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晓兰|高考日记

时光捡漏 您生活的笔记本 时光捡漏 2021-07-31


时光捡漏您生活的笔记本

生命中那些重要的、特殊的时期,我喜欢用日记的形式真实地记录。譬如:父母的离世、孩子的高考。前年和去年,我做了两年考生家长。那段煎熬与希望,焦虑与幻想交织的日子,至今历历在目,恍若昨日。一年一度的高考又来到了,我摘选了前年女儿参加高考时至高考后7天之内的日记(我连续记录了70天),作为对那段特殊日子的回望和纪念。

愿六月翻滚的灿烂金黄的麦浪,为你们带来幸运的桂花香。


  高 考 日  


  2016年 67   


   高考的车轮滚滚而来,震荡着我脆弱的耳膜。
  6月6日夜晚,对于家有考生的人家来说,注定几乎是一个不眠之夜。我白天没敢午休,怕夜里睡不着。晚上11点钟借助“安眠药”强迫自己入睡,早上4点多钟就醒了。漆黑的夜里,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大睁着双眼等待天亮。不敢开门,不敢上厕所,不敢走动,甚至不敢呼吸。诚慌诚恐,小心翼翼。
  捱到快6点了,蹑手蹑脚溜进洗手间,关紧门,胡乱洗漱了一下,几乎没有发出响声。然后,又像小偷一样溜进厨房,关紧门,轻手轻脚为女儿准备早餐:煮蛋,炒菜,热奶……,一切准备停当,一看表:不到7点。

推开门叫女儿起床。看到女儿还在酣睡,我很高兴。她说时间还早呢:7:30再起床。

  是自己太不淡定了。
  自从女儿去年秋季成为高考备战大军中的一卒后,我焦虑的心情随着气温与日俱增。临近高考时,达到了巅峰。之前的三次质检,女儿“临界生”的身份让她处在进退两难的尴尬之际,也让我在希望与失望的边缘忽喜忽悲。
  “吃不够,睡不醒”,是女儿这几天的状态。自从6月3日学校放假后,她几乎是吃完睡,睡醒再吃,看起来似乎心情平静,状态自然。她是胸有成竹的坦然,还是败局已定的沉沦?我实在摸不透。
  被誉为“沟通青少年心灵的专业作家”的知名华人作家刘墉在《给女儿的考前须知》中忠告女儿考前要有“平常心”。他说:所谓“平常心”,就是“平常有的心”,是“平常的心情”;所谓“平常心”,也是“心常平”,让你的心总保持在平静的状态,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他还强调:只有平常就努力,平常就警醒的人,才有资格谈“平常心”。女儿平常在学习上苟且得过,她有资格谈“平常心”吗? 反过来说,如果女儿考前真有一颗“平常心”,那再好不过了。我真担心她是一种“伪平常”:即被巨大的压力压得“表里不一”了。
  女儿起床后,洗漱,吃饭,换衣,检查携带用品,看起来临危不乱,处变不惊。8点10分,女儿和她爸爸一起下楼走了。我留守在家做称职的“后勤部长”。

今天天气晴朗,阳光早已送来了热切的问候。女儿在我所任教的西街中学考试,爱人也恰好在那里带队,可谓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午饭的香味弥漫开来,快12点时,父女俩回来了。“妈妈,其他3门我不想考了!”女儿刚一进门,就沮丧地说道。我心一惊:出师不利,语文考砸了。平常女儿的语文成绩也平如板床,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尽管我和爱人都教的是语文,但我们工作繁忙,对女儿指导极少。没料到她初战告败。“成语辨析成了6选3,诗歌鉴赏读不懂,作文也出乎意料。更可气的是开考不到半个小时,肚子开始疼了。”女儿为自己的出师不利寻找着所有的理由。“语文弹性大,阅卷宽松,影响不大。”我急忙安慰道。“是啊,语文就是狗皮袜子没反正的学科。我和你妈妈教了20多年了,还不清楚?”爱人今天还算有眼色,没有跟我唱“对台戏”,随声附合着,并试图“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 。可女儿还是闷闷不乐。

原来,在挫折面前,谁都难以做到“平常心”;原来,所谓的“平常心”,只不过是人们嘴上或笔尖上的词语;原来,“成者为王”的观念根深蒂固,没有人愿意做一名“为寇”的“败者”。
  午休刚醒来,女儿突然惊呼:“妈妈,我来例假了。”又是一个措手不及。女儿上月是15日来例假的,我和她还庆幸高考躲过了生理期。没想到这个不速之客提前光临。我猜想一定是前段时间高强度的训练扰乱了她正常的生理。忽然明白了女儿这几天的“平常”“贪吃”和“嗜睡”原来是身体发出的信号,是例假前的征兆,是体力不支的表现,既非“坦然”,也非“沉沦”。例假撞上了高考,向谁说理去?只好自认倒霉吧。
  下午5点30分,飘香的饭菜迎回了父母俩。察言观色是女儿一上高三我就学会了的。女儿脸色阴郁,神情沮丧,目光呆滞。沉默不语。数学本来就是女儿的弱科,神话和传奇不是临时在考场上创造的。但女儿一直没有放弃。我能想像她刚才一定在考场上与许多陌生的面孔“狭路相逢”,并且“拼力搏杀”:有的顺利地“战而拿下”,有的无奈地“战而缴枪”,有的甚至“不战缴枪”。我没有说话,将所有的话语随着饭菜一起吞咽到肚子里。人在受挫时无非两种负面情绪:喋喋不休或者沉默不语。其实我更希望女儿用前者宣泄,就像中午一样。

寂静的夜晚 ,女儿依然沉默着。窗外夏虫的鸣唱格外嘹亮,电视屏幕上幽默搞笑的小品自顾自地表演着。
  夜深了。女儿默坐在台灯下发呆。我不敢惊搅她,让她自己慢慢平复吧。

  高考第一天终于熬过去了。

  今天,还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今天,是女儿的18岁生日,是女儿的成人日。成人的仪式以高考的方式庄严又惨败地完成,是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情。为此,我着手为女儿写一篇题为《别样的成人礼》的文章,作为送给女儿18岁生日暨成人的礼物。


2016年68      晴转阵雨


  高考第二天。阳光依旧,节奏依旧。理综偏弱,英语偏平的“学情”意味着女儿不可能有扭转乾坤,华丽逆转的可能了。
  高考临结束时,下了一场雷阵雨。雷声轰鸣,大雨倾盆。这是胜利的欢呼,还是失败的兆示,我读不懂它的含义。
  两天炼狱般的高考终于落下了帷幕。但高考这件事,远远没有结束。
  接下来将是令人更为煎熬的漫长的等待。等待,在潜意织里期盼着奇迹的出现。

        2016年 69    
   考后第1天。

一大早,女儿和爱人一同去学校搬回了她的行李。高中3年,她日积月累积攒的“家当”,称得上一个小型百货商店: 被褥,衣服,日用品,食品,药品,杂物,应有尽有。最多的还是孔子搬家时的东西----书。行李装满了小车的后备箱,搬回后堆满了她的小屋。小屋瞬间变成了一个怀孕的少妇,雍肿不堪。

学校返回途中,爱人顺便买了一份附有答案的“高考专版”的华商报。女儿回家订对完答案后,脸色阴沉,沉默不语,情绪低落,默默地整理起了书籍。

我心中仅存的一丝希望消失得无影无踪。

“估了多少分?”

沉默。

“到底估了多少?”

又是沉默。

“打算怎么办?”

还是沉默。

“要不再复习一年?”

依旧沉默。

我默默地退了出来。我知道:要她在瞬间作出决定是不可能的-----她需要时间。

  复读,是我和爱人之前就达成的共识。高中3年,女儿虽说没有荒废时光,但要说全力以赴,就是自欺欺人了。女儿从小娇生惯养,任性霸道,怕吃苦怕受累,在学习上只是苟且眼前,从不考虑远方。薄弱得经不起推敲的知识怎能与强大的高考对决?脆弱得不堪一击的意志又怎堪抵学习道路上的“凶豹猛虎”?复习一年,一方面巩固知识,另一方面磨炼意志,实在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然而,复习需要女儿自己同意。

现在,最重要的是将她的情绪调整过来。从6月7日以来,她一直处在情绪的低谷。

我想到了古筝。

打电话联系她的古筝老师,老师说让她明天来上课。

女儿从初一开始学习古筝,已经坚持4、5年了。去年暑假拿到了8级证书。进入高三后,由于学习任务繁重,停学了1年。今年暑假准备考1O级(最高一级)。那么,趁此机会让她复学古筝,既可以为考级作准备,又可以调节心情,不失为上策。当初决定让她学习古筝,也是出于自娱自乐,排忧解烦的考虑。
  寂静的夏夜,凉风习习,穿窗而来,清爽怡人。屋内响起了久违了的古典悠扬的筝声。激越愉快的《三秦欢歌》,静美清幽的《四段锦》,舒展开阔的《雪山春晓》,一下子攫住了女儿的心灵,她沉醉其中,似乎忘却了烦忧。
  感谢伟大的艺术!它能让一颗受伤的心安安静静隐遁其中,它能治愈被残酷的现实切割开的伤口,它能用唯美对决生活的不堪。难怪法国作家福楼拜曾说:“艺术广大至极,可以完全占据一个人。”我自己在受伤的时候,也常常隐遁在虚妄的文字中排忧疗伤。
  夜深了。万籁俱寂,筝声袅袅,仿佛一位母亲用轻柔的手指轻抚婴儿熟睡的面庞。远处传来了时光更迭的子夜的钟声。我的心情也渐复平静,随安入梦。一夜无话。

 

  2016年 610   

考后第2天。

平湖风乍起。

“妈妈,我想复习。”天刚蒙蒙亮,女儿急匆匆来到我的房间,坐在床边对我说道。

“想通了?”我问。心里一下子豁亮了。

“想通了。”她语气肯定。

“太好了。想在哪里复习?”

“西安。”

“哪里?”我人到中午,耳朵不好使了。

“西安。”原来不是耳朵的问题。

“西安正大补习学校,西安铭师堂补习学校,西安双城补习学校。随便一所,都可以。”一口气准确无误地说出了这么多学校的名字,看来她是有备来“谈”的。

怪不得昨晚练完古筝后她拿着白天买来的华商报半宿不睡,原来她在酝酿着“重大决定。”

“为什么?”我一头雾水。

“不为什么,就图那里没有一个人认识我。”她的回答简洁明了,但理由却幼稚可笑。

“西安我坚决不同意。”我的语气铿锵坚定,不容辨驳。

“为什么?”她急中有怒。

“一是人生地不熟,我不放心;二是费用太高,我负担不起;三是一线城市,诱惑太大。”我很惊讶平日笨嘴笨舌的自己为什么瞬间会有如此缜密的思维。

“人家都是全封闭式管理。明年考不上还保证退学费”,女儿言辞凿凿。

“全封闭式管理,封闭的只是你的身体,你的思想永远封闭不了。”我对自己富有哲思的回答很是满意。

“反正我不管,我就要去西安。”她惯有的任性霸道又来了。

“如果你一定要去西安复习,一切费用自理。”我心里的火苗开始向上窜,无奈地亮出了最后一把“毒剑”。

沉默。沉默。沉默。

“那,那要不就去宝鸡。”许久,她低声说道。她做出了让步。“反正凤中我不去。”(凤中是她就读的学校)

“为什么?”

“我嫌丢人很。”

“那就跟我去西中,或跟你爸爸去彪中。”
  “那就更丢人了。我不想给你们脸上抹黑。”

意识到今天的谈话不会有什么结果,我来了个缓兵之计。“好了,这个问题今天先谈到这里,等成绩出来了再说吧。”

她悻倖地出去了。

未曾想到强烈的自尊心让她在这个问题上又纠结起来了。“生活处处充满着矛盾啊!〞我不由得感叹道。不过,我也完全能够理解:假如让时光倒退到30年前,那时的自己因为高考失利不也曾在这个问题上反复纠结过吗?

“今天学了什么曲目?”这是女儿停学古筝一年后第一次复学古筝。中午学完古筝,女儿刚一进门我就迎上去热切地问道。

  “《姜女泪》。”她面无表情,不热不冷地回答,径直走进房间,狠劲地关上了门一一一她一定还在为早上的事生气。我热脸贴了个冷屁股。或许,她学的并不是《姜女泪》,只是觉得这首曲目暗合自己的心境罢了。
  原来,一种良好稳定的情绪的恢复是多么不容易啊!那就将一切交给伟大的时间吧,我坚信没有时间解决不了的问题。


 2016年  611   

考后第3天。

带着女儿回乡下老家看老娘去。早晨刚醒来,这个念头就冒了出来。

自从春节回过老家后,女儿这学期一直没有回过老家。进入高三后,女儿为了备考不得不放弃了许多珍贵的东西。譬如兴趣;譬如孝心;譬如快乐。主意既定,我和爱人,大姐,女儿开着车一起驶向老家。

我的老家在横水镇深沟村,离县城30里。我和大姐几乎隔周要回去一趟,为了我行动不便的老娘。汽车一路疾驶,向前飞奔。
  六月的田野,呈现出一片刚刚被收割过的疲惫与安宁,就像一位刚生过孩子的产妇,疲倦,幸福,慵懒。脚踝高的麦茬忠诚地守卫着土地,暗示着土地伟大的功能:种植,生长和收获。丰收的麦粒骄傲地躺在炙热的阳光下,享受着推板在它身上来来回回滑行的幸福感觉。辛勤的农人们也享受着艰辛耕耘后的喜悦。六月,原夲就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但是,女儿却歉收了。麦粒进了粮仓,她却两手空空。只是,不知她自己意识到了没有?
  为了明年的收获,为了给她鼓劲加油,下午返回后,我加班加点为她写完了《别样的成人礼》一文,作为补送给她18岁生日暨长大成人的礼物。
  未及读完,女儿就开始低声哭泣。及至读完,她已是泣不成声了。
  “怎么哭了?”
   低头。沉默。抽泣。
  我当然明白她无尽的泪水中蕴含的复杂感情:  感动,惭愧,自责,自悔,自省,自醒……可谓五味杂陈,百感交集啊!
  “心动不如行动,行动胜过一切。从明天开始吧。”
  她默默地点了点头。
  但我知道:文字的感动永远只是情感瞬间的软化,久积的不良习性才是坚硬顽固的恶魔。但愿她能用强大的内动力战胜不良习性。

特别是睡懒觉的恶习。

 

2016年612  


考后第4天。

沉睡在香梦中的人,“夏眠不觉晓”,可以忘记一切,包括承诺。

  我不到6就起床了,洗衣,洗澡,打扫卫生,快8点了,女儿仍在酣睡。

  她己经忘记了昨日的承诺,还有昨日的泪水。

  多年以来,假日早上叫她起床的事实告诉我: 叫醒她,是需要极大地耐心的。第一遍,不睁眼,不翻身,“嗯”;第二遍,不睁眼,翻身,“噢”;笫三遍,睁眼,再翻身,“对”;第四遍,再闭眼,再翻身,“知道了”……,直到将你的耐心消耗殆尽,最终以泼妇式的“暴怒”宣告失败。

  今天的起床同样艰难。叫到第四遍时,女儿终于起来了。睡眼惺忪,满脸地不情愿。我让跟着我学做早饭:熬小米稀饭,凉拌黄瓜,白菜炒粉条。

  走进厨房的她,愁眉苦脸,面对一堆食材,如同面对一道没有头绪的解析几何题,不知从何下手。

  熬稀饭不知倒多少水,切黄瓜不知从哪里下刀,白菜不知切成什么形状。不怨别人,这是我多年来大包大揽的恶果。想自己从初中开始,母亲常年有病,就开始自理生活了。现在的独生子女,已经成人了,还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她双手狠劲地握着刀把,举着切菜刀,用笨拙的手艰难地“跺”着菜,似乎跟那些菜有深仇大恨似的。“跺”出的菜大小不一,薄厚不均,如同一场“三世同堂”的家宴。我站在旁边边示范边指导:底菜要切成丁,炒菜要切成条,凉拌菜要切成丝……切菜时,右手执刀,左手手指蜷曲着靠在刀背上缓缓向后移动,菜刀顺势垂直落下,右手随左手缓缓后移……

  这一顿早饭耗时近2个小时,女儿吃得很香,因为其中有她的参与。

  无论什么事情,甘甜的结果,总是源于辛劳的付出。但愿她能明白这朴素的道理。

  下午继续学古筝。

2016年 613   

  考后第5天。

  吃过午饭,女儿突然说:“妈妈,我想出去旅游一趟。古筝要到周末才学,这几天闲着。”

  我和爱人极力支持。出去一趟也好,旅游能放松心情,开阔眼界,增加见识,是大好事。女儿想走短线,我建议她走长线。因为时间很充足。短线可以自驾游。

  其实,旅游对女儿来说已不是第一次了。小学毕业时,她报了夏令营,去了趟青岛,与大海亲密接触。初中毕业时,她和几个同学随旅行团去了趟厦门,将欢乐留在了鼓浪屿。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向来就是人们推崇的体验人生,认识社会的两条最优途径。但我认为后者更为重要,因为后者更为直接。正如散文家梁遇春在《途中》一文中所言:“读书是间接地去了解人生,走路是直接地去了解人生,一落言诠,便非真谛,所以我觉得万卷书可以搁开不念,万里路非放步走去不可……‘行’不单是可以使我们清澈地了解人生同自然,它自身又是带有诗意的,最浪漫不过的。雨雪霏霏,杨柳依依,这些境界只有行人才有福享受的。”我自己也一直非常喜欢旅行,觉得旅行就是一场让心灵自由快乐的舞蹈。

下午,我陪女儿到山水旅行社和天下行旅行社分别作了咨询,初步选择了两条路线:一条是九寨沟,一条是云南。

  女儿开始着手联系旅伴。 

  ……

高考,真的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其中的酸甜苦辣,唯有参与,方能懂得。只有当那看不见的硝烟散尽,鲜红的录取通知书捧在孩子手中,生命赋我们考生家长”的责任方才圆满完成,我们方感光阴含笑,岁月静好。其实,对于孩子来说,我更喜欢韩国电视剧 《请回答1988》中的一句台词:“ 从来不是让你把一次考试当成人生成败的赌注,只是想让你在年轻的时候体会一次全力以赴。”


作者简介   


刘晓兰,凤翔县西街中学优秀教师,师德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热爱读书、写作,有诗歌、散文、戏剧在《秦都》《一览文学》文学刊物及《水晶诗刊》及《时光捡漏》网络平台发表。


精彩悦读


雍城文苑 || 张忑侠&刘晓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剧 本】

【凤翔作家】刘晓兰 || 诗风雅韵:爱女思

刘晓兰 |  未及庭树叶纷时

【诗歌】刘晓兰 | 正面和背面(外一首)

刘晓兰 | 绾一个旧年的发髻

刘晓兰 | 新年杂笔

刘晓兰 | 雪的断想

刘晓兰 | 节日的慰藉

刘晓兰 | 阳光倾城   寻花问柳

刘晓兰:春节,是对平淡日子的最高奖赏

刘晓兰:现代诗三首

刘晓兰 | 看您,是我余生中最重要的事

刘晓兰 | 春风若仁



责任编辑:辛  克

文字审核:李  强


征 稿 启 事

1.本平台优先选用原创首发稿件,首发稿件一经采用即视为将网络版权授予“时光捡漏”,平台将在文内设置“原创”标识,其他平台转载必须注明转自“时光捡漏”。  

2.散文、小说作品不超过5000字,长篇小说提供完整版和5000字以内节选版,诗歌200行以内。

3.投稿时应在邮件“主题”栏标注文章名称+作者姓名。文章以附件形式发送。

4.投稿时请在稿件正文末尾附上作者简历(含个人近照)一份(平台编辑会对简历进行必要删减)。由于微信每天接受信息量大,请务必通过邮箱投递稿件,以便编辑登记备案。凡微信发送作品一概不予接收。

5.作者投稿邮箱:sgjltougao@sina.com

6.按照稿件投递的先后顺序,组稿编辑进行初审,经编辑讨论后,决定是否发表。编辑审阅工作将在收到投稿后10个工作日内完成。稿件一经推出,作者可自行订阅“时光捡漏”公众号查看。若自投稿日起10个工作日内未推出即视为稿件不予采用。

7.编辑有权按照各栏目标准对稿件内容进行取舍、修改、编辑和配图。作者若对文中配图有特定要求,请投稿时将配图以附件形式一并发送。

8.“时光捡漏”微信公众平台获得微信授权的打赏功能。读者为自己喜欢的作者和喜爱的作品打赏。我们将在预留平台运营基本费用(10元以内不返还,作为平台编辑、运作费用)的基础上,按照打赏金额50%比例,通过微信红包(或代缴电话费)为作者发放稿酬。为了鼓励中学生的文学爱好,中小学生优秀作文,直接按照打赏金额的50%发放稿酬。稿酬最高300元。

9.微信公众平台官方打赏返还期为7天,请作者耐心等待。

10.请投稿作者添加编辑微信领取稿费:google1982072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