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文华|语文,让我快乐

时光捡漏 您生活的笔记本 时光捡漏 2021-07-31

您生活的笔记本

点击悦读更多精彩

关注


语文,让我快乐

刘文华

从事语文教学,辛苦劳累,但语言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却使我忘记疲劳,

只感到滋味悠长,如享佳酿绝品。下面,是我工作中的一些小故事。

<一>记忆的方法

有一次,我给学生讲文言文句子翻译的方法,结合典型例句,提到“留”、“换”、“删”、“补、“调”。学生听是听懂了,但面有难色。也难怪,这么多法,教人如何适从呢?

突然,我想起了什么书上介绍过“谐音记忆法”。其文还有一例:许多学生记不住马克思的生日(1818年5月5日),有人用谐音——马克思一巴掌一巴掌把资产阶级打得呜呜直哭——来记,由于形象幽默,大家很快就记住了,再也难以忘记。

想到这,我盯着黑板上的五字法:“留”、“换”、“删”、“补、“调”,灵机一动,其谐音不就是“刘唤(名)删不掉”吗?于是,我就将这个谐音讲给同学们听。大家兴味十足,“刘唤(名)删不掉”纷纷仿效。这样,本来繁冗的方法就这样变成了颇具牛气的“刘唤(名)删不掉”,记住知识不说,还获得一份兴趣和快乐。

后来,只要一提到文言文翻译五字法,大家便不约而同齐声回应:“刘唤(名)删不掉”,屡试不爽。看来,大家已牢牢地记住了该知识。

<二>品味语味

鲁迅小的时候,曾就读于寿镜吾先生私塾。先生私塾中有一块匾,说道:“三味书屋”。何谓“三味”?卓悦先生撰文指出,“三味”乃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也。

小时候,喜欢读书,曾记得一语:“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功夫兴味长。”读了韩愈贾岛的“推敲”故事,又似有所悟:言有音,语有味,确实如此。

做了语文老师,备课要比其他科任老师多,工作要比其他科任老师辛苦。但久处其间,虽苦犹乐,其乐融融,心中充溢着语文带给我的幸福和激情。自己快乐着,于是我就想着让我的学生也能感受到语文的快乐。

我觉得,所谓语味,就是讲语言方面的意味、情味。而大多数学生却不谙此道。他们过分强调字面的意思,却忽略字词后面的味道。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去努力地引导他们去领略、体会。

有一次,和学生阅读一篇有关爬山虎的文章。文后有一题,问:“作者为什么多次称爬山虎为无言的朋友?”问题中的“无言”当然好理解,问题的核心是为什么它是我的朋友?

为了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我决定从品味语味入手:“‘朋友’是什么意思?”学生答:“关系好罢。”我趁势诱导:“他们的好关系表现在哪儿?”学生们很快就找到了答案:“爬山虎不断攀登,顽强、坚韧的精神给患病住院的我以精神的鼓舞;我与爬山虎朝夕相伴,并把孩子们玩耍时提拽下来的爬山虎扶到墙上。”我接着追问:“那么,这里的‘朋友’一词后面的意味是什么?”学生很快回答:“爬山虎给我精神上的莫大鼓舞和由此我对爬山虎所产生的感激之情。为了让学生理解词语后面的意味、情味并产生深刻的认识,我又引导学生比较:“如果用‘关系好’这样的解释来回答刚才的问题行吗?”学生马上意识到不行。因为这样一来,既不具体,又不深刻。最后,我还引导学生做了一些归纳和总结:(一)学习语言要领略词语后面的情味,不要拘泥于字面的意思;(二)联系语境;(三)注意体会是否带着感情,带着什么感情。

后来,我和同学们经常应用此法。学习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我让学生品味“乱花渐欲迷人眼”中的“乱”字:学生认识到“乱”包含了1.颜色多2.品种多3.花儿分布的方位广等三层内涵,一个“乱”字,其实正在写百花争艳、五彩缤纷的美丽春景。“乱”还表达了作者对西湖春天的喜爱和赞美的情感。学习《天净沙 秋思》,学生品味“瘦”字:字面是体质孱弱的意思,字的后面却包含了长途跋涉,以及精神痛苦的内涵,也从侧面衬托了旅人的憔悴和心中的哀愁。

语味品味让我和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滋味、兴趣和快乐。

<三>创语境,辨差异

汉语博大精深,丰富细腻。为了让学生真正的理解汉语,准确的应用汉语,我常利用教学、作业、试卷评讲等各种场境,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辨析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异。

有一次,在一次单元试卷中,学生遇到了这样一道题:“从‘碰、撞、栽、摔’中选出适当的词,填在 a\b两处。很多学生做错了。

为了彻底弄清这四个词语之间的差异,我先让学生用这四个词各造一个句子。于是,就有如下四个句子:

1、他碰了我。

2、两辆汽车撞了。

3、老虎掉下山崖,一头栽在地上。

4、他从树上摔下来。

然后,我让学生比较,看看有什么差异。同学们热烈讨论,很快就得出了结论:

碰和撞都有两事物近距接触的意思,差别是:碰,力度小,程度轻;撞,力度大,程度重。同时,碰,常用于口语,而撞,常用于书面语。栽和摔,都有掉落的意思,差异是:栽,更强调物体落地的部位;而摔,则强调物体掉落的原因。

经过这样一分析,学生豁然开朗,很快做出了选择。

词语之间,特别是具有相同词素的近义词,如果不加分辨,常常很难说清楚。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造句,创设语境,来比照分析。这个方法,避免了学生凭空臆猜,同时,在语境中,更利于学生对比分辨,且简便易行,为学生所喜爱。

有一回,看到教室门板上的宣传标语“请讲普通话”,我心有所感,于是就问学生:“你们说,‘请讲普通话好”呢,还是‘请说普通话好’呢?”大家面面相觑。有的学生还低声嘀咕:“这不是一样的吗?有什么一样不一样的呢?”
我看出了大家的疑惑,就请他们用“讲”和“说”各造一些句子。于是,就出现了下面的句子:

讲 1、领导讲话。

  2、张老师讲课。
    3、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

说 1、他在说话。
    2、说一说这件事。
    3、他给小王说情。

然后,我让学生比较。结果,大家发现:“讲”,一般用在比较严肃、庄重的场合,而“说”,则出现在比较自由、普通的场合。弄懂了讲和说的区别,大家再回到“请讲普通话好,还是请说普通话好”的问题上来。通过讨论,结论是:推广普通话,如果只强调在正规的场合去‘讲’,而不去普通的自由的大众中去“说”,似乎有违推广普通话的精神。是故,“请说普通话”比“请讲普通话”更好一点。




作者简介   


刘文华,凤翔人,中学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征文多次获奖。热爱文学,喜欢阅读、写作。


精彩悦读


刘晓兰|高考日记

刘晓兰 | 别样的成人礼

刘晓兰 | 生命中的好时光

刘晓兰|夏至诗四首

刘文华:真情

刘文华|小石头



责任编辑丨  辛   克

文字审核丨  李   强

公号维护  魏晓兰


捡拾生活点滴,留存美好记忆!

欢迎加入『时光捡漏』原创文学平台,编辑部将于8月中旬举办第三期线下读书会,敬请关注,欢迎参加!

投稿邮箱:sgjltougao@sina.com

编辑微信:google1982072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