!山里梯田种的大麦已经成熟,农人忙忙碌碌,机器开不进去,全部用镰一茬茬割下来,这场面已经好些年不见了,自己是农民,割麦子始终不在行,但感觉亲切!

沿着曲曲弯弯的一条山径,趟过荆棘密布的酸枣丛,农户的房子越来越零散,眼前的一湖湛绿逐渐缩小,行至塬台边的一株皂荚树下,我已不知目的地尚在何处,四周没有住户,有懒懒散散的几头黄牛,却是没有牧人,传说中的黄梅山到底是哪个山头,这日子非初一,非十五,没有进香还愿的信徒,大山上就我们二人,还有不说话的牲灵,面前是一株颇有年份的老树,巨大的树冠罩下一片阴凉,沐浴着山风,享受着美味的给养,心境那是非同一般的豁朗。转了几圈,突然发现树干上缠绕的一根根红绳,我“领悟”了,此树非树,而是一株“神树”,看来行走的方向没有问题,沿着这条路走下去,肯定找得到黄梅山中的寺庙,找到了庙,不就找到了黄梅山吗?我为自己愚蠢的发现惊喜不已,与屁屁在荫凉下吃饱喝够,远眺了不知何处的家,心满意足之后又开始上路了!


中午时分的太阳很毒辣,走在山沟沟里,杂树能够遮挡片片光阴,可是没有风的世界纹丝不动,汗珠一滴滴顺着脊背留下来,估计背包里面全是汗水了!前几日下了几次暴雨,沟底全是雨水冲刷的痕迹,可惜没有流水,偶有一洼积水,却还是有两只蛤蟆厮守在里面,享受着属于自己的世界!我有几分期待,母亲曾说过几次,黄梅山神奇之处在于有山有树没有水,庙里却有一眼流淌千年的活泉!这一眼泉水养活了一座庙,一座山,包括这座山上的万物生灵!时光荏苒,不知这一口神泉是否还在顽强的坚持?几十年间,经济的发展让环境付出了惨烈的代价,曾经誉为小江南的长青镇下辖的几个小村已经不复存在,素未谋面的神泉也怕是难逃厄运!带着几分期许,带着几分疑惑,走在过于安静的密林当中,我迫切地寻找着红墙青瓦!

羊群的撒欢声让自己从重复不断的想象当中挣脱出来,透过层层树木遮挡,我依稀看得见几处飞檐青瓦,这应该就是黄梅山的老庙了!每座山,每座庙都有自己存在的理由,或是美丽的传说,又或是与世无争的隐退,苍松掩映,流水潺潺,这应该就是人人向往的超凡胜境了!站在巨石跟前,自己还是感慨颇多,三十年前,父母肩扛车载着生活的希望,一遍遍的叫卖着全家老少的汗水,毛毛钱养活着一大家子,因为这座庙,有了这段缘,所以,自己也是应着父母的心愿,看看想象中的这座庙,或许,当年吃过的颗颗酸枣就是从庙旁的塄坎上摘下的!


从庙前的院子走过,砖砌的矮墙下汩汩地流出清水,从庙里的老主持口中得知,这就是传说中的神泉!历经千年,生命依然涌动,俯下身子,掬起一捧泉水,清凉怡人的凉爽秒传全身,想喝一口尝尝,看着里面漂浮的几根羊毛,想想还是算了,既然羊群在先,那这也算是它们的地盘,由不得我这么随便!把喝过的空瓶子灌满,我想带回去浇花,放在楼上的绿植长得不怎么样,估计还是不接地气,有这瓶泉水的滋养,肯定鲜活的不得了。

上过香,磕了头,交香钱,一桩心愿算是了结!三十年时间,老庙重新修葺,据住持讲现在的建筑都是近些年修盖的,虽然庙在深山,但神灵显外,香火还是很旺盛,平常日子倒是清静,我俩却是今天的第一批到访者!绕到庙后,但见槐树葱茏,槐花虽败,芬芳犹存,耳畔全是蜂蝶的嗡嗡之音,通往山顶几无道路可循,踏开过膝的草丛,借助株株林立的柏木,终于抵达峰顶!




南可遥瞰市区,西可俯视陈仓贾村塬,北可一窥片掌之水库,东可尽览雍城之风采,近可一览长青工业园区之雄风!凤、宝、千并收眼底。脚踏嶙峋奇石之上,胸有囊括天地之心,尘世烦心扰耳之事尽随空旷野风而去,凡夫俗子但凡有遁世成仙之念,大抵不过如此!

一座山
一座庙
一眼泉
三十年的光阴更迭
见证着四代人的欣欣向荣

看了山
看了水
了却一桩心愿
种下一份憧憬与向往
它是……


辛克
RUNNER


跑步、运动、休闲、生活感悟分享的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